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多媒体美术教学的认知心理机制论文
摘 要:多媒体美术教学是将技术、心理和美术教育相结合的现代美术教育方法。Mayer的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从认知心理的角度出发,给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多媒体学习设计的基本原则,使得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的选择、组织和整合信息,促进了美术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美术教学;认知心理
多媒体(multimedia)大约在1960年至1965年开始使用,其中“multi”是“许多”的意思。原意是指“通过计算机、电视、电话等散布和表现用图形、动画、音频、视频、文本等格式编码的信息”。21世纪,多媒体被广泛的应用于教育和教学中。从教学实践来看,课堂教学中学习材料的呈现模式是多样化的,可以是文本、图像、声音或录像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合。所以,教学设计时选取什么媒体呈现教学材料、以什么作为选取的依据是发挥多媒体学习效果的关键。
1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可以用在美术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欣赏课程的教学中。[1]在该技术的影响下,美术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首先,多媒体应用于美术教学体现并增强了美术教学的原则之一,即直观性原则。其次,因为使用多种媒体呈现教学材料,使得教学不再囿于课本内容,增加了课堂信息容量。再次,创造了有利于激发并维持学生兴趣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也使学生在丰富的刺激中思考问题,发挥想象力,使自身的审美能力与创作能力得到启发与超越。最后,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层次、不同心理需求的学生传递不同的信息,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2 Mayer的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Mayer于1997年最先提出针对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2]Mayer后来进一步完善了最初提出的理论,形成了包括信息选择、组织和整合过程的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3]该理论是基于Paivio的双重编码理论[4]、Baddeley的工作记忆容量有限理论[5]及Wittrock的生成理论[6]。
多媒体认知理论认为学习者是积极的知识建构者,他们主动的选择视觉和言语知识,建立两者间的联系。Mayer等基于该理论提出以下多媒体学习原则[2][7]:
多媒体呈现原则:同时呈现言语材料和视觉材料的学习效果比只呈现言语材料时学生的学习效果好。言语材料包括书写的文本或解说,视觉材料包括静态的或动态的图片。从多媒体认知理论来看,当言语材料和视觉材料同时呈现时,学生可以同时进行言语和图像的加工与表征,建立二者间的联系,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空间接近原则:书页或屏幕上的文字和图片临近呈现比分开呈现时的学习效果好。这是因为当文字和图片相对接近时,学生不需要消耗认知资源在书页或屏幕上来回搜索以
整合分离的图片和文字信息。
时间接近原则:相关解说和动画同时呈现比相继呈现时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加工的过程,当图片和相应的文字同时呈现,学习者有机会同时组织文字和图片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建立联系进行整合。
通道原则:由动画和解说组成的多媒体呈现比由动画和屏幕文本组成的多媒体呈现的学习效果好。动画和文本都是视觉通道加工的信息,可能引起通道超负荷,妨碍学习者建构视觉信息和言语信息间的联系。而动画和解说分别属于视觉和听觉信息加工通道,降低了视觉通道的负荷,提高了学习者建立言语表征和视觉表征之间联系的可能性。
个体差异原则:多媒体学习设计效应对低知识学习者比对高知识学习者效果好;对高空间学习者比对低空间学习者效果好。低知识学习者因为本身缺乏先验知识,所以更能从言语和视觉接近的呈现中受益,形成心理印象。低空间学习者不能利用视觉材料和言语材料临近呈现的优势,较难保持并操纵记忆中的视觉表征,而这些视觉表征对于整合言语和视觉表征是必须的,所以他们很难建立文字和图片间的联系。高空间学习者则相反。
一致性原则:多媒体呈现排除额外词语、图片和声音时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人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多余的声效、文本或图片可能增加认知负荷。而且,根据注意的特点,意外的、新奇的刺激更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阻碍讯息处理或在工作记忆中竞争认知资源等。
冗余原则: 学生学习由动画和解说组成的多媒体呈现比学习由动画、解说和屏幕文本组成的多媒体呈现的学习效果好。大脑同时加工的信息量是有限的,解说和屏幕文本都是为了介绍动画,属于重复的信息,同时呈现时加重了认知负荷。另外,解说比文本可以减轻视觉通道的认知负荷。
信号原则:多媒体呈现的设计中,给动画的解说加入一些信号,帮助学习者判断重要的知识点及其组织方式,可以促进学习效果。比如,在解说中大声的强调关键词语等。加入信号没有增加学习者的认知负荷,但却可以引导学习者注意重要的知识点。
交互性原则:当学习者能够控制带有解说的动画呈现速度时,其学习效果更好。这种情况下,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需求调节信息呈现的时间,减少认知负荷,在充足的时间内参与每一项认知加工过程,形成视觉图像,建立视觉和言语的联系。
个性化原则:在多媒体呈现中,把解说以对话的形式呈现比以阐述的风格呈现时,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更好。对话风格的呈现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使学习者更加积极主动的、平等的参与教学过程。
Mayer等人所提出的多媒体学习原则具有普适性。美术教学中引进多媒体技术时,教师应该灵活应用以上原则,这样有利于降低学习者的外在认知负荷。比如,教师经常利用不同的色彩确定整个课件的色彩基调、区分教学内容,或者在课件中加上声音或趣味性图片,这些手段可以美化课件或吸引学生注意力,但是没有考虑一致性原则,只能是适得其反。总之,结合认知心理学的多媒体美术教学突出了现代技术、认知心理和美术教育的密切关系,体现了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可以促进美术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文轶.美术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05(4).
[2] Mayer, R.E. Multimedia learning: Are we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1997, 32(1), 1-19.
[3] Mayer, R. E. Multimedia learning [M].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4] Clark, J. M., & Paivio, A. Dual coding theory and education [J].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1991, 3.
[5] Baddeley, A. Working memory [J]. Science, 1992,255,556-559.
[6] Wittrock, M.C. Learning as a generative activity [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1974, 11, 87-95.
[7] Richard E. Mayer. Cognitive Theory and the Design of Multimedia Instruction: An Example of the Two-Way Street
【多媒体美术教学的认知心理机制论文】相关文章:
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的策略研究论文07-04
心理学认知的过程论文(精选6篇)04-28
多媒体论文06-22
多媒体教学对地理教学的作用论文07-04
多媒体教学在中专数学教学的应用论文07-04
多媒体与幼儿美术教育的整合的方式论文07-04
多媒体应用于高校心理学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07-04
多媒体对中学地理教学的作用论文07-04
多媒体对地理教学的应用论文07-04
多媒体在地理教学的应用探索论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