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基于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如何调整产业结构论文
一、引言
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统计结果,从各国贸易额来看,2011年中国货物出口额占世界比重的10.4%,已经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
在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中,工业品的出口比重已经远远多于初级产品,只是“杂项制品”和中低技术产品比重仍然较大,影响了出口利润的实现,而且同发达国家出口产品相比,我国出口结构仍然处于较低层次,具有以量取胜的特点。且我国出口商品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产品比重较低,高新技术产品较少,主要集中在电子产品、计算机设备、通讯等少数类别。
因此,在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如何调整产业结构、保障产品出口的可持续发展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二、文献综述
张会清、唐海燕(2011)对中国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与生产率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表明,产品内国际分工从进口和出口两方面共同促进了生产率增长,但出口的贡献更大。李建伟(2010)研究了自由贸易区对技术溢出的内在逻辑关系,发现贸易自由化可以有效增强发展中国家科技创新实力,实现国家整体的动态优势。陈勇、李小平(2007)利用数据包络法计算并分析了我国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发现实行对外开放的贸易政策和行业规模扩张的行为确实有利于国家整体技术进步的实现。马胜伟、何元贵(2010)通过跨期效用函数建立了数理模型来证明技术进步对出口贸易产生影响,并利用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结果,通过协整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发现,技术进步与出口贸易存在协整关系,误差修正模型中短期国内学者一般都认为FDI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提升了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水平(詹晓宁等,2002)。王良、冯涛(2010)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我国30个省份1996年~2007年间的出口贸易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产业结构、要素禀赋、贸易开放度对出口贸易技术效率的提高具有负效应,而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技术进步通过对生产要素的节约及优化对我国出口贸易技术效率的提高产生正效应。贸易自由化的支持者认为,出口可以帮助企业达到更高的生产力水平。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早期,智利的贸易自由化获得了迅速发展。Nina(2002)研究了该时期贸易自由化对智利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发现企业内部生产力的提高得益于进口竞争部门的自由贸易。
综上所述,贸易自由化既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直接促进产品出口,也可以通过提升一国技术水平间接促进产品出口。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利用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的相关数据,对贸易自由化与出口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研究。
三、实证分析
1.数据选择。本文选取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在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对产品出口进行分析,一方面可以从整体上看清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的出口现状,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企业抓住贸易自由化的机遇,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促进中国制造企业的发展。如要研究全体制造业,不仅相关数据很难查找,而且计算繁琐,并无此必要性,因此,本文选取具有相当代表性的上市制造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既简化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又能说明问题。
2.模型公式:其中,EXPit、IMPit、TFPit分别表示i企业在t时期的出口密集度、进口渗透率和技术进步。DEXi,t-1表示企业上一期的出口状态,企业当期的出口受到上一期出口状态的影响,因为企业出口会产生一定的沉没成本,若企业选择在下一期继续出口,则能分担一部分沉没成本,一般说来,沉没成本对出口造成的影响是:本期从事出口的厂商在后期继续从事出口的概率为0.9(Bugamelli&Infante,2003)。TEC表示企业的技术投入。对技术的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技术进步,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择以技术人员数作为技术投入的代理变量。CON为模型设置的控制变量。
3.行业层面数据。本文所使用的行业层面数据来源于各年的《国家统计年鉴》。为统一行业分类口径,首先将HS二位码中的产业统一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体系(GB/T4754-2002)关于制造业的分类中,然后,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体系(GB/T4754-2002)中的43个制造业行业归并为C0-C9共十个行业,并选取C0-C8共九个行业来测算行业的进口渗透率。
2003年~2010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进口渗透率呈现出先抑后扬的趋势,拐点出现在2010年,这可能是由于中国与美国、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所致,尤其是2008年~2009年,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需求骤减、贸易保护加强,大大阻碍了贸易自由化进程。各行业的进口渗透率存在显着差异,电子制造业的进口渗透率最高,这与我国在电子等高科技行业的比较劣势相符,医药生物制造业的进口渗透率最低,符合我国大力发展本国医药业的情况。
4.出口与非出口企业的统计比较。对于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来说,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为了对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异质性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本文选取企业总资产、营业收入、技术人员数和全要素生产率等指标进行描述统计,并比较分析。表3给出的是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一些统计比较。
出口企业的各项指标值均比非出口企业要高。出口企业的规模(总资产、营业收入)、技术人员数以及生产率水平均值都远远高于非出口企业,这说明相对于非出口企业来说,出口企业的规模更大,或者说规模更大的企业更倾向于出口;出口企业对技术的投入更大,更注重提升其技术水平;生产率高的企业也更倾向于选择进入出口市场。
5.计量结果。本文利用EViews6.1软件,采取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计量分析。
贸易自由化对产品出口和技术进步有着显着的促进作用,这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产品出口的不断扩大以及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相一致。贸易自由化的收入增长会促使出口商提升技术,贸易成本的减少增加了出口利润,促使企业进入出口市场和升级技术(Paula,2011)。在贸易自由化的条件下,产品通过交换会产生技术扩散,并且,在不断发展的跨国公司产生的竞争压力下,企业会加快提高生产效率,加强技术开发和提升技术水平。技术进步对产品出口有显着的正向作用,这说明我国企业的出口行为存在“自我选择”效应,即出口市场存在诸如运输成本、营销成本等沉没成本,只有生产率高的企业才能负担这些沉没成本,因此,生产率较高的企业更愿意进入国外市场,扩大自身市场规模,生产率居中的企业更愿意在国内销售,保持自身竞争力,而生产率最低的企业最终会退出市场,避免亏损的持续发生。这与Bernard和Jensen(1999)等人的研究相一致。
上一期的出口状态对当期出口有显着的正影响,因为有过出口经历的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国外市场信息,从而降低不确定性经营风险,并且能够减少沉没成本的投入,以更好地促进后期出口。控制变量中的企业区位、规模、成立年限、最终控制人性质以及行业特性也都能对出口产生一定的影响,区位在1%的显着性水平上对出口产生正影响,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地理位置也相对较好,处于沿海地区的企业相对于内陆地区更倾向于出口。
模型估计结果显示,企业规模对产品出口有一定的副作用,这与现实中的情况不同,按理说规模越大的企业,资金以及各种技术投入较多,应该更倾向于出口及提升技术。究其与现实不同的原因,主要是模型中所采用的规模变量是总资产额,剔除了资金、技术投入等因素,规模大并不代表该企业发展好、资金技术投入高,恰恰相反,规模越大的企业冗员越多,经营活力不足,就更倾向于服务国内市场,这也说明了中国制造企业没有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规模扩张没有促进企业的出口,这可能也与中国制造企业的粗放型增长有关。
随着成立年限的增加,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出口也随之增加;最终控制人性质在1%的显着性水平上对出口产生负影响,但相对而言,国有控股企业比其它类型企业具有更多的社会资源优势,也更容易进入国外市场。控制变量中除了企业规模外,区位、成立年限、最终控制人性质以及行业特性均对技术进步无显着的影响,企业规模对技术进步有显着的负影响,这可能是因为规模越大的企业,所需承担职工工资、管理费用等负担也重,使其没有太多的物力、财力来开展研发活动,阻碍了技术水平的提升。
四、研究结论
贸易自由化对产品出口有显着地促进作用。在贸易自由化过程中,产品出口成本不断降低,有效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发展;通过对国外技术的学习,我国技术水平有了长足发展,增强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保障出口市场发展。
出口与非出口制造企业确实存在一定差异。出口企业的总资产、营业收入、技术人员数以及生产率水平均值都远高于非出口企业,这说明出口企业的规模大或者规模大的企业选择出口;出口企业对技术的投入更大,更注重提升其技术水平;生产率高的企业也更倾向于选择进入出口市场。
【基于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如何调整产业结构论文】相关文章: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07-10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06-29
如何调整职场压力07-12
工资应如何调整07-14
如何调整职场心态07-12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管理总结03-18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示范样板工程汇报02-09
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报告07-15
职场新人如何调整心态?07-11
如何快速调整职场心态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