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喜欢小鸡》有什么教学案例及反思
一、活动的前期思考
幼儿面临的挑战:首先是饲养小鸡,孩子们通过与小鸡的实际接触,获得许多有趣的发现和相关的信息,更真切地去亲近自然、亲近生活;其次是孩子们在照料小鸡的过程中对小鸡表达一种关爱,从关注自我到关注小动物,实现了情感的迁移。
教师面临的挑战:如何利用周边环境和材料帮助孩子们饲养和照料小鸡;通过多种活动引发孩子们对小鸡的发现、了解,创造条件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小鸡,让孩子对小鸡的关爱之情和研究热情不断增长。
二、主题中可开展的活动
参观养鸡场、小鸡出壳、小鸡吃什么?可爱的小鸡、印脚印、“我喜欢小鸡”展示会。
三、活动方案及教学分析
活动目标:初步了解小鸡出壳的基本过程。
活动资源:小鸡出壳VCD,背景音乐,电视机,VCD机;纸箱、布袋等,小鸡出壳过程图;饲养小鸡。
活动过程:
1、对小鸡出壳已有经验的交流。
师:“鸡宝宝一开始躲在哪里?”幼:“蛋壳里。”
师:“鸡宝宝是怎样躲在蛋壳里的呢?你用动作来试试看。”
幼儿随着教师的引导语表达自己的认识:有的幼儿缩起头,有的抱起腿,有的将身体抱成一团。
(分析:幼儿有过实地参访的经验,但未能直接看到小鸡出壳的过程,这里的表达是幼儿的猜测和原有的经验。)
2、观看VCD,了解小鸡出壳的过程。教师边引导幼儿观看VCD边与学生交流小鸡出壳过程。
师:“小鸡是怎么从蛋壳里出来的?”幼:“用嘴啄。”
师:“你来试着做做看。”幼:“小鸡是这样出来的(用动作表示)。”
分析:生动的录像帮助孩子完整的建立小鸡出壳的新经验。
(3)教师再此引导幼儿观看VCD,在观看过程中让幼儿随音乐做动作并适时引导。
师:“小鸡的翅膀在干什么?”幼:“用力气,想出来。”
师:“小鸡两条腿撑呀撑,想干什么?”幼:“站起来。”
(分析:教师在第二次观看录像时细致地引导孩子观察,通过嘴啄、脚踢等引导幼儿感受小鸡出壳的过程。同时给予孩子必要的暗示和引导,让孩子运用肢体语言,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来理解掌握。)
(4)出示图片。
师:“这些图上画了什么?”幼:“小鸡出来了。”“一个蛋。”“裂开来了。”
教师请幼儿按顺序摆放图片。
(分析:录像已给幼儿清晰的印象,因此幼儿对图示的摆放显得很轻松。)
3、幼儿模拟小鸡出壳过程。
师:“你想做一只小鸡,从蛋壳里钻出来吗?”(让幼儿选择喜欢的材料如纸箱、布袋当蛋壳,往里钻,尽量将自己缩起来,并放背景音乐。)
师:“我好像听到有小鸡在啄蛋壳了。”(有幼儿用手敲纸箱。)
师:“哎呀,有小鸡从蛋壳里伸出头来了。”(幼儿纷纷探出脑袋。)
师:“啊,小鸡都出壳了。”(幼儿跳出纸箱拍手笑起来。)
(分析:让孩子们钻进纸箱和布袋中模拟小鸡出壳的情景,再次用动作来反映他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教师的语言提示暗示了小鸡出壳的过程。对小班幼儿而言,动作表达更容易。)
四、活动反思
1、亲近自然的活动,让活动本身具有了生命力。
选择“我喜欢小鸡”作为主题活动,是想让幼儿更加地亲近自然。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尽量将活动设计得更为接近生态环境,这其中包括活动时的场地环境、材料环境、教师的语言环境等。
2、让孩子在亲历和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在主题活动过程中,教师创造了一系列的条件让孩子们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亲历史了抚养小鸡的真实过程。教师以“小鸡是从哪儿来的?”问题引出孩子们更多的问题:“小鸡吃什么呢?鸡妈妈怎么孵小鸡?”……从而引领幼儿发现更多的未知奥秘。孩子们由喜爱到深入、持久的关注与探究源于幼儿的兴趣,以及幼儿已有的经验。这种建立在幼儿兴趣的基础上,又幼儿直接参与其中的活动,能够让幼儿形成一种对事物深入、持久的关注与探究的学习习惯。
【《我喜欢小鸡》有什么教学案例及反思】相关文章:
案例:反思教育教学实践10-12
音乐教学案例反思03-31
谈中国诗教学反思案例08-04
教学案例与反思(精选16篇)07-05
数学教学反思案例(通用25篇)08-04
音乐教学案例反思(5篇)03-31
音乐教学案例反思(精选12篇)02-24
我喜欢什么作文03-16
小班案例分析与反思03-06
大班案例分析与反思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