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论文
摘要 针对目前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本文粗浅的谈了信息技术与学科如何整合的技能。首先明确了信息化教学的概念与特征,指出了信息化教学所独有的一些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提出了一些信息化教学模式;接着谈到了对于信息化教学该如何设计,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最后提出了判断一个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否成功的评价标准。通过这几方面的介绍希望能使读者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技能,对于信息化教学设计有初步的认识。
关键词 信息化 整合 教育观念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在内容的整合里,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什么是信息、信息有什么用?如何获得信息?怎样处理信息?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信息化教学的概念与特征
(一)信息化教学的概念。信息化的概念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的。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信息化教学主要包括六个要素,其中信息网络是基础,信息资源是核心,信息资源的利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目的,而信息化人才、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是其保障。
(二)信息化教学的特征。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要的教学源,控制着学生对信息的访问。而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不再(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维持自己作为“专家”的角色,而是通过帮助学生获得、解释、组织和转换大量的信息来促进学习以解决实际遇到问题。
从技术上讲,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特征是教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数字化使得教育信息技术系统的设备简单、性能可靠和标准统一。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时空限制少、人际合作易实现。智能化使得系统能够作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信自然化、繁杂任务代理化。多媒化使得信息媒体设备一体化、信息表征多元化、真实现象虚拟化。
(三)信息化教学的模式。信息化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环境包含四大要素,即:“情境”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与“会话”是学习过程中人际和人机之间的交流,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学习小组的成员之间可以通过会话协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意义建构”靠学生主动去完成,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这样,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描述为: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所学解决问题。因此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四要素的关系都发生了转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信息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成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客体);教学过程由讲解说明的进程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媒体作用也由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意义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学生用此来查询资料、探索信息、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下面简要介绍两种模式:
1、个别指导。这是经典的CAI模式之一,此模式试图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计算机来实现教师的指导性教学行为,对学生实施个别化教学,其基本教学过程为:计算机呈示与提问→学生应答→计算机判别应答并提供反馈。在多媒体方式下,个别指导型CAI的教学内容呈示可变得图文并茂、声色俱全,并可使交互形式更为生动活泼。
2、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可以想学生提供软件包,如力学计算程序、SPSS、Mathematica、Matlab等。
此外如操作与练习、教学模拟、情景化学习、案例学习等也是比较常用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强调以学为中心,促进学习者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信息化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基于资源、基于合作、基于研究、基于问题等方面的学习,使学习者在意义丰富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为此,可以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是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
(二)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习。
(三)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
(四)强调“协作学习”。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如实施年级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
(五)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这是必不可少的!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评价标准
一个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否成功、是不是合理,它需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判断标准,我认为主要或者说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一)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学习目标是否明确,表述是否清楚。
2、是否所有的学习目标都符合相关的教学大纲要求。
3、教学设计中是否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明确说明如何调整成有效标准以适合不同的学习者。
4、教学设计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在信息处理能力方面的培养。
(二)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否合理。
1、技术的应用和学生的学习之间是否有明显的关联。
2、技术是否是教学计划成功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3、把计算机作为研究、发布和交流的工具是否有助于教学计划的实施。
(三)教学计划的实施是否简单易行。
1、教学计划是否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的差异很容易地进行修改,以便应用到不同的班级。
2、教师是否可以比较轻松的应用教学计划中涉及的技术,并获得相应的软硬件支持。
(四)是否能够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
1、教育计划中是否包括一些评价工具,用于务实的评价和评估。
2、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成果评估标准之间是否有明确的关系。
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是近年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涉及我国教育教学领域中很多复杂的深层次问题。教学资源开发、师资水平、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都有可能成为影响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的重要因素。教育观念的整合要体现以人为本。在教育的过程中,以谁为主?要以学生为主!但教师的引导作用举足轻重,技术的整合就是从教师的角度来讲的,除了观念以外,就是要更新教学设计的思想和教育设计的方法。不仅仅是为了去解决教师如何教的问题,而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整合到各学科中去,能够更好的去培养学习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美)斯莱文(Slavin,Robert E.).姚梅林,等.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第七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R.M加涅,等.教学设计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新世纪教师教育丛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12-14
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计划11-25
关于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的浅谈12-14
谈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论文12-16
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工作计划11-25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总结03-08
李连宁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12-11
谈信息技术和小学英语学科整合12-11
整合信息技术深化学科教学12-13
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计划(7篇)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