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威尼斯的小艇》的教学实录及评析
【教学实录】
一、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同学们,大家能不能用最响亮的声音把课题读一遍?
(威尼斯的小艇)
这“威尼斯”,你去过吗?好,我们现在就到威尼斯,去领略—下那儿独特的异国风光,好吗?
(放录像。)
(评:通过录像,观赏异国风光,拉近了理解的时空。虽只短暂的一分钟多,但却整体地了解了这“水上城市”的地理风貌。为下文的学习,打下感性理解的基础。)
游览了威尼斯,你都见到了些什么?
(石桥、古建筑、河道。)
这些啊,美国著名的大作家马克·吐温,也就是本文的作者,他在游览威尼斯时,也都见过,而且是进行了多次的观察。可他为什么在众多的事物当中,选择了“小艇”来写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轻声、自由地读一读他的文章,边读边思考。
(评:在理解作者为什么选小艇来写的过程中,引发对课文内容的全面大体的认识──牵一发而动全身。)
好,作者为什么选择小艇来写呢?你认为呢。
(因为小艇是威尼斯交通工具。)
板书:
交通工具
说到这一点呀,我记得文中有句话叫“小艇等于大街上的汽车”,你说这“大街”指的是什么?
(威尼斯的河道。)
“汽车”呢?
(小艇。)
这一课我们预习过,刚才又读了一遍,你记不记得文中有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男女老少各类人”都离不开小艇?(有)都写了谁?
(写了商人、妇女、老人、小孩都离不开小艇。)
是啊!可见它确实是那儿(主要的工具),从这里、我们得出了小艇的—个特点,你说是什么?(小艇作用大,所以作者选择小艇写。)他认为还有其它原因吗?
(结合板书 样子奇特;驾驶技术特别好;作用大。)
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从整体上认识到了小艇这些特点。
我们今天这堂课,就是要来学习作者是怎样细致地观察,并抓住小艇的特点来进行精彩描绘的。
(评:启动认识的目标,理解作者观察怎么细致,描述的语句怎么精彩。)
二、精读课文,作者是怎样写小艇样子奇特的,谁来为我们读一读描写小艇样子的段落
(生读。)
这儿哪些词直接写出了小艇的特点?请读书,作上记号。
(生读并作答。)
长、窄、深、翘 轻快灵活。
除了这些,作者还用什么方法来写小艇的特点?(比喻)几个比喻?(3个)唉?怎么同是这小艇,用了3个不同的比喻?
生:比作独木舟,写出小艇长、窄、深的特点;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行动轻快的特点。
(评:不仅理解比喻的精彩,还认识到作者多种的比喻是来自于多方面的观察。再者,这──“同是”与“不同”的问法,无形在提示他们对事物的辩证认识。只是一道题,认识的含蕴却很大,起到“一石数鸟”的作用。)
理解得非常好,可见,作者通过观察细致,抓住了不同的特点描写得很精彩。那就让我们通过朗读体会一下吧!
1、刚才,你强调了“又窄又深”的特点,如果能将“二三十英长、又窄又深(范读)这些特点都强调出来,就更好了,来,(小艇有……)
2、有点像独木舟 多有趣的样子! 有点像──(独木舟) (读得不错)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读直接写小艇特点的部分,全班同学读打比方的部分,谁来读前边的部分?
“新月”该有多美啊,读的时候,能让人感到造型很美吗?
出示模型现在我们就可以不看书,来把小艇的特点回忆起来。
准备──
(评:从读到背,引导的方法既有序,又多变。这样,学生学得轻松,在不知不觉之中背,在无意注意中获得了一个学习方法。)
真棒!你看小艇的样子是这样奇特,坐在里面,又是那样舒适、充满情趣。这还都离不开船夫的驾驶技术,那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出“船夫技术特别好”这个特点呢?
(评:过渡得好,第三自然段只是一句带过,这—跳跃将同—类型的问题,给学生自己去思考,这叫做“疏能走马”留下一个“开阔地”,给孩子形成一大思维的空间。)
我们能不能给这个部分设计个表格或是提纲,让人一看就知道,“船夫技术特别好”?请大家边读边设计。
(评:好一个“边读边设计”,整整七分钟让学生自行作业,自行讨论。从课堂的效果看,完全让人见到学生闪烁的智慧火花;发挥出他们作为主体应有的主观能动性,兴趣盎然地投入设计,身心不受拘束地发展一种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自主精神,淋漓尽致地得以表现。)
讨论评议:
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这位同学的设计(投影卡片)从他的设计中,你看出他读懂了什么呢?
(我看出他读懂了船夫的技术特别好,表现在三个方面,在船只很多,速度很快的情况下,船夫能操纵自如;在拥挤的情况下,船夫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在……他的第三点漏了在什么情况下船夫做到了平稳穿过的,他没读懂这一点 。)
那么究竟是在什么情况下,船夫平稳穿过?请大家再读书,帮他补充上去。
(船夫是在极窄的地方做到平稳穿过的)这位设计者,你同意吗?今后读书时再认真—些就更好了,好吗?
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份设计,仔细看看,有什么不同吗?
(我觉得这二份设计比第一份简单明了,他抓住了这—段的关键词来设计 。)
(我觉得第二份设计有总的概括“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有总有分,条理清楚。)
老师发现,同学们的设计各有特色,有的抓住了关联词(投影仪演示);有的分为“情况”与“表现”两方面来说明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还有的,像这一份,老师—时不知该怎么介绍了,它用上了好多书上没有的词,我们还是请这位设计者向大家介绍吧,设计者是哪位?
你是怎么设计的?
(生甲:我是写出了我读完这一段后的感受。)
哦,那么你这儿,怎么写个“速度极快”?
(生甲:因为文中多次写到船夫行船的“速度快”,比如文中写到“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速度非常快,还能做急转弯”。)
有道理,那么你这儿怎么写“轻快灵活”?你知道吗?
(生乙:因为文中写“在拥挤的地方,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在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穿过,还能做急转弯”。)
那这儿怎么写个“得心应手”呢?大家来读读书,—起猜猜看。
(生丙:因为文中写“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的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向生甲)你同意吗?
(生甲:我同意,而且我觉得“操纵自如”就是“得心应手”的意思。)
真不错,我很欣赏你能把文中的语句化为了自己的理解!
我们通过表格设计、讨论评议,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作者是通过细致的观察,并具体写出“船夫的技术特别好”这个特点的。对于“小艇作用大”这个特点,他同样地观察得很细致、描绘得很精彩。
请大家快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看看你哪个自然段写得精彩?
(第六自然段。)
就请你来读最后的这一自然段,大家再看看,你认为哪些语句写得精彩?
(“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这一句写得精彩。)
这—句,精彩在哪儿呢?
(精彩在作者这里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威尼斯,显得很生动。)
这儿哪些词让你觉得作者用上了拟人的手法?
(“沉沉地入睡”。)
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而且点出了威尼斯之夜怎样的特点?
(静。)
你找的非常好,还有其他的语句吗?
(“小艇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声音”写得精彩。)
这一句,又精彩在哪儿呢?
(精彩在它告诉我们,威尼斯小艇在夜里也给人们带来欢乐。)
你理解的很好,有道理,但这一句中,还有更精彩的地方。你们发现了吗?
(我觉得这一句写出了夜里的许多声音,但是显得很寂静。)
是阿,你们看,这半夜里传来的哗笑和告别的声音,却让我们感到这夜,更加──(宁静了)。
作者虽然写的是声音,但却显出这夜是静的,写得多精彩啊!
还有其它的语句吗?
(“水面上渐渐沉寂,只有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一句精彩。)
这句精彩在哪?
(月影摇晃给人美的感觉。)
(评:老师相机穿插着,或补充、或提示、或称许、或指正,点点拨拨,来个“水涨船高”,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向更深层次拓展,可见学生自主,并不否定老师的主导。)
轻轻的摇晃,让我们感到威尼斯城夜是怎样的一种美?
(静的美。)
“摇晃”是动的,怎么让人有静的感觉?在什么情况下,月亮影子才会在水面摇晃?
(水面静时。)
说得好。
上文中哪个词点出这时水面的静?
(沉寂。)
你看我们读书时,不能只盯着一个词,而要联系上文,同时还得注意下文,现在我们来看看下文,唉?你说水面这时为什么会沉寂下来?与小艇有关?
(小艇停泊──水面才静下来。)
文章在这一自然段中哪儿点出?
(“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句点出。)
正因为小艇停泊了,我们才看到──
(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我们才注意到──
(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
我们才注意到──
(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
你看,作者通过拟人写静,通过动态、声音反衬静,而这静则更突出了小艇与城的关系──(密切);说明了小艇的──(作用大)
作者的描绘多精彩啊,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欣赏威尼斯月夜的静寂的美景吧!(播放威尼斯之夜录像)老师先读第一句“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老师读时强调了哪些词?
(渐渐、摇晃。)
很静、很美;一起读好吗?
(齐读。)
下面请一位同学读,看看他强调了哪些词?
(—生读: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他强调了哪些词?)
(耸立、横、停泊。)
更突出了此时夜的静。接下来,就更静了。
全班读
(齐读!)
(评:这里的朗读,像是师生共同营造某种特定的情境,师生共、同沉浸在感情之中,其境界中有老师的讲解、提示、范读,更有的是学生陶醉于“威尼斯夜的宁静”之中的朗读,气氛和谐、感人。)
总结课文,迁移训练点。
到了这时,人歇了,船停了,城市才进入梦乡了,可当第二天,曙光初露的时候,人醒了,船动了,城市又开始活跃了,多么奇特的异国风光,多么难忘的威尼斯小艇啊!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作者是怎样细致的观察并抓住小艇的三个特点来进行精彩描绘的,下节课,我们要练习抓住持点,向威尼斯城的小朋友介绍我们昆明的石林。
【评析】
一、内容分析中,借助“多媒体”启发
教学之始,让学生通过录像“浏览”──下威尼斯水域,便能激发出求知全文的冲动,当教者在讲到威尼斯夜里宁静时,再—次用了电教媒体的手段,两处用上录像,这
──“动”──“静”,强烈对比的生活信息,加深了小艇在威尼斯作用的体验,感情上起着“呼应”的效应,对文章的理解与朗读能力的训练和启动,起到恰到好处的作用。
二、自读自会中,注重思维的启迪
在引导学习“船夫技术特别好”的段落教学中,教师腾出足足7分钟的时间,完全让学生自读编写提纲。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巡视,点拨指导,组织讨论,集中评议的办法,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导”上下功夫,选取出有代表性的提纲卡片,通过“多媒体”打映出来,让学生讨论评说。课堂上同学们的思维被“启动”了起来。
三、朗读教学中,侧重情感的启动
在最后一段的教学中,教师注重情境的创设,侧重对学生情感的启动。首先启发学生对作者所描写的精彩语句的理解过程中,不断突出其“静”的美。这是在朗读教学中情感启动前的理解。接着便开始朗读教学,先让学生体会老师所范读的语句,这是学生情感启动前的酝酿。通过让学生去体会同学所朗读的语句的情感,朗读的启动过程。体现学生的自主精神,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着老师的讲解、范读,学生的有情感的跟读。老师把情感这根弦绷得紧紧的,不让他走样,无论是肯定表扬或批评指正,都是为了对情感的理解与启动。
【《威尼斯的小艇》的教学实录及评析】相关文章:
《威尼斯的小艇》课堂实录及点评参考05-31
《燕子》教学实录及评析08-04
蟋蟀的住宅教学实录及评析08-04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03-19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02-25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05-11
《威尼斯小艇》教学设计05-17
威尼斯的小艇的教学设计02-07
《操场上》教学实录与评析04-13
《爷爷和小树》教学实录及评析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