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空间用于绘画艺术论文
一、如果说西方绘画艺术是一种科学态度的话。
那么中国的艺术体系融合了儒、释、道的哲学思想,是在特定时期,特定的地域,特定的文明制度下产生的特有的艺术形式。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画创作的原则,师造化可以理解为:1、向古人学习。2、向大自然学习其修成的正果由胸中抒发出来,变成自己的作品,这是形而上的内修外练的过程。
庄子《秋水篇》云: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己。庄子认为大自然山水中,天地是无穷大的,其他以外的事物再巨大都极其渺小,“不见水端”的北海在天地间就像“小山小木在大山”,四海在天地之间就像“礨空之在大泽”,这种“无穷的天地”时空转到今天来讲也是高深莫测的领悟,甚至可以升华为人们的精神世界里一种寄托。北宋画家郭熙提出了“三远法——平远、高远、深远”,“平远”类似于西方绘画里的焦点透视,从高处往低处俯视。“高远”是站在低处抬头看前方迎面而来的高大山峰。“深远”是借景步步移,层层推进,层层有奇景。都是由近至远地观察方法,这就说明中国古代绘画很早就研究“空间感”了。一副好的山水画,人看了会“身临其境”,融入画中,山水“造境”之法就是空间气氛的营造之法。
二、中国山水画的绘制是利用的散点透视。
这跟西方的焦点透视观察方法不一样。古人创作山水画不像今天画画的人要提着画板,拿着纸笔对景写生,这太局部。他们不带任何工具,只是用纪游的方式到山中有眼睛观察,用大脑记忆。把大山中的特征,美好的事物默记于心,回家通过描绘一些草图创作出全景山水来。前面是一丛婀娜多姿的绿树,参差不齐地长在几处很有特点的土石之上,往后推移是亭台楼榭和小院,院内有芭蕉数丛,假山怪异嶙峋,周边有小桥流水围绕。走到园后是一片幽竹和树林,树林间瑞霭穿梭萦绕至山脚。中间层次是一座座山脉相连,苍翠雄浑,大山深处更有山居人家。
最后举目眺望,层云浮动,远山若影若现,或高或低,犹若仙境。这就是借步移景法,空间的压缩,用自己的体会来表现大自然,提炼出其精髓,师自然不完全抄袭自然,将大自然的规律和法则融入心中,用笔墨展现出山川云野的博大。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人对绘事的奇思妙想。在《芥子园画谱》中,树法的第一讲就是画出树的出枝空间关系,即“树分四枝”,古人称:画树必须分清阴阳相背,左右顾盼。我们可以理解为“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用线条的穿插连断,来表现树枝的空间关系,精练凝重的线条经过墨色的浓淡变化,长短虚实变化,能概括出树与大自然的空灵感。李成《寒林平野图》中的松树线条勾得苍劲有力,墨色滋润饱满,将自然界所见的松树化腐朽为神奇,其造型“奇”而不怪,“秀”而不薄,树与树之间相互倚让,相互照应,表现出松树的劲挺多姿和旺盛的生命力。古代画家还把画石头的方法称为“石分三面”,跟西画不同的是,山水画只用“勾、勒、皴”表现出了石头的阴阳关系,西画则用“黑、白、灰”的调子不断塑造来完成。哲学可以根据客观规律归纳万事万物的势态及变化,科学是以严谨的态度来对待,中国画和西画
三、在特定的条件下就是哲学和科学的体现。
这是“和而不同”。“树有穿插,石亦有穿插,树之穿插在枝柯,石之穿插在血脉。”这是画石大间小小间大之法,层纍取势即成大山。五代董源《夏日山口待渡图》将丘陵以大小相间之法叠画出了秀润华滋的江南山。这种一望无际的空间,恐怕只有中国山水画才能表现出无穷的魅力,这跟画家的蒙养和气度,阔达的胸襟相辅相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也展示了空间的浪漫。
唐代诗人王维提出画中要有诗的意境,诗里要有画的无穷景象,《鹿柴》原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短短几行字,概括出了诗中山水画的大气局,使人构想出一幅林木深深的山中有行人往来,虽看不到,却容每个读者去想象的巨大空间。这个无形想象空间远比人们在现实中看到的美景要广阔得多,这么深厚的功力,没有几十年的积累是无法达到的,也体现了诗人在诗画方面的禀赋和灵气。同样,书法也讲究线条空间跌宕起伏的线条充满了无穷大的气息,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虽然每种书体笔法形式不一样,但是其空间布白之理想通,它的用笔线条需要千锤百炼,追求的是圆、厚、润、畅,结体在严整的条件下,每一笔要用气来完成,笔断意不断。
横、撇、竖、捺、折、勾是写字的基本笔画,当它们被气连贯起来形成文字的时候就会出现空间布白来。由此类推,每个字与字之间也会形成空间,即所谓的行气。所以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就有一种真气充盈,其阴阳布白是由气生成了让人舒坦的空间感。宋代米芾的《蜀素帖》很能说明其中的道理,线条的粗细长短变化体现出通篇文字的丰富感,顿挫使转的有力线条便产生空间气息,随意却不失章法,用高山流水之势直抒性情,大气、个性、有条不紊。由一笔产生出的千万笔,是时空转换的过程,万法归宗,归根还是一笔之气。《石涛话语录》第一章: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一笔也是一样,中国根深蒂固的哲学美学思想更多引用了老庄思想,将太极的阴阳辩证法运用到主观审美中来,一笔一个太极,即一个空间。
四、在绘画这个艺术大体系中。
“空间”的运用只是南海一隅,它的妙用价值体现了跨地域、跨学科地共用性,其共用性又体现了各自的变数,在变幻莫测中寻找艺术家自认为个性的那个支点。技法可以成为程式来引导学者循序渐进地跨入圣殿的门槛,但每种博大精深的艺术形式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其天人合一的“神理”体现了强大的不可逆性。顺势而生,上天总是会眷顾懂得付出的人,每个技法点都蕴含着深不可测的潜质,还有更多值得我们去深思、去实践、去挖掘。
【空间用于绘画艺术论文】相关文章:
抽象性绘画艺术论文(精选15篇)06-17
艺术论文开题报告07-19
国外绘画空间的体现方式论文07-04
艺术论文开题报告3篇07-19
谈MOOC课程中的视觉艺术论文07-04
用于下雪天的文案11-12
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艺术论文(通用8篇)05-30
用于校园微电影的小故事?07-10
绘画的童年07-11
绘画的作文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