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腊八节的腊字怎么解释
远古时候,在旧俗中冬至之后的第三个戊日正好是腊月初八为腊日举行腊祭,腊从肉旁直白来说就是用肉冬祭,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天固定为腊月初八,腊八节这个名字就是这样来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腊八节的腊字怎么解释,欢迎阅读!
腊八节为什么叫腊八节 腊八节的腊字怎么解释
按古书记载,“腊”,古时也称“蜡”。“腊”、“蜡”、“猎”三字,指古代人们去野外猎取禽兽,用于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的仪式,以求来年五谷丰登,家人平安、吉祥,谓之“腊祭”。因为这种祭礼是在岁终之月举行,人们就把十二月称为腊月。腊月之义,含义有三:一日“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之意(《隋书·礼仪志》):二日“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以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日“猎者,逐疫迎春”(《荆楚岁时记》)。这种“腊祭”据说在神农时代就开始了,夏、商、周时代的帝王都很重视这一祭祀,届时都要杀鸡宰羊以祭百神和祖先,希望天地祖宗保佑来年丰收。但是,“腊祭”之日并不固定,有时在十二月初,有时在十二月底。到了汉武帝统一行夏历以后,才把“腊祭”固定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戊日,正好第一年的第三个戊日是腊月初八,人们便把这一天订为“腊祭”之日,称为“腊八节”。
所以要说腊八节,就得先说腊。远古时代的人们获得食物的来源主要依靠原始农业和渔猎。后来,我国发展成为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文明古国,人们一切的生活习俗、活动安排都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年终岁末,农田的作物都已收割入仓,田里也没有多少活计。每到这个时候,闲下来的人们便组织起来到野外去狩猎,用猎取来的禽兽和收获的农作物敬报百神,祭祀祖先,这叫“腊祭”。人们感谢上天神灵赐予的农业果实,感谢祖先对生产生活的佑护,并以此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农业丰收,人畜健壮,兴旺发达。这些隆重的猎祭盛典大都安排在农闲的农历十二月进行。因此,我国农历中的最后一个月份就俗称“腊月”。到了秦汉时期,腊祭活动就基本上固定在十二月初八了。南北朝时介绍岁时节日的书枟荆楚岁时记枠就说“十二月初八为腊日”。
腊日习俗
腊日酿制腊酒糟,蒸碾腊米,贮藏腊水、腊雪,收藏腊脂油、柞腊油,合腊药,做面糊。
医家收取井水,制作各种丸药,并酿药酒。
做腊食
旧俗中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日。此时气候极其寒冷,河水纯净,百虫伏藏,民间多在此时煮藏食物,为求其久贮不坏,必用“腊”字命名。极腊水,用袜米酿酒,称作腊酒。酿制的酒糟、所做之醋,名为腊脚。北京有腊八醋,在腊日用小坛罐盛醋,剥蒜,浸泡在醋中,将坛口封严,除夕打开即可食用,蒜全变绿,味道微酸,口感颇佳,醋则具有辣味。
猪的脂肪,在这种极冷之日,熬成板油存放起来,可终年不坏。夏季用以做菜,对脾胃最为有益。
将上好的米放人锅中蒸,直至蒸透,然后摊铺在芦席上,冷透后硒干.贮藏在瓷缸中,放在干燥之处,可以存放十多年不坏。年老体弱及有病的人,用腊米煮饭吃,则可健脾开胃;夏季煮食,又能预防痢疾等病。
过去的人常常计算出一年所要吃的米量,在腊月中春好,藏放到第二年,蒸后再食用,便可整年不坏。北方称为腊米,南方人则称之为春米,又叫腊打。病人喝腊米汤,颇为可口。腊米必在冬季春好的原因,大概是冬季米粒致密,折耗少,而立春之后,米粒间则有蒸汽,米不坚实而易碎。
宋元年间,江南百姓,都将腊米贮藏在瓦完中。南宋范成大《冬春行》道:‘.腊中储蓄百事利,第一先春年米计。君呼步雄满门庭,连柞成风雷动地。筛匀箕健无牺糠,百解只费三日忙。齐头圆洁箭子长,隔篱辉日雪生光。土仓瓦完分盖藏,不蠢不腐常新香。”到了明代,多贮放在稻草搭建的粮囤里。
腊八节为什么叫腊八节 腊八节的腊字怎么解释
腊雪水
雪,即洗,可洗除各种害虫及有害气体。世间的花多为五瓣,而唯独雪花六瓣,为阴性之物。腊月雪,称之为腊雪,也叫作瑞雪,能杀死害虫虫卵,使来年庄稼获得丰收。有谚语道:“腊雪是个被,春雪是个鬼。”如果腊日前后下三场大雪,俗称为三白,对庄稼蔬菜的生长大有好处。
下雪之时,将雪贮存在雄里,密封后放在阴凉处,多年也不变质,俗称腊雪水.用来浸泡五谷种子,可使之耐寒、不生虫。据说将腊雪水洒在几案、床席上,则不招苍蝇。用它浸藏各种水果食物,都不易生虫。
冬至日的河水、井水,宜于浸制滋补五脏及治疗痰火积聚的各种丸药,还可煮酿药酒,功用与雪水相同。
榨腊油
榨取菜籽油(即清油),是为腊油。将腊油收藏起来,来年育蚕时在蚕室点灯,各种昆虫皆远而避之。妇女用它搽头发,能使头发乌黑而有光泽,且不生虱子。
拓展:腊八节是怎么来的
典故一:
自先上古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据《祀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后来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遂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后随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与腊日融合,在佛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说文》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戌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典故二: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典故三:
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典故四:
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由此可见,腊八节的由来有不少版本,但无论哪一个,都是一种的美好的传承,我们应该秉承其中的优良传统。
【腊八节的腊字怎么解释】相关文章:
腊八节的腊字含义介绍11-09
心理学怎么解释紧张04-01
青蒜腊猪舌的做法09-05
芋艿黄腊丁的做法09-21
干锅腊牛肉的湘菜做法04-10
腊八节作文600字02-07
关于腊八节的500字08-19
陕西腊八粥怎么做01-22
腊八节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