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案例

时间:2022-03-23 13:39:36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课堂教学案例

  下面是精选的十则课堂教学案例,阅读它,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如果根据问题对这些案例进行一些思考分析,或许对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会有启发。

课堂教学案例

  课堂教学案例 篇1

  [案例1]“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案例2]“不是果敢,是残忍。”

  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问题: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

  [案例3]“黄山为什么不在五岳之列?”

  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作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问题: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

  [案例4]“老师,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一位一年级的教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

  (1)请你回家后把今天和小白兔一起碰到的趣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

  (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它动物的表现吗?回家叫爸爸妈妈告诉你。第二天,学生就围住她汇报作业的情况。到后来,孩子们说:“老师您 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问题:请分析一下这种现象。

  [案例5]“坐下”三例

  同是学生被教师的课堂提问难住,甲、乙、丙三位老师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

  1、教师甲:(语气很重,冲着该生)整天上课开小差,结果怎样?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太笨了!坐下!

  2、教师乙:(生气,但不表现出来)坐下。谁来帮他?

  3、教师丙:(微笑、和蔼地)别急,回忆一下,我们昨天学过的内容,当时你听得很认真。想想,昨天××同学是怎样回答的?

  学生:(思索片刻,说出了与问题答案相关的一句话。)

  教师丙:(很兴奋)对呀!看来,你是很棒的!

  学生:(体面地坐下,并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

  问题:就三位老师不同做法,谈谈你的看法。

  [案例6]会了,可以“不听”

  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

  “王谨”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

  他脸陡的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

  我听了气不一打处来,“你┉┉”竟一时语塞,

  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

  “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轻松的说。

  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

  问题:当学生不愿听时,怎么办?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案例7] “明镜”和“明净”

  这是一位青年教师的教学反思札记:

  这是一节公开课,内容是《北大荒的秋天》。当学到北大荒的小河这一段时,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明镜一样的小河’能换成‘明净的小河’吗?”我愣了一下,这个问题多少让我觉得有些突然。我没有直接说不能。于是,我给了大家一个“提示 ”,在黑板上写了“明镜”和“明净”。果然,一个孩子说:“不能,因为两个词虽然读音相同,但意思并不相同。”我为顺利解决难题而沾沾自喜。

  下课了,一位有丰富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对我说:“现在,你看这两个词的可不可以换呢?”我仔细一想,真的能换!“其实,这两个词的确可以换,但你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当‘明镜一样的’换成‘明净’,才读得通。当然,用‘明镜’更形象一些。”我惭愧极了,原来我最精彩的地方竟然是自己失误的地方!

  问题:这位年轻教师的失误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案例8]课堂中的吵闹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

  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案例9]一次关于作业的讨论

  一次,我正在布置作业:“每个生字写5遍”。就听有个同学小声说:“都会写了,还让写!”我没说话就下课了。但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在班会上,我提出了“教师怎样留作业?”的问题。经过商讨,同学们一致同意:常规性的作业应该写,但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决定多写或少写,其他时间可以做自己更感兴趣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绝大多数学生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写作业成了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一件乐事,再也不是苦差事了。

  问题:结合这位教师的做法,谈谈怎样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案例10]绿色的启示

  为了提高作业批改的反馈效果,我问同学们:“大家喜欢什么颜色来批改你们的作业?红色代表火焰和热烈,黄色代表宝贵和权力,黑色代表刚、坚强,蓝色代表大海、希望,绿色代表自然、生命……”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喜欢绿色!”“老师,你用绿色给我们批改作业吧!”“好!就这样决定了。那么,在作业批改中,你们喜不喜欢用打叉的符号?”“最好不用!”于是,在高中三年中,我一直坚持用绿色来批改作业、改考卷。在批改中,我不用叉号,改用“?”和批语。绿色的批语起了不小的激励作用,同学们非常喜欢我批改的作业,学习的反馈效应很好。同学们不仅纠错能力得到了加强,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问题:这个案例中教师教育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课堂教学案例 篇2

  【教学案例】

  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应让学生选择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在教学《春晓》一课,课前备课的思路是:读古诗,了解背景,初步理解古诗内容;背古诗,体会诗人的感情。可是,当上课我提起《春晓》这首诗时,同学们都不约而同的背出来,学生陈延年突然站起来问道:“老师,这首诗我们很早就会背了,但我一直不知道诗中写的是什么鸟在叫?”其余的同学也在下面议论纷纷。真是出乎意料之外,看来这是一个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于是,我甩开预设的教案,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生:春天。

  师:谁知道春天有什么小鸟?

  下面顿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生: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生:有布谷鸟,你听还有“黄奶儿”的叫声。

  生:还有画眉……可多了,有的都叫不出名字来。

  生:还有一种叫“红谷皮”,全身是红色的,早晨它叫得可好听了。

  ……

  师:同学们知道这么多种鸟,老师真高兴!许多鸟在清晨唱着清脆悦耳的歌曲,催人们早起呢……

  生:难怪诗人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生:鸟很多,到处都能听到鸟叫。老师,“处处”就是“到处”的意思吗?

  我赞许地点点头。

  生:诗人睡得太香了,不知道天亮,是鸟叫声把他吵醒了……

  师: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鸟语花香,令人陶醉,但在昨夜发生了什么事情?

  生:昨夜又刮风又下雨,花瓣都被打落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齐读: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师:请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同学们争先恐后发言,课堂气氛特别活跃。

  师:人们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而春天的早晨则是一天中最宝贵的时间,让我们拿出画笔,发挥你们的想象力,画一幅《春晨图》好吗?

  生:老师,我们到校园外去画,好吗?

  师:当然好,你可以仔细观察校园外的桃林和丛树林,认真看一看树上的小鸟,听一听它们的歌声。

  同学们听我这么一说,便来劲了,拿着本和画笔来到校园外……

  第二节课,同学们都交上了自己满意的作品。

  【访谈录】

  问:你认为这节课的课堂结构与以前有什么不同?

  答:我觉得这种课堂形式打破了现行的“二元化”,固定时空的模式,开拓了学生学习的空间,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课堂上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而是把主动权、选择权交给他们,自始至终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探知之中,摒弃了“教师是绝对权威”的观念。

  问:这节课没有用到准备的教案,是不是可以不备课而随堂发挥?

  答:不备课不能了解这节课的目标,是无法走进课堂的,但如果死抠教案,那只能是教死书,不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课前,我们应该备透课,课上根据学生的需求,随机教学,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问:课堂中随学生喜欢的方式而学习,会不会背离教学目标?

  答:不会。虽然教为学服务,并不是教附属或从属于学。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多大价值,教师完全可以“就地解决”。在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同时,又应充分发挥教师“主导”的作用。

  问:语文课要体现怎样的教育理念?

  答: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读、说、写及逻辑思维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是以引、启、辩为主题思路,设计教学,要尽可能的适应学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有发展自己的机会,树立学习信心。当他要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时,让他能够学好,并变得热爱学习。学习过程应具有活动性,是一种实践的,开放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学会好的.读书方法。

  【案例评析】

  雷老师的这个教学片段的成功之处有三点:

  1、学生发问“诗中鸟是什么鸟”时,教师马上意识到学生想知道什么,于是放弃了预先的设计,而随着学生的兴趣和思路来组织教学。整个课堂看似无形,却浑然一体,是演“教案剧”难以达到的。真正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展现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使课堂教学具有了动态生成的特征。

  2、能把课堂当作一个丰富开放的教育场所,把现实世界引入课堂,让学生写或画自己心中的诗境。这样的课堂信息量大,既具体又真切。

  3、课堂是师生对话的场所,知识在对话中不断生成与建构。本节课雷老师能够甩了教案,放弃了预设框架,根据学生的需要,引出一个又一个话题,把学生的思维层层推向深入,引导学生不断的探寻与创造。

【课堂教学案例】相关文章:

纳税分析案例10-19

沟通技巧经典案例07-31

案例分析范文07-21

智障儿童的案例分析03-21

酒店问题的案例分析03-30

古代廉洁教育案例08-17

销售谈判案例02-08

创业成功的案例分析07-24

案例分析题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