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思想品德课教学后记
以下是小编整理收集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后记,有需要的朋友们可以学习下,欢迎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探索思想品德活动课的实践中经常采取小组讨论、演讲辩论、小品相声、视频播放、课堂游戏等形式,以便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但是在具体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活动中,其有效性与实效性却没有预期中的好。本文是根据笔者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为时不长的探索,对于参与活动课的一些反思。
一、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关于活动目标。
评价一节课的质量,就要从教学目标开始。一节成功的思想品德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要全面考虑,不可有所偏废,在具体的每节《思想品德》课中教学目标,更要全面完整。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在课堂上,经常出现一些为了活动而活动,课堂活动的设计、开展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这样一来,课堂活动就仅仅流于形式。
2.关于活动主体。
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在活动课教学中,很显然学生更应该成为活动的主体。举例而言,在课堂的小品表演中,学生就成为了主要的演员。但是在活动课的过程当中,学生参与的仅仅是表演而已,大部分的准备工作都是由教师来完成的,那么这时候活动的主体是谁就让我们产生了质疑。而同时,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参加了表演,而多数学生担当的只是观众的身份,这又使让学生课堂主体的身份大打折扣。
3.关于学生的参与度。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遇见这样的情况,一个问题、一个活动,愿意积极参与与配合的仅仅是课堂中的一小部分而且是固定的人群,那么这是对教师的学生课堂积极性调动的一个考验。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学生在思想上的参与度也值得我们关注。学生对于新奇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往往会产生偏差。在某次课堂活动中,教师给学生展示了央视关于社会和谐的公益广告,希望学生关注身边与人为善的事例,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所见到的央视主持人是谁这个问题上。这说明学生在思想上的课堂参与度也决定了活动课的教学效果,各种形式的活动有可能会转移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
以上是笔者在课堂教学探索中所遇见与发现的一些问题。在较长时间的反思以后,笔者认为,要改善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教学效果,可以采取如下的改进措施:
二、改进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的策略
1. 明确与完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的方向、过程、内容和方式方法,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全局,创设情境、设计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发现问题的所在,明白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了解基本的知识,切忌在情境中“兜圈子”、“绕远路”。要有效地进行活动教学实践,必须首先明确活动教学的主要思想。“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是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提出的一项新要求。开展活动教学并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其目的就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获取知识和能力,体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应本着“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自我发展的理念,采取丰富多活动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我教育,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产生深刻的心灵。实际操作中,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表面化、形式化、绝对化,一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只要由活动主堂、气氛热闹活跃就是新理念、主旋律;误以为沉思中的“静”就是沉寂、冷场,而忘记了思品课的目的不是活动,而是通过活动感知和体验,进行分析思考,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并使自己的品质得到优化与提高。
2. 活动设计必须周全。
(1)明确设计目标。课堂活动的设计要直接指向预设的教学目标,并且活动的程序要围绕目标展开。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活动过程容易走向混乱。同时,如果活动设计所指向的目标价值不高,就可以不要。
(2)动机性强。政治课堂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动机是否激发,因此,政治课堂活动的设计必须能够引起学生的参与动机。从这个角度看,政治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规律。一般来讲,中学生对展示思维水平类的课堂活动兴趣较高。二是活动情境设计要体现新、奇、趣。新就是要有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奇就是要让活动有悬念和期待,使学生产生好奇心。趣就是课堂活动的形式要富有趣味性。
(3)设计方案要简约。第一,每一单个活动的过程要简约,让学生很快明白活动的规则、要求、程序,活动也就能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二,活动形式要简约,热烈华丽的课堂活动,常造成活动形式对活动内容的负作用。第三,活动频率要简约,过多的活动只能使学生走马观花。第四,相连的几个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要简约,一堂思想品德课内的几个教学活动之间应该呈现逐步递进的关系,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构成一个统一整体。
三、实施策略必须得当
1.有效活动的外部条件。首先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活动氛围,有效教学理论认为良好课堂活动氛围的标志是:民主、和谐、自由和安全,它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其次要为学生参与活动提供足够的时间,时间充分了,学生才能与老师形成真正的互动,提高学习的效率。
2.有效活动的内部动因。教师一方面要给学生最充分的表现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另一方面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切实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的学习成为主动的、有效的学习。
3.活动过程要合理。在课堂活动伊始,教师要明确交待活动的要求、程序和规则,活动实施中,教师要作为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来参与活动。其中最主要的方面是: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组织学生,让学生既能整体参与,又各司其职形成一个统一整体;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让模学生找到思维的方向,思维停滞于表层时学会深层追问,而当学生在预设之外合理生成了新的目标新的结果时,要及时帮助学生总结和提升。
4.活动结果的优化。在活动进行时,教师应该对活动的进程进行调控,对学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实际状况作一定的把握,以及这些状况与教学目标的差距判断,然后在此基础对课堂活动的设计和进程做恰当的微调,以使课堂活动的效果尽可能完美地接近教学目标。在整个动结束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和学生一起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提取活动中所蕴含的意义和值,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结论。
思品新课程教学中,活动教学已经被广大教师广泛应用,成为思品课教学的主要模式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和课程目标的实现,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与完善,真正使“活动”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有效教学途径。
【思想品德课教学后记】相关文章:
思想品德课教师教学反思08-14
电化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作用07-03
电化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07-03
试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07-03
雾凇教学后记07-03
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法07-03
《争论的故事》教学后记09-27
《徐悲鸿励志学画》的教学后记10-13
司马光教学后记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