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如何应对购物促销骗局

时间:2022-07-03 06:44:14 购物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消费者如何应对购物促销骗局

  购物抽奖不透明

  奖项设置无人监督.每年的购物中大奖活动数不胜数,举办者用诱人的奖项和高中奖概率,吸引消费者购买其产品.虽然产品销量上去了,但无人公布中奖结果,究其原因就是没有监督机制.

  奖品海报有误导.某饮品厂家宣传其产品箱箱有奖,消费者参加后才发现,实际必须购2箱以上饮料才能中奖.还有消费者反映,得知一商家的海报宣传购物抽奖,有精美礼品相送,便从很远的地方赶过去购物,而所谓“精美礼品”只不过是一个价格低廉的小纪念品.

  奖项缩水不商量.湖北的吴先生2003年抽中了到雅典观看奥运会活动的大奖,并按主办购物抽奖活动的公司的要求准备出国事宜.可到2004年8月,距奥运开幕只有一个星期了仍无音信,经催问才知被拒签,出国变成了送产品,而且与承诺价值相差较大.

  自定规则太随意

  格式条款逃责任.一些商场搞购物赠物活动时,宣传的赠品与实际赠品不一致,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并且以海报写有“赠品以实物为准”来搪塞.山东曹先生曾参与了某商场购手机送打印机活动,交完钱取的赠品偏偏没有占价值较大部分的墨盒,商家宣称海报已注明只送打印机.

  取消活动戏弄人.大连消费者参与购买一种信用卡可免费拥有CDMA手机的活动.当其按要求连续4个月每月消费800元后去领手机时,却被告知活动已停止.

  虎头蛇尾躲承诺.许多经营者在促销活动前期的宣传很诱人,到了该践诺时,却想尽办法能躲就躲.一消费者参加某火锅店吃100元返50元的活动,持返券消费时因人多而未能消费.待其第二天去消费时,却被告知已过期,因墙上有不明显小字写着“限当日用”.

  活动期间改奖项.一佳木斯消费者参加当地打电话、存积分、换话费活动,当积攒到1万积分兑换700元话费时,公司单方改成换手机.

  虚搞活动摆噱头

  画饼难充饥.为吸引消费者,有的经营者只是画一个“饼”骗消费者上当.如有的超低价物品限卖活动,消费者如约前往却被告知低价物品已卖完,即使是在约定时间第一个到也是如此.北京的周女士因看到一商店海报宣传:原价1000多元的冰箱只卖几百元,且是双开门的,就将已订的冰箱退了,想到该店买.但其宣传的冰箱其实是单开门的,而且价钱也没有降.

  抵券成废纸.有两家公司联合举办购饮料中大奖活动,奖品是购车时可抵扣几千元的抵扣券.当消费者持券购车时,却被告知因此车已降价1万元,只能从降价后的价格或用抵扣券冲减原价中选择一种方式.

  促销背后烦恼多

  打折、返券圈套多.商场打折、返券愈演愈烈,高返券、低折扣必然对消费者产生巨大诱惑.然而,精明的商家从来不做赔本的买卖,低价背后的数字游戏让人一时难以明白,尤其是返券设立的连环套规则,往往让消费者不胜其烦.而打折品、赠品发生质量问题后,商家常常拒绝承担修理、更换、退货等法律责任.

  返利卡哄人玩.一些商场为了长期拴住顾客,推出各种名称的返利卡,但当消费者认认真真攒了一年的积分后,得到的实惠却往往令人啼笑皆非.

  中消协特别提示

  为了尽量减少消费者在商业促销活动中受到的损失,中国消费者协会向消费者特别提示:要理智购物,返券多,真正的实惠并不一定多,要货比三家,选择质优价低的商品;小心免费陷阱,免费的最终目的是有偿销售;对赠品要当面检查清楚,看是否过期或不符合质量标准,并要求销售人员在有效票据上注明赠品名称、型号;参与购物抽奖活动前问清规则,以免掉进多重消费连环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发现价格欺诈行为要及时投诉或举报;

  当发现权益受到侵害时,注意保留好相关证据,及时与经营者交涉;赠品有问题仍可要求商家承担责任,商家送的赠品属于附义务的赠与.《合同法》规定: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在附义务的限度内承担与出卖人相同的责任.赠与人故意不告知瑕疵或者保证无瑕疵,造成受赠人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消费者如何应对购物促销骗局】相关文章:

如何识破面试骗局07-13

如何应对面试07-11

如何应对面试!07-13

如何应对压力面试07-12

如何应对职业危机06-21

如何应对员工加薪07-14

你如何看待小米电视抢购被爆是“骗局”07-10

如何应对面试压力07-13

如何应对职场的冷暴力07-10

如何更好的应对面试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