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传统文化的修心》阅读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传统文化的修心张其成我们养生也好,做企业也好,管理一个组织也好,精神文化是最重要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神”“心”。这个“神”从哪里来?我觉得要从“轴心时代”的经典中来,养生把握住这个“神”,然后就能提升精神境界,提高生存质量,活得有尊严,有幸福感。
何谓“轴心时代”?在人类历史上,有的文化形态,比如说传统的宗教文化、伦理文化,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已经基本定型,那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最高峰,叫“轴心期时代”。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在“轴心时代”达到高峰,然后就开始走下坡路,直至现在,人类还没有出现第二个“轴心期时代”。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并不是越来越进步了,整个人类文化至今没有走出第一个轴心期,即“轴心时代”的精神文化的高度是整个人类文化的顶峰,至少到目前为止是如此,所以,我们需要学习这些智慧,这些精神文化。
落实在每一个人的修养上(包括身体、心灵两方面的修养),我们也发现“轴心时代”所创造的文化是养神的最好工具。就养神而言,仅仅是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的内容,并不能保障人类必然享有幸福,而来自于“轴心时代”文化的智慧是解放保障人们获得幸福感的大助力。
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儒家、道家、佛家和医家都与人类“轴心时代”颇有渊源,它们无论哪一家都非常关注修心。修什么“心”?虽然各家说法不一,但殊途同归,都师法“轴心时代”的文化经典。
儒家讲“正心”。《大学》里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叫“三纲领”,归根到底是要“止于至善”要守住人性中最本真、最大的那个善念。然后逐步展开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经过了止于至善、定、静、安、虑,然后人就能心安理得。那怎么做呢?按照儒家的规程,那就是“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儒家“正”的这个“心”实际上就是仁爱之心。
道家讲“静心”。《道德经》认为最高明的是“致虚极,守静笃”,就是要回归到虚静的状态,所以,道家“静”的“心”是一种虚静之心、自然之心。这个“自然”不是大自然的意思,这个“自然”就是本然,指的是人本来的那个样子,不虚伪、不做作,与自然界、社会、他人安然相处,自己的身心也和谐一体,不跟自己较劲。人本来的样子就是虚静的,所以道家讲要“静心”,修虚静之心。
佛家讲“明心”。“明”的这个“心”就是慈悲心、平常心、虚空心、精静心,也就是人的本心,所以叫“明心见性”。佛家怎么“明心”?有副对联:“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世外人”是指世外高人,是一些有很高智慧的人,一些超常的人,这些“世外人”是“法无定法”的。他们有没有法门?他们也有“法”,要有所依据。但又没有“法”,是“法无定法”,即没有固定的法门。下面一句是:“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天下事了犹未了”的“了”就是完结、了结,但是又是没有“了”,有的事情是没完没了,这就叫“了犹未了”。那怎么办呢?那我就“不了了之”呗,这就是佛家的大智慧——“明心”,即明白世界的本性,明了自己的本心,那就不会纠结了,就能很聪明地应对各种生活,幸福感就提高了。
(选自《东方早报》 2012.12.08,有改动)
5.下列对于修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主要流派,无论哪一家都非常关注修心。各家流派在修心内容方面说法不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它们都师法“轴心时代”的文化经典。
B.儒家所讲的“正心”,归根到底是要“止于至善”,也就是要守住人性中最本真、最大的那个善念。
C.道家的“静心”,是一种虚静之心、自然之心。这个“自然”与大自然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指的是人本来的那个样子。
D.佛家讲“明心”。佛家的“心”是指慈悲心、平常心、虚空心、精静心,其实质就是人的本心。所以,佛家可以通过“明心”而明了“本性”。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公元前500年左右,人类历史上有的文化形态已经基本定型,那个时代叫“轴心期时代”,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高峰。
B.现代科学技术的内容,并不能保障人类必然享有幸福,而“轴心时代”所创造的文化有助于人们提升幸福感。
C.儒家所“正”之“心”,实质上就是仁爱之心,它与道家所修的“虚静之心”是不同的;前者在善念基础上还有规程,后者更关注身心和谐。
D.佛家“明心”和道家“静心”基本是相同的,都强调明白世界的本性,明了自己的本心。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类是不可能出现第二个“轴心期时代”的,因为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在“轴心时代”达到高峰,然后就开始走下坡路。
B.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儒家、道家、佛家和医家都从人类“轴心时代”的文化智慧中汲取了营养,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那个时代精神文化的重要因素。
C.儒家强调经过了止于至善、定、静、安、虑,然后人就能心安理得。而道家则倡导要回归到虚静的状态,与自然界、社会、他人安然相处。
D.“明心”是佛家的大智慧,只有做到明于本性,就能很聪明地应对各种生活,幸福感自然也就提高了。
试题答案:
二、(9分,每小题3分)
5.B(选项错在偷换概念。原文说:这叫“三纲领”,“这”应该指的是《大学》里的相关引文,不是儒家所讲的“正心”。)
6.D(原文说,道家要回归到虚静状态,佛家才是“明白世界的本性,明了自己的本心”,二者不能等同。)
7.A(项强加因果,后者并不能成为前者的推断依据;而且表意绝对化,原文说:“整个人类文化至今没有走出第一个轴心期”,“至少到目前为止是如此”。)
【《传统文化的修心》阅读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丰碑阅读题及答案06-01
社戏的阅读题答案08-04
除夕情怀阅读题答案07-04
小毛虫阅读题答案07-05
朱自清春阅读题答案07-05
走是灯笼阅读题答案07-05
笑冰心阅读题及答案07-05
诫子书阅读题及答案07-08
邂逅霍金阅读题及答案03-22
伟大的悲剧阅读题及答案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