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实施企业管理多样性的方法

时间:2024-03-07 19:21:49 博耿 企业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成功实施企业管理多样性的方法

  员工的多样化具有较高商业价值,能带来战略上的优势。由不同的人组成的团队更具有创造力,可以为组织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员工如何实现多样化管理?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经验,一起来看一下吧。

成功实施企业管理多样性的方法

  管理多样性已经作为一个宽泛的术语被广泛地接受了,它指一种旨在提高组织使用不同类型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这是因为现在企业人员的性别、种族、宗教、年龄、文化、专业领域和其他许多个人特征越来越多元化。一种固定模式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合时宜,所以多样性管理才应运而生。

  管理多样性的挑战:快速变化的市场竞争正在导致管理多样性飞速增加,越来越专业的专门管理知识领域正在成倍增长,相互交叉的管理问题正在使管理变得日益困难,管理多样性已经对管理发展的未来提出了严峻挑战。

  管理多样性并不意味着女权主义的重新兴起,也不代表所有人都必须平等就业的信仰。涉及你是否尊重和理解其他人那些与你不同的人的工作方式;涉及你是否理解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以及你是否知道他们怎样与周围的世界进行沟通和谈判。在关于文化多样性的课程里(一门值得上的课)有一个经典的例子:一个西班牙孩子不断受到白人老师的责难,因为他在接受批评时没有看着老师的眼睛,所以老师认为他对自己不尊敬。那个白种老师并不知道,在那个孩子的国家里,在听成年人讲话时,眼睛向下看就是一种尊敬的表现。当然,这是老师忽略了文化差异造成的问题。

  随着劳动力的日益多样化,工作中会出现很多微妙的文化差异。在这样的形势下,为了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你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行为及其文化特点。社会学家卡洛。沃德、马克。扎纳以及约瑟夫。库伯三人所完成的一项研究生动地说明了关于工作中的文化基础问题,这项研究发表于1974年的《社会心理学实验》杂志上。在这个研究中,白种面试人分别对黑人和白人求职者进行了面试。通过一个单面镜观察,研究者发现,白种面试人会以不同的方式对待黑人和白人。在对黑人面试时,面试人坐得更远,更少去进行眼神的交流,坐的位置不是面对面,而且面试的时间也很短。在回顾面试时,大多数受测者都没有意识到他们在对待两个群体的方式上有一些细微的差别。最近反响较大的几例歧视案,多是对一些大企业的不公正用工提出诉讼,谴责这些企业存在着种族歧视。这说明,同1974年所做的考察一样,工作中的歧视依旧普遍存在。大多数专家都同意,为了提高管理多样性的能力,第一步就是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基础不管你是有意识的还是下意识的。只有这样,你才能避免产生不公正对待别人的行为。

  理解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怎样工作,这可以提高你的工作业绩。正如前面给出的西班牙孩子的例子,缺乏理解可能会在工作中产生很多误解和不良反应。比如,过去十年中,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日本的企业文化。任何人如果认为美国企业不需要理解日本人,那么,在聪明的商人看来,这个人已经很落伍了。再怎么说,日本也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五家银行中的四家,而且几乎在美国的每个城市都拥有相当比例的商业房地产,这些城市也包括纽约。如果你经营主导行业,不管是汽车还是计算机,那么你很可能会遇到一个日本的强大竞争对手。而且你还可能会发现自己正在为日本人工作像被日本索尼公司收购的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的员工一样。在1974年出版的《跨文化沟通的基础》中,斯塔莱姆和考黛尔断言,亚洲人和美国人的沟通方式存在着差异。具有亚洲背景的人,其沟通方式与美国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用传统支持论点,关注团体福利而不是个人福利,喜欢在谈话中保持沉默,而且避免直接批评。有一个很好的例子能够说明最后一点,它可能使盎格鲁-萨克逊背景的白种人与亚洲人产生隔阂。

  萨克逊文化中,如果出于建设性的目的,工作中的直接批评被认为是有效的反馈。然而,日本人并不这样做。我的一个同事曾经讲过这样的故事,在一家日本企业里,老板让美国人“再看一下”他所提交的报告。在日本,这句话意味着:“我对你做的这份报告不满意你应该再做一遍。”我们的美国朋友忘记了日本企业不直接批评员工的文化习俗,所以产生了误解,没有发觉老板对这份报告不满意,所以就没有对它做出修改。

  管理多样性也提出了一个特别的警示:没有一成不变的管理方法和包治百病“药方”来解决复杂多变的管理问题。尊重管理多样性是学好做好管理工作的前提,发展管理多样性是推动管理科学进步的根基,研究管理多样性是管理科学产业革命的序曲。

  解决管理多样性的方法,是把所有的管理多样性视之为一个又一个独立或交叉的系统,发展不同的系统,尊重它们之间的科学规律,以此保持整个管理生态系统间的平衡。

  树立 “信息至上”的观念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全球信息网络化等高新技术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信息管理已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不停地与外界环境交流信息如:科技发展信息、市场行情信息、竞争对手信息和科学管理信息等;在企业内部还有一个人、财、物、产、供、销等各个管理环节的信息。这些企业内外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输和使用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前提。企业必须首先树立“信息至上”的观念,以开放的头脑及时地把握各种不断变化的企业内外信息,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管理创新。

  树立知识是关键生产要素的观念

  在传统经济概念中,生产取决于所用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资本、设备和资源的数量,知识被视为外部要素,并不是生产函数的完整组成部分。而在经济增长的新概念里,经济增长更直接地取决于知识的投资,这是因为知识所包含的价值越来越大。具体说来,就是知识作为全社会能够共享的无限资源,它不仅在使用过程中不被消耗,而且可以通过创新不断增值;不仅可以扩大传统生产要素的生产能力,而且可以提供调整生产要素创造革新产品和改进生产程序的能力。因此,在知识经济中,中小型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不仅取决于投入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有形生产要素,且更取决于进入或创造与知识相关的市场的能力,以及将这些知识以快捷的方式融入产品或服务中提供给用户的能力。由此说来,,改变对知识的传统观念,确立知识是创造价值主要的、直接的因素的新观念,对于我国中小型企业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决定企业经济连续增长、报酬递增的关键性要素,产品中组含的知识量(知识产权)成为企业竞争中最有利的武器。企业应改变传统狭隘的重视有形资产,轻视无形资产的观念,要强化无形资产意识,树立知识是关键生产要素的观念。首先,要重视知识要素的开发。在企业中,应当建立和完善研究与开发机构,以便结合经营进行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推进企业的技术、管理创新。目前许多企业机构庞大,非经济人员过多,而研发机构缺乏或形同虚设,对此,企业应当从经营战略高度给予重视和改变。其次,注重无形资产的保护和管理,加大无形资产投入。企业应当建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负责无形资产的创新、设计、引进、应用,并设立知识主管,实施对无形资产的分类、评估、投资以及建立知识档案,为无形资产投资交易和共享创造依据,为企业资产的流动创造产权细化条件。企业应积累和扩大无形资产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不断拓展无形资产的范围,要注重对知识产权类和流通领域的无形资产的积累和投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科技人才是知识的创造者,是实现企业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的决定性因素.企业要建立良好的研发环境和激励机制,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注重对人力资本中无形资产的积累和开发使用,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力资本的知识含傲,以提高人力资本的效率和增值能力。

  树立“能本管理”的观念

  信息时代的到来,迫使企业具备“以快应变”的能力,以最快速的反应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集中体现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精神的智力资本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资源。同时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在发生历史性的演变,从物本管理过度到人本管理,进而深化为以人的能力为核心的管理,更确切地说就是能本管理。在信息时代,知识、信息、智力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人作为知识的载体,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和技术的运用者,其智力资本的贡献率是人力资本贡献率的主导成分,并远远高于非人力资本的贡献率,企业间竞争的实质就是高素质、高创新能力的人才的竞争。英国壳牌石油公司的企划主任伍德格告诉我们:企业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或许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因而,企业的管理核心也应该演化为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发挥人才的创造性,侧重于人的智力和创新能力开发的管理,走向人本管理的高级阶段。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队伍

  创新经济学的熊彼特指出,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是最具有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的人,他们不墨守陈规,不遵循循环流转的轨道,却常常创造性地改变这种轨道。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效率不佳与企业家缺乏不无关系,要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必须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培育和造就一个主导管理创新前沿和领导市场竞争潮流的“企业家阶层”。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必须具备这样的素质:一是创造性思维,善于洞察和想象,使管理工作有合理的前瞻性、科学性;二是风险意识,有远见、不怕失败、敢做超前性的工作,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三是创新的技巧,在创造思维和不怕风险的同时,还必须有科学依据,有可行的操作措施;四是新时代的风格,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要善于学习,敢于实践,善于团结合作,尤其要善待创新失败者,永不满足,经常自我挑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是实现企业管理创新的关键。有人指出,企业家活动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产品性质,因为其风险由白己承担,而他们的成功却往往使全社会受益。因此,国家应使一些措施制度化来扶持和鼓励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政府在制度设计上,应着眼于为企业家提供一个开放和宽松的环境,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在责、权、利不一致的原则下,完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考核、晋升体系,使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在人事制度上,引进竞争机制,建立经营者人才市场,使企业家这种生产要素,通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国家要采取措施建立企业家人才交流市场、资格认定系统、继续教育培训机制等,以促进我国企业经营者职业化。

  推行全员创新

  企业家的活动只是企业整个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企业管理创新应当是以企业全体人员为主体的全员性创新。实际上,在人性化、民主化管理普遍推行的今天,企业员工已不是被动的受雇者,而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已成为企业管理活动的主体。因此,企业管理创新没有员工的理解、合作与参与,是无法取得成功的。企业管理的逻辑特点最终反映在如何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上,按照国外的研究,积极性的一般发展规律是“参与—负责—创新”。“参与”是积极性的形成阶段,表明员工介入某项工作,承诺某些规定责任,完成一定任务定额;“负责”是积极性的上升和稳定阶段,表明员工明确了责任感,能自觉地履行职责;“创新”是积极性的高涨阶段,表明员工己主动“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自觉为企业出谋划策,倾心倾力,贡献力量.企业家要充分认识积极性的一般发展规律,尊重员工、关心员工、依靠员工、激励员工,让企业员工积极投身到管理创新中来

【成功实施企业管理多样性的方法】相关文章:

企业管理方法09-27

现代企业管理方法03-13

成功演讲的方法07-02

成功演讲的方法12-13

HR系统实施方法07-13

企业管理创新成功案例10-08

企业管理员工的最佳方法07-01

企业管理方法14篇02-17

成功教育孩子的方法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