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实录

时间:2022-05-11 12:19:00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实录(通用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语文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实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实录(通用15篇)

  小学语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实录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的朗读方法,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品味生动的语言和美好的情感;

  2、理解叙事写人中含义深刻的议论性语句及惊心动魂、悲壮感人的场面描写;

  3、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并联系生活体验,畅谈对人生意义的理解。

  教学理念:

  提倡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平等对话,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体验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在体验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

  本文是著名作家雨果的一篇生动感人的小说,安排在以“亲近文学”为主题的第一单元中,从单元提示中,我们可以看出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文章了解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体验美的情感、美的语言、美的形象。因而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从中感受文学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体会丰富的感情、受到人生的启迪,这应该是我们要努力达成的目标。根据七年级同学的基础水平,我认为他们刚刚进入新的学校,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热情和乐趣,让他们在朗读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很重要,因而在教学目标中我设计了“通过学习正确的朗读方法,通过朗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并在朗读中品味生动的语言和美好的情感”这一目标。另外,根据本文的特点,我对教材进行了以下安排。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组织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积累优美词语,通过朗读、复述课文等手段促进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第二课时朗读品味精要语段,欣赏作品,质疑探究,合作学习,拓展延伸,形成美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哈尔威船长在海难发生的危急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的理解及感悟。

  教学难点:

  含义深刻的议论性语句的理解。

  教学策略:

  1、在自读中学会圈点勾画批,快速捕捉主要信息。

  2、在朗读中渐渐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感。

  3、在研读中联系实际,体验作品中人物的感受。

  课前准备:

  1、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理解字词音、义,阅读课文。

  2、教师准备有关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

  3、师生分别查询资料,了解作者雨果及雨果作品。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对于人类来说,我们拥有着四分之三以上是海洋的蓝色星球――地球,人类是幸福的;对于我们这些同学来说,能够沐浴着海风在海边长大,我们是幸运的。(请同学们说说对大海的认识)

  大海孕育着万物,体现了博大,展示着宽广,昭示着伟大,为人类创造了无数精神和物质上的财富。可是,提到大海,人类似乎永远也摆脱不掉一个虽不愿触及却但却实实在在存在着的话题――海难。

  (有条件可以展示部分海难图片或者录像片资料)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伟大的法国作家雨果的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在他所描写的海难中,我们会看到惊心动魂的海难场面,悲壮感人的英雄壮举,我们会看到在茫茫无际的大海上,面对着汹涌湍急、势不可当的海水,面对着死亡的威胁考验的时候,哈尔威船长是怎样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海难,诠释了人生。

  二、对照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媒体展示)(看学生预习情况)

  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船桅() 弥漫() 蓦地() 猝然() 湍急()

  推搡( ) 巍然() 翘起()

  2、请辨识下列多音字并组词。

  载 刹 强 薄

  3、请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zhào()祸

  kū long()() yì()立 须yú()

  4、请辨识下列形近字并组词。

  辨 殴 湍 辩 欧 喘

  5、请解释并积累词语。

  势不可当 小心翼翼

  猝然而至

  井然有序 失魂落魄

  相提并论

  6、请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作者雨果的情况。(教师可作适当补充)

  说明:采用小组讨论方式,对于词语的理解用口头造句的方式加深印象。笔记积累,提示多音字及四字短语的识记与运用。

  三、整体感悟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或者录音范读,或者一个同学、数同学范读课文。(配乐:建议用贝多芬交响曲《命运》),学生听读课文。

  2、学生配乐自由朗读课文。(目的:熟悉课文内容,感悟场景,受到初步震憾。)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感情。

  3、在这篇文章中,你认为写得最好或给你印象最深或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或场面是哪些?反复品读,体味语言之美。

  说明:提倡个性化理解,给学生以畅所欲言的机会。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先个人独立思考并在文中评点,再四人小组讲座,最后全班交流)

  问题:

  ①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出发航行的?

  ②诺曼底号发生海难的原因是什么?

  ③刚发生海难时船上出现了怎样的紧急情况?

  ④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哈尔威船长是怎样果断地指挥救人的?

  ⑤这场海难的结局是什么?

  内容概括要点示例:

  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小心翼翼地驾驶“诺曼底”号在薄雾中前行的时候,不幸被“玛丽”号撞伤,在这次猝不及防的海难中,在因为猝然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人群面前,哈尔威船长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在死亡面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最终救出了众人而自己以身殉职。

  5、复述课文。

  6、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故事情节。

  开端:(开头――“晚上出航是没有什么可怕的.”)写了“诺曼底”号雾海夜航。

  发展:(“突然”――终于停了下来)写“诺曼底”号被撞。

  高潮:(“诺曼底”号上有25名船员――“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写哈威尔船长果敢指挥救人。

  结局:(“哈尔威船长”――篇末)写哈威尔船长以身殉职。

  四、课堂小结。

  小说为我们描写了一起猝不及防的海难,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沉着感人的英雄形象。准确生动的语言、个性鲜明的人物、悲壮感人的场面,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相信也会给大家深深的震憾和启迪。让我们在下一堂课再深入地探究学习吧。

  五、作业。

  1、朗读课文想一想:文中最能感动你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会感动你呢?试描述感动你时的真实心态。

  2、阅读思考后,就文章的任何一个方面提出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以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入手,请学生说说自己最感动的画面及原因,为进一步研读作准备。(学生多数一会抓住沉船时哈威尔船长沉着指挥的场面以及表现他对大海和轮船至死不渝的执着的爱的特写境头)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朗读方法指导:

  ①要注意语气、语速、语音和重音的把握。

  ②要理解作者感情,有感情地朗读。

  二、研读赏析。

  1、自由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完成研读题。

  媒体出示:

  ⑴文章中有哪些场面描写,标画出来并概括内容读一读。

  提示:夜雾中航行的场面、被撞后失措的场面、刚解开救生艇绳索后众人一拥而上的场面、船长随船沉没的场面等等

  ⑵导致海难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谁是肇事者?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⑶小说开头写夜色,写浓雾,目的是什么?

  ⑷找出你认为需要深入理解可难于理解的议论性语句并讨论交流看法。

  可能出现的难句提示:

  ①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长真的把自己给忘记了吗?这里有两种可能,一是危急关头,救人至上,心中只有应该救助之他人,的确把自己给忘记了;二是已经抱定与船共存亡的决心,只要能把他人全部救出,自己就甘心与心爱的轮船一起葬身大海,意念清楚明确,并未忘掉自己。)

  ②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这是因为哈威尔船长严肃宣布了一条生死攸关的纪律――“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以后,人们形成的一种感觉。这项宣布,显示了钢铁般的意志和无尚的权威,体现了应该首先保护弱小的社会群体的应该有的运作秩序,表明了居于社会主导地位的一方必须首先承担起某种责任的理念。)

  ③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

  (“可卑的利己主义”,指的是一事当头,只替自己考虑,不顾他人利益;危急时刻,更是放弃责任,违背天良,只求自己活命,不顾他人死活。“悲壮的舍己救人”,则是指宁可放弃个人的生存希望,以拯救他人性命为重,以个人的死换来大家的生。人中总是有崇高,有卑劣,生死存亡关头,有人自私本性大暴露,有人则会激发起正义、责任和天良,所以说“事情总是这样”。)

  ④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一次成为英雄的权利。

  (“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以高度凝练之笔,画龙点睛地提示了哈威尔船长的高贵品质。忠于职守,这里的主要表现是全力救人,“必须把60人救出去,”一个也不能少;“做人之道”,这里的主要表现就是在救人中所体现出来的人生理念,如他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对妇幼这些弱势群体的优先保护,彻底的忘我,与事业共存亡的精神等等。“忠于职守”从属于“做人之道”,“履行做人之道”,是最大范围的社会准则。“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一次成为英雄的权利”,“运用权利”,是因为哈是船上的指挥者、主宰者,在这个危难关头,他手上握有生死大权,他可以运用这个权利,选择率先逃走,那么他运用了成为可鄙的利己主义者的权利;现在船长的职守使他有了成为英雄的可能,他又运用权利,选择舍己救人。所以说,面对死亡,哈选择了“悲壮的舍己救人”,最后随着轮船沉入了深渊,成为在英伦海峡上无人能与之相提并论的“英雄”。这除了前面所说的,在死亡面前,他自觉地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放射出英雄的光彩,还含有一个意思,即在死亡面前,最能展示一个人的本色,谁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造就英雄业绩,谱就英雄乐章;成就一个英雄的“权利”人人都有,关键在于你是否“运用”这个“权利”。)

  ⑸哈尔威船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哈威尔船长在沉船之前就没有办法救出自己吗?他为什么要这做?你是怎样理解他的所作所为的?

  提示:具体根据人物自身的言、行等等来分析

  2、指导朗读“黑暗中的简短有力的对话”,体会一下这些对话描写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描写?

  学生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回顾朗读方法:

  ①要注意语气、语速、语音和重音的把握。

  ②要理解作者感情,有感情地朗读。

  ③本对话是在整个人群乱得不可开交的情况下进行的,有问话,有答话,要注意不同的语调语气,但都要表达出“简短有力”的特点。

  提示:这些对话极为简短,有的句子仅用了一个词来表示;分行写人物语言,醒目突出;对话中的叙说交代,也极为简洁,大多地方只有人物语言。这样描写,与当时的环境相称,符合客观实际,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

  三、质疑问难。

  学生可提出自己的疑问向同学或教师请教,也可以就学生理解不够深透的问题,由教师向学生提问并交流讨论。如本文中关于海难中两船的载重量问题;再比如本文中大量的对比的运用,再比如文章第十自然段写道:“‘诺曼底’号上有25名船员,1名女服务员;31名乘客,其中12名是妇女”怎么会是61人呢分明是57人哪。……等等。

  四、体验反思。

  同学们,海难中船上的人都得救了吗?“玛丽”号假如不是自己受伤会不会停下来救人?假如你是“诺曼底”号上的一员,在海逡发生前后你会干什么?为什么?假如你是哈尔威船长,你又将怎样做?

  说明: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本文的写作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加深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与感悟,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教育应该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尤其要尊重和发现每个学生的积极因素,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愿望。

  五、拓展迁移。

  1记者访谈。 假如你是当年“诺曼底”号上的一名乘客,今天有记者向你问起当年的事情,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呢?

  2一条木船破了,舱里注满了水,单凭破船本身的浮力已承受不了船上的一对夫妻和一个即将成年的儿子的重量,他们又都不会游泳,怎么办?远处有一条船正在驶来,但坐等获救是不可能的。试想像并描述当时的情景,设想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六、小结作业。

  用冰心的话收束全文。“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汇河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页。不是每一道江河都能流入大海,中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的呢!”

  小学语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实录 篇2

  教学目标

  1、对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有初步了解;

  2、把握文中哈威尔船长这个形象;

  3、品味小说语言,初步了解语言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材与教法分析

  1、这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第一篇小说作品,虽然这篇小说难度不大,但作为一种新文体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要培养学生相关的阅读技能,标高要合适,本人倾向于重点讲一点:通过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形象;

  2、作为“亲近文学”单元,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的兴趣,这一个教学目标一定要落实,教者把向学生介绍《巴黎圣母院》作为激趣的手段。

  3、本文拟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整体感知作品;第二课时,人物形象分析;第三课时,课外延伸激趣,作者作品介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

  有时候,我们看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后,都有一种想讲给人听的冲动。今天,我们读到的这篇课文,就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我们就来通过这个感人的故事的阅读,学习一下给别人讲故事的技巧。

  2、阅读课文,了解情节。

  (1)、把课文下面字词的注音标记到课文上。

  (2)、读课文,试着概括故事情节。(10分钟)

  (3)、请同学发言,给其它同学讲讲这个故事。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讲法:

  ①、非常简略,只有人物事件;

  ②、比较简略,但俱备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记叙的要素;

  ③、比较详细,有了一定的情节因素;

  ④、比较详细,有了具体的场景描述和人物描写。

  这几种讲法无所谓优劣,都有它们一定场合的实用性,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在肯定每种讲法的前提下,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了解有关的文体知识,比如记叙的要素,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当然,小说的有关的初步的知识的了解是本文的重点,这一点可以在每一种讲法都有典型例子之后以第三四种讲法为例明确。

  第二课时

  1、导入课堂

  [导语设计]

  感人的故事之所以感人,就在于它往往描述了一定的感人的情节或者塑造了一个或多个感人的艺术形象。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本文塑造了一个感人的形象——哈尔威船长,一个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的崇高的灵魂。那么,小说是如何塑造这个形象的呢?请同学们找出小说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简单说说它让你感动的理由。(15分钟)

  2、请同学们谈谈他的看法。

  3、整体评价小说的主人公——哈尔威船长。

  分解成三个问题:

  (1)、哪些地方直接以典型的情节表现了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格?

  (2)、哪些地方以精彩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格?

  (3)、哪些地方以典型的形象描写表现了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格?

  (和前问相比,前文重在明确“哪些”,后问重在“如何”。而且后问的设置重在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谈对人物的鉴赏。)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作家作品介绍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延伸性介绍他的《悲惨世界》和他提出的著名的“对照原则”。)

  1、详细介绍《巴黎圣母院》、简介《悲惨世界》

  2、对照原则:

  是他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的,他一生的创作活动都是对这一原则的实践:《巴黎圣母院》就是特别注重美丑与善恶的对照,艾丝梅拉尔达的美与卡西莫多的丑的对照;英俊的费比斯与貌丑的卡西莫多的对照;克罗德与卡西莫多灵魂上的丑与美的;乞丐世界的肮脏、鄙陋与上层社会的奢侈繁华的对照,以及他们的纯洁单纯与丑恶自私的对照……《悲惨世界》的对照略。

  小学语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实录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邮船在夜晚航行时被撞开一个大窟窿,情况万分危急。船上会发生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

  板书:9,“诺曼底”号遇难记

  二、整体感知

  1、看诵读动画,进入意境,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

  3、初步交流。

  ⑴ 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⑵ 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⑶ 说说还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三、深入学习

  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2、小组交流。

  3、汇报探究结果。

  “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

  ⑴ 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指名朗读船长的这番话。

  ⑵ 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样?

  ⑶ 船长采取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的'做法怎样?

  看图,理解“这尊黑色的雕像”:

  ⑴ “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

  ⑵ 反复读,抓住“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体会船长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形象;再联系前面船长争分夺秒救助他人的情形,充分认识船长的人品。

  ⑶ 船长是一个舍己救人、临危不惧的人,在被救助的人的眼里,船长则更加可敬可爱,他的形象与品质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⑷ 用“这尊黑色的雕像”暗示了船长这一人物的品质与壮举深深刻在人们心中,永不磨灭。

  四、布置作业

  1、摘抄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

  2、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激趣导入,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读、感悟,小组讨论“诺曼底”号被碰撞后船长是怎样做的?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交流中加上教师巧妙地引导、点拨。学生活动设计丰富:读书、感悟;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小学语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实录 篇4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初步了解全文内容,能够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2.分析故事发生的原因,并以辩论形式进行深入探讨;

  教学重难点:

  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播放《Myheartwillgoon》的音乐,引起学生联想,创设课堂情境。]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悲剧,为此人们进行了很多的艺术创作,从面产生了许多凄美动人、慷慨悲壮的故事,今天让我们来欣赏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

  [请同学简单介绍雨果,教师作适当补充]

  二.通读全文,了解全文内容

  1.以竞赛形式进行:五分钟内通读全文,合上书,回答投影片上问题:

  问题如下:

  1)“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出发航行的?

  2)“诺曼底”号发生海难的原因是什么?

  3)刚发生海难时,船上出现了什么样的紧急情况?

  4)在紧急情况下,船长哈尔威是如何果敢地指挥救人的?

  5)这场海难的结局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870年3月17日夜晚,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

  2.全速前进的“玛丽”号撞向了“诺曼底”号的侧舷,将船身剖开了一个大窟窿。

  3.船上发生了巨大的.震荡,人们惊慌失措、你推我搡,船上一片混乱。

  4.先消除惊恐,强调“必须把60人救出去”——了解情况,确保没有其他险情——严肃纪律,优先救出弱势群体——指示“快干”,确保全体人员获救

  5.60人全部获救,船长屹立舰桥,随轮船一起沉入深渊[结合学生回答,老师略作点评、补充]

  6.大家平时讲过故事,有时讲给大人听,有时讲给朋友听,有谁能够告诉我,讲故事要注意讲清故事的哪些内容?(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学生回答,教师简单归纳,并过渡]

  7.那么现在,请大家开始准备,先同桌互讲,然后请几位同学以故事接龙的形式为大家讲述这个故事。

  [学生准备,约六分钟左右,学生讲述时,老师就学生讲述的要点进行评价、指点]

  “诺曼底”号沉没了,几个月后在海事法庭上双方代理就这场海难事故责任确认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结果未定;现在假设我们正在海事法庭上,分别是双方的代理,我们来一场模拟辩论会,看看事故责任方到底是谁?

  三.准备活动:

  1)将班级分为两方:一方为“诺曼底”号辩护;一方为“玛丽”号辩护;

  2)各方在预备时间内找到对已方有利的证据为已方船只辩护;

  3)辩论开始后,举手经过老师同意后发言,可列举已方证据,也可反驳对方观点。

  [对双方同学的表现予以肯定和鼓励,对学生辩论作出适当指导]

  四.作业

  1.在这个故事中出现了许多人物,你最欣赏哪个人物,请说出原因并作简单分析,150字左右。

  小学语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实录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在指挥救援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忠于职守、临危不惧、沉着果断、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4. 通过学习人物的语言行动理解人物思想品质,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 了解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在指挥救援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感悟哈尔威船长所表现出来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对比体会在危急时刻人们及船长的不同表现,体会船长的'“伟大灵魂”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泰坦尼克号》视频

  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谈话导入。

  1.学生观看<泰坦尼克号>电影片段后谈谈感受.

  2.是的,灾难会使人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请大家再次体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课文(沉重)

  二、品读课文,体悟船长的英雄品质。

  (一)找到描写灾难情况的段落读一读

  1.迅速默读课文76页,找到描写灾难情况的段落读一读。概括地说一说这是一场怎样的灾难。(课件相应展示)

  2.指导朗读。

  (二)人群面对灾难时是什么样的表现? 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诺曼底号正在慢慢下沉,所有的人都要死到临头了,都要葬身鱼腹了.人们是怎么面对这场灭顶之灾呢?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课件出示)

  2.指导朗读。

  (三)感受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品质。

  1.诺曼底号现在乱成了一锅粥,再这样乱下去,只能是船毁人亡了。这时,谁出现了?他——(哈尔威船长),让我们再次喊出英雄的名字。

  2.在哈尔威船长组织逃生的过程中,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文中找出描写哈尔威船长的句子,指导学生读一读.

  3.你能用哪些词语来概括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品质?(舍己救人 高度的责任感、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机智、沉着、勇敢、无私忘我、忠于职守……)

  4.教师和学生分角色朗读,再次感受哈尔威船长的优秀品质

  5.面对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镇定指挥,处变不惊,一切都在哈尔威船长的指挥下井然有序,灾难也因此却步。所有的人都脱险了,哈尔威船长却……(课件出示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找出文中描写雾的词句读一读。

  2.雾是造成海难的直接原因,多次写雾还渲染了灾难的气氛。

  3.船长和他的诺曼底号长眠于大海,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这

  尊黑色的雕像沉浸大海。“阴惨惨”仅仅是形容雾的吗?(还在形 容人的心情)

  (五)妙笔生花

  你想对船长说点什么?请写下来。

  小学语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实录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危险来临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从而体会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指挥有方,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抓住文中关键句段进行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通过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高大形象。教师可以适当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大胆地想象,再现当时的情景,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哈尔威船长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2、引导学生学习哈尔威船长的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指挥有方、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所采取的措施,想象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能够简单地描述出来。

  2、通过人物的语言以及行为、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教师查找相关资料,如:《泰坦尼克号》主题歌。有关雨果的照片和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音乐,导入新课:

  1、播放《泰坦尼克号》主题歌,引起学生联想。

  2、你们知道这首歌是哪部电影的插曲吗?指名说说对《泰坦尼克号》影片的了解。

  3、教师小结,导入,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悲剧,为此人们进行了很多的艺术创作,从而产生了许多凄美动人,慷慨悲壮的故事,今天让我们来欣赏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师板书课题)

  4、 教师设置悬念,激发学生阅读:那么《“诺曼底”号遇难记》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按要求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围绕下面的要求,同桌合作,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同桌检测认读生字的情况,并交流识记和书写的要点。

  (2)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并用自己的话简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2、检查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词语,全班读一读。

  (2)指名反馈生字的读音以及书写的注意要点。教师重点强调“薄、翘”两字的写法。

  字音:“强”是多音字,在文中读“qiǎng”“呛”是多音字,在文中读“qiāng”;“号”是多音字,在文中读“hào”;“铸”“忠”是卷舌音,“嘈”“梭”是平舌音。

  字形:“薄”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甫”的横折钩要变成横折;“翘”的左边不能多一点;“序”的里面不能多一撇。

  (3)开火车读生字词,在读中巩固认读。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反馈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时间:1870年3月17日夜晚。

  地点:从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的航线上。

  起因:雾大,全速前进的“玛丽”号撞向了“诺曼底”号的侧舷,将船身剖开了一个大窟窿。

  经过:人们惊慌失措,你推我揉,船上一片混乱,哈尔威船长沉着镇定地指挥人们有秩序地逃生。

  结果:60人全部获救,船长屹立舰桥,随轮船一起沉入大海的深渊。

  (2)指名简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4、指名反馈:了解了“诺曼底”号遇难的整个经过,故事留给你怎样的感受呢?谁能用一个简单的词语说一说?(感动、激动、自豪、惊魂未定、害怕、恐慌、慌张……)

  三、抓住关键语句,探究海难发生的原因:

  1、教师导:同学们,“诺曼底”号造于1863年,是一艘大轮船,在英吉利海峡也许可以算得上是最漂亮的邮船之一,像这样一艘轮船,晚上出航时没有什么可怕的。然而危险就这样没有任何预兆地降临到了这艘船上,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

  2、指名反馈.(因为当时海面上雾很大,可见度低)

  (1)“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

  (2)“雾愈来愈浓了。”

  (3)“周围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勉强可辨。”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读出雾的大。

  4、教师导:因为当时的雾太大了,所以这艘船的船长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突然一声巨响……(教师播放巨响)

  5、教师紧张地追问:发生了什么?(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然后用文中的句子说。在说的过程中,通过教师语言的渲染,指导感情朗读)

  (1)教师惊恐地:黑夜里,发生了——(指名读)

  (2)教师恐惧地:宁静的黑夜里,发生了——(小组读)

  (3)教师惊慌而恐惧地:宁静的黑夜里,“诺曼底”号的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突然一声巨响,发生了——(全班读)

  四、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一艘“年轻”的“诺曼底”号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发生了海难。当时船上包括船长在内一共61人,我们知道最后除船长外,其他全部逃生。那么,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采取了什么措施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导:同学们,当你们正在沉睡的时候,突然听到一声巨响,会怎么样?(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2、教师导读:是啊,谁都会感到惊慌、害怕。当“诺曼底”号的乘客们被巨响惊醒,知道自己所乘坐的船身上剖开一个大窟窿,会是怎样的局面呢?

  二、想象品读,体会人们的惊慌:

  1、教师播放《泰坦尼克号》影片片断录音,学生倾听。

  2、指名反馈:你们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提示:听到了尖叫声、哭喊声、船上物品到他的声音、人们奔跑的声音……仿佛看到了人们惊慌、害怕的神情,看到了人们蜂拥而出,看到了人们因奔跑摔倒在了地上……)

  3、教师导: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一场面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找出相关的段落。

  4、指名反馈。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儿,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挡。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1) 指名读文,其他评议。

  (2) 在同学们提建议的基础上,再请该同学读一读。

  (3) 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你来读,你会怎么读?会强调哪些词语?为什么?

  (4) 教师抓住加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悟后感请读。

  (5) 再次播放《泰坦尼克号》影片片断录,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的文字。

  三、分角色朗读,体会船长的镇定果断:

  1、引导学生想象:同学们,求生的欲望让乘客们一窝蜂地拥上救生艇,你推我揉,继续这样下去的话,会出现什么新的危险呢?(推揉中有人落海,抢救工作变缓慢,老弱妇孺会落后,救生艇会翻……)

  2、同学们,再这样下去,救援工作无法开展,可能会有更多的人丧生于大海,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黑暗中传来了简短有力的对话。(师生朗读文中对话部分,《泰坦尼克号》影片片断录音作为背景音乐)

  3、指名反馈: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一个怎样的声音?(坚定的、镇定的、果断的、严厉的、威严的……)

  4、指名反馈:这声音让你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处事果断、指挥有方)

  5、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船长的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处事果断、指挥有方。

  四、想象人物画面,体会船长的英勇无私:

  1、教师导:黑暗里坚定而严肃的声音,使得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船上只有一个人没有逃生,他就是——(学生:哈尔威船长)

  2、教师播放悲壮的音乐,示范读课文。(“船头先下去……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3、教师:同学们,你们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画面?(学生发挥想象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4、教师小结:感人的画面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脑海了,大家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自然段。

  5、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6、集体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自然段。

  7、教师:同学们,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得救的人们会说什么呢?(学生自由地说一说激发学生对哈尔威船长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五、理解句意,深化文章的主题:

  1、教师导:同学们,在危险面前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沉着地指挥人们逃生,在那个可怕的黑夜静静地离开了我们,雨果是这样评价这位伟大的船长:(教师出示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语句)

  “在英吉利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2、引导学生讨论这三句话的意思。

  3、集体交流反馈。(提示:成就一个英雄的“权利”人人都有,关键在于你是否“运用”这个“权利”。在死亡面前,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舍己为人,他的高贵品质是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的。)

  4、教师小结:“诺曼底”号油船不幸在海上失事了,在一片惊恐慌乱中,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船员,是船上所有的人获救,而自己,且被海水吞没,哈尔威船长危难时刻舍己为人,沉着机智,指挥有方的崇高形象,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六、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人生,犹如一艘在大海上航行的帆船谁也不能预想前方会怎样,或风平浪静,或惊涛骇浪,你都得扬起风帆驶向远方,遇到惊涛,或是骇浪,你要冷静,临危不惧、机智勇敢。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真正的舵手。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简单地描述你印象深刻的场景。

  3、做课课练。

  板书设计

  9 “诺曼底”号遇难记

  与“玛丽号”相撞

  “诺曼底”号遇难 人们 争先恐后地逃生 临危不惧

  船长 让其他人脱离危险, 舍己救人

  自己以身殉职。

  小学语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实录 篇7

  (一)语文训练方面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二)方法习惯方面

  培养学生默读、感悟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思想教育方面

  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诺曼底”号被碰撞后船长是怎样做的?

  1课时

  课文范读录音带、录音机、字幕投影片

  (一)激趣导入

  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游船在夜晚航行时被撞开一个大窟窿,情况万分危急。欲知详细情况,请看第9课。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听范读录音,进入意境,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

  3.初步印象交流。

  (1)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2)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3)说说还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问题:①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②“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有什么含义?等)

  (三)深入探究

  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2.小组交流。

  3.汇报探究结果。

  关于“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这一问题的交流,可分以下三步进行:

  (1)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个人救出去。”)

  引导:从这简短有力的语言中,悟出点什么?

  能悟出至少两点:

  ①工作安排的有顺序,有目标;

  ②船长一心为他人着想,丝毫没有考虑自己。

  指名朗读船长的这番话。

  (2)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样?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你推我搡,险些把小船都弄翻了。……人们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在这样的情况下,船长想到用枪帮助维持秩序。“哪个男人胆敢冲在女人前面,我就开枪打死他。”这样一威胁,效果果然不错。“大家立刻不做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

  (3)议一议船长采取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的做法怎么样?

  ①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必要。因为如果乱下去,可能死路一条,谁也救不出去。

  ②船长用枪威胁男人,是为了救出更多的人,包括男人在内的船上的一切人。结果证明船长没把自己安排在救助人员当中。

  ③船长采取这种做法反映了他的机智,和《跳水》中的船长一样机智。

  针对“这尊黑色的雕像”,应探究出如下内容:

  (1)“这尊黑色的雕像”,指随船深入大海的船长的形象在黑夜中像雕像。

  (2)把结尾部分用字幕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反复读,抓住“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体会船长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形象;再联系前面船长争分夺秒救助他人的情景,充分认识船长的人品。

  引导:综合全文,船长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在被救助人的眼里呢?

  (3)船长是一个舍己为人、临危不惧的人,在被救助的人的眼里,船长则更加可敬可爱,他的形象与品质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4)用“这尊黑色的雕像”暗示了船长这一人物的品质与壮举深深刻在人们心中,永不磨灭。

  (四).总结拓展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这个感人的故事。

  2.把学文后的感受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3.摘抄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

  4.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小学语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实录 篇8

  一、设计理念。

  围绕“质疑、解难;讨论、交流;读书、感悟”开展教学;通过激情导入、图片展示让学生“乐中求知”;相机点拨、随机评价、有感情诵读,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

  1、 认识本课6个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

  三、能力训练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默读、感悟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指挥有方、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描述和插图的展示,让显示感受到船长牺牲时场面的壮美及他的美好心灵。

  五、学法指导教师教法。

  启发谈话,相机点拨,充满激情的描述、诵读。

  六、学生学法。

  自渎感悟与讨论交流相结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七、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理解“诺曼底”号遇难后哈尔威船长是怎样做的?从而认识他崇高的品质。

  (二)解决办法: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学习,交流中加上教师巧妙的引导、点拨。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课文范读录音带、录音机、“诺曼底”号挂图、哈尔威船长挂图。

  八、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5分钟)。

  (同学们:在这阳春三月,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心情好吗?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心情来努力学习吧!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看看,教室里和往常有什么不同?)

  1、出示帆船图提问: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揭题,板书课题 (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遇到困难、挫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学《“诺曼底”号遇难记》,课文的主人公哈尔威船长会给你答案的'。

  3、引导学生认识阅读课文符号﹡(﹡同学们认识吗?它的出现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进行比赛学习,老师先宣布比赛规则:把全班分成“鹏程”组、“万里”组,哪一组同学表现好,就获取一颗星,最后,哪一组荣获的五角星最多,哪组就获胜,领取我们最后的大奖——五星红旗。同学们,那就让我们一起携手起飞,鹏程万里吧!)

  (二)整体感知(5分钟)。

  1、听范读录音,进入意境,感知故事内容。相机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惊恐万状、汹涌湍急、不可开交、井然有序、惊慌失措、镇定自如、你推我搡。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继续感悟。

  3、初步印象交流。你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得?谁留给你的印象最深?

  (三)深入探究(15分钟)。

  1、分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用小黑板出示讨论题目:

  (1)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引导学生分三步进行:

  A、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援工作的?

  B、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样?

  C、议一议船长采取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的做法怎样?

  (2)船长给你流下了什么印象?2、汇报学习结果。

  3、教师小结:“诺曼底”号油船不幸在海上失事了,在一片惊恐混乱中,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指挥船员,使船上所有的人获救,而自己,却被海水吞没。哈尔威船长危难时刻舍己救人、沉着机智、指挥有方的崇高形象,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4、把结尾部分用字幕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反复读,充分认识船长的人品。

  (四)诵读课文(10分钟)。

  (同学们读得真精彩,想不想把这些“精彩”送给我们可敬可爱的哈尔威船长,那就让我们用朗朗的读书声来表达对船长的崇敬之情吧!)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出示小黑板,让学生连线,明白各部分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介绍“诺曼底”号油船 紧张危急及混乱惊慌的语气撞船部分 船长镇定威严的语气最后一段 无限感激、崇敬和无比沉痛的心情开头部分 轻快平和及赞美的语气。

  2、把你喜欢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读给大家听听。

  (五)总结拓展(5分钟)。

  1、假如哈尔威船长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想对他说什么?让学生开“新闻发布会”。

  2、同学们想知道老师仔细研读完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收获吗?我把它整理成了一首小诗:人生,犹如一艘在大海上航行的帆船。谁也不能预想:前方的风景怎样?或风平浪静,或惊涛骇浪,你都得,扬起风帆驶向远方。遇到惊涛,或是骇浪, 你不必惊讶,不必胆怯;不必畏缩,不必退却。你要冷静,临危不惧,你要沉着,机智勇敢。只有这样,你才是真正的舵手。才能掌握好自己的行驶方向,到达成功的彼岸!

  3、同学们可以画一画、读一读、写一写,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学后所获。

  九、板书设计

  9﹡《“诺曼底”号遇难记》

  指挥救人:镇定自若船长 临危不惧 舍己救人

  壮烈殉职:纹丝不动

  小学语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实录 篇9

  教学目的:

  1、检查指导学生归纳整理词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引导学生感悟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形象,并教给学生感悟的一般方法。

  3、激发学生亲近文学、热爱文学、走进文学之门的兴趣。

  教学设想:

  怎样进行语文教学(特别是日常的语文教学)才能体现新课程大纲的精神,才能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这是摆在每一个语文教师面前的问题?经过教研室的假期培训,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对这篇课文如何上,我有了几点粗浅的想法,不当之处,请斧正。

  1.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了界定,这也给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提供了方向,当然并不是每篇课文都要完全体现这三方面的目标,理应有所侧重。这篇课文侧重的是后两点。所以课堂学习的大部分时用在完成目标2上。

  2.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要求如何落实到教学中去?

  我是这样做的:预习以“自主”为主,教师通过布置检查预习作业的方式来落实,比如,识字教学,完全可以让学生借助字典词典自己解决,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构建他们的“词库”;又如“文学常识”,“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可以让学生借助图书资料、网络资源来搜集信息,筛选整理。教师做好检查督促工作,保证学生坚持自学下去,这对学生能力的养成将大有裨益。课堂教学以“合作、探究”为主,避免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几人一小组,轮流发言,一人记录,形成小组结论或者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这种学习方式对师生的要求比较高,如何拟定讨论题?(起始阶段可能还是教师先提出议题,慢慢让学生自己学会提问)如何保证小组学习不沦为过场形式?这些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当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是一个不可截然分开的整体,各个阶段有所侧重罢了。在这节课上,我且作一些尝试,抛砖引玉。

  3.语文课是不是一定要用多媒体课件?简单的肯定与否定都有公允,我个人认为,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唯一手段。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言文字,而不是简单的把文字变成形象。而这篇小说的情节、人物关系都很简单,学生不难理解,完全可以借助文字来想象体悟,因而本节课的课件并不是不可或缺的,只是代替了黑板,节省了板书时间罢了。这样的课件是不是体现出现代教学理念?我个人认不尽然,现代教学理念首先应是观念的变化,而不仅仅看有没有使用现代教学手段。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直接导入,交流自学成果

  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课<“诺曼底”号遇险记>,首先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学的成果。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来为我们展示一下自己整理的生字词、成语、作家常识?

  2.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讲解、展示。

  3.师生评价补充。(教师注意归纳筛选作家信息的五个方面及搜集信息的途径)

  二、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有想法可在书上划划写写)

  1.船被撞以后,乘客们是什么表现?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

  2.哈尔威船长是什么表现?他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

  3.在你眼中哈尔威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他的哪些表现看出来什么的?

  小学语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实录 篇10

  教学目标

  1、弄清文章的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2、引导学生阅读,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及形象意义。

  2、设想自己对灾难突降将会有何行动和感受。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小心翼翼(yì)、湍急(tuān)、你推我搡(sǎnɡ)

  猝然(cù)、酣睡(hān)、蓦地(mò)、肇祸(zhǎo)

  屹立(yì)、须臾(yú)、铁铸(zhù)、侧舷(xián)

  2、解释下列词语。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疏忽。

  幽灵:人死后的灵魂(迷信的说法)。

  湍急:水势急。

  猝然:突然;出乎意处。

  酣睡:熟睡。

  蓦地:出乎意料地;突然。

  肇祸:闯祸。

  须臾:极短的时间;片刻。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雨果(1802-1885),法国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他的思想发展经历了相当复杂的历程,但贯穿其创作始终的依然是人道主义,相信"仁爱感化"、"善心战胜恶",同情被压迫者,这在他的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里都有所体现。除了小说创作外,他还创作有诗歌、散文、剧本等。雨果以其丰富而出色的创作成为世界文坛的一流作家。

  2、解题

  "诺漫底"号是一艘大轮船,它装货容量600吨,船体长220尺,宽25尺,1863年造的。可在1870年3月1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撞船灾难发生了,哈尔威船长沉着应变,最后以身殉职。

  借助多媒体播放影片《泰坦尼克号》中沉船的片段,让学生有形象的感受。

  三、阅读课文,整体把握

  1、找出文章故事的六要素,理清文章层次。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一部分(1-5),雾海夜航。

  第二部分(6-9),海难发生。

  第三部分(10-46),舍己救人。

  第四部分(47-50),赞扬英雄船长。

  2、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注意口头表达要清晰、流利,要抓住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讲述。

  四、探究

  学生阅读课文后,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如讲人物形象特点及形象意义,或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人物谈自己对英雄的理解和感受,或结合美国9o11事件`《泰坦尼克号》、《紧急迫降》等影片设想自己对灾难突降将会有何行动和感受……

  五、学生朗读课文第16段以后"简短有力的对话",要读出语调、语气

  思考:1.面对突如其来的撞船灾难,哈尔威船长是怎样沉着应变、最后以身殉职的?

  学生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理解哈尔威船长这一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从作者对船长的语言描写中把握这一形象。

  明确:哈尔威船长先是平定人心,维持秩序,后组织用救生艇救出妇女、其他乘客和船员,他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3、学生谈自己对船长这一形象的看法。

  讨论、交流。

  明确:找出文中的关键句子"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船长虽然结束了他的生命,但他的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将永驻人间。

  六、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二。

  2、先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学生复述哈尔威船长面对撞船灾难,沉着应变、最后以身殉职的动人故事。

  二、学习文章写景的方法

  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在撞船灾难发生的过程中,作者在写景时主要抓住大海和雾来写。写大海如"夜色正浓""茫茫大海""周围一片漆黑""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挡""深深的海水"等等,都给大海增加了黑暗、阴沉、可怕的色彩,预示着灾难的发生。而写雾,更是抓住特征,如"薄薄弥漫""雾愈来愈浓""沉沉夜雾""阴惨惨的.薄雾"等都与可怕的灾难相一致,渲染了悲剧气象,更衬托了哈尔威船长的伟大形象。

  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三、探究

  (一)文章中有两个"谜",请你解开。如有不同,可以展开讨论。

  1、哈尔威船长说:"必须把60人救出去。"文章指出:"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长真的把自己给忘了吗?

  2、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深渊。

  哈尔威船长在沉没之前,就没有办法救出自己吗?

  学生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感受,允许有多种看法。

  (二)一条木船破了,舱里进满了水,单凭破船本身的浮力已承受不了船上的一对夫妻和一个即将成年的儿子的重量,他们又都不会游泳,怎么办?远处有一条船正在驶来,但坐等获救是不可能的。试想像并描述当时的情景,设想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可联系其它学科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播放影片《紧急迫降》的片段,让学生了解飞机遇难时的情形,同本文作比较,加深课文理解。

  五、小结

  本文情节扣人心弦,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令人难忘。学习本文,重视阅读过程中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六、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四。

  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小学语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实录 篇11

  教材分析

  《“诺曼底”号遇难记》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是一篇小说,主人公哈尔威船长在一次猝不及防的海难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力”,文章感人至深。

  如何让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如何在初中语文学习的起始阶段就能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这是本文教学要解决好的两个问题。

  教学目标

  1.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学习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的方法。

  3.探究理解哈尔威船长这一形象。

  设计思路

  1.初读课文时,教师提示学生阅读时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2.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小组长提出请其他小组协助解决。这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坚持让学生自己研究,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结合课文探究哈尔威船长这一形象,具体分析他在什么情况下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进而从他的具体言行中去认识他的灵魂的伟大和崇高。此过程重在让学生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在探究“哈尔威船长为什么不自救”这个问题上,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力求让读书的过程真正地成为“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

  教学准备

  1.组织学生通过校园网上的“视频点播”观看电影《巴黎圣母院》。

  2.让学生到图书室或上网搜集有关雨果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激趣。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请你把课前搜集到的关于本文作者雨果的一些情况介绍给大家。

  (从发言情况来看,学生搜集的资料非常丰富。生1:他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生2:我们刚刚看过的电影《巴黎圣母院》,就是根据雨果的同名小说改编的。除了《巴黎圣母院》外,他的代表作还有《九三年》、《悲惨世界》。生3:普法战争时,他捐款铸造大炮,其中一尊就以“雨果”命名。生4:他是一位有正义感的作家,我曾经拜读过他写的《文明与野蛮》……)

  【给学生创造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一方面让学生对本文作者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激发学生阅读法国大文豪雨果的这篇小说的欲望,为下面的学习奠定较好的心理基础。】

  二、自读。

  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画出你的生字词,查阅工具书解决;

  ②标出你认为用得特别恰当的词语,并体会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作用;

  ③记下你的疑难问题;

  ④写出你对哈尔威船长的初步印象。

  (学生自由朗读,有的学生边读边在书上圈点勾画,有的学生边读边记笔记,学生感觉怎样方便就怎样做,老师不做硬性规定。)

  【让学生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养成遇到生字词查工具书以及边读书边思考并将读书感受及时记下来的好习惯。】

  三、交流。

  1.小组交流。

  师:请同学们把你自主学习的收获呈现出来,和你们小组的同学一起分享,把你的困惑提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小组交流时,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当中,了解情况并参与交流。)

  下面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时做的读书笔记:

  生字词:

  小心翼翼失魂落魄井然有序相提并论湍急搡猝然肇祸

  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我认为课文开头“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照例走着从南安普敦到格里西岛这条航线”,其中“照例”一词用得非常恰当,也就是说这条航线已不止一次走过,哈尔威船长对它很熟悉,下文又写哈尔威船长“小心翼翼”地驾驶,读到这里,我马上意识到他是一位很负责任的船长。而“玛丽”号“在一片浪花中飞驶”,“它笔直地朝‘诺曼底’号逼了过来”,这些语句暗示了这场海难的责任:“诺曼底”号无辜受创,“玛丽”号罪责难逃。

  我对哈尔威船长的印象:

  舍己救人,忠于职守。

  2.全班交流。

  (1)师:刚才小组讨论时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者你们在讨论时已经解决了但认为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请提出来,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探究。

  有两个小组提出问题。一个小组提出:“海难发生以后,哈尔威船长和洛克机械师有一段对话,其中有这样几句:‘炉子怎么样了?‘海水淹了。’‘火呢?’‘灭了’。我们认为,炉子淹了,火当然灭了,我们想知道后面这一问一答是否多此一举呢?”

  另一小组提出:“船被撞后,‘震荡可怕极了’,这时,哈尔威船长说:‘必须把60人救出去,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他真的把自己忘了吗?”

  对于第一个问题,有两个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一个说:“这不是多余的,可能在船上除了炉子外,在别的地方还保留着火种。”另一个说:“我认为,从表面上看是多余的,但当时在紧急情况下出现的语无伦次或语言啰嗦又是正常的,这从侧面反映了作者观察的细致和对场面描写的成功,也恰恰表现了大作家雨果不凡的功力。”不少学生频频点头,绝大部分学生同意后一种观点。

  第二个问题提出后,暂时没有学生能回答,教师让学生速读第14自然段至结尾,然后小组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大约几分钟以后,第三组同学举手发言:“我们小组认为,在情况万分危急的时刻,哈尔威船长想的首先是把其他的人救出去,而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并不是忘了自己,而是紧急关头压根就没‘想’自己。从结尾部分来看,我们推测此时此刻,船长已经抱定了忠于职守,与船共存亡的决心。”其他小组纷纷表示同意,至此,学生读书时遇到的两个疑难问题基本解决。

  【在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始终不曾告诉学生明确的“答案”,即使在“冷场”的情况下,教师也沉住气,让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展开讨论,表面上看浪费了一些时间,实际上这恰恰是在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谈谈你们对哈尔威船长的初步印象。

  相继有四个学生发言,最后一个学生作总结:他是一个在海难发生的危急关头,舍己救人,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忠于职守的好船长。

  【要求学生“结合课文”谈,就避免了对人物的“架空分析”,引导学生从哈尔威船长具体的言行中,去认识他的灵魂的伟大。】

  四、研读。

  (1)师:刚才,同学们谈了对哈尔威船长的印象,下面,我们再回过头来认真地默读一遍课文,想一想,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塑造这位英雄的形象的?

  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语言描写”,特别是“黑暗中人们听到这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一直到“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这段语言描写。教师先让学生写朗读脚本:应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然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这段对话,体会这段简洁的语言是如何突出船长勇于决断、沉着指挥的。

  出乎我的意料的是,写朗读脚本时,学生发生了分歧:一部分学生认为,在读“洛克机械师在哪儿”和“船长叫我吗”时,应该读成“船长……叫……我……吗”,这样读能表现出机械师的恐惧,渲染当时紧张的气氛,更能突出船长高大的形象。另一部分学生坚决反对,他们认为哈尔威船长是英雄群体的代表,从课文后面的描写中不难看出,船员们也都尽职尽责。双方经过辩论达成共识:后一种观点是比较合理的。

  在体会这段简洁的语言的表现力时,分歧又产生了,一个学生提出这段话有一个毛病,那就是说话不完整,如“火呢?”应改为“洛克机械师,炉子上的火怎么样了?”这样,读者就更容易读懂。一小部分学生表示同意,但更多的学生立即表示反对,有一个学生结合生活的经验来反驳这个同学的观点,他说:“比如,一个孩子不小心触电了,他的奶奶跑过去要用手去拉这孩子,此时此刻,你决不会慢条斯理地说:‘老奶奶,这万万使不得。’而是会大声喝道:‘别动!’课文中的这段对话如此简洁,正说明了当时情况已是万分危急。”

  (2)师:除了这段精彩的语言描写外,你认为本文的哪个场面最感人?

  学生纷纷推荐船长随船沉没,人们透过阴惨惨薄雾凝视的场面。教师指导学生怀着崇敬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真切悲壮、惊心动魄的场面描写,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凝重起来。

  在沉默之后,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哈尔威船长为什么不做一个‘活着的英雄’呢?我想,他能把那么多人救出去,也一定能救他自己呀!”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要求发言,教室里立刻形成两大派别。一方认为哈尔威船长的选择是对的,他已经把船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宝贵:船在,人在;船亡,人亡。一方认为他应该既能“救人”,又不要“舍己”,主张哈尔威船长应该好好活下去,继续为社会做贡献;他们还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发明大王爱迪生年轻时,辛辛苦苦建立的实验室被大火烧毁后,如果他就此放弃,那么,人类的损失将无法弥补。还有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克茵莱斯勒公司在1992年曾因上一年度亏损7.95亿美元大伤元气,公司将毁于一旦,如果公司的领导人就此‘放弃’,又怎能有后来的东山再起?”

  遗憾的是,正当学生争得难舍难分之时,下课铃声响了。

  五、继续探究。

  师: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下课后请大家广泛搜集资料,下一节课我们将以“哈尔威船长不自救”为论题,举行一场辩论会。

  教学反思

  “课堂气氛热热闹闹,语言的学习却失落了”,这是课改后语文课上出现的一个怪现象。在这堂课上我努力避免这一现象,非常注重学生感悟语言,力求做到和学生一起“在阅读中探究,在探究中阅读”,比如让学生“标出你认为用得特别恰当的词语,并体会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作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谈谈你们对哈尔威船长的初步印象”、“除了这段精彩的语言描写外,你认为本文的哪个场面最感人”等问题的设计。

  这节课也留给我一个很大的遗憾,那就是学生在这节课以及后一节课的辩论会上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辩论非常激烈,而我作为他们的一个“平等的参与者”,却始终没有明确自己的观点,导致部分学生没有深入到小说“悲剧美”的层面上来鉴赏雨果的这篇小说的结尾。

  小学语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实录 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教师的带动讲解,学生掌握本文中的字词和作者的简介。

  2、学生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的朗读、讨论,掌握朗读课文时重读的技巧,学习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明确分析人物形象离不开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生深入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感受船长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高尚情操,并有所感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应注意的事项,学习哈尔威船长的高尚品质。

  教学设想:

  这是初一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小说,它位于第四单元的第二篇,是否落实小说的有关知识性的问题我觉得不是很重要,以读带动学生进入课文,以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以写作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有实效性,所以这篇课文我的设计主要是上述几个环节。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天祥有句名言“时穷节难见”,(板书)说的是在非常危急危难的时候,一个人的品行、节操就能显现出来。中国古代有许许多多的这样的例子,文天祥誓死不降元朝就是其中之一。国外也有这样的例子,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表现人物“时穷节乃见”的文章。

  (说明:上课伊始先调动学生的情感,以进入课文。)

  二、介绍作者

  学生读注释,了解作者的资料。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老师提出要求:

  1.画出你不认识的字词或不好理解的字词。

  2.对于文章中的内容,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3.阅读之后,请你说说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段落,为什么?

  (说明: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课文

  四、学生质疑:

  大胆说出读课文时不明白的地方;学生交流:相互说说朗读课文感受最深的地方。

  设计说明:在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老师了解学生读课文时不明白的地方,解答学生的疑惑,并组织学生交流朗读课文后的感受,一则锻炼学生敢问、会问的能力;一则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为下节课做准备。

  五、讲讲课文中的字词,用多媒体展示。

  说明:字词是初中阶段最基础的知识,教师必须借助课文落实这些,而且这篇课文中有几个很重要的多音字:强、载,教室讲解区分多音字的方法,利于学生很好的掌握。

  六、朗读课文

  说明:在学生对课文的字词和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和掌握后,教师再采用教师范读或学生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并作适当的指导,以调动学生更深入课文中,对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有更好的感受。

  教师鼓励和表扬学生大胆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时穷节难见”,一位船长在危难时候的表现值得我们每个人钦佩,值得我们每个人敬仰。这位船长是?我们学的这篇课文是?

  板书:诺曼底号遇难记

  一、解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或者说结合课文内容,你从这篇课文的题目读出了什么信息?)

  说明: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题目,一则复习课文的内容;一则锻炼学生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

  以学生的发言引出下一个环节:朗读时间

  过渡语: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描写诺曼底号遇难的段落。

  二、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在学生简单概括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老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有气势地朗读课文中重要的'段落,如描写灾难来临的段落、哈尔威船长与船员对话的段落。

  说明:锻炼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

  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下一个环节:人物分析。

  过渡语:大家刚才重读的地方都很好,我想问问大家为什么这些词要重读呢?

  三、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形象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从描写危难的场景引出问题:把危难描写的很紧张很可怕的目的是什么?(表现人物形象),再问:表现了哈尔威船长的什么形象呢?

  教室引导学生回答,并注意写板书

  分析完哈尔威船长的形象之后,教室转入下一个环节:记者提问。

  过渡语:如此一位伟大而崇高的人,如果搁在当今时代肯定是一位人气指数值五星的人,假设你是一位记者,哈尔威船长站在这儿,你会问他一些问题吗?

  四、设计活动:

  假设学生是一名记者,面对哈尔威船长,你最想提什么问题?请写出两个问题。

  说明: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对课文的提问,参与对课文的回答和理解,共同分析哈尔威船长这个人物形象。教师起鼓励和点拨作用,并最后总结。

  记者提问活动结束后,教师再引入最后一个环节:写作时间。

  过渡语:大家问的问题都很好,可见对哈尔威船长很了解,也很钦佩。但是我们可曾想过他的家人,他也会有善良而可爱的妻子,会有懂事的孩子,临死之前他会想到这些吗?如果你认为会请你代替哈尔威船长给妻子写封信,如果不会请你写出理由。

  五、写作活动

  说明:学习课文,学生激烈地讨论、分析,也只是流于表面,能反映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非写作莫属,故设计写作活动,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镇定自若

  指挥有方伟大的灵魂

  舍己救人崇高的精神

  忠于职守

  小学语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实录 篇13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诺曼底”号邮船被一艘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玛丽”号撞破,情况十分危急。在一片混乱中,船长哈尔威命令用救生艇解救乘客,由于他的机智、果断,结果乘客得救,而他自己却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

  学情分析:

  农村的孩子,很少看过类似的影片《泰坦尼克号》,对于这样的记事文章,学生很难在脑海中浮现情节。而对于理解人物品质更困难。布置预习课文,大多只限于将课文读几遍,一些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只是抄写《英才教程》的正确答案。对于搜集资料更是难上加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3.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习词语,理解“大雾弥漫、惊恐万状、势不可挡、吼喝、猝然而至、威严、井然有序、悲壮、舍己救人、巍然屹立、镇定自如、纹丝不动”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4.独立识字学词练句。认字8个,写字11个。

  教学重难点:

  联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找出并体会表示

  危急时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有关雨果的资料

  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熟读课文,以便朗诵。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词句,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学生读,说说这些词语表示什么的词语。千钧一发火烧眉毛危在旦夕岌岌可危一触即发命悬一线迫在眉睫燃眉之急

  2.师:这些成语都是表现情况特别紧急的成语。在危急时刻,人往往有以下表现(出示句子):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

  反复读句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俗话说:危急时刻见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单元危急时刻的第一篇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让我们一起感受它带给我们的震撼与惊心动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本文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你对他了解吗?指生说一说搜集的关于他的资料。

  课件出示: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旗手和领袖。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海上劳工》、《笑面人》等。雨果是一位高龄多产作家,在长达6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为后人留下了79卷文学作品和4000多幅绘画作品,是法国和人类文

  化宝库中的一份宝贵遗产。

  学生自由读一读。

  师小结:雨果是法国的文学巨匠,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建议同学们课下去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读准下面加点的字:

  六百吨剖开秩序汹涌湍急葬身鱼腹违抗深渊洛克……这些加点的字我不但会读还会写:

  照例格恩西岛驾驶哗哗薄雾奥克勒福违抗秩序……考虑哈尔威……读下列词语:

  大雾弥漫井然有序吼喝惊恐万状舍己救人威严势不可挡巍然屹立悲壮猝然而至纹丝不动调遣失魂落魄镇定自若屹立(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评价)

  2.给大家5分钟时间,快速浏览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件出示:方法指点:如果是一两句话概括,只要说出其中的关键信息即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如果是比较详细地介绍,则除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这几个关键信息外,还可简单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可以写在书上。指生回答后,师出示提示:1870年,()驾驶着()在海面上航行。因为被(),所以()。在这危急时刻,船长(),结果()。

  再指名说。

  三、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默读课文1-9自然段,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是危急时刻?边读边画,练习写批注笔记。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相应的句子,指导读句子,理解、感悟。

  课件出示重点句: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

  师问:“这句话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比喻)有什么好处?怎么理解这句话?(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学生集体交流,明确:因为当时天色很黑,海上大雾弥漫,“玛丽”号轮船非常大,行驶速度又特别快。所以说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冒”字说明发生得很突然。

  课件出示重点句: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挡。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指导朗读:如果你是轮船上的乘客,马上就要沉船了,你是什么心情?又会有什么样的表现?(紧张、害怕、赶快逃命)那么就带着紧张、害怕的语气读一读。先自由练习朗读、再指名读、评价。全班齐读。

  体会这段话从哪几方面描写情况的危急。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体验了“诺曼号”和“玛丽号”相撞时人们的惊恐万状,在危急时刻总有英雄出现,他是谁呢,让我们下节课走近他、认识他。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儿。谢谢同学们的精彩表现。

  附板书:

  “诺曼底”号遇难记

  惊恐万状

  危急时刻

  一片混乱

  教学反思:

  这是我在杜木桥回校参加我市组织的“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所讲的一节课。由于要讲常态课,不需要提前熟悉学生,要求设计并教学第一课时。对于一名语文教师来说,一般出彩的是第二课时内容,谁都想将自己的教学风格展现出来,我也有过这样的冲动,抛开字词

  第二课时(略)

  教学,直接进入主题体会哈尔威船长是怎样的人,从那些语句看出来。这样我就有事做了,学生也会精彩表现,评委也会被我教学激情、临场发挥影响,也许会给我一个好成绩。

  这些想法一出现,另一个声音又出现在我的耳旁:你是为谁而教。你不是常说教就是为了更好的教,学就是为了更好的学吗?学生字词关过不去,就去理解、感悟、评价语言文字,这不是扯淡吗?这样一想,我的心平静了,不管成绩怎么样,为了学生,我必须扎扎实实的教语文。

  在教案中,我设计了四组词语和一句话,将这课的生字词和重点词都包括进去,并且设计了一组表示危急时刻的词语让学生积累。从学生课堂表现上看,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有的学生用到了“千钧一发”,有的学生用到了“岌岌可危”等词语。让人感到欣慰。

  在学法指导上,我教给了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学生尝试着运用这种办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从学生课堂的表现看,让我真真切切的体会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这人对学生还是有些不放心,在分析学情时,我想学生搜集雨果的相关资料肯定会泡汤,因为我觉得学生没有这方面的资料。在课堂上我问学生谁搜集了雨果的资料,其实也是想引出我搜集雨果的资料然后趁机教育学生要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合理处理信息的习惯。没想到我提出这个问题竟有一个学生举手,并结结巴巴地读出了自己搜集的资料,我没有评价,只是出示了我搜集的资料。这可以说是我

  教学的一个败笔。课下,我市教研员杨志诚老师的一句话更让我明白,教师要抓住每个细节。比如,当学生结结巴巴读出自己搜集的资料后,我应该告诉这个学生,同时也告诉所有学生,搜集资料时要学会删减,将搜集的资料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储备,并引导这个学生整理他搜集的资料,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方法指导。

  在学生默读课文时,我有意识的给学生规定时间,这也是我在多年地农村语文阅读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学语文要有时间意识、效率意识。

  课讲完了,我在想:这节课我收获了什么,学生有什么收获?课后,应杜木桥回小校长之邀,杨志诚老师对我们的课进行了评价。杨老师的一席话,特别是“做语文老师的事,种语文老师的田”更使我茅塞顿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搞训练,真真切切为学生”。

  小学语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实录 篇14

  教学目标:

  掌握小说三要素的基本知识

  理解环境描写渲染气氛,铺垫情节的作用

  掌握通过分析人物描写把握人物形象进而理解小说主题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小说三要素的知识,并以此梳理文章。重点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掌握通过分析人物描写把握人物形象进而理解小说主题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面对海难,意大利歌诗达邮轮的船长作出了怎样的选择?

  2、同样是面对海难,雨果笔下的哈尔威船长又作出了怎样的选择呢?

  二、学习小说三要素

  1、阅读课文,从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三个方面介绍小说

  人物:哈尔威

  情节:开端 雾海夜航

  发展 猝发海难

  高潮 紧急施救

  结局 以身殉职

  2、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文中1-7节主要通过什么来表现自然环境?划出描写大雾的句子,说说大雾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为发生海难埋下伏笔 渲染恐怖、压抑、紧张的气氛

  3、读10-15小节,说说写社会环境突出了船上人们怎样的状态?这段描写在文章起到什么作用?

  写出事态严重情况紧急,与下文秩序井然作对比,突出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指挥有方。

  三、品味语言描写

  1、文章还通过了语言描写来塑造哈尔威船长的人物形象。第16-35小节对哈尔威船长的语言描写有什么特点?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写出情况紧急,突出哈尔威船长的镇定果断

  2、人们在听到哈尔威船长的命令后为什么立刻从惊慌失措变得井然有序?

  四、把握人物形象

  1、哈尔威船长最终作出了怎样的选择,在前文中有没有埋下伏笔?

  2、文中最高潮部分直接从正面描写哈尔威船长的.人物形象,塑造了一个具有强大自制力的伟人想象。读45-48段,说说这段描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3、此时,文中又一次出现了“雾”,此时此刻的“雾”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渲染悲壮的气氛

  五、深入理解主题

  1、谈一谈哈尔威船长的形象给你怎样的感受?我们究竟要从他身上学什么?

  2、朗读49-50小节,谈一谈这两个小节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揭示中心,升华主题,表达情感

  小学语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实录 篇1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抓住课文关键词句,通过朗读,体验、感受船长临危不惧、舍已救人、沉着镇定的崇高品质。

  3、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营救及沉船是文章重点。通过阅读,理解哈尔威船长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舍己为人、忠于职守、沉着冷静的精神。

  教学准备

  生课前观看有关海难的电影或书籍。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在书中或影片中见过人们遇到海难的情景吗?请你谈一谈。生汇报(害怕、惊慌失措、一片混乱、想办法逃生)。

  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海神号》的一段录像,我们一起看看吧。看录像。

  师:灾难多么可怕啊,人们在灾难中急于逃生、惊恐万状、一片混乱。今天我们就跟随法国作家雨果走进“诺曼底”号遇难的情境中,看这次灾难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这件事就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了撞船、再写了营救、最后写了沉船。

  三、研读感悟,体会精神 。

  师:我想大家读完课文,有个人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船长)

  出示课件:哈尔威船长在这次事件中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船长的有关语句,反复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批注在书上。

  生自学。集体汇报。

  1、学习第一部分“撞船”。

  生抓住“小心翼翼”“照例”“缓缓”等词体会船长为乘客安全着想,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

  撞船原因:“玛丽号”行驶速度快,加上雾浓夜黑。指导学生抓住“飞驶、全速行驶、行驶速度非常快、逼、剖”等词体会“玛丽号”行船速度之快。

  2、学习第二部分“营救”

  过渡:在这种危急关头,哈尔威船长是怎样做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学习11段、12段。

  1指导学生从中体会船长临危不乱、富有经验、先人后己、爱护弱小的品质。师:你知道船长为什么要大吼吗?

  生:当时情况很乱,不大吼人们听不见,救援工作就无法进行。指名读第9段:感受混乱场面。

  师:诺曼底号遇到了可怕的灾难,人们吓坏了,惊恐万状一片混乱,而此时船长却镇定自若井然有序地指挥着,谁能通过读11段把船长的形象展示出来。

  指导朗读。

  师:我们应用什么语气读呢?(大声、威严、读出危急中的镇定。)生读书声音小。

  师:你具备了船长的镇定,但你得声音盖不住现场的嘈杂声。现场安静下来了吗?船长又是怎么做的?谁来接着谈?生谈13段,

  教师出示课件录像,使学生通过课件感受乱得不可开交。师:这么混乱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发生踩踏事件;把小艇弄翻,葬身鱼腹;或者挤来挤去,耽误时间,一个也活不成。)

  师:在这种情景下船长进行了一段精彩的对话,谁能找出来读读。生读对话部分。

  师:这段对话是船长在跟谁对话?都谁听到了?人们从中了解到了什么情况?生:炉子淹了。火灭了。机器停了。还有20分钟时间够了。“那个男人胆敢强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你认为船长的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这段对话我们应读出什么语气呢?声音宏亮,短促有力,而且威严。请同学们分角色在小组中读一读。指名读,学生评价。

  师:此时人们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命令,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为什么没有人违抗他的意志?“伟大的灵魂”指什么?

  生:哈尔威船长面对死亡,一心想到的是乘客,是妇女、孩子,惟独没有想到自己安危的高尚精神。

  师:正是因为哈尔威船长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因此救援工作进行得很顺利。齐读这几段。

  3、学习“沉船”一部分。

  20分钟过去了,船沉了。船上的人都得救了,哈尔威船长呢?齐读:最后一段。

  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上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师: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为什么说这尊黑色的雕像?

  师:船长超人的智慧,果敢与镇定,还有那与船工存亡的大无畏精神,如同一尊雕像深深印在人们心中,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不到了丰碑。

  2师:可亲可敬的好船长离开了我们我们真舍不得啊!有什么语气读读这段呢?指导学生读出惋惜敬仰之情。

  师总结:至此一位忠于职守、临危不惧、沉着镇定、舍己救人的船长为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四、拓展延伸。

  1、小说的结尾是这样写的: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段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质的赞颂。面对死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哈尔船长作出了以身殉职的选择,他忠于职守,舍己为人,壮烈献身,完成了英雄壮举,谁不由衷钦佩呢?

  2、学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3、师介绍“赵旭光舍身救群众的事迹”。

  五、作业:

  1、如果我们为哈尔威船长立块碑,你打算写什么碑铭?

  2、这个故事的结尾一定让你感到遗憾吧,你能为它设计一个满意的结局吗?

  教学反思:

  新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充分地读书是一个培养语言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读的重要性毋庸多说,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读,才能读出情,读出趣,读出乐,读出思,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重点段落,让学生通过自由读、默读、齐读、分角色读等等不同形式读书,从读中去感悟哈尔威船长的精神,另外我还注意指导学生读书,学生开始读得不到位,我采用了导读鼓励的方法,使学生在读书中不仅感悟了船长的品质,还提高了朗读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尊重学生。学生只有在身心完全放松,精神高度自由和愉悦的状态下,灵性才会自然而快捷地产生。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神效。我在执教本课时,充分为学生创造了宽松的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都乐于表达。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才华。正因为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了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学生一整节课热情高涨,思维的火花不断地涌现,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每一个孩子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本节课我让学生从整体入手感知课文,然后局部分析,最后回归整体,在探究感悟环节,学生直入重点,从读中分析感悟船长的精神,达到了教学目的。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1、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不精炼。

  2、本节课自主教学体现不够。

  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多看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把驾驭课堂的能力再往上提高一个档次。

  二、多看文学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让自己的课堂语言更具魅力。

  三、多听课,多向专家及周围的教师学习。

  四、多动笔,课后经常写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文笔。

【小学语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诺曼底号遇难记评课稿11-05

语文课文《曼谷的小象》的教学实录07-16

小学语文《纸船和风筝》优秀教学实录(通用18篇)03-31

卖炭翁的教学实录03-29

小学语文《一分钟》课堂教学实录范文07-16

生物的启示教学实录02-10

英语教学实录07-15

名师《天窗》教学实录02-18

窦桂梅猫教学实录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