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语朗读教学高中论文

时间:2022-07-03 21:49:27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汉语朗读教学高中论文

  [摘要]朗读是语言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注重课文的朗读是我国的语文传统教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这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会渐渐进入诗文所创造的意境,从而受到审美的教育,陶冶精神情操,发掘知识瑰宝,提高鉴赏与成文能力。因此在汉语课堂教学中应合理利用时间,科学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浅谈汉语朗读教学高中论文

  [关键词]朗读 听说读写能力 汉语教学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就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综合性阅读活动,是汉语课文学习中从字词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从实质上讲,朗读是一种以书面文字为依据的全面运用语音知识技能的活动。对于韩国学生来说汉语是第二语言,而且没有自然习得的语言环境。现在韩国汉语朗读课的主要特点,一是学习时间的有限性,即每周有3~5节汉语课;二是朗读的量不到位;三是质不到位,朗读中没有具体指导,读后忽视必要评价,朗读水平较低。朗读是韩国学生学习汉语势必先行的基本训练内容,是汉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最经常、最主要、最关键的一项内容,是讲解课文,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基本途径之一。

  一、 朗读的特点

  1.朗读是一种“说”的形式

  朗读将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有声语言形式的一种活动,属于“说话”的范畴。它要求朗读者将文字符号通过发音器官“说”出来,因此是一种语言输出形式。

  2.朗读是一种“读”的形式

  朗读是一种语言的输入形式。因为朗读者只有通过视觉“看”到文字并将之转化为相应的语言形式才能进行朗读。朗读中除了眼、脑以外,还有发生器官的参与。从读的目的来看,朗读除了要获取信息,有时还是为了传递信息。

  3.朗读是一种“听”的形式

  朗读者在朗读的时候,将无声的文字符号变成了有声的语言,在这一连续的过程中,朗读者本身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都会听到自己发出的语言信息。

  根据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朗读是一种多感官并用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形式。因为朗读需要用眼看文字符号,因此是一种阅读的输入形式;朗读又需要用“嘴”来说,因此又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输出形式,又因为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输出形式,朗读者本身又会“听”到自己所发出的语言信息,所以朗读还是一种语音输入形式。“看”和“听”表明朗读是一种语言输入形式,而“说”又表明朗读是一种语言输出形式。总的来说,朗读是一种语言信息处理和转换的过程。 它对视觉感知的语言信息加以理解和加工,再将信息内容转换为口语语言表达出来。这样人的言语观察、言语听觉和言语动觉(说)都能得到锻炼。

  二、朗读与语言四技能的相互作用

  语言技能不同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是运用语言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是个人心理现象。语言和言语之间最本质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二者掌握的途径不同。语言可以通过直觉力掌握这种语言的言语来实际掌握,这就像儿童掌握母语一样,在掌握言语的基础上掌握相应的语言规范。同样语言还可以在学校条件下通过理论学习来掌握。一般外语学习都是这样进行的。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有关语言体系的知识,但并不能作为交际工具使用。至于言语,则它只能通过相应的实践来逐渐掌握。作为言语交际技能的听力只有在大量接触现实的言语的条件下反复实践练习才能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而朗读与听、说、读、写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朗读对语言技能的熟练掌握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下图简单明确地说明了朗读与听、说、读、写,注重语言技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联系:

  图中听与说属于口语方面,读(默读)与写属于笔语方面;听和读(默读)属于领会式掌握语言,说和写属于复用式或活用式掌握语言。朗读既与笔语有关(读的是书面材料),也与口语活动有关(把看到的言语变成发声的言语);既与领会式掌握有关(感知理解笔语),也与复用式掌握有关(发声的言语可以为人感知和理解,从而通过朗读可以转达別人的思想而且可以背诵)。没有一种语言技能是单独存在的,各种语言技能之间有着不同程度的依存关系。明显的是,朗读与听、说、读、写等技能都存在着联系。朗读不仅是一种“听”的语言输入形式,而且是一种“看”或“读”的一种输入形式。由于这些特征,朗读可以对外语学习者的听觉、视觉进行多渠道的反复刺激。因此朗读作为操练听解能力的一种方式,不仅对提高听力水平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其他相关的语言技能也会起到提高作用。

  三、朗读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朗读是搞活汉语教学,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语言是词汇、语法、语音构成的复杂系统。严格地说,书面语言是不完全的语言,因为欠缺了一个语言的重要音素即语音。语音所包含的语气、语调、语感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书面语言都将受到局限。而朗读作为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不仅可以把语言完整地、艺术地表达出来,而且还能运用语气,语调等传达出那些“不可言传”的蕴藉,“意在言外”的储蓄。

  1. 朗读有利于提高理解能力

  通过朗读,学生能够体会到课文的内容、神韵、风格。朗读是考查学生理解程度最简洁的手段。学生对课文文句、情节、结构、情感的理解,都可以通过朗读来判断。同时朗读又是一个眼、脑、口、耳协同活动的过程,教师或学生朗读时,眼睛所感知的文字耳朵听到的声音,口耳相传,目视口诵,同时到达人的中枢神经,增加传入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大大强化对课文的理解。

  2. 朗读有助于语言积累

  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可以积累语言材料——词、语、句、段、篇能够顺利地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具体地说朗读使学生掌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和作文能力的提高。对此张中行先生指出:“你不读或读而不熟,有了意思,可用的表达框架茫茫然,拿起笔就难于得心应手。反之,多读,熟了,笔墨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

  3. 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朗读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这是因为朗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与组织语言的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这些能力的提高表现在说话能力上,学生不仅话说得流利,而且说得也有感染力。由此而言,朗读能力强的学生通常口头表达能力也比较强。

  因此课堂上的朗读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极为重要的正确的途径,是汉语教学和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也是提高韩国学生的朗读素质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

  综上所述,朗读在培养学生语言四技能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对汉语教学工作者更应该高度重视朗读教学。

  四、如何进行朗读教学

  教师要明确朗读教学的要求,首先让学生发音要清晰,咬字要清楚,还要特別强调语调、轻重读、停顿、声调的变化等。

  在朗读教学中范读是必不可少的,可用两种方法。一是教师范读;二是朗读特別好的学生范读。范读能帮助学生正音,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只有心理上产生需要时,学生才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课堂教学。兴趣是学生学习时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如果学生对某种学习活动感兴趣,而且这种兴趣保持稳定,那就会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如果在课堂上,则是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很少动嘴读书,往往以教师的注入代替了学生的学习。虽然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越来越不感兴趣。更为甚者,教师讲完一篇课文了,学生连一遍也没读上课文。结果教师讲得再好,学生的听解再好,也避免不了忘记的现象。经常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听的兴趣渐渐淡漠甚至完全无有。因此在汉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唤起学生的兴趣。

  1. 在课堂上应有目的地用“趣味性”语言材料——儿歌,诱导学生对学习汉语产生兴趣,为朗读打好基础。因为儿歌集中反映了汉语的特点,即简单易学、语调起伏、节奏鲜明、句句押韵、琅琅上口、优美动听,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

  2. 学习短文时应注意采用范读、领读、齐读、自由读等形式。清脆响亮的读书声回荡在耳旁,在动听的朗读声中有自己的一份,学生就会自足自乐,朗读的兴趣会越来越浓。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学生的朗读,不但会唤起学生的朗读兴趣,还能稳定朗读的兴趣。

  3. 在朗读教学中,必须增强朗读的有意性,引导学生明确朗读是分析、理解課文内容的手段。如果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就不能制约和提高朗读质量,更谈不上朗读的兴趣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反而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养成朗读的有意性。根据课文特点,教师可采取结合说话训练的朗读,结合分析的朗读,联系插图或多媒体进行的朗读,结合课外活动朗读等多种方法。

  总的来说,教师在朗读教学中注意创新指导,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让学生想读、敢读、会读,在读中求知。并采用科学有效的朗读训练方法,才能使朗读教学有声有色,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汉语素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浅谈汉语朗读教学高中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3-23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成效的提升论文06-16

浅谈毕业论文撰写与评定07-10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1-13

浅谈汉语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养04-01

浅谈本科毕业论文评分的标准07-10

浅谈各个国家汽车造型的特点论文03-08

浅谈第三方物流论文05-26

关于浅谈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论文08-04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的误区?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