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高职教育教材开发的研究论文
引言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代言者,好的教材应该能够把教育理念、教学思路和方法渗透到知识体系中,所以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高职教育的教材应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理念,把“基于工作过程”的思想融入教材各个环节,这样才能实现高职人才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需要,真正使学生成为一线企业需求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换而言之,高职专业的学生不但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更应该具备对应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技能;不但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知识应用”的能力。
一、高职教育教材现状分析
通过对15个专业200多本高职专业教材的应用情况调研分析,发现高职专业教材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1.新生专业教材匮乏。目前高职教育教材远远跟不上高职教育体系的发展,随着各种技术行业的多方向分化激发了高职教育专业的派生和扩展。以农业技术类为例,2010年目录内专业数有11个,2014年已增至23个,2014年仅目录外高职专业就有637个。再如原有的铁道信号专业分化为城轨交通控制、高铁信号和铁道信号等。原有的一个专业领域可能派生出多个相关的技术型专业,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技术细节却大相径庭。新行业新技术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才有成型的指导性资料。这就导致了教材的严重缺失。
2. 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与教材体系滞后的冲突。国家已经意识到各个行业的发展急需的不是研究型人才,而是大量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史无前例地被重视起来了。行业的专业分化和技术更新催生了很多新型专业,也促使各专业进行一波又一波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优化。以本人熟悉的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为例,人才培养方案4年内多次调整修改,但教材依然是老调重弹。又如高铁信号专业只是在原来铁道信号专业的基础上删减或增加一些知识点,教材体系依然沿用铁道信号专业的,这种情况在目前这种职业教育新生专业不断涌现的状况下屡见不鲜,看似不同的专业领域可是课程及教材体系雷同率极高。
3.教材内容缺少高职特色。目前的高职教材,大多是在本科或中专教材的基础上删减、增补而成。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轻视应用技能,虽然很多都标注着“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的名牌,但在一线教师调研时80%以上普遍反映,在教学中不难发现这些教材依然有90%的内容不能从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出发去提出问题和设计知识点,不具备高职教材的特征与要求,不能很好地体现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的高职教育理念,缺乏高职教育特色。即使有很少一部分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基础的高职教材,也只是原有专业教材的重新解构重组,少有把典型工作任务流程作为贯穿知识体系的教材出现。
4.教材编写队伍存在的问题。①教材编写队伍相对薄弱。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与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落差,专业师资从数量、质量上无法满足高职教育蓬勃发展的需要。当前,高职专业师资大多是高校应届毕业生,可能专业理论足以为师,但他们对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把握、本专业对应一线岗位的工作任务特色和实践技能的掌握均有不可忽略的缺失。(调研中发现,某专业教师双师率100%,可是实际具备实操技能的不足50%,大部分老师只是拿了个证而已)。高职教材基本上全是这些在职的高职院校老师在编写。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编写教材,他们仍然缺乏对职业岗位(群)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的科学分析,因此,这种以教师为主编写出的教材都不可能从根本上反映出高职教材的特色,难以符合高职教学的基本要求。②企业技术人员参与不够。高职教育是为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所以高职教材的编写应打破原有的教师编写的观念,提倡以企业一线技术管理者为主导,高职院校教师为辅的理念。企业技术人员更了解工种及岗位(群)的工作任务流程,懂得工作任务需求的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校教师更熟知高职教育的教学规律,这样由一线技术人员有的放矢进行教学内容的编排和设计,架构出即符合专业知识体系又具备工作过程理念的教材内容,由在校教师把握教学组织的编排,这样校企双方相辅相成查缺补漏编著的教材才是有高职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材。调研教材200多本,只有14本(7%)有企业人员参与,其中4本(2%)企业人员是主编之一,可见,企业技术人员主导高职教材的编写的积极性很差。大部分编者都在前言中说明教材编写是在进行了一定的企业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完成的,但实际如何无从知晓。③编写人员编写教材的功利性太强,责任心缺失。在目前急功近利的思潮影响下,高校教师也不能独善其身,职称评定、科研任务等压力使很多教师不顾个人能力限制,若干教师相约东拼西凑相互抄袭就能编写出一本教材,出版行业把关不严,没认真核对,导致高职教材多而乱,符合高职教育核心价值特点的少之又少。
5.高职教材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脱节。高职学生毕业不仅要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而且要通过专业技能鉴定拿到专业技术技能等级证书,这就是所谓的“双证制”。它要求学生在具备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的技术和技能。但由于高职教材编者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不够,缺少互动沟通平台,也没有校企实质性合作机制激励,导致高职教材的编写内容和标准与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及技能鉴定标准不对接。调研中某院校某专业近两年参与编写过教材的教师有20%,其中了解行业标准的不到10%,熟知行业标准的只有2%。
6.教材内容陈旧单一,缺乏案例支撑。目前的高职教材,大都是传统教材知识体系的解构重组,由于编者水平的限制增加行业新技术新内容的很少,更谈不上寻求案例支撑了。调研教材200多本,其中有案例提供的只有12%,绝大部分仅仅是理论体系的堆积。
二、高职教材建设优化措施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高职教材目前存在的问题很多,我们应该寻求思路予以突破。
1.加强教材编写制度规范化管理。在高职教材编写上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管理机制,高职教育主管部门或高职教育学会联合企业的行业协会,组织行业专家及高职教育专家形成高职教育教材开发管理机构。由该机构专家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各个高职专业的课程体系框架,规范不同专业教材编写的范畴,明确教师参与编写教材所需要的资质,严禁资质不够的教师或行外人员参与。教材编写完成由本管理机构内对应专家组审核,才能在职业院校流通使用,没有经过认证审核的教材不被采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教师蜂拥式编写教材的乱象。
2.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全程参与,根据对应工作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由一线技术人员主导把传统的教材进行解构重整,以典型工作任务的流程层次设计教学内容,把岗位专业知识及新技术融入教学环节,教师参与教材的教学组织编排,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雏形,在教学中试用并改良调整后交付出版部门审核出版。
由于企业技术人员主导教材的内容布局及环节设计,必然会把岗位技能规范及行业标准渗透到教材内容中,从而加强教材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联系性。
3.加强校企人员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师资队伍实践能力。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兼职教师后备资源库,邀请一线技术能力强的技师利用淡季到院校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岗位技术培训式讲座,学校给予一定的报酬;同时建立高职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的刚性制度,增加教师认识一线工作任务实际案例的机会,并锤炼岗位技能。这样对教师队伍的知识更新、实践能力、编写教材能力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能力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使校企合作制度化,并且具有长效性。
三、结论
高职教材的质量是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载体,在空前重视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下,只有走校企合作的路子、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材才是符合高职教育理念的好教材。有高水准的教材、有高水平的教师、有活跃的市场需求、有高瞻远瞩的管理机构,职业教育的春天会更加烂漫。
【浅谈高职教育教材开发的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阅读校本教材开发论文03-22
我国职业篮球俱乐部对无形资产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教育论文范文03-09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3-23
浅谈高职院校英语课堂管理05-12
幼儿园常规教育工作研究论文09-26
浅谈教育作文07-25
浅谈毕业论文撰写与评定07-10
高职毕业论文的选题定位方法?07-10
浅谈音乐与审美教育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