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花钟》教学课堂素材
──以《花钟》一课为例
深圳市荔园小学 赵家英
课堂也是一种课程。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学习教材,学习教师之外,课堂也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课堂是隐性的课程,这是我在听了两位老师执教《花钟》第一课时后得到的启示。
(《花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篇课文。课文饶有趣味地介绍了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及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写作思路清晰明了:“留心观察──阐述原因──实践活动”。教学要渗透留心观察、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
片段一:
师:(板书“花”)从这个字你能联想到什么词?
生:花瓣、花蕊、花托……
师:由这个字,你又联想到什么画面?
生:百花盛开、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师:(在“花”旁加上一个“钟”字)加了一个字,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生:花怎么可以做成钟呢?
师:(在“花钟”后面加“?”)是呀,钟是用来计时的,1:00,2:00,3:00……花怎么可以做成钟呢?课文作了回答,请在文中找答案。
(生自读并学习生字词后,小组合作在文中找答案。)
师:答案在哪段?
生:第3段。
师:(写“3”)第3段讲什么?找一句话概括。
生: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所以组成花的“时钟。”
师:(板书学生的话)花怎么可以做成钟呢?答: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所以组成花的“时钟”。你的回答清楚吗?
生:不清楚。
师:还有哪段也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生:第1段。
师:(写“1”)第1段讲什么?也找一句话。
生: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师板书学生的话)板书呈现:
1.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2.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所以组成花的“时钟”。
师:现在,请你根据板书,用“因为……所以……”将黑板上的两句话连起来,回答“花怎么可以做成钟”的问题。
生:因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所以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
师笑:“因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这话听着别扭呀。怎样讲话才清楚呢?
生:(顿悟地)因为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所以一位植物学家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就组成了花的“时钟”。
师:(随手擦掉“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这样讲话就清楚了。
师:(指板书)第1段写“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由此你又产生什么疑问?
生:(争先恐后地)为什么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师:就知道你们要问这个问题,所以课文在第2段交代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板书段意)
此时板书呈现:
1.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2.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3.一位植物学家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就组成花的“时钟”。
片段二:
师:今天我们学习13 花钟。看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生:花钟什么样儿?花钟在哪里?怎样做花钟?花怎么可以做成钟呢?……
师:请带着这些问题在文中找答案。
(生自学课文)
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3个。
师:第1段讲什么?找一句话概括。
生: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师板书学生的话)
师;第2段,第3段呢?也各找一句话。
生:第2段交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第3段讲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所以组成了花的“时钟”。
板书呈现:
1.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2.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3.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所以组成花的“时钟”。
两段教学都从质疑入手再转入段意的归纳,但教学处理不同。片段一的处理灵动智巧;片段二则相形见绌。教学处理不同,教学效果就相差甚远。
一、思维发展不相同。两段教学都从质疑入手,片段一,教师紧紧抓住中心议题,读中提炼,反复敲打学生模糊的思维。第3段的那句话好像是答案,又好像没切题。怎么回答才算切题?再读再推敲。在老师“因为……所以……”的点拨下,模糊的思维一下子清晰起来,表达也就清楚准确了。这一步很重要,清楚准确地表达是衡量一个人思维品质的重要标杆。片段二的教学绕过了这个中心议题。问题提了不少,都悬而未决,忽而又转到归纳段意。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看不出,是思维的断层与另起!语文教学没有连贯性,犹如一盘散沙,捏不成形儿,更无神儿。
二、精神追求不相同。两段教学,都让学生归纳段意,但教学的层次不一样。片段一引导学生概括段意,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真正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片段二只让学生归纳段意,停留在“知其然”层面,深度远远不及。“知其然”是一个层次的追求,“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是另一个层次的追求。后者具有刨根问底的精神。这种精神应该渗透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刨根问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在片段一中还有体现。在讨论中心议题时,有了答案,没答清楚,就再寻找。不完美再斟酌,直到满意为止。所以,片段一的教学智巧灵动,成功地将刨根问底与执著探索的精神植入到课堂之中,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片段二的课堂显然忽略了这种精神的培养。一串疑问没解决,放下不管。什么意思?半途而废没有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就是一种课程,一种隐性的课程。听完了这两节课,我体会到,教育无处不在,课堂的一点一滴正是教育。我的感悟对不?愿与同行探讨。
【《花钟》教学课堂素材】相关文章:
《花钟》的课堂教学设计07-04
花钟教学设计07-04
花钟教学反思07-03
花钟教学设计01-09
《花钟》教学设计08-04
《花钟》教学设计04-01
《鸟的天堂》课堂教学实录素材07-04
《识字1》课堂教学实录素材07-04
小学《素材的串联》课堂教学实录07-04
《花钟》教学浅谈范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