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 知道10个一是1个十。
2. 知道“一”“XMLNAMESPACE PREFIX ="ST1" />十”都是计数单位。
3. 认识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知道一个数的相邻两个数各是几。
4. 会读11~20各数,会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5. 认识直线上的点所表示的11~20各数。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会讲出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学具盒、图片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幅图片,你们看看,认识吗?(演示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图)
生1:是我们在过马路。
生2:放学了,老师带我们过马路。
师:对,就是你们。队伍排得可真整齐。我们学校的门口就是一条马路,车来车往,小朋友们上学时也要和老师带着时一样,过马路要走人行道,并做到一停,二望,三通过。既遵守了交通规则又安全。
观察:图中有什么?有多少?
导入新课: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物体个数超过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意图: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数一数,让教师明确学生对新知识的已有水平。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只有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当重点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新课学习
1. 数数
① 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棒,请你猜一猜多少根?
② 指名来数一数。
③ 你猜对了吗?
④ 探索有什么好主意可以让自己和别人一下子看出小棒有多少根?
⑤ 集体交流:总结出好方法。
⑥ 数出10根小棒,十个一是( ),捆成一捆,一个十是( ),接着数到20根,同桌互数,指名数。
(教学意图:通过猜测根数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猜测意识,并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来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圈
10,为以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凑10法作准备。)
2. 数的组成
摆小棒,说说是十几,这个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① 指名说11。
② 添上1根,同桌互说后交流。
③ 13-18各数任选一个跟同桌说一说,再交流。
④ 摆19说一说再添一根有几个十是几根。
(教学意图:当前的教学改革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在这里,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寻找好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案例》。)
3. 数的顺序
① 看直尺上的数,从0读到10,再从10读到20。
② 提问:13的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1比13大还是小? 17比14大还是小?你发现了什么?
③ 指名数数,从七数到十三,从十二数到二十,从十八倒数到九。
④ P87 练习十四,连一连,看看会有什么惊喜?
(教学意图:通过学生读数,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学习数,知道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通过让学生把1"20各数连起来,学生既可以从大到小连,也可以从小到大连,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空间,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巩固延伸
1. 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东西可以用十几来表示?
2. 比一比谁翻得快。
找出数学书第8、12、17、20页。介绍好方法,现在往前翻还是往后翻,再翻几张,为什么?数出10张,看看有多厚,再数20张,看看有多厚。
(教学意图:不仅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而且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自我诊断: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认识、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发展水平,对于11—20的数数,读写11—20的数,学生并不陌生,已经具有这方面的经验,但是对于为什么这样读、这样写,或者对一个具体的数,用数的组成加以解释说明它的意思,会感到困难,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师必须把握的教学重点。我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出发点,确定教学目标和构建教学思路。为此,我把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划分为11—20的数数、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及读写数三大块。采用“学生操作—反馈展示—评价讨论—归纳点拔”这样的基本步骤,展开教学过程。而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才能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为了符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各环节的设计,我安排了大量的游戏。如“考眼力”游戏、排队游戏、猜数游戏等,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游戏中,做到“玩中学”。另外,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让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我觉得让学生获得有关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数感的培养尤其重要。
自我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在这节课里,学生已基本上能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读数,数的顺序和大小,因此确定这节课重点辅导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建构新知识起着重要作用。上面的教学设计中,在引出11—20各数时,我让学生先数出过马路的有几人?再接着10的后面继续数图上一共有多少人?让学生直接参与数物体的个数,并通过顺着数和倒着数的方法,让学生体验顺着数一个一个的大起来,倒着数一个一个的小下去。这样的设计是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一系列的数数的活动中领悟知识。从另一种意义上说,更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需要,学习的意义,有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如在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有11根小棒?再通过比较得出以十为计数单位。这一系列活动是既尊重学生,又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在评议讨论的活动中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我校学生中午由路队长带领下排队回家,每天放学,班主任老师领着他们排队出校门,穿过马路,这是多么熟悉的情景啊,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小学一年级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节课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摆小棒)进行学习活动,促进独立思考以及在小组中的合作与交流。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平时我发现我班学生在翻书时速度较慢,一页一页地翻,有的甚至不知往前还是往后。学了20以内数的顺序后,让学生翻翻书,根据数的顺序来确定往哪边翻;体验一下10张、20张的厚度增强数感来确定大概还要翻多厚,增快翻书的速度。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要努力钻研新教材。结合有关内容,寻找各种着眼点,用多种方法加强培养学生的数感,提供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发展数感的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数感的建立和数感素养的提高。
【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案例】相关文章: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06-01
《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实录及评析07-04
小学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07-03
一年级《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05-14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07-04
《分数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04-23
数学教学反思案例(通用25篇)08-04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20篇)10-31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20篇)12-24
《倍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