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三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材插图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0引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教材内容的推陈出新,新教材在选择内容时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苏教版教材反映了新课程中提出的减轻学生学习负担,适当增加教师创设空间的要求。然而该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方面教科书的插图还不能使学生满意,插图的应有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教师对于新教材插图的理解差异而造成了一些问题。部分教师对新教材消极适应,完全照搬新教材。由于新教材插图设置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不适应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等问题,而教师又不能有针对性地做出相应的补充和优化,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不顺畅,造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还有一些教师由于对教学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插图只是教学资源的一种,忽视插图的重要作用,使图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将以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材( 苏教版) 插图为研究对象,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1现状
1. 1插图的分类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插图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生活情景图,通过一张或几张图片,创设一个生活情景,再配以简洁的文字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第二种是介绍性的图片,如有关数学史上名人的图片或数学小知识等; 第三种是提示性图片,主要对小学生思考问题起一定提示作用,通常会在图旁加上一两句话,比如图片上是一位人格化的教师形象,旁边有一行提示性文字:“想想应该如何算出这道应用题?”[1]
1. 2内容选择方面存在的问题
1) 生活情景图方面。生活情景图在教材编排中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这种类型的插图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呈现一般都是将问题融入到小学生的生活情景当中,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一个自己熟悉的情景中轻松愉快地来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这符合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要求。但这种类型的插图在选材上存在着以下问题。
首先,部分插图的内容不准确。插图内容知识的准确性是对教材插图的最基本要求,错误的插图不但不能促进数学教学,反而会对学生产生不必要的误导。教材所提供的生活情境的插图必须符合生活常识,如图1中的茄子在真实的菜地里不需要用木架架着,因为它不是藤蔓植物。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对该错误进行纠正,特别是未见过菜地里茄子的学生会认为茄子跟西红柿一样需要用木架架着; 同时插图所表达的意义也不清晰,有歧义。如图2中的乒乓球,有学生会认为是鸡蛋,并在课上做题时进行一番争论,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转移到插图中是鸡蛋还是乒乓球上,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第二,部分教材插图陈旧。有些插图不能适应时代潮流甚至带有滞后性。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教材插图的要求并不只是简单美观,更加要求生活化、现代化。笔者在观察中发现有些插图反映的内容远远落后于人们的生活,严重脱离了儿童生活环境。比如上册教材中出现了三次90年代的电脑,对于使用这本教材的00后来说,这种电脑离他们的生活很远。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转移注意力到旧电脑上,使学生的注意力严重偏离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第三,存在明显的性别刻板印象。性别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个性特征等方面的期望、要求和笼统的看法,它直接影响到男性和女性的归因、动机、行为以及不同职业选择等方面[2].小学数学教材插图中所表现的不同的性别角色形象会影响着学生性别观念的形成。通过对三年级教材中的插图分析发现教材插图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刻板印象。
(1) 儿童活动方面存在的性别差异比较明显。例如在上册教材第46页的踢毽子活动中,全是女生,而在第12页航模组中却都是男生,踢球活动的插图中也只有男生参加。这样选材的插图对小学生的活动存在明显的性别影响;
(2) 本册教材中成年男性出现次数较少,仅有3次,他们的职业身份分别是农民、养殖人员和电脑维修人员。教材中出现的所有教师形象都是女性,店面售货员也是女性,再加上现阶段小学中男教师少之又少,每个学校平均一两个,甚至有的学校几乎都是女教师,这很容易使小学生认为教师就应该是女性,形成性别刻板印象。
第四,城乡差异明显。城乡儿童的经验对比明显,有侧重城市而疏远农村的倾向,主要突出表现在农村儿童的生活状态被描绘在农业生产情境,不是种地就是养殖,生活方式单调; 而城市儿童生活场景主要有学习活动的少年宫、参观活动、去体育场、游泳馆的健身活动、家庭生活关系等方面。从中很明显能够看到城市儿童的生活要比农村儿童丰富得多,对于使用本教材的儿童产生群体刻板印象,扩大城乡差异。
最后,插图的德育功能未得到重视。数学教材中的插图除了智育功能外,还蕴含着德育功能[3].如反映“讲文明,热爱劳动,我国经济发展建设成就”的插图。如果选材不当会对学生产生错误的道德影响。在本册的插图中对于涉及到劳动如采桃子、拔白菜、钓鱼等活动都是由猴子、兔子等卡通动物完成的,而学生只是参加各种学校里的活动,即使涉及到农场果园的场景,也只是学生在旁边数数,这就会无意中影响学生的对劳动的态度。
2) 介绍性插图。有关数学史上名人和数学小知识等种类的图片在上册教材中所占比例很小,总共3页,8幅图片。主要介绍的是数和分数的发展。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 形象单一化。表述祖先和古代人出现的都是原始社会狩猎的形象;
(2) 未出现女性形象。在出现的所有的任务图像中,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没有女性形象的出现,体现出男性在社会结构中的优势地位。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明显的性别刻板印象。
3) 提示性图片。提示性图片主要对小学生思考问题起一定提示作用,通常会在图旁加上一两句话。如图片上是一位拟物的教师形象,旁边有一行提示性文字:“想想应该如何算出这道应用题?”这种图片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这类插图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形象几乎无变化,学生对此类插图已经产生审美疲劳; 另一方面插图形象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过统计,三年级教材中一共出现以下9种经过拟物后的教师形象,如戴着眼镜拿着教材的白菜形象、茄子形象等等,虽说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这种设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如果这些插图来源于学生喜爱的动画片中的形象,则效果会更好,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 3插图在整体编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 在插图编排过程中忽视了插图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设计。本册教材中的插图设计,更多的是从表达题意的角度出发,插图所表现的是一种“问题的场景”,倾向于问题本身,是一种知识本位的插图; 在一个单元中的插图编排过程中,多种生活情境混合出现,使学生学习到了数学知识,但缺乏对一个事物较为完整的认知,在繁杂炫目的插图下形成散乱无章的印象,或对学生产生不必要的干扰[4].例如在三年级上册教材( 练习一) 中有学生跳绳、买食品、组装玩具、打乒乓球等插图。这只是为了学生学习知识而服务的,忽视了其对学生生活的影响,并没有做到教材编排“来源于学生,为了学生生活服务”的理念。
2) 图画与习题的分配问题。图文混合题型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大量的图片来代替旧教材中以文字叙述为主的新题型,并且在新教材中大量应用[5].图片呈现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把旧教材中枯燥的文字叙述的内容变为一幅幅色彩鲜艳的图画,非常具有趣味性,使学生在观察图画中学习新知识。有利于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积极性。但插图数量过于繁多使得教材内容杂乱无序。
图文混合题型存在以下问题:
(1) 很容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由于三年级小学生年龄很小,学习的自我意识欠缺稳定,而且想象力丰富,而图片中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再加上绚丽的图片颜色等等,常常会使学生在观察图文混合题型的图片时想象一些与教学内容南辕北辙的内容,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和听课观察过程中还发现一些学生在课堂中被漂亮的插图所吸引,完全将注意力转移到图片上,而忽视了重要的课堂听讲,这难免会给课堂教学效果带来负面影响; (2) 随着语文水平能力的提高,大量图片的使用会使学生语言及抽象思维能力退化[6].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提出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要求做事应该遵守适度原则。唯美的图片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图文混合习题中大量使用符合学生口味的图片来代替数字和文字的描述,会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枯燥的计算和一些难题时因缺乏兴趣而不愿意去深入思考和耐心计算解答,影响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形成,使学生的语言及抽象思维能力退化,易养成惰性的学习习惯,这对于学生数学的学习会造成深远的影响。
3) 插图与教学目标的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材 ( 苏教版) 上册第四单元---以加和减为例说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学生探索两位数加、减以及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口算100以内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能正确口算需要进位的整百数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能正确计算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结果;
(2) 让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画线段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提高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形成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材插图的编排并未能真正满足上述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首先,插图的大部分情景设计与学生日常生活所能接触到的环境不符合,这使得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影响;其次,学生对同一类型图片的感兴趣程度发生变化。很多类似的图片在之前的习题中已经被广泛使用,对于学期中段的小学生而言,一再重复的图片能否对小学生仍然具有很好的吸引力值得怀疑。
2改进的对策
2. 1在各类插图的选材方面
1) 生活情景图。
(1) 教材编写者应该针对新教材内容中插图的内容进行细致查看,不能因为追求夸张和拟人而忽视了事物的真实,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误导。此外教师如果发现问题应该在课堂中及时进行纠正;
(2) 在插图的编辑上要具有前瞻性。教材不可能每年都改版然后换新教材。希望教材编排者在编排插图时要实时关注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尽量避免出现教材习题材料可以保留但配套的插图需要更换的局面。另外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插图应该给予适当点拨[7];
(3) 小学数学教材所产生的性别不平等形成的的“累积效应”是不容忽视的。而我国对这方面研究还比较少,教材编排者应把有关性别平等的教育理念纳入到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中。另外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做到性别平等,比如在安排小组活动分配任务的过程中,不能认为女生可以比男生的活动轻松;
(4) 对于教材插图中所表现的的城乡差别,需要教材编排者在以后的教材编排工作中,对农村儿童生活经验中所具有的的民俗意义和道德意义方面加以选材,尽量均衡城乡儿童的生活经验;
(5)“用插图,立思想”这样的理念不应只出现在思想品德教材中。一方面,教材编排者在选材方面应该注意有教育意义的图片的选择。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利用有教育意义的图片,抓住时机,适当点拨,但要分清主次,不要把数学课上成思想品德课。
2) 介绍性插图。在对此类插图的选材中要注意以下两方面。一方面,选材丰富多样化,避免单一化,如在对古代人物可以选择秦汉元明清等朝代各种人物形象; 另一方面,要注意劳动场景不局限于男性打猎、耕种,如进行纺织劳动的女性形象也应该出现。
3) 提示性插图。从一年级开始一直固定使用这几种提示性插图,长期的使用以使其吸引力下降,学生已经产生了疲倦感。因此,对此类型插图的选择中一方面不能局限于上述几种固定样式; 另一方面,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中选择形象,如深受学生喜欢的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中的角色,这样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2. 2在插图整体编排设计方面
1) 习题插图设计要具有主题性。每个单元内的所有插图都体现着该单元的主题,单元之间的主题是不同的。比如说,第一单元插图都是围绕公园的自然景物为主题设计的; 第二单元是家庭生活的场景; 第三单元是以交通、乘车为主题、第四单元是以玩具为主题……这样的设计可以培养儿童关注生活的意识,使儿童获得系统的生活经验,使教科书更具整合性和系统性,也不会使儿童在学期中对经常出现的插图产生疲倦感。在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和审美需求的同时,还能产生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学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值得小学数学教材插图设计者尝试。
2) 插图与习题的关系方面。
(1) 图片的选取应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此基础之上又要尽量简单明了,使学生一目了然或使学生能够较容易地了解图片所要说明的主题是什么;
(2) 针对图片的设置过于迎合学生口味容易导致学生学习耐性不够进而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问题,建议教材的编写者不必每道题都用图文混合的形式来表达,不需要过分追求教材编排的趣味性[8].图片的应用应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可以用适量适当的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3) 插图与教学目标内容的衔接方面。
(1) 教师应在教材习题插图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补充和拓展,或者从学生实际生活中举例讲解重难点,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 教材编排者在编排过程中应尽量根据学生实际,达到促进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认识社会、学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衍生作用[9].
参考文献
[1]张勋。理科教材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分析---以现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D].南昌: 江西师范大学,2008.
[2]张勋,周鸿敏。小学数学教材中性别刻板印象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08,(7) :23.
[3]孙维昌。中学化学教学融合人文精神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2008:26.
[4]张贺华。 3 ~ 6年级科学教科书中插图的研究[D].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2010.
[5]陈月茹。关于教科书插图问题的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3) :45.
[6]孔庆平。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社,2000:112.
[7]陈倩。小学数学新教材与传统教材的比较研究[D].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2005.
[8]黄正安。用好数学教材“想想说说”中的插图[J].教学与管理,2005,(3) :62-63.
[9]李梅先。对一年级数学教材( 人教版) 的几点建议[J].小学教学计,2006:13-15.
【三年级数学教材插图的问题与对策论文】相关文章:
市场营销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07-04
医疗收费票据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07-04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问题及对策论文07-04
煤炭物流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07-04
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维修问题及对策论文07-04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问题及对策论文07-04
高校物流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论文07-03
中职药品市场营销教学问题及对策论文07-04
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07-04
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论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