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混合身边的物质二》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在探究活动中,能够提出问题,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活动发现事实、做出判断,使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2、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实验前的猜测的重要,懂得科学探究是无止境的。培养学生在探究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3、科学知识:了解混合有两种情况。了解我们周围有许多混合物,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多种混合物。
课堂实录:
课前谈话
师:(出示三杯液体)有这样三只杯,杯子里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其中,一杯是开水,一杯白醋,一杯是盐水。现在请你判断哪一杯是水?
生:我认为是最右边的一杯,因为这一杯冒着热气,老师喝的应该是热水。
师:(提了提自己右边的一杯)哦,这一杯。
生:(纠正老师,指着自己最右边的一杯)这一杯。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生:我和他一样,因为右边一杯的杯壁上有小水珠。
生:我认识白醋,因为在“非典”的时候,我妈妈买过很多白醋,家里天天要用。
师:哦,对白醋比较熟悉了,那有没有办法知道两杯中哪一杯是白醋?
生:闻气味。
师:那你来闻。
生:(该生跑上来,一一闻过剩下的二杯,指着中间的一杯说)这杯是白醋。
师:有没有谁怀疑他的判断?(学生纷纷举手)上来,上来,想闻的都上来。
生:可能是盐水。他没找到白醋,可他发现了有盐水。现在意见就不统一了,请那位“非典”的时候妈妈买过白醋的女孩再上来验证一下,哪一杯是白醋。
生:(上来仔细地闻了闻白醋杯,指了指中间的白醋杯)这杯。
师:这杯,看来大多数同学的判断还是非常准确的。刚才大家通过看啊,闻啊,这些方法判断出这杯是热水,这杯是白醋,这杯是放过盐的盐水。好!我们的小游戏就到此结束,下面我们开始上课。
(一)导入:从回顾旧课导入
师:(举起一杯豆子)什么?
生:豆子。(师又举起一杯沙子)
生:沙子。
师:上节课我们做了豆子和沙子的混合实验。有的同学想了解混合后它们会不会变味?会不会变形?还有的同学想知道它们混合了会不会变成另外的物质,结果(扬了扬手中的豆子杯)豆子——(生:还是豆子。)沙子——(生:还是沙子。)
师:和部分同学预测的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上节课的研究结果。
(二)出示新的研究材料,观察并交流
师:(继续,出示一瓶白醋)什么?(生:白醋。)
师:(又出示一个袋子)什么?(生说法不一:面粉,淀粉,……)
师:说什么的都有,告诉你们,是小苏打,是我们厨房里常用来做面包,面条的配料。
生:不认识啊。
师:认识它的方法有许多种,最常用的就是观察。请大家拿出抽屉里的实验盒,同桌两人一个小组,先取出一张观察记录,再取出一个白色的小纸包,纸包里包的就是小苏打。一边观察,一边记录。开始。
(学生静静地进行小苏打的观察记录,教师悄悄地巡视,观察学生的活动。)
师:观察好的请举手。(生举手)好,把实验器材放回纸盒,报告单放在桌子上。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和同学们交流你的观察记录。
(教师请一生走到讲台上,教师坐在讲台的椅子上和大家一起仔细地听他汇报。)
生:我们小组认为:小苏打颜色是白色的,形状是小颗粒状,气味是没有的,味道也是没有的。我们小组回答完了,有意见的同学请举手回答。(不少同学举手,该生点一位同学)
某生:我发现,小苏打不是没有味道的,我尝过好像有点苦。
该生:关于味道同学们还有没有不同意见。(又有不少同学举手)
徐涛:我觉得是有点咸。
范思佳:我们小组品尝出来的味道是有点苦也有点咸。
(还有同学举手)
该生:你呢?(指着一位同学说)
某生:我对你所说的小苏打的形状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小苏打的形状应该是粉状的。
该生:我同意你的观点。(见还有同学举手),你们还有什么意见?你说。
某生:……
该生:好!我们小组回答完毕,谢谢大家。
(该生转身欲走,老师一把拉住了他。)
师:(小声地问)这么多同学对你的观察结果提出了意见,你回去会不会修改记录呢?
生:(生想了想说)我回去要再仔细地看一下,闻一下,尝一下,再来修改我的观点。
师:(拍拍学生的肩膀)掌声。(学生和全场老师一起鼓掌)多了不起的孩子啊,他决不轻易地相信别人的观点。这么多的同学向他提出不同的意见,他还是说:“谢谢大家,我会再回去仔细地观察一下,然后再修改自己的观点。”了不起,再表扬他。(学生再鼓掌)
(三)产生研究问题
师:现在,我们面前有小苏打,又有醋,面对这两种物质,你想不想做点什么?
生:我想把小苏打和醋混合在一起。
师:合在一起,干吗?
生1:看它会不会变成另一种物质。
生2:我想把小苏打和哪个白醋融合在一起,看看它们会不会变味道!
生3:我从书上了解到,像这些粉一样的物质放到液体中,可能会溶化,我想它们的味道和气味可能会改变。
师:你们都想把它们两混合在一起,是不是?(生齐答:是。)
师:看看它们混合以后到底会怎么样?你们有这种想法吗?(生齐答:有。)
师:好吧。(老师在电脑前坐下。)我们就来做这件事,这节课我们就确定一个研究主题: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会怎么样?(老师边说边把研究问题输入电脑,屏幕上出现问题:醋和小苏打混合会怎么样?)
师: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混合身边的物质。
(教师出示课题:《混合身边的物质(二)》)
(四)学生制定计划,自主解决问题
师:问题是出来了,该怎么解决呢?总得先想一想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老师建议:我们先订一个计划,怎么样?(生答:好)(教师打字:研究计划)
师:我们现在问题是已经有了,接下去该干什么呢?
生:接下去该猜测。
师:猜什么?
生:猜问题的结果会怎么样?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生答:没有。)你们的心很齐嘛。好,猜就猜吧。(老师边打字边说)其实呀!猜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著名诗人歌德说:想象是诗人的翅膀,猜测和假设是科学家攀登科学高峰的天梯。猜完后,干什么?(老师在屏幕上打出——问题: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会怎么样?)
生:验证。
师:验证什么?
验证是否猜对了
师:哦,验证。用什么方法验证?
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
师:实验做完了,现象也看了,接下去还有没有事情可做?
生:实验好了之后,应该思考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师:那我们就这么说好了:(教师打字,屏幕上出现:分析实验现象)
师:如果你们按照这个计划去研究,你感到难度最大的是哪部分?(示意一位同学回答)
生:验证
师:那我们就重点来讨论该怎样验证,实验经常做吧?
生:经常的。
师:那我就来看看实验前我们应思考这样三个最基本的问题:第一个,你用什么材料?
生:我用白醋和小苏打。
生:还有空杯子。
师:空杯,拿来干什么用?
生:拿来放白醋和小苏打。
师:那还需要什么材料?
生:木棒。
师:还需要什么材料呢?(众生摇头)
师:材料的问题解决了。第二个要考虑实验怎么做?怎么做啊?
生1:先把白醋倒入空杯,然后再把小苏打倒入白醋。
生2:我想是先倒小苏打,再倒白醋
师:有没有第三种顺序了?
生3:我觉得这两种顺序实验的结果都一样。
师:哦,你是说,无所谓谁先谁后,是吗?同不同意?
生4:我觉得不同的实验顺序,结果可能会不一样,如果先倒小苏打再倒白醋的话,小苏打会很快溶解,如果先倒醋的话,小苏打可能会溶解的很慢,而且,颜色可能也会变。
师:这是你的猜测。这样吧,保留自己的意见。实验时你喜欢哪个顺序,就用哪个顺序。实验还要关注的第三个问题,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你把两种物质混合后,最关心的是什么?
生:它们混合以后,结果会怎么样?
师:观察实验现象,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你要仔细地观察看—看,摸—摸……
生:尝一尝,闻一闻。
师:能尝吗?(众生七嘴八舌地说:能,不能)
师:到底能不能尝,为了我们的安全,不要尝。这个问题到实验之后再研究。好不好?
生:好!
师:现在你们是选择老师带着你们一步一步的做呢?还是自己独立地做呢?
生:自己独立做。
师:好,开始。(学生进行实验)
师:请实验已经做好的同学把器材放回原处。集中精力分析实验现象。
(五)分析实验现象,产生新的问题
师:愿意到前面来交流的小组请派一个代表站在讲台上。
师:我们的交流要简洁明了。你们就说,我猜测怎么样,结果怎么样,我认为怎么样。好,开始。
生1:我们猜测小苏打和醋混合可能会变颜色,变气味,结果我们闻了闻,果然变了气味,只有很少的酸味了。颜色吗,没怎么变,就是带了点气泡,这说明醋和小苏打混合在一起会变气味,颜色是不会变的。
(学生鼓掌)
生2:我们觉得如果把这两种物质混合会产生气体,实验事实是两种物质混合后不断地冒气泡。我们思考这个现象说明这两种物质混合后会产生一种新的物质。
(学生鼓掌)
生3:我们猜测如果把这两种物质混合起来可能会融合成另一种液体,结果醋和小苏打果然变成了另一种液体,这个现象说明了粉末和液体融合起来可能会变成另一种液体。
(学生鼓掌)
生4:我们小组觉得把它们混合起来可能会变气味。结果出现了许多小泡泡,还变冷了。
师:变什么了?
生4:变冷了?
师:谁变冷了?
生4:白醋变冷了。
师:(拿起杯子)哪儿变冷了?(生指着杯中的液体:这儿变冷了。)
师:混合以后液体变冷了,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4:一开始,我用手把杯子拿起来看的时候,感到有点冰。后来我是用脸来试,把这个杯子靠在这边脸上(用手指左边的脸),把装醋的瓶子靠在这边的脸上(用手指右边的脸),这样就很明显了。
师:确实,脸比手感觉要敏锐得多。
生5:我们猜醋和小苏打混合在一起可能会变成另一种物质。(实验)现象是我们看到从杯底冒出了一组泡泡,接着小苏打溶解没了,泡泡没了。这个现象说明了液体和另外一种固体可能会溶解起来。
生6:我猜把小苏打和醋混合起来,小苏打可能会被溶解。我们实验后发现,把这两种物质混合以后,我先看到白色的液体,上面还冒着水泡。我觉得要是把粉状物倒入液体时会变成泡,变成另一种物质,这个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测是不对的。
生7:我猜小苏打和醋混合起来可能会改变颜色和气味。我们验证后发现小苏打和醋混合后产生了气泡,颜色变白了,气味也变了,可是后来这种物质的颜色渐渐变成了透明。我们分析,如果粉状物与某种液体混合后,相互溶解后,变成另一种物质。可能有很多这样的现象。这种物质与其他物质混合可能又会产生另外的物质,说明大千世界变化无穷。(生7话音刚落,全场爆发一阵笑声和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太可爱了,脑子太聪明了,看来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的收获非常多感触也非常深。我们的大千世界真的是奥秘无穷啊。刚才的汇报,我们可以发现实验后,最明显的现象是——
生:泡泡,泡沫。(生喊)
师:是的,但也有一个男同学在观察现象时发现醋和小苏打混合后液体变冷了。是不是真的变冷了,光靠我们的感觉来判断还是不够科学的,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温度计分别测测混合前和混合后的液体的温度,这样就可以准确地知道,混合的液体是不是变冷了,冷了多少。用温度计测量,可以准确地观察到液体温度的细微变化,这就是使用工具的好处。
师:看着杯中的泡泡,许多小组汇报,现象分析时都认为可能产生了另一种物质。醋和小苏打混合后是不是真的如同学们分析的那样产生了一种新的物质呢?这个问题你们能不能确定。(生众口不一:能、不能。)
师:看来,这个问题还很值得进一步研究。同意吗?(师打字:进一步研究。)
生:同意。
(六)解决新产生的问题,认识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新的物质
师:研究之后,我们或许就能知道同学们那许多五花八门的现象分析中,有多少是合理的,有多少是不合理的。
(教师马上取了一只杯子,迅速地做了一杯泡泡。)
师:看看这些泡泡,你想说些什么?
生1:我发现,杯中液体的气味变淡了,我怀疑,醋里原来的酸性物质被小苏打给赶出去了。
生2:我们组认为这些泡泡说明是一种化学反应,等我们进一步研究之后,可能会了解得更多一些。
生3:我们发现,当我们把小苏打倒进醋里就冒出了许多泡泡,醋也变白了,它们的力量很大,我想如果用来作为燃料的话,可能为国家做很多事情。
生4:老师,我想问个问题:为什么白醋和小苏打混在一起会产生那么多小泡泡。
师:是啊,我也想知道,我们就从这个角度进行研究吧,行吗?
生:行。
师:不过,为什么会产生泡泡,这样的问题现在研究起来还真有点难,不利于研究。换个说法,做一些可以我们做的研究,好不好?
生:好。
师:我们一起先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屏幕上出现:泡泡里面是什么?)
师:然后再继续思考,(屏幕上又出现: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可以吧?
生:可以。
师:泡泡里面是什么呢?这可是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是不是正如同学们分析的那样——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关键。先猜猜看吧。
生1:我觉得泡泡里面是气。
师:为什么这么猜?
生1:我在生活中发现只有气才会冒上来。
师:(拿起一包小苏打)问:小苏打是固体,它会不会冒上来?(生:不会。)
师:(又拿起一小瓶醋)问:醋呢?
生:(七嘴八舌)醋是液体,它也不会冒上来。
师:看来,这个同学的猜测是有生活经验做基础的,猜的有道理。
生2:我猜里面很可能是二氧化碳。
师:为什么?
生2:因为,这些和我们平时喝的雪碧,爸爸喝的啤酒里冒出的泡泡很像。爸爸告诉我,说雪碧和啤酒里的泡泡是二氧化碳,冒出去后,可能降温。所以,我猜可能是二氧化碳。
生3:我觉得很可能是小苏打和醋混合后排出来的废气,里面也可能有氢气和氧气。
师:看来,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大家都认为泡泡里是一种气体。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想,那些泡泡里的气体是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的呢?还是原来躲在小苏打粉末缝隙里的空气,被醋赶出来了呢?(生七嘴八舌地:不可能;没有这么多……)
师:光有分析、猜测是很不够的,我们还是要想方法用实验验证。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吧。(生群情激动:好!)
师:(老师取出两只玻璃杯指着一位坐在前排的男同学说)来,你去帮我装一杯空气。
生:(学生似有不解地站了起来,全班学生一时都感到有些茫然,但马上又都发出了会心的微笑。这位男同学似乎也发现这是一个有趣的任务,就认真地接过杯子回到座位上去了,先做了些用杯子装空气的动作,然后又用手紧紧地捂住杯口,吃吃地笑。他的动作引得同学及在场的听课老师们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师:(老师在玻璃杯中倒入一些白醋后,对一位女同学说:“你来”。并给她一包打开了的小苏打,说:“你来帮我制作一杯那样的气体”。女生明白自己的任务,但似乎又有一点疑惑地看着老师。老师故作视而不见,却把目光投向取空气的男生。)问:空气装好了吗?
(听到老师的问话,该男生一手端着杯子,一手捂着杯口,表现出很庄重的样子,一步一步地走上讲台,这一举动,又引得全场一阵笑声。这时就有一些同学在喊了:不用捂着杯口也没关系,到处都是空气,不会逃走……喊声、笑声回荡在空中,全场充满了愉快。)
(这时,老师又催女生说)你快点做呀,做一杯气体出来。(女生又看了看老师,终于把小苏打倒进了醋里,顿时,杯中又涌进许多白色泡沫。)
师:(取出一盒火柴,边点边说)我是这样想的,火柴在空气中能顺利地燃烧,(说到这里,老师划燃的火柴已在空气杯口燃烧着。看着跳动的火焰,学生的眼睛都亮起来了。)
师:火柴在空气里能顺利地燃烧。在这种气体里也能燃烧吗?让我们也试一试。
师:(从火柴盒里取出两根火柴同时划燃。放下火柴盒,把燃烧着的火柴分左右手各拿一枚同时放入两只杯口。只见火柴在空气中很顺利地燃烧着,而一靠近装有小苏打和醋的杯里,原来燃烧的火柴马上就熄灭了。随着火苗的熄灭,学生的惊叹也脱口而出。)
师:你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生1:我看到装有小苏打和醋的杯子,火柴一靠近,火苗就灭了,说明里面没有氧气。
生2:我看到火柴在装有小苏打和醋的混合物的杯子口,原来燃烧的就灭了,说明泡泡里不是空气。
生3:这种气体很可能是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能灭火。
师:现在我们还无法鉴别这是什么气体,但我们可以肯定,它是与空气不同的气体,这种气体是哪里来的?
生齐:是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的。
师:(在屏幕上出示)“醋+小苏打→气体”
师:请大家继续思考: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气体,那剩在杯中的无色透明的液体是什么呢?
(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是醋,马上有人反驳,不是醋,因为它的气味变淡了;还有的说肯定不是醋,产生气体的时候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醋肯定也变了……)
师:听同学们议论,我发现有些同学在试着推测,甚至有的同学懂得用观察到的现象来帮助分析问题。很好,你们观点都不无道理,看来要弄清杯中剩下的液体到底是什么,可能还要查阅资料,还要做进一步的实验,这节课是没有时间研究了,留着以后再研究吧。不过有一个问题是前面留下来的,非常值得思考的:杯中剩下的液体还可不可以尝了?
(学生有的人说可以,有的人不可以,还有的开始说可以,后来又说不可以。也有人大喊:老师,他偷偷地尝了一点。多数同学认为不可以尝了。)
师:是的,当我们不知道是什么物质时,不知道可不可以尝时,千万不要尝。
生:(有学生喊道)小苏打和醋都是能吃的,混合后,肯定还是能吃的东西。
师:那不一定,鸡蛋能吃吧,马铃薯可以吃吧,把他们混合后,就会产生有害于人体的毒素,就不能吃了。这个问题要引起我们的注意。(是不是,有待研究——编者)
(学生若有所思地点着头)
(七)通过小结整合两次研究结果,提高认识
师:上节课我们研究发现豆和沙混合后,豆还是豆,沙还是沙,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这节课的研究,使我们知道,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了其他的物质。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描述:在物质世界中,有些物质……
(出示: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产生新的物质;有些物质混合后会产生新的物质。屏幕上出示的内容,学生边看边读出声来,教师就悄悄地退在一边,让学生自己去阅读。)
师:同学们,恭喜大家,今天的研究很成功。(老师带头鼓掌)
(八)延伸课外
师:马上就要下课了,我们的研究不能不告一个段落了。我知道大家的心中还有许多疑惑。比如说,刚才做混合实验时,就有许多同学看着冒出的泡泡喊雪碧,汽水。那小苏打到底可不可能做汽水呢?(生有的喊可以,他们看着老师,有的喊不可以,但同学们的眼中都流露着期待的目光。)
师:对,小苏打确实可以做汽水。(生惊呼:真的?!)
师:想不想试一试。(生欢呼:想。)
师:请看,(屏幕上出示:一杯柠檬汽水和一段文字:调制柠檬汽水:准备一杯可饮用的水和一些白糖,加入适量的小苏打和柠檬酸,就可以做出一杯鲜美可口的柠檬汽水了。学生边看,边谈,兴奋之情充溢在空气之中。)
师:会做吗?(生齐:会)
生1:柠檬酸是什么样的?到哪里能买到?
师:老师送给你一包。
生2:小苏打也没有。
师:这样吧,老师送每位同学每人一包小苏打,一包柠檬酸好吗?(老师的语音未落,同学们已经在欢呼跳跃了。)
师:这里有个信封,上面写上了我的姓名和通信地址,里面还有我写给大家的一封信,信上是说,我想知道你做出的汽水是什么味道的,如果味道不好,你想了哪些办法最终调制出味道鲜美的柠檬汽水的。可以吗?
生:(爽快地喊)可以。
师:最后,老师最想说的就是:祝你成功。祝你做出味道鲜美的汽水。(屏幕上出现一群奔向大海的孩子,和四个红色大字:祝你成功。同时响起轻松愉快的音乐。)
师:下课!(同时举起一袋信封说:需要的同学,请到门口来领。老师向教师外走去,学生们潮水般涌向老师……这样,我们的研究就从课堂走想了生活。)
【《混合身边的物质二》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03-30
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教学实录03-30
赵州桥教学实录08-11
卖炭翁的教学实录03-29
杞人忧天教学实录08-04
英语教学实录03-21
名师《天窗》教学实录02-18
窦桂梅猫教学实录02-23
关于长城教学实录05-09
《牲畜林》教学实录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