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的教学实录及评析

时间:2022-07-04 02:35:09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伯牙绝弦》的教学实录及评析

  现任教于海南省琼海市实验小学,学校教研员,海南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曾先后荣获“琼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琼海市教坛新秀”“琼海市先进教师”“海南省首届教学能手”“海南省教育学会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伯牙绝弦》的教学实录及评析

  最喜欢的教育格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最崇拜的名师:王崧舟。

  最喜欢读的一本书:《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讲演录》。

  视频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古文,请同学们举起右手,伸出食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生书空。)

  师:写字要一笔一画,一丝不苟。“绝”字的绞丝旁表示与丝线有关,从刀表示人用刀断丝。(师边板书边说)

  师:读过这个故事了吗?

  生:读过了。

  师:这是一个准和谁的故事?

  生:这是一个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师:没错,伯牙和钟子期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与人物名)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伯牙是晋国的上大夫,琴艺高超,被人誉为“琴仙”。传说有一年的中秋节,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途经汉阳江口,一时兴起,在江边弹琴。优美的琴声吸引了打柴归来的樵夫钟子期,两个人就这样因为音乐走到了一起,于是就有了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伯牙绝弦。“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生:应该是说伯牙不再弹琴,然后把琴毁掉吧!

  师:你说的一点儿也没错。被人誉为“琴仙”的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这个故事。

  点评:解“绝”的字义,介绍背景,质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初读课文

  师:请打开课本第137页。在读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先观察课文,课文里有两个小老师,一个是括号里的拼音,另一个是课文下边的注释。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再读一读注释,把句子读通。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一块儿来读读屏幕上这两个带有注音的词。(出示“善哉”“峨峨兮”,生齐读。)

  师:读得真准!“哉”和“兮”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生:这两个字都是语气词,都是表达感情的。

  师:表示感叹的语气该怎么读呢?(生读)感谢你为我们作出的示范。在“哉”和“兮”的后面一延长,这感叹的语气就出来了,同学们来试一试。

  (生齐读,读得很有味道。)

  师:咱们把这两个词语放到句子中去读一读。谁来?

  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生齐读句子,读出了停顿。)

  师:孺子可教也!这么难读的句子都读好了,谁能一口气把这篇课文读下来?(请两名学生读全文)

  师:其实我们还可以把课文读得更好。请看大屏幕。(出示课文、无注释的三组词语与导学提示)这i组词语在课文里没有注释,如果你能把它们的意思弄懂了,就能把课文读得更好。下面请同桌互相交流,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先说说词语的意思,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生同桌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组,这一组,难度比较大。课文里一共出现了四个“善”字呢。(出示)

  生:前面两个“善”是一个意思,后面两个“善”是一个意思,前面两个“善”是“擅长”的意思,后面两个“善”是“好”的意思。

  师: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生:前面两个“善”是“擅长”的意思,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善哉”的“善”是“好”的意思,伯牙弹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雄伟得像泰山一样!”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又说:“好啊,广大得像江河一样!”

  师:你说得有条有理,向你学习!其实这种一字多义的现象在我们的现代文里有,在古文里也是很常见的。我们再来看第二组。(出示句子)

  生:“伯牙所念”的“念”是“心里所想”的意思,“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就是钟子期总能准确地道出伯牙心里所想的东西。

  师;(语文教案 )你真厉害,说得非常清楚。再来看第三组。(出示句子)

  生:“谓”应该是“认为”的意思,“乃”是“于是”的意思,伯牙认为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知音了,于是就摔破琴,终身不再弹琴了。

  师:有了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相信我们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出示全文)

  (生齐读课文)

  点评:前三个步骤的检查,落实了初读环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目标。通过讨论,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难理解的词句,为学生读好课文以及后面讲故事作了很好的铺垫。整个环节,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此为教学中“密”之妙,前者疏,后者密,疏密有致,张弛有度。

  朗读背诵——

  师:同学们读得太好了!读书是越读越有滋味的,读古文和我们读现代文不一样,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讲究节奏,讲究韵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找找古人读书的感觉。

  师:咱们合作读一读。(出示五句话,竖行排列)你们来读黑色字体的句子,老师来读红色字体的句子。

  (播放背景音乐《高山流水》。师生合作读课文。学生读写伯牙的句子,老师读写子期的句子。)

  师:就是这样,速度放慢一点儿,这古文的感觉就出来了,抓住这种感觉,咱们换过来再读一遍。

  (师生互换角色,再次合作。)

  师:同学们是越读越有味了!下面请一位同学来当伯牙,一位同学来当子期。

  (指名分角色读,生读得声情并茂。)

  师:此处应该有掌声。(生鼓掌)伯牙和子期配合得多默契啊!请男生和女生也分别来读一读,抓住刚才的感觉和味道。

  (男女生分角色读,越读越有韵味。)

  师:渎得真好啊!老师把每一句话的后半句给去掉了,你们还能读吗?

  生:能!

  师:相信你能行!(学生试着背诵)

  点评:书声琅琅,熟读成诵。从初读到半填空背诵,可谓水到渠成。学生读得尽兴、入味,背得轻松,全在预设之妙。素读,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古文学习的方法,“素”,却有味;“素”,却满堂生香,如茉莉,如淡菊,幽香沁脾。

  理解故事——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就把一篇古文给背下来了!有句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先自己练一练。

  (学生自由练说故事,师巡视指导。)

  师:谁先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生: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太棒了,简直让我看到了巍峨雄伟的泰山!”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便说:“太棒了,简直让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江河!”伯牙心里所想的,钟子期都能知道。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了,于是,他毁了琴,再也没有弹过。

  师:她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完整地向我们讲述,真好!谁再来?如果你能用“古时候,有位音乐家叫伯牙”这样的语气来讲就更有讲故事的味道了。

  (再请一生说,说得挺有故事的味道,学生鼓掌。)

  师:伯牙和子期之间到底是一份怎样的深情厚谊呢?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八月十五的晚上。汉阳江边,皓月当空,琴声阵阵,伯牙和子期一个鼓,一个听,当伯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不由得赞叹道——(出示句子: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生齐读,读得没有气势。)

  师:那是怎样巍峨雄伟的泰山啊!同学们,读出它的气势来!

  (生再次齐读,读得很有气势。)

  师:当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听得如痴如醉,再一次发出由衷的赞叹——(出示: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生齐读,读得很有气势。)

  师:好一个善鼓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除了这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伯牙心里所想,钟子期真的都能从琴声里听出来吗?咱们来试一试。老师来当伯牙,你们来当子期,请听我弹上一曲,看哪位善听的子期能听懂我的琴声,发出由衷的赞叹。

  (出示: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善哉, 兮若 !

  善哉, 兮若 !

  《高山流水》音乐起,师作弹琴状。)

  师:我志在徐徐清风,你钟子期日——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众笑)

  师:没听懂我的琴声。我再弹,我志在徐徐清风。

  生: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众笑)

  师:能听懂我琴声的人真难找啊!

  生: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我再弹。

  师:我志在依依杨柳。

  生:善哉,依依兮若杨柳!

  师:你听懂了!我志在皑皑白雪。

  生:(很有感情的)善哉,皑皑兮若白雪!

  师:我志在茫茫大海。

  生:善哉,茫茫兮若大海!

  师:真乃知我者,子期也!

  师:无论我伯牙心里想到什么,你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我的心意,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讲就是——

  生:(齐)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出示句子)

  师:一定能道出我的心意,我没听出来,再读。

  (生再次齐读,强调“必得之”。)

  师:好一个“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板书:所念、必得。)

  师:伯牙和子期一个所念,一个必得,你觉得这时候我们可以用哪个成语来形容他们之间的情谊?

  生:心心相印。

  生:心有灵犀。

  师:能遇到这样的朋友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假如你就是伯牙,得遇钟子期这样的朋友,你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拿起你的笔,在老师课前发下的练习单上用几句话写下来。

  (出示:伯牙得遇钟子期,欣喜若狂,不由得感慨道:“善哉!善哉!

  师配乐《琵琶语》,学生练笔。师提醒学生注意写字的姿势,并要注意书写的速度。)

  师:谁来说?没写完的可以口述。

  生:伯牙得遇钟子期,欣喜若狂,不由得感慨道:“善哉!善哉!知我者非你钟子期莫属也!”

  师:“善哉”道出了你心中的想法。

  生:善哉!善哉!吾终于遇得一知音也!

  师:那是一种怎样的欣喜若狂啊!

  (生再读,读出了伯牙的欣喜若狂。全场掌声。)

  师:你能用古文的形式来写,你的古文底子可真厚!佩服!

  生:善哉!善哉!有幸遇子期,乃我伯牙之福也!(全场掌声)

  生:善哉!善哉!人生苦短,知音难求,懂我琴音,唯有子期,子期乃我知己也!(全场掌声)

  师:是呀,他们两人就是这样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对伯牙来说,子期就是他的什么?

  生:(齐)知音!

  师:(板书:知音)有道是“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传说这次相遇让伯牙和子期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第二年中秋再相会。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当伯牙兴冲冲地赶到汉阳江边,他见到的不是子期,而是一座冰冷的墓碑!(音乐起,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听着这样的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伯牙看到了子期的坟墓,非常难过,就这样失去了一个知音。

  师:是呀,昔日的知音只剩下了伯牙一个人在伤心地哭泣,请你读这句话。(生深情朗读,语调低沉。)

  生:我仿佛看到了伯牙久久地跪在子期的墓前,以泪洗面,他想:如果没有人再能懂我,要这把琴还有什么用呢?于是,他摔坏了琴,终身不再鼓琴。

  师:是啊,子期不在,留琴何用啊!请你读这句话。(生深情朗读)

  师:是啊,破琴绝弦,那是绝了伯牙所有的期待,所有的愿望啊!一起读这句话。

  (全班深情朗读)

  师:从你们低沉的声音中,老师深切地感受到你们心中的那种悲痛之情!古书中记载,伯牙在子期的墓前写下这样一首短歌——(出示: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让我们一起吟诵。

  (师生深情吟诵)

  点评:喜得知音,又痛失知音。前后两句形成强烈落差。教师“遵路识斯真”,通过音乐渲染,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用煽情的语言,让学生回环复沓读,沉浸于故事的“知音”文化中。后用资料拓展,伯牙绝弦谢知音的情意深深打动了学生。

  传唱知音——

  师:孩子们,这就是《伯牙绝弦》的故事,这就是知音难觅的故事,这就是高…流水的故事!像这样千古传唱的故事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外可以再搜集一些来读。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师:请同学们全体起立,让我们怀着对伯牙、子期的这份敬意,怀着对知音的无限向往,伴着这曲《高山流水》,一起将这个故事传诵!

  (背景音乐《高山流水》,师生诵渎课文。)

  点评:在《高山流水》的乐曲中背诵古文,达成了本课“背诵课文”这一教学目标,曲终而意未尽?借一篇古文教学引导学生走向阅读经典文化之旅,教师的“大语文”观可见一斑:

  总评:

  “素”在词典里的一个义项是“本色”。、黄婷婷老师这节《伯牙绝弦》是一节体现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本色的课,它突出了朗读教学,讲究吟咏,从头到尾,书声琅琅,达到了“熟读成诵”的教学目标,古文的意思也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其义自现”,体现了用语文的方式来教语文的特点。

  一、正确理解编者意图,吃准教学重难点

  黄老师的这节课目标简明,过程简约,方法简单,教学效果却很好,这篇古文课后有三道题: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读一读,说说句子的意思。3.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这三道题正是编者意图所在: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谊。,黄老师很好地理解了教材编排意图,确定了适度的教学目标,吃准了教学的重难点、整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采用素读的方法,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自己读懂古文,感受朋友之间的纯真友谊。

  二、用素读的方法,让学生熟读成诵

  古文教学要避免一种不良倾向,即为应付考试,一字一句串解意思,使古文教学显得枯燥乏味,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古文的兴趣,这节课黄老师从介绍故事背景入手,以“伯牙为什么要绝弦”这一问题设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用素读的方法,先让全体学生读正确,通过一起找古人摇头晃脑读书的感觉为引子,采用师生、生生合作读的形式,融有效的古文朗读指导于老师的范读之中,并以积极的评价为主要手段,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读懂读熟,使一篇流传千古的知音文化短文成了学生的积累。

  三、关注语言形式,让学生感悟知音文化

  古文教学要避免的另一种不良倾向是:忽略语言的表达形式,过于挖掘人文内涵,一味拔高,没有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在体会知音文化内涵,感受朋友间真挚情谊的环节,黄老师用语言创设了当时“一个鼓琴,一个倾听”的情境,通过配乐,教师扮演伯牙,引导学生关注“善哉,兮若”的形式,体会伯牙子期间“所念”与“必得”的心灵相通,黄老师还通过写话训练,既迁移运用了这一语言表达形式,又巧妙地突破了“理解知音内涵”这一教学难点,可谓踏雪无痕。

【《伯牙绝弦》的教学实录及评析】相关文章:

伯牙绝弦的教学设计06-11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2-05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02-01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5篇03-01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5篇)03-01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5篇03-12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5篇)04-15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8篇04-14

伯牙绝弦评课08-04

(热)《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5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