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应用技术型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改革研究论文
在开放型经济的时代背景下,郑州作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节点,为了深入融入“一带一路”,应用型人才是重要的一环。为了满足新在新常态下人才市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需要不断进行改革、进行养成教育,以满足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人才需求,培养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功底、发展有后劲、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1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改革的两个切入点
1.1以更新课程体系为切入点:
新的课程设置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和个性发展,做好养成教育与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坚持“厚基础、精专业、重课改、多课堂”的原则,使学生成为外贸领域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
(1)更新课程设置结构: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要突破学科中心型课程模式的束缚,建立涵盖职业素质、职业技能、面向职业岗位任务需要,构建“基于技能培养,面向岗位”的能力本位为主的课程体系。
(2)改善双语环境,增加双语教学比例: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际业务中,掌握一门外语是外贸从业人员必备的素质,除了增加公共英语课程的应用性之外,课程改革思路是,首先,聘用外教或者海归教师,增加口语课程的课时安排,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其次,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状况,加强外贸英语课程力度,切实提升学生用英语制作单证、发盘、还盘、接受等实务技能。
(3)增加实践课程比例:
外贸业务操作的实践性非常强,外贸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进出口业务能力、单证操作处理能力、市场推广能力商务谈判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需构建国贸专业的实践平台。要使学生真正学以致用,学校只有建立长期稳定的专业实践基地,才能使学生有一个稳定的实习场所,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顺利就业。
1.2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是养成教育的核心,良好的行为习惯、高雅的语言表达习惯、较强的思维习惯也是对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和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目前,部分高校学生并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改革的同时必须注重养成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2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改革路径
2.1师资队伍建设:
一支高素质、“懂教育、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基础和前提,部分国际贸易专业教师理论知识扎实,但是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为了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实务操作能力,加强教师良好教学习惯、职业素养的养成,教师团队建设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组织教师外出进修。在进修中,教师利用资源和机会与同行充分探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教学问题,共享教学、管理、改革经验,并在探讨中获取前沿的学科知识、信息和教学技能。
(2)选派教师到企业实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部分学科教师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是却缺乏实践经验,为了全面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应该采取多种方式与企业进行合作,并选派本校教师到企业相关岗位参与实践,提升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以便更好的参与教学。
(3)支持教师参与实训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鼓励教师参与实训室的建设,并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仿真模拟操作,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此外,在建设实训基地的过程中,也应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和机制,支持教师与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使教师深入了解实训环节,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实训实习。
2.2课程和教学资源建设:
(1)课程建设。加强课程建设,创新公共课教学模式,利用网络和翻转课堂手段,促进课堂教学及学生上课效率。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同时,加快精品课程建设,实现精品课程资源共享。
(2)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资源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建设,①课堂教学资源,在课堂上进行模拟交易演练学生分小组,制定项目进行演练完成指定交易,学生由主动变被动,逐步掌握国际贸易业务流程。②网络教学资源,开设网络“模擬国际贸易”,在老师引导下进行网络虚拟“国际贸易交易”。此外,专业课教师应该建立课程网络平台,发布多媒体课件、练习题、前言信息、站的链接,同时开设在线答疑,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③企业教学资源,依据校企合作平台资源,安排学生到外贸口岸现场进行“业务实战”,由老师和企业人员联合开发,根据实际的贸易业务,编制交易案例,再由口岸专业人员和老师进行指导和评议。
2.3实训基地建设: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只有走校企合作的模式,才能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良好对接,培养出厚基础和通操作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应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
(1)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学校与外贸企业积极合作,建立符合应用实际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校内实训室,而且专业课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实训室的建设,并与外贸企业共同开发国际贸易专业软件,为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搭好平台。
(2)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和实习。通过参观和实习使学生深入体验和理解报关报检、国际结算、出口退税等操作流程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全面提升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
(3)定期组织企业专家走进课堂给学生授课。通过组织企业专家走进课堂参与教学,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实际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实现课堂知识和实践操作的无缝对接。
2.4创新创业建设:
现阶段我院不断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综合改革中,为了全面提升学习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不仅鼓励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我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比赛,如“电子商务三创赛”、“大学生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等,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以赛促学,以赛促就业,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率及满意率,也有利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改革目标
3.1形成一支“懂教育、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以“双师型”队伍建设为牵引,统筹布局和优化“双师”结构,通过培训和到企业实习等方式使国际贸易专业90%以上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还具有较强的国际贸易实务素质,打造一支“懂教育,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2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
构建能够适应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要求、符合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战略要求的、跨境电商、国际物流和营销交融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增加实践课程的占比,突显国际贸易专业“厚基础、精专业、重课改、多课堂”的特点和优势。自主开发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多媒体课程达到50%以上,30%主干课程采用雙语教学。
3.3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围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特色,根据示范性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在校内建设适量的实训室,并通过洽谈等方式与若干家中型、大型外贸企业建设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并成立产教融合指导委员会,将产教融合、校企结合融入办学过程,采用引企入校、办校进厂等校企结合模式,围绕外贸企业需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就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董立平.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J].教育研究.2014(8).
[2]薛玉香,王占仁.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
[3]曾玲晖,张翀,卢应梅,马楠.基于卓越教学视角的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
【应用技术型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改革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研究生的就业前景?07-14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06-13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就业前景07-14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就业前景是?07-14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业前景如何?07-14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业前景如何让07-14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业前景如何?07-1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业前景如何07-14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求职信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