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高职衔接模式在物流管理专业中的应用论文
近年来,由于中央及地方对职业教育的高度关注,使得职业教育无论是在教育体系、办学模式还是招生就业上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中、高职教育“立交桥”建设平台的适时推出,为职业教育发展打开新的篇章,尤其是为走入瓶颈的中等职业教育开创了另一个突破口,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再创新的契机。本文将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对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进行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形成,生产系统与流通产业结合日益紧密,物流活动已不再是传统的商品存储与运送,它已成为各国现代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第三大支柱和利润来源。然而,物流人才的培养就显得特别的必要和迫切。
一、中、高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现状分析
随着“物流热”的掀起,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都纷纷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但由于对专业教育缺乏整体的规划,专业学科界定、专业建设核心模糊不清,导致学生培养过于宽泛。有些学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专业定向不明、方向模糊,课程开设泛滥,造成学生培养方向不明确,培养的学生缺乏针对性和可持续性。再则,部分中职学校由于办学能力有限,常无法为学生提供与企业接轨的实训场地,教学仍停留在课本上,学生也只能通过书本了解和认识各种物流设备,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差,所学知识过于浅薄,学生很难胜任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更是无从说起。然而,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说,生源问题直接决定其生死存亡。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国民所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优生优育成为新一代生育观,对于我国人口数量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也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生源问题。再则,就业压力导致“读书无用论”,使得很多高中生辍学,尤其是农村学生流失严重。相反,对于那些想提升自己学历和专业能力实现其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中职毕业生来说又无门可投。因此,为打破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瓶颈,解决高职院校生源慌的窘迫局面。中、高职共同联手建立中、高职教育“立交桥”,不仅能够尽早结束中职教育终结性局面,使其毕业生享有继续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机会,而且也能为高等职业院校提供理想的生源,从而促使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科学持续的发展。
二、中、高职衔接模式
从现有情况看,中高职衔接模式的职业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分段贯通式,即一所或几所中等职业学校与专业对口的高职院校联合办学,学生在中职学习三年,毕业后参加单独的招生考试,到专业对口的高职学习2-3年,也包括保送中专毕业生到对口高职深造等;二是提升式,即选择部分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根据有关规定办五年一贯制的高等职业教育;三是下延式,国家审批的部分高等院校可招收初中毕业生办五年制、六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只是两个不同阶层的职业教育,通过对口招生,一贯制办学等实现互通互融,使得职业教育获得可持续发展。
三、中、高职衔接模式在物流管理专业的应用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同一教育类型的不同层次,重点是对学生职业能力上的衔接与提升。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能够完美过渡。
(1)设置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循序渐进地将原来的初级、中级技能人才向高端技能型人才转型。在不断完善中职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实现中职与高职教育两个层次培养目标的有机统一,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注重技术和职业能力的提升。在个人素质培养的前提下,更高效、持久的将实践、技能、职业知识三者完美融合,打造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平台,从而实现中职教育到高职教育的完美契合。
(2)优化、整合课程内容。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核心和落脚点。课程结构是否科学合理地衔接,直接关系到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实现途径是否一致。它也是实施中、高职教育体系衔接的关键。依托职教集团,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实现以产促教、产教结合、工学交替的新型教学标准和课程体系。为避免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源的浪费,按照“职业能力本位”的思想和“职业能力主线”的思路,通过企业调研,确定中、高职教育物流专业人才所从事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将课程内容进行归类、整合、安排,形成若干综合能力、专项能力、能力要素,然后按照各能力要求设置相对应课程。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机融合,使得所授课程有鲜明的分层递进同时又能真正有利于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
(3)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衔接是课程衔接的重要保证。为实现课程目标和达到教学效果,在实习实训过程中聘请行业专家、骨干人员与学校专业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模拟仿真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行为导向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共同讲授专业知识和传授职业技能。学生以学员、学徒的身份参与整个教学活动,成为教学的主体,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真正落实从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4)建立健全合理的评价体系。评价机制是检验课程衔接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评价主体也由原来的教师单独评价转化为学生、教师、行业专家、管理者等多方评价。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表现和行为,对其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进行360°全方位考核。使得学生无论是在职业素养还是专业技能、沟融协调能力等各方面都获得全面提高。
四、结束语
中、高职教育衔接是健全和完善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它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和高职院校的共同发展,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大量高技能型人才。当然,对于中、高职衔接教育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培养目标不明晰,中职教学内容与高职教学内容重复等等。总之,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任重而道远。
【中高职衔接模式在物流管理专业中的应用论文】相关文章:
条码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07-04
任务驱动教学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论文07-04
中高职协同衔接物流管理课程设计论文07-04
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论文07-04
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