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材教学反思论文

时间:2022-03-29 14:41:22 教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材教学反思论文范文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反思意为自我反省。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材教学反思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材教学反思论文范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材教学反思论文

  1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学的具体情况

  1.1教材中内容需适度进行调整

  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中,对于教材以及辅助材料的选择可以有多种方式,为了提高高中英语的教学水平,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来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可以将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调整,也可以进行相应的删减,这样可以有效的进行讲解,不会出现为了讲教材而讲教材的情况。因为这样的话,教师教学就会容易出现分不清主次,学生学习来也是重点难点不好区分,对于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要求的完成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的书籍选择,可以区分精读读物和泛读读物,精读是重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以及词汇和语法的知识。泛读主要是以阅读为主,让学生提高英语的语感,为后期英语能力的提高起到有效的帮助作用。

  1.2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需开展适合能力水平的听说活动

  一些教材内容涉及的听说读写的难度大多超出学生现有的掌握水平,一般都是听力语速快,单词生僻或者话题冷门等等。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这些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这些难易理解的可以进行指导和点拨,过度难得材料就要果断舍弃,不要为了练习而练习,要以学会为目的进行目标训练才是首选,机械的反复训练反而会让学生厌倦,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所以,开展英语方面的听说读写相关的训练,要结合学生实际,选取适合学生的话题,即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可以让学生提供一些题材,这样就可以刺激学生的兴趣。

  1.3需更加注重词汇的讲解按照相关标准要求

  学生对于一些英语词汇的要求是能够使用,根据学生的实际,对于所有的词汇,不可能全部都做到掌握,而且一些材料的词汇量很多,而不都是重点词语,所以,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只需要掌握利用率高的词汇即可,其他的词汇可以在提高语言素养方面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明确基本词汇和生僻词汇,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加有重点的学习,对于一些新词可以在听说读的过程中去接触,这样可以扩大其词汇量的掌握。

  2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教材的优势特点

  2.1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口语技能

  对于以往教材来说,新教材内容更加充实,在好多地方都是以提高高中学生的口语能力而设计的,所以,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特点,来重点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培养,不断的加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那么,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就是要让学生多练习,从而不断的提高英语口语的能力和英语的综合素质能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才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2.2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为了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才发展产生了新教材。新教材的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英语口语、写作以及交流等各个方面。教材的改革,对英语教师的能力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高能力的教师才能更好的利用新教材,将里面的内容更好的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能力的快速发展,以适应社会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的需求。

  3新课改背景下改革英语教学的方式

  3.1丰富教学内容

  语言学习的最重要的就是兴趣,所以,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推动学生学习英语,对英语不再排斥。所以,教师要充分调动课堂氛围,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特点,注重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练习交流对话,来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积极主动的学习,不断的提高其思考能力。

  3.2新课改环境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方式转变

  以往传统教学均是教师占有主导地位,为了适应新课改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教师备课的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将重点知识内容进行归纳,这样学生就可以有重点的学习。另外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为了让学生更加灵活的学习英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课堂氛围轻松、愉快,这种开放性的课堂更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打造高效学习的课堂。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需求,来设计课程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点拨,从而高效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3.3充分发挥微课教学方式的作用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教学方式也在随着不断的改变,微课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它主要是利用丰富的材料资源,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便利。其中,阅读在英语学习中占有很大比例,微课这种教学模式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以及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

  4结语

  综上,对于高中阶段学生的英语教学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以学习英语为兴趣,以达到能够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要求,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这样学生能够在日后英语应用中,就可以得心应手。所以,在英语这门学科的学习中,教学内容和教材相结合,能够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综合素养,旨在培养成为社会综合型人才而努力。

  新课程改革论文

  摘要:世纪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教师是现代化教育的排头兵,“一专多能”,“复合型”的人才更是时代所需,在新形势下,教师除具有传统意义上的文化素养外,应该加强新的素养的培育和浸润,应当包括信息素养,民主素养,国际素养,外语素养,专业素养。

  关键词:课程,教师,素养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新的世纪,新的曙光;新的挑战,新的需要。在“科教兴国”的战略背景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彰显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社会的信息化,经济的全球化,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成为影响整个民族生存状况的基本因素。21世纪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教师是现代化教育的排头兵,“一专多能”,“复合型”的人才更是时代所需,在新形势下,教师除具有传统意义上的文化素养外,应该加强新的素养的培育和浸润。

  一、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渗透着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教师应优先开发适应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知能,改变“信息贫困”的现状,力求将信息素养的培育融入有机联系着的教材、认知工具、网络以及其它有效的教学资源利用之中。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及能力,适应信息化社会,从浩瀚的信息汪洋中整合必要的信息,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利用信息平台,创造性地发现、探究、分析、交换、提供信息,能迅速从媒体、文本、符号、资讯、社区、文化中获得前瞻性的思想和经典性的素材,把信息教育渗透到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中。同时,教师的信息素养,着重于在媒体的取向中把握方向,善于趋利避害,引导学生从被动的媒体消费者转为主动的设计者、策划者,避免学生成为媒体的奴隶。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构建新知识、新信息,培养知识管理、信息管理的能力,增进学生在科技社会中学习调适、价值判断、问题解决和创造实践的基本能力。

  二、民主素养

  现代化的教育样式中,学生“全人发展”、“主体性”、“合作性”等特征越来越明显,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大灌溉”,“大包办”的意识,培育民主素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环节中,学习的内容是开放的,有的偏重社会实践,有的侧重于文献研究或思辩的,或者是多学科交叉综合的。探究视觉的定位,研究目标的锁定,方法手段的运用等,都有相当大的灵活度。多角度,多层面的反思性、批判性思维层出不穷,为此,教师不应再扮演“权威”的代言人,充当“裁判”的角色,而须“简政放权”,养育民主素养,包容学生的不同意见,善待其个性特长,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尊重学生,重视团队合作,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有见识、有批判性思维的创造者,发展创造性、分析性和革新性的见解。改变“接受性学习”的被动状态,发展“研究性学习”的民主氛围,在互动的教学中,相互平等善待。现代化的教育是一种开放的、浸润性、积极互动的学习构架,学习的类型及方式呈现多元状态,例如,解决问题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拓展性学习,基于目的的学习,超媒体超文本的学习,研究性学习,等等,这些跨学科、跨时空、跨知能的多维度学习程式,增强了知识的弹性,促进了知识的远迁移,更需要教师放下架子,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智商和情商,对学生的素质发展,提供更多的民主引导、民主支撑、民主调控和民主评价。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反思性、合作性,正是民主素养的体现。

  三、国际素养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应对新世纪挑战的力量性决策。“三个面向”的方针,开启了中国教育以开放系统的方式运行。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全方位地融入世界舞台中,在中国和世界互动的发展中,寻求教育发展的制高点,才能实现跨越式进步。全球化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具备国际素养,以全球化视野审视问题,创造性的培养出基于高新技术、基于信息技术的合格公民。世界的距离感日益缩小,交互学习的能力迫于眉睫,跨国界、跨洲际的交流日趋频繁,“国际素养”、“国际意识”、“国际理解”等理念,业已融进教育课程。尊重并学习不同族群文化,理解与欣赏本地及世界各地历史文化,了解世界为一整体的地球村,培养相互依赖、互信互助的世界观,已成为教育课程设置的目标。以国际社会为背景,以丰富的人性和社会性为依托,提高在国际社会中的国际生存力和国际竞争力,成为现代化教育的一种思路。跨文化的理解与世界大同意识的形成是开放时代的必然格局,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亲密,信息技术的日益延伸,对异国文化的尊重、认同和欣赏显得越来越重要。同时,文明的进步要求世界公民的素质普遍提升,教师的跨文化意识中,应该有高度的道德完整性和对待多元文化的清晰敏锐性,促使民族素养和国际素养的协调发展,这是现代化教育中教师须具备的特质。

  四、外语素养

  新形势下,新课程的构架,教师作为专业工作者,必须有意识地自我规划,以谋求最大限度的自我发展,追求卓越、优质的教学效率,追求专业的成熟和升华,追求素养的培育和更新。教师的素养本身就是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课程资源,兼具条件性与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属性。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为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外语教学成为课程改革的一大焦点。

  当今的“外语热”一浪热过一浪,“沛沛英语”、“希望英语”、“疯狂英语”、“雅思英语”、“托福英语”、“GRE英语”等等,层出不穷,演绎着“志在四方”的进取豪情;“英文原版教材”、“CET等级证书”、“双语教学法”、“脱口秀课堂”、“同声传译”等等,趋时而兴,打造着“国际通行”的亮丽风景,这些都是对教师的战略性驱动和挑战,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严肃考验,要求教师自身实现先行性、跨越式发展,如同培育“媒体素养”、“艺术素养”、“数字素养”、“人文素养”一样,加快培育外语素养,提高外语能力,应对全球化趋势对外语的需求,尽快适应陌生文化环境。

  五、专业素养

  素质教育教学理念,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应用性、技术性。以高职高专为例,应专注以职业岗位素质、能力需求为导向的“阶梯递进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于实施“素质平台、岗位平台、能力平台”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人才培养特色。

  1、办学模式:要有机融入产业要素、行业要素、企业要素、职业要素、实践要素、职业道德等六大要素。强化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的定位,要以市场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努力做到“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需要转”,要进一步推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线,对专业建设的五个核心环节——课程建设、“双师”团队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实施与管理、校企合作制度建设等方面努力推进。专业建设要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

  2、教学理念:探索“一个中心”、“两个主体”、“三重目标”、“四性统一”、“五个魅力”,即:

  ①“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德育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育独立精神,增强创新意识,促进全面发展。

  ②“两个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形成两个主体互动的教学动力体系。

  ③“三重目标”:教师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使学生获得知识、增强能力和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

  ④“四性统一”:坚持教学的思想性、理论的深刻性、现实的针对性、教学的实效性四性统一的教学标准。

  ⑤“五个魅力”:努力创造具有思想魅力、理论魅力、知识魅力、艺术魅力、人格魅力的教学氛围。

  3、教学内容:把握教学大纲的契合度和严密性;融合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目标性和多维性;透析重点难点问题的精辟性;讲授问题深度和广度的延展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生动性;思维逻辑条理的层次性和清晰性;知识运用的自如性和丰富性;多媒体课件的丰富性和逻辑性;板书的整洁性和条理性。

  4、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的能力;使用普通话的能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按照“教、学、做”合一的总体原则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标准及时进入课堂,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特点,着力研究教学新规律﹑新特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积极利用新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涵,加强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探索互动式教学模式,重点突出,精讲多练,专题讲授,师生互动,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1)专题讲授法

  (2)案例分析法

  (3)问题研讨法

  (4)时事点评法

  (5)学生登台讲课模拟教学法

  (6)小组研究教学法。

  5、教学效果:根据教学大纲,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备好课,做到“四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社会实践。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加强职业能力训练,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素质。实现“三个转变”——转变教师知识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学生成绩评价方式。

  “瞄准天上的星星总比瞄准树上的苹果打得高”,教育者的使命在于用人格孵化人格,用智慧点燃智慧,用生命影响生命。教育者应当做到“用真理的力量感谢召人,用人格的力量感染人,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用生动的形式吸引人”。

  教师的目标应当高远,教师的情怀应当豪迈,教师的素养应当优质,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化干戈为玉帛”,实现教师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才能让学生采撷素质教育的甜美果实。“玉不琢,不成器”,教师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终身学习的实践者,做素质教育的开拓者,与时俱进,持续发展,焕发素质教育的生命力。

  新课程改革教学总结论文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我作为音乐教师也融入了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在这一学期的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尝试着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情境和学生的评价方式等进行不同的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堂教学方法的尝试

  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音乐课也要做到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这些新的观念,有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教师与学生的积极互助,共同发展;转变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要富有个性学习,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等等。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着用不同教学方法,以达到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样的目标要求。

  例:一年级的小朋友,在音乐的欣赏中,由于听力与读谱能力不强,他们对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情感的感知和体验等都受到了限制。我尝试用直观的图画、符号来表现乐曲的旋律、节奏、结构等,并结合动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表现音乐,在“音画转换’冲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在欣赏《荫中鸟》时,我首先打破了以往先出示欣赏课题的做法,先放录音让学生闭目想像,然后让他们“画音乐”,把听到的和想到的东西画出来,由于听得真切,想得奇妙,有的学生画出了飞鸟和太阳;有的学生画出了两个翩翩起舞的小朋友,等等。这种做法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审美体验,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拓宽学生表现音乐的渠道。

  在课堂教学中,绝不能局限于教师单纯的讲授,而应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不是让学生学会唱歌就可以了,而是在熟悉、听懂、会唱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多元文化交流和创新能力。

  要培养创新态度,教师首先必须先成为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种种创新性表现常常与错误、顽皮、任性、争吵等联系起来,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不一定十分准确,但敢于想像和联想,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是好的,也是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因此,我作为教师始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正确对待“良性争论”,多给学生创造争论、讨论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大胆探索,求真、求新。

  二、在课堂环境上的创新

  音乐教育应该是艺术的、审美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来感知音响,认识音乐,获得审美满足,得到自我发展,这就需要营造创新课堂环境。

  新教材的第一课是《有趣的声音世界》。如何能吸引学生呢?课前我思前想后,决定采用引导、启发、联想、实践的方式,给学生一个空间和自由表现的环境。首先让学生模仿打雷、雨滴、打呼喀等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声音,这样孩子们平时无意识所积累音响一下子涌现出来,情绪也随之调动起来。他们模仿自行车铃声、敲门声、妈妈切菜的声音等等,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通过有意创设的这个情境,给了学生一个广泛的想像空间,使他们加深了对有趣的声音世界的认识,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

  再如《大雨和小雨》这一课,为了使学生从头至尾始终融入一种情境化的音乐学习之中,我运用图画、语言等要素设置了这样一个教学环境。先在黑板上画几条白云,然后徐成一片乌云,接着再点上几个雨点,最后画地上长出了许多嫩芽。在画的过程中,伴着与学生自然亲切的对话,再伴着生动的语言;“天上飘着朵朵白云,忽然,天变了脸,白云变成乌云,噢,打雷了,下雨了,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下下停停,停停下下,地下的种子迫不及待地钻出小脑袋,来看这美妙的春的世界,你听,‘大雨哗啦啦,小雨淅淅沥沥’,不断地下着”。

  创设合作的环境,使孩子融入群体,淡化自我,这也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使他们在群体中处理好个人、他人、集体、社会之间的关系。从小就树立群体意识,这正是培养一代新人应十分注意的问题。

  在课堂中,我改变了旧式一节课一个队形的旧俗。让学生在课堂中随着教学的发展,有时围成圆圈,有时分组,有时呈马啼形,让学生在动中保持一种新鲜感,这个变化过程需要大家互相配合,是一个合作过程。有时为歌曲选配打击乐器时,没有硬性指定,而是让学生分组,各组成员相互讨论,每组共同选择合适的乐器,并共同写出三节奏型,最后合奏。通过合作,使孩子们把乐曲要求统一起来,取得了活跃、丰满的视听效果,把整个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实践证明,通过合作,能使孩子们反应迅速,灵活多变;通过合作,使儿童了解合作中个体服从群体的关系,同时在合作中及他们体验着同一种情感共鸣。

  三、在评价方式上的改革

  新裸程的评价是改变了原来课程所过分强调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因此,我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打破了传统的评价方式,首先用“金星”奖励来促进他们发展,使学生关注着自己的学业成绩,只要学生在课堂中有一个“闪光点”,就给他们鼓励。其次是在小组合作、讨论、研究、学习以及展示中,让学生自己评价,引导学生互评,使他们知道如何做才是好的,才是最好的,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通过谈话,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重学生的发展学习过程,而不是强调结果,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提高。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材教学反思论文】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反思03-30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反思教师课改反思10-10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反思04-28

新课程改革培训总结05-07

双减背景下的教学心得体会03-17

新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03-23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06-29

英语教材教学计划06-28

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