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识别汽车冒烟烟雾的种类
汽车冒烟可大可小,很多新手车主面对汽车冒烟的情况总是手足无措。其实出现故障烟先不要惊慌,仔细观察烟雾情况,不同的故障烟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因此先要懂得识别烟雾种类。
状况一:冒白烟
爱车症状:可见大量白色水蒸气冒出并伴有发动机运转不平稳,即使发动机预热达到正常工作水温仍有大量水蒸气冒出。
病因解析:导致冒白烟可能是由于发动机汽缸的缸垫有磨损,产生一定间隙,导致散热系统的水大量进入燃烧室。水无法燃烧,受热后生成水蒸气,直接从排气管排出。
医治方法:
1、检查发动机缸体、汽缸垫是否有损伤,检查油箱内是否有积水。
2、查看汽车说明书,严格依照厂家规定添加标号正确的汽油。
状况二:冒黑烟
爱车症状:汽车的发动机抖动大,排气管有不正常声音发出,同时排出黑色烟体,加速时感觉无力。
病因解析:排黑烟的现象在化油器车上比较多见,这是由于化油器车型的喷油量不是由电脑控制,而是由脚踏油门控制,一些情况下过多的燃油进入汽缸后来不及燃烧就排出车外,这样就造成了我们看到的黑烟。
医治方法:
1、化油器的车如今基本都已上了年岁,要经常检查化油器等机件的老化程度,化油器车不同于电喷轿车,要经常进行保养和调校,养成好的用车习惯。
2、电喷车要每隔3万公里检查缸线,每隔1万公里检查火花塞,有问题的要及时更换。
状况三:冒蓝烟
爱车症状:车辆爆发力下降,感觉加速无力,噪声变大,排气管有蓝色烟排出,并伴随有机油燃烧所产生的焦糊味道。通过检查机油标尺同时还会发现机油的消耗量过大,正常情况下每次保养完,经行驶7500公里后,机油的消耗量应在正常范围内,无需中途补充。
病因解析:蓝烟多是由于发动机内部故障,导致机油窜入燃烧室燃烧而产生的,常见的一般有两种情况:汽缸内壁有划伤、活塞密封不良或气门处严重磨损,都会产生间隙,而原本负责润滑的机油此时会通过这些间隙窜入燃烧室参与燃烧,燃烧不了的机油排出车外时就产生了蓝色的浓烟。
医治方法:
1、机油添加要适量,过多、过少都不可取。定时检查机油使用情况,一旦发现机油消耗异常,立即去专业维修站进行检查。
2、对车龄较老的车辆要经常检查缸体、活塞等部件的密封性,发现有蓝烟排出时及时到维修站修理,以防更大损失。
冬季寒冷干燥,即便车主小心翼翼开关车门仍然会遭遇“啪”的一声,手被静电打得又麻又疼的情况,烦人的静电不但造成乘车不便,更严重的后果是加油时发生静电极容易瞬间引起火灾。在加油站如何防止静电引火烧身.
加油之前先放自己身上静电
冬季天气干冷,车主身上的毛衣、头发等极易摩擦产生静电,因此在自助加油之前,车主一定要先释放身上的“静电”再加油。一般而言,自助加油机上的那个输入信息的金属材质键盘就有释放静电这项功能,加油前输入信息时就能把身上的静电释放出去。提醒车主,用手触摸自主加油机上的圆形静电释放器也可以哦~
加完油等油枪沥净后再拔出
很多车主加完油后会第一时间迫不及待地拔出油枪,这是一种危险的做法。事实上,加完油后的油枪口上往往残余一些油滴,往往很容易滴落在车身上弄脏车漆,甚至会因为接触静电而引起火灾。第一车网提醒车主,加完油后车主应该稍等片刻,等油枪头上的残余油滴彻底沥净后再将油枪拔出。
加油时回到车内后要重新去电
冬季加油过程中尽量不要回到车内,如果必须回车内,出来后在接触加油枪前一定要及时消除身上的二次静电。第一车网提醒车主,加油过程中要争取一直手扶加油枪,防止加油过程中枪口滑落。如果加油过程中必须回到车内,那么身上就会被车辆再次附上静电,之前做的静电消除措施也就白费了,必须重新彻底去除身上的静电之后才能接触加油枪。
加油站附近防静电还可以怎么做.
湿毛巾或者湿巾擦擦手:如果你已经到加油站准备加油了,大可不必因为车内的化纤织物产生的静电发愁,用一块湿毛巾或者一张湿巾擦擦手,保持手部湿润就可以消除静电哦~
洗手或者手扶墙壁/车身:如果发现加油机没有金属键盘或者静电释放器,车主只需洗洗手或者将手在墙壁上抹一下或者将手贴合在金属车身上也可消除大部分静电。
哪些危险小动作一定要避免.
男性车主:男性车主在加油站的小动作相对较少,但一定要严格遵守加油站规定,其中最忌讳也是最要命的一条就是抱有侥幸心理在加油站抽烟,加油站附近接打电话也要彻底杜绝哦~
女性车主:冬季在加油站附近加油时,女性车主应避免反复整理拍打身上的化纤类衣物,避免在加油站附近使用化纤梳子梳头发或者用手反复整理头发,避免穿着带铁钉这种容易产生静电的鞋随意走动,避免随手摆弄手机挂件或者车内毛绒玩具饰品等;
【如何识别汽车冒烟烟雾的种类】相关文章:
汽车种类07-29
汽车种类08-18
爱车保险买错买低教你如何识别车险不同种类07-13
[推荐]汽车种类08-18
HR如何识别离职?07-12
如何识别股票均线07-04
汽车保险的种类与购买07-13
面试中如何识别人才07-12
HR如何识别企业战略07-13
HR分享:如何识别就业陷阱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