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课堂教育的方法论文

时间:2022-07-03 08:23:51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美术课堂教育的方法论文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美术课堂教育的方法论文

  1.利用现代教学设备。

  现如今课堂不单纯只是教师拿着课本讲授内容,课堂上也加入了一些辅助设备。最适应当前教育发展趋势的则是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比传统教学手段更直接,生动形象、省时省力,而且信息内容多。比如,在教学生“近大远小,近低远高”这个理念的时候完全可以用多媒体动画立体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不再单纯抽象地表述这个概念。教科书中虽然有图片,或者是教师找来课外书中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但图片大小有限,很难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

  2.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现在的美术在表现手法上受到外界传媒、视觉研究、信息技术以及各式艺术材料的影响,发生了许多变化。教师要改变过去单纯教授学生绘画技巧的教学模式,要用发展的眼光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在研究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时候,可以借助丰富的美术材料,改变教学模式,从而让学生利用美术知识美化自己生活,让学习与学生生活本身产生联系,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二、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在初中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激发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创造力,激发学生的美术灵感。而良好课堂氛围是基础,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精心营造。在这种课堂氛围下,师生之间的互动也会随之产生,有利于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学生会积极地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展现自己的美术构思。

  这种轻松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吸引学生注意力。因为与以往的教学方式不同,学生容易进入学习状态,这会是一个好的开端。课堂教学中,产生好的课堂效果不能只是单方面的,要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要在双方共同合作下才能实现。有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中来,同样是对教师的一种肯定,教师的工作热情会更加高涨。

  在课堂中最重要的一点,教师要明确学生是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创造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放下所有顾虑,积极投入到美术学习中。

  三、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自我美术课堂中,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很重要。尤其是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教师更要给予学生鼓励,适时地对学生课堂表现以及学生作品给予评价,进行分析以及鼓励。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教师可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观摩其他同学作品的同时参与到课堂互动教学中。

  比如说,设定美术主题,将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再将各组作品放到黑板上进行展示。学生会很积极主动地去做,也会去观摩其他组同学的作品。此时,教师要及时将各组作品对比评价,讲出优缺点,给出鼓励。首先,课堂上可以转换角色,让学生上台“讲课”,改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走上讲台讲课,讲出自己的见解,创作技巧,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其次,学生评价代替教师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交给学生来进行点评,互相点评,还可以自评,让学生在讨论中学到知识,最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点评。激励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会激发学生创作能力,尤其是对部分美术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学尤为重要。教师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增强学生自信,克服心理障碍,大胆表现自己。这种方法首先会加深学生对自身的信心,其次会加深对美术学习的热爱。

  四、对学生个性化教育

  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其学习美术也有影响。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要因材施教。如果不这样做,部分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会感到越来越吃力,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失去学习美术的动力与信心。相对于学习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其喜欢的部分或者学生的某些发光点对这些学生进行指导,稳定学生学习情绪,让其在自己所擅长的部分找到学习规律,激发探索求知愿望。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美术中不存在优生差生,只是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教学中也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挥,突出学生个体差异性。

  在个性化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对学生自我认知以及自我分析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

  总而言之,优化初中美术课堂教学需要初中美术教师不断地探索研究和总结经验。我们一定要抓住初中生身心特点以及认知规律,改善美术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潜力,培养学生欣赏美,锻炼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初中美术课堂教育的方法论文】相关文章:

幼儿美术课堂教育随笔04-27

小学美术课堂教育随笔范文03-22

关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论文06-16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论文07-04

浅谈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07-03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途径与方法探究论文10-01

多媒体与幼儿美术教育的整合的方式论文07-04

初中数学教学特点结课方法研究论文07-04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有效性的探析论文07-04

初中历史教学素材整合和方法论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