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

时间:2022-07-03 21:57:04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

  1、了解苏词的艺术风格。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3、掌握比较法、朗读法、讨论法等常用的诗歌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

  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了解苏词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词人复杂的心情。(即对人生如梦的理解)

  【教学设想】

  按照情境教学理论,利用多媒体,结合朗读法让学生感知、体会、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气势磅礴、恢弘高远的意境;通过比较法,明确宋词两派在用词、选材、意境等方面的不同特点;通过了解写作背景和讨论、比较等方法使学生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情,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也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设想】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一起了柳永的《雨霖铃》这首词,现在,就请同学们谈谈你的学习成果,好吗?

  生1:老师,我能把这首词完整地背下来了。

  生2:作者通过描写景物,抒写内心的情感,也就印证了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

  生3:这首词语言比较精致、华丽,而且选择的意象为自然界中较小且静态的事物,如杨柳、晓风、残月、寒蝉、长亭等。

  生4:这首词格调深沉,通过一系列意象营造了细腻缠绵、低沉含蓄的送别诗意境,它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品。

  师:很好,刚才同学们从柳永这首词的用词、意象、意境等方面进行了回顾,讲的都非常有水平。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宋词的另一派别──豪放派的代表作品,那就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师板书:《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感知全文

  师:好,现在老师把苏轼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朗读一遍,在朗读过程中,请同学们结合我们以前鉴赏词的方法,一起来体味这首词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朗读后,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心得。

  (教师范读全文。)

  师:好,刚才我们一起听了老师的朗读,现在大家一起来谈谈你对这首词的初步感受吧。

  生1:这首词好像也在写作者不愉快的心情,但这心情与柳永不一样。柳永写男女主人公分手时依依不舍的心情,而这首词在写作者老大无成的心情。

  生2:虽然都在写不愉快的心情,但苏轼不一样,柳永显得含蓄、细腻,而苏轼就显得气势磅礴、雄壮激烈。

  生3:这首词与柳永写的一样,也是通过写景,也就是通过描绘意象来抒发感情的。

  三、鉴赏上阙

  师:对,刚才同学们讲的都非常有道理,有见地。尤其刚才那位同学提到这首词也是通过写景,通过描写意象来抒怀的。

  (教师板书:写景。)

  师:那这些景主要集中在词的上阙还是下阙?

  生:上阙。

  师:对,好,现在我们一起来朗读上阙,大家一起来找一下作者选用了哪些意象?

  (学生朗读上阙。)

  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找一下。

  生1:大江

  生2:赤壁

  生3:乱石

  生4:惊涛

  生5:

  (教师板书。)

  师:对,大家找得都不错,那我问大家,这些意象尤其是大江与赤壁,前后是否可以调换,就是说,先从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卷起千堆雪,再写大江东去人物?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1:不可以,因为按照人观察事物的顺序是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即先写长江再写赤壁,符合这一规律。

  生2:也符合时间的规律,这长江,在作者看来,已不仅仅是真正意义上的长江,而是绵延不断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作者身处这有着特定历史事件的赤壁,也就会情不自禁把思绪定格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三国,所以,这意象应该先写长江(久远的历史),再写赤壁(特定的历史)。

  师:刚才两位同学分析得很有道理,他们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分析,实际上也是作者由悠久的历史想到了特定的历史,由绵长的长江想到了古战场赤壁。

  师:我们说,词人往往通过意象来渲染一定的意境,我问,这首词的上阙,作者渲染、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生1:激烈

  生2:磅礴,有气势

  生3:气势宏伟

  生4:雄伟壮丽

  师:因此,作者用一句话概括了他描绘的景物,是哪一句?

  生:江山如画。

  师:对,我们说,所谓意象是景物与情感的结合,那么由这些意象上,渗透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1: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

  生2:对古代英雄的赞美。

  (板书)

  师:能否更具体些?

  生:对周瑜的思慕(板书)

  师:对,从上阙的哪句词表现出来?

  生: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师:为什么?

  生1:这赤壁作者不称呼为诸葛赤壁,也不称呼为刘备赤壁,而是称呼为周郎赤壁。

  生2:作者把周瑜称呼为周郎,这郎显得他特别年轻潇洒,不仅因为羡慕他年轻,而且还有更让他崇拜的呢?

  四、鉴赏下阙

  师:对,这就是接下来我们一起要鉴赏这首词的下阙。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下阙好吗?其他同学思考,作者还描绘了哪些意象(即写了周公瑾的哪些方面)?

  (指定一学生朗读)

  师:这位同学朗读得相当有感情,作者描绘了哪些景象?

  生: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师:这句写了周瑜的哪一方面?

  生1:他爱情甜蜜,婚姻美满。

  师:对。

  生2:写他潇洒。

  师:也不错。

  生3:写他年轻。

  师:也很有道理(板书:年轻)

  师:还有哪方面的?找具体的语句。

  生: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

  师:这句在写什么?

  生:写他有指挥军队,战胜曹军。

  师:指挥时,他的神态怎样?

  生:谈笑。

  师:说明什么?

  生:指挥若定,展现了他高超的指挥才能。

  师:想看看周瑜指挥大军和火烧赤壁的情景吗?

  生:想。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周瑜,体会周瑜的卓越才能。

  (播放《周瑜点将和火烧赤壁》。)

  师:到这里,即周瑜年轻有为的形象,不仅浮现在作者眼前,也出现我们眼前。

  (板书:年轻有为。)

  师:这是作者在咏史。

  师:回顾历史,回到现实,作者却说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体会?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作者写这首词的画像,从这画相中,你看出什么了?

  (出示课件──画像。)

  生1:郁闷。

  生2:身体欠佳(笑)

  师:也对。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苏轼写这首词的背景。

  (出示课件《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作背景的文字。)

  师:现在知道为什么要多情应笑我了吧?

  生1:笑自己居然与周瑜相提并论。(人家一个大都督,我一个凡夫俗子)

  生2:笑自己老大无成

  师:都有道理,是吗?

  师:同学们,面对这大江赤壁,想到自己的老大无成,联系自己的政治处境,于是作者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感叹。

  师:同学们,自这首词问世以来,对人生如梦这句有许多的争论,有人说反映了作者消极的思想,也有人有不同的意见,你认为呢?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吧。

  (学生讨论。)

  生:1、我认为,苏轼如此地执着,到头来也老大无功,壮志未酬,而周瑜呢,年轻有为,功勋卓越,太伤感了。

  2、即使是风流人物,英雄豪杰的周瑜,不也被这大江的浪淘尽,淹没了吗?所以说,人生如梦,所以说有消极的意味。

  3、苏轼尽管有人生如梦的感叹,然而,作者的人生态度,还是比较洒脱豁达的,一尊还酹江月,他还是举起酒杯,祭奠这万古长存的大江与明月吧,还是把这苦闷,这压抑寄情于这滚滚长的长江、高悬的明月吧!

  师:同学们,这首词虽有消极的意味与成分,但,它并没有影响全诗的格调与意境,这豪迈、雄壮的意境和略带消极(伤感)的情绪与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同出一辙,两词都写到了长江,也发表了对人生的态度,同时,也都用酒表达了豁达的心胸。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同样豪放的歌曲。

  (学生欣赏《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提示学生关注歌词。)

  五、拓展训练

  师:这豁达其实在苏轼其他的词都能表现出来,包括同一时期的作品,如:他在黄州的第四年写的《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词中有对快哉亭周围美丽环境和悠闲生活描写的基础上,他用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作结。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词。

  (出示苏轼图像与《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六、课堂小结

  师:好,到这里,我们的上课即将进入尾声,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小结一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让我了解了宋词另一词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的风格──雄壮、豪迈。

  生2:让我更深入而全面地了解了词人苏轼,尤其是他写这首词时壮志雄酬又不失豁达的胸襟,太让人感动了。

  生3:让我再一次深刻体会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内涵。

  生4:让我在课后会更深入地讲究宋词两派别的风格,也让我在今后的业余时间有方法去鉴赏宋词──比较法、讨论法、朗读法。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也很有体会。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背诵这首词来结束今天的课吧!

  (学生背诵全词,播放音乐。)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05-16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精选5篇)03-12

念奴娇中秋对月翻译10-11

念奴娇·中秋对月原文及翻译10-04

念奴娇·中秋对月原文及翻译2篇10-09

繁星的课堂实录03-21

《影子》的课堂实录03-24

念优秀作文03-26

念师恩作文06-06

火烧赤壁的故事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