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低效性思考论文
摘要:公共教育学作为师范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一直承担着培养合格教师的重任。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却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的低效性。课程本身的重要性与课堂上的低效性形成了强烈反差,不得不使人思考,如何才能使公共教育学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师范专业学生的特色课程。
关键词: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低效性
公共教育学作为师范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承担着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意识和教育理念,掌握基本教育教学技能的合格教师的责任。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未来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师范专业学生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教育学作为体现师范专业特色的职前培训课程也应该越来越重要。然而现实中这种重要性却与课堂实施的低效性形成了巨大反差。这不得不使人反思: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低效性形成的原因何在?应如何改变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低效性的现状?
一、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低效性的表现
低效课堂(Inefficientclass;Lowefficiencyclassroom)是指以前教学满堂灌、低效能的“学生不愿听、教师讲得累”的传统性的课堂。低效课堂费时多、效果差,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培养、理论与社会生产实践脱节问题严重,甚至违背我国中长期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是教育界急需解决的教育教学的大问题。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历来是国内外课程专家们关注的焦点问题,特别是在目前我国教育新政和新课改的教育大背景下,课堂效率问题成为教育界的最热门的话题,引起广泛的关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课堂上问题较多,学习目的不明确
作为课程学习的主体,大多数学生对“公共教育学”课没有兴趣。课堂教学观察中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行为多种多样,有看专业书的,有练钢笔字的,有玩手机的,还有睡觉的……能认真听讲的学生不到30%。调查表明,很多学生认为教育学课应该是以传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技巧为主的课程,具有实用性,但实际课堂中教师总是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而其中一些理论知识又比较陈旧而枯燥,与自己对课程的期望大相径庭;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对公共教育学课不重视。公共教育学教学所针对的师范生均为大二学生,这个阶段大学生学习的特点是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还没有明确自己的职业理想,更没有意识到职前教育教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性,等到大四面临就业已为时晚矣。
(二)师生课内外互动交流少,或者全程基本无互动,课堂气氛不活跃
许多公共教育学的授课教师对公共教育学的课堂评价都是“死气沉沉,缺乏活力”,一方面反映了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不活跃;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课堂教学的现状是: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理论概念多,具体事例少。所以,公共教育学的课堂教学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学形式单一,缺乏有效互动,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三)学生缺乏思考与认识
按照新课程理论的观点,只有课堂教学与课后反思的有效结合,才能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然而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还没有树立明确的职业观,对于所学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上课抱着应付的态度,课后更是抛之脑后。于是,“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扔笔记”成为师范生学习公共教育学的真实写照。由此可见,公共教育学的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后也得不到学生积极有效的行动配合,教学效果自然无法提高。长此以往,容易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学生学得没劲,教师也教得没有说服力,严重违背了教学相长的教学原则,也容易使公共教育学的课堂教学流于形式。
二、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低效性原因分析
要提高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它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师范专业学生的特色课程,就要从分析造成课堂教学低效性的原因入手,来寻找解决改善这一现状的途径。
(一)公共教育学课程定位不明确,设置不合理
“公共教育学兼有理论学科与应运学科两重性质,它既是一门专业理论基础课,又是一门很强的专业实践课,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从事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然而事实上,公共教育学的教学长期以来却一直是“重理论而轻实践”,很多教师也一直把它作为单纯的理论课来上。在教师群体中也一直存在着“理论课”还是“实践课”的分歧。由此可见,公共教育学课程的定位不明确。公共教育学是体现师范学校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也是师范生的必修课,在师范院校的课程体系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实际上多数师范院校分配给教育学的课时量只有51-54学时,而且因为是公共课,都是合班上课,一个教师同时要教80—120个学生,甚至更多。所以,导致教师课堂管理困难,更谈不上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的教育学各种版本的教材虽然层出不穷,内容也很丰富,但是相比如火如荼的中小学课程改革,单纯的依靠几本教育学教材进行教学是永远追赶不上教育教学改革的节奏,也很难适应师范专业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而且实际教学当中笔者发现,虽然教材不断地在变,教学内容不断地在改,但是许多教师十几年如一日,仍旧使用的是同一本教案,不断重复上着同样的课。随着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师范生的专业性也不断加强,落后陈旧的教学内容显然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作为公共教育学的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教育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避免“满堂灌”、“注入式”,而实际上我们自己却在进行着“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传统、单一的“传授-接受”式的教学模式,这实在是有悖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加之,现在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很多教师容易形成完全依赖多媒体的“放映式教学”模式,教师只顾放映,学生只顾拍照,课堂教学单向而又被动。这种局面无形中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低效的课堂教学在所难免。
(三)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对公共教育学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是终结性评价,多采用笔试形式,难以全面考察学生的教育教学素养。单一的考核方式让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仅限于考试,对学习没兴趣。单纯的考核方式也远离了教育学课程开设的本意,因为没有实践的辅助,学生难以将课堂上的教学理论应用到实践,学生认为考前背背记记便可过关,因此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这也是造成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四)教师自身重视程度不够
公共教育学课堂低效性主要是从学生身上反映出来,但实际上我们更应该从授课教师角度来找原因,毕竟,从教和学的方面来看,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1.缺乏有效的课堂组织与管理。课堂纪律是保证有效课堂的第一要素,但是由于公共教育学是大班上课,课时安排又比较紧张,课堂纪律难以维持一直是教师们比较头疼的问题,为了保障课程按时完成,大多数教师对于学生课堂的问题行为都是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2.自我提高的意识薄弱。生动具体的教学内容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保障,然而公共教育学的授课教师普遍缺乏中小学实际的教育教学经验,深入中小学教学一线的机会比较少,同时自身也缺乏提高这方面教学素养的意识及迫切要求,只能单纯用空洞的推理来解释理论,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犹如“纸上谈兵”,自然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关于改变这一现状的几点思考
尽管当前改革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的呼声越来越高,改革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但是笔者认为无论是“返璞归真式”,还是“推到重来式”,要使改革不再流于形式,最重要的是要从学生需求及未来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真正提高师范生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使学生学有所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教育学的有效性和积极性。
(一)引导学生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树立学习公共教育学的正确态度
首先,在开始讲授课程内容之前,让学生了解教育及教师职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职业观。其次,让学生了解学习教育学对于他们未来生存及生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变被动教为主动学。为什么学生学习专业课与公共课的课堂表现截然不同,因为他们看到了专业课的重要性,潜意识里对学习专业课有一定的责任。再次,帮助学生构建起学习师范专业所应必备的知识体系,以及对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进行规划,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使其热爱教师职业。
(二)深入挖掘教学资源,充实教学内容
这就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不断深入研究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外,还要进一步补充新的内容与知识,紧紧结合培养合格中小学教师这一目标。首先,要认真研究中小学的教学实践,多收集中小学精品课程的视频资料,便于师范生观摩学习。其次,课堂教学还要结合教师资格认定与教师招聘考试的内容,及时了解和把握当前中小学对教师的素质与能力要求,灵活调整教学目标与授课计划。第三,授课教师需要在上课前了解和熟悉学生,如学生的专业、专业知识结构、其学科教学的前沿动态,以及学生对于课程的期待与看法等,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学习的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
(三)进行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探索适合公共教育学的教学模式
要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首先要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师讲授式教学,例如针对大班授课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根据不同专业或不同班级分成若干固定小组,以便于开展活动。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辅佐者”而不是“主宰者”,教师帮助学生去发现意义,而不是一言堂或控制所有的课堂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要实现更深层次的思维的互动。如,准备合适的论题,让学生课后自行分组,分工查阅资料,展开讨论,并由小组指定成员在课堂上汇报讨论结果,全体学生进行自由点评,尽可能多得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四)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全方位考核学生的教育教学素质
科学的评价方式和严格的考核标准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可以采用平时成绩(课堂到课率、作业、课堂表现)、教学实践(微型课、角色体验、模拟课堂等)、笔试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全面考核。打破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以评价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以评价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红.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02):118.
[2]陈桂生.略论公共课“教育学”定位的误区[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02):4-7.
[3]李红惠.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J].教学研究,2011(03):15-19.
[4]马丽枝.高校“课堂教学低效”原因及解决策略[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04):82.
【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低效性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字体设计参考绘画思想可行性思考论文07-04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及有效性论文07-04
电子技术开放性立体化项目思考论文07-03
多媒体技术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论文07-03
哲学与人生的思考论文08-04
计算机软件技术不可靠性思考论文07-03
论文的可行性分析02-21
社保基金管理的几点思考论文07-03
对高职院校舞蹈建设的思考论文07-04
可能性课堂教学实录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