数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时间:2022-03-15 17:05:21 教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数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数学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一门基本学科,而身为数学教师,你们清楚数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到底是什么吗?下面小编带来的数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数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培养数学思想的素养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是对一名数学教师的基本要求。

  1、加强对一些典型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

  所谓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所谓数学方法,是指某一数学活动过程的途径、程序、手段,它具有过程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在数数学中,数学思想方法蕴含于数学材料之中,有着丰富的内容。作为数学教师要深入学习一些典型数学思想方法,如抽象概括、化归方法、数学模型、数形结合方法、归纳猜想、包括演绎法、分类方法、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观察法、类比法等。

  2、培养挖掘和提炼教学内容中思想方法的能力

  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将其作为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显示在数学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的数学思维能力。因为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手段,而且它比知识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更普遍的适用性,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更快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使他终生受益。

  3、养成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从数学角度、用数学思想方法思考问题有许多独特之处。对此,匈牙利著名数学家罗沙·彼德曾有很生动的描绘:假设在一群专家面前放有煤气灶、水龙头、水壶和火柴,要想烧开水,应当怎么做?大家都认为应先灌水,再点煤气灶,然后放在火上烧。这是共同的认识。但若壶中已经有了水,其他条件不变,又该怎样做?这时,多数专家会直接点气灶,然后放到火上烧,而惟有数学家会把水倒掉,因为数学家这时会用数学思维———化归法来思考问题,把后一情形化归为前面已经熟悉的情形。化归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演绎推理等是数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一个数学素养较高的人,在面临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时,总会自觉地从数学角度、用数学思维方法观察和思考问题,并努力寻求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办法。特别是数学教师要让学生进行数学地思考,首先自己要先养成用数学思维方法观察、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做一个“有数学头脑”的人。

  培养数学学科素养

  1、加强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

  作为数学教师, 既要熟悉数学内部的系统结构, 知识之间的联系, 以及数学知识的背景、地位、作用和蕴含的数学文化,也要精通数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加深对数学教材的认识,提高分析教材的能力。作为数学教师还应该具备高一级的数学知识,了解与数学知识有关的扩展内容、数学思想和方法, 拓宽知识领域, 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有比较开阔的数学视野,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以发展的眼光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避免犯科学性错误。

  2、关注其他学科中的数学素材

  在阶段,各门学科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内在联系,作为数学教师,要关注其他学科中数学素材,将其有效提取,从而获得数学与各学科之间的沟通,发挥数学的最大能动性。

  培养数学能力的素养

  1、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建模能力等数学能力

  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以及运算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建模能力等.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应该要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才能在教学上游刃有余,驾驭自由,以便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2、增强运用数学的能力

  运用数学的素养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当代, 数学作为各门科学的重要基础, 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支柱,在很多领域中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数学已经渗入到整个社会, 数学的影响和作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因此, 在当今社会中, 运用数学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养, 应是每一个公民具备的素质。如随着社会信息反馈的不断深入, 出现用概率统计方式播报的天气预报、用图表表示的工作速度、用正态分布图表示的生产工艺水平等。作为教师肩负的是让未来的公民能适应这样的情境,做好这方面的教育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能把相关学科、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去分析解决它们。

  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数学观是对数学的基本看法,是数学教师关于数学本质以及学习数学的认知过程的一种认识,它不仅涉及数学的性质和特征,更涉及获得知识的认知过程,或者说学习数学的规律。教师的数学观不同于教师的教学观,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观,在数学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教师对数学形成正确的理解,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其所教的学生才有可能对数学形成正确的理解。

  “老师您放心,我们班出去的学生,到高中数学都没问题的”,“老师,我是靠数学拉分的”,上一届学生回校时对我讲的话一直在我耳边回响,心里感觉美滋滋的.转眼新的一届学生又带到了初三,这让我站在初中数学教师的立场上思考了很多问题: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究竟是为了什么?初中数学教师究竟该如何来教?我个人认为:初中数学的教学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学生在中考中能考个高分,而更应注重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进入高中的后续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有必要在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上下功夫.下面我就结合这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谈一点个人的认识和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怎么样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觉得应避免全部由老师主导,必须强调或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要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只有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也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的趋势.然而,当今学生依赖性很强,往往在课堂上都是被动地去听取教师的授课,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性.还有一些“用功”的学生只会死读书,上课一味的记课堂笔记,没有真正参与教学过程,没有领会数学学习的“门道”.所以,引导学生进入我们所设计好的情境中,自己去探索,归纳其中的奥秘,才是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起的“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我们只是课堂教学的“导演”,并不是“主演”.我们要留更多的时间、空间给学生自己支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离开了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每一堂数学课我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考虑好每一个细节,在详释要点的基础上,尽量压缩自己课上的讲话,把时间尽可能多的留给学生,注重每一堂课的当堂巩固.同时教师的“导”要具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力.教师应在课堂上努力挖掘课堂教学的潜能,精心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全面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全体学生能在自己的探索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达到灵活运用的境界和提高数学修养的目的.

  二、引导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呢?我想设置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而解决问题就是学生加深对数学理解和自主探索的必经之路.在进行课堂的例题教学时,首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由学生自己先探索,然后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对一个数学问题从多个方位、多个角度去联想、思考、探索,这样既加强了相关知识点间的横向联系,又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积极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数学教学主要是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目的,以及如何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量词的关系,或从现有的关系中挖掘出更深刻、更全面的联系;如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如何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迅速的从多角度处理问题.只有主动参与到其中,才能有所悟,有所获.所以上课时应引导学生积极质疑,敢于提问,并参与讨论.只有学生自觉地参与训练,数学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切合教学意境与学生实际,同时又有一定的挑战性,能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并主动去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等几个方面.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理解,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因此,课堂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同时,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由“浅”到“深”,由“粗”到“精”.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也是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的必然过程.

  四、激发兴趣爱好,提升学生的数学情感

  数学的枯燥、繁琐常常是学生害怕学习数学的又一因素,时常有学生在数学课上提不起兴致,进而影响数学成绩.因此,培养、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数学情感就能在学生的主观思想里添加一份对数学的爱好,并自觉主动地学习、钻研数学.如果我们的学生充满着数学感情,何愁他们不会在数学上有所发现,有所作为,把数学课堂当成他们发现、创造的领地,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呢?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就是:充分利用好数学中的艺术美.然而一般人都认为数学和艺术根本属于不同的范畴.其实,从黄金分割和对称性等来看,数学和艺术在人类精神的深层次上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数学理应是一门生动有趣、充满魅力的学问.再说,数学并不始终贯穿着纯技术性的操练,就是作为逻辑思考过程的“解题”,也追求简捷明快和最大限度地完美.数学工作通过巧妙阐明自然法则,催生出美丽的定理.数学从自然界的不可思议、神秘莫测中发现真理的过程,定会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当然,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也是调节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对教师言行的认同效应,从而激发他们接受数学的热情.在教学时,教师要热爱学生,要对他们抱有希望.在看到他们的短处与不足的同时更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抓住他们点滴成功的机会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赢得良好的课堂气氛,不断提升学生对数学教学的情感投入程度,从而达到学校、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的.

  实践证明,数学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与逻辑性.我们既要发挥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解决教师如何指导、怎样培养等问题,同时也注重了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想学、愿学、会学,并不断加深对数学教学的感情,从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学生的整体数学素质不断提高,为高中乃至将来的后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真正实现有兴趣的学习,有方法的提高,真正的热爱数学.

【数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相关文章:

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03-21

音乐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03-02

小学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03-24

幼儿教师应具备职业素质基本要求02-23

民办学校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礼仪知识01-12

教师应具备的师德修养11-01

护士需具备哪些职业素质11-09

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养09-09

钢琴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