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追问的好处

时间:2023-01-13 09:42:04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课堂上追问的好处

  人要学会学习,一旦放弃那就会后悔一辈子的。我要学一个勤学好问的人,不做不懂装懂的人。因为我知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下面小编带来的课堂上追问的好处。

课堂上追问的好处

  “追问”,简单地说就是追根究底地问,即对某一问题或某一内容进行多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应该说,一次成功的追问能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暴露真实的思维进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意识,也便于教师把握教学,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追问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顺着学生思路的追问,另一种则是逆着学生思路的追问。顺着学生思路的追问就是教师听了学生的回答后,发现其思考有些肤浅、片面、甚至错误,再次发问,促使并引导学生就原来的问题进行深入而周密的思考,直到理解变成准确、全面、细致、深刻为止。这种追问,后一问题是对前一问题的补充和深化,比较适合“新知”教学,让学生有一种剥笋的感觉,一步一步探到问题的实质。

  另一种逆着学生思路的追问,就是在学生已经作出正确完整的回答,教师在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后,回过头来问学生是如何得出答案的,“将”学生一“军”,从而更全面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这样的追问能使教学更有深度,能引导学生通过逆向的知识建构过程,将原有的零碎、散乱、无序的知识系统化

  在何时何处追问?

  追问是紧接前一次提问实施的,有着随机的,临时的外在特征。也有着指向学生思维的过程,要求学生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教师如何把握好这个特性,实现追问的价值,体现教学的有效性,何时追问,何处追问,就成了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

  (一)在缺乏思考处追问

  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在思考问题时存在着“照本宣科”、借鉴别人、沉默无语等现象,缺乏基本的独立思考,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学生知道牛一的内容后,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吗?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谈谈牛顿得出这一定律的过程吗?)这时,教师就应该通过追问,来帮助学生开拓思路,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书上这么多文字,你将它概括一下?”“差不多,那你再重新表述一遍?”引导学生说出或在借鉴的基础上说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帮助他们找到突破的点,并且体会到思考带来的愉悦。

  (二)在欠缺深度处追问

  学生,不能进一步地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使得回答显得粗浅,缺乏深度。这时,教师要及时地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搭设思维跳板,帮助学生开拓思路,突破难点,活跃思维,并在更高层次上继续思考,进一步激起学生创新的火花。(与履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是否受到摩擦力?追问:静止在地面上的课桌没有受推力时有没有摩擦力?这两个例子是否相似?)教师这样有意识地追问和引导,会培养学生刨根究底,不满足于一知半解。

  (三)在产生歧义处追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科学的学科优势,鼓励多角度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思考与理解,甚至鼓励“异想天开”,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创造个性品质,使他们有创造的动机和热情,不迷信书本,不盲从教师,能独立钻研,富有批判精神,勇于提出创新性见解。要培养这种品质,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产生的不同意见,并巧妙地引导他们“真理越辩越明”,在争论中求真知。学生的理解可能会有不成熟的地方,但学生能提出新的独特的见解实在难得,表明他们真正地进行了思考。

  追问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注意“追问”的有效性

  要避免用思维含量太低的问题发问不止。“是不是”“对不对”随处可闻,这样看似师生互动频繁,而实际上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任何实际性的提升。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了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学必须追问的问题,而课堂表面的热闹可能损害教学的内在功能,学生不做深入的思考,随心所欲,这样的课堂所表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追问技巧的运用,应该对改变这种“问题的问题”有所帮助。

  (二)克服“追问”的形式化与绝对化

  问题提出了,学生回答不上来。“启而不发,问而无答”,怎么办?这时,追问可以以另一种形式出现——或者,降低难度,将前面的问题分解成相对容易的分问题,或者,变换角度,引导学生换一种角度去看待思考问题。这样,一个大的问题变成了几个小问题,回答的难度自然就降低了。对回答不正确的学生,特别是对由于缺少知识或理解不深不透不细造成的失误,教师既不应给予草率评价,也不应忙着明确指出其错误,而应采取提供线索、放大错误等方式进行“追问”,以便学生自己认识并纠正失误,这样做的意义显然要远远大于教师给他们一个正确的答案。(进行“追问”,如被踢在空中的足球,足球在空中飞的过程是否受到脚踢的力?你的脚一直在使力吗?)。在学生得出答案后,教师没有作出判断、评价,而是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来证明,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现学生各自的思维方法,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做法,有助于学生在反思中成长,其所得到的结论所蕴涵的价值远远超过书上的知识,这个结论包含着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态度,这种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会影响学生对其他事物的思考,促进学生科学思想的形成。

  一、地理课堂“追问”存在的问题

  (一)“追问”的思维含量低

  低层次的追问,大多使用陈述性知识,学生只需要查阅资料后稍作思考就能发现答案,思维挑战小。而高层次的追问往往需要建立地理思维模式,处理更复杂和综合的问题,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经过原创性的综合评价才能得出答案。有的教师虽然提出了综合型问题,但追问过细,许多思考过程都省略了,不仅降低了问题难度,也让学生单纯跟着教师思考,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没有达到“追问”的初衷。

  (二)“追问”缺乏目标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发现,追问的主题不明确,目标不清晰,教师往往把追问演变为一连串的问题,容量大,跨度广,不仅没有围绕关键知识,没有明确的思维发展脉络,也失去追问的价值。

  (三)“追问”缺失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当然也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次课堂教学。虽然教师在授课前都有详细、丰富的教案,但课堂中往往会出现各类小插曲,在问答环节中学生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或给出奇怪的答案。这些意外情况往往会打乱原有的教学安排,所以很多教师把这些视为课堂中最大的干扰。大多数教师会让学生坐下然后请其他同学帮助回答,当提问较难时也常常使用自问自答的教学方式。这样,学生没有及时回应或没有反馈的机会,错失了教学的机会。

  二、地理课堂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教师方面的原因

  教师在备考过程中都能预见到大部分的授课难点,也会花时间设计问题,对于授课内容和知识点十分熟悉,从而主观认为学生也应该比较熟悉,从而预留给学生回答的时间减少。就像在知识抢答竞赛中,由于选手对主持人的问题已了然于胸,所以当主持人陈诉完问题,选手就能立刻回答。另外,教师缺乏追问的技能,大部分教师对地理课堂中追问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有些教师接触到更多的是教学理念及教学理论,对于追问的知识和技能没有太多关注,也缺少对课堂追问的训练和反思。

  (二)学生方面的原因

  追问是师生间的一种互动方式,因此学生也会对追问产生一定影响。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主动回答教师的问题。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失去主动探寻知识的乐趣,追求知识变得被动而功利,课堂积极性差,习惯被动接受知识,喜欢以课本的教条回答问题,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状态,导致教师思维反应迟缓,也就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开展教学追问。地理知识的储备、地理思维的建立、地理素养的形成都在于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地理教学的日积月累中。对地理的边缘化导致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地理基础就不够扎实,在学习高中地理时,大部分知识又逐渐被遗忘。学生往往由于知识薄弱无法回答追问,继而教师在追问中更倾向于思维含量低的问题。

  三、提高地理课堂“追问”质量的措施

  追问的质量关键取决于教师,纵使存在学生因素的影响,但通过教师的努力,能够将正面影响提到最高。因此以下将从教师的角度提出一些改进地理课堂追问的措施,真正提升地理课堂时效。

  (一)增强“追问”意识,重视知识储备

  很多教师都认为追问是教师的临场即兴发挥,不需要准备和设计。“追问”的合理应用不仅要求教师意识到“追问”的价值和功能,而且要让广大的教师意识到“追问”在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教师作为智慧的追问者,不仅要深度解读教材,把握教材重点和难点,而且需要夯实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及地理信息技术、地理学科前沿等知识。有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后,才能做到追问既有质量,又有深度和广度。

  (二)贴近生活,明晰问题

  为了增强地理课堂的生趣性,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材展开追问,而且需考虑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生活体验、学习特点等方面。所以在教学前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关注时事新闻,积累追问素材,在了解学生的生情和学情的基础上,走进学生,贴近他们的生活,对学生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现象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追问,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让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好奇,当学生有了兴趣后,就能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发现和探索中。

  (三)提高“追问”技能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追问不能完全预测到,教师应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课堂的“意外”,灵活合理地应对课堂中的具体情况,结合教学内容,做好相应的调整后进行追问。追问需要针对学生的认识水平,不同层次的追问内容指向不同基础的学生;追问要做到目标明确,界限清晰,否则很容易出现由于缺乏目标而导致兜圈子的现象;追问的内容并非多多益善,应数量适中;为了让学生在思考中更连贯,追问要遵循关联性特征,运用多步骤来层层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

  (四)延长“追问”的等待时间

  心理学家发现,增加追问的等待时间可以让学生的回答变长,减少学生不回答的次数,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追问不是问题的串联,教师需要通过问的形式激发学生更深入和全面地思考,所以根据追问难度、强度、追问需要等待的时间就要做适当调整,达到追问的最佳效果。

【课堂上追问的好处】相关文章:

课堂上作文03-20

课堂上的笑声作文02-05

课堂上的生物教学反思12-10

课堂上的自我介绍09-21

面试过程中实用STAR追问技巧11-30

课堂上初一自我介绍12-29

关于描写课堂上的笑声作文通用03-29

食堂上半年工作总结04-15

面对评委追问时创业团队的纸上谈兵露馅12-14

多吃芹菜的好处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