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每逢佳节倍思亲》课堂的教学实录
师:昨天大家已学习了《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课,现在老师来检查大家对这一课词的认识情况。(出示生词小黑板,指名认读。)
师:词会读了,这首诗会读吗?(出示《九日九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小黑板)指生读,重点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师: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生:王维。
师:我们说话得有根据才行。你从哪里知道是王维写的呢?
生:第一段。
师:那就自由默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默读。
师:谁先来说说通过这一段的默读你读懂了什么?生1:我知道王维是一个十五岁的孩子。
师:是呀,王维还是一个十五岁的孩子,比你们大不了多少。谁还来谈谈你读懂了什么?生2:我读懂了王维是唐朝的大诗人,在他十五岁那年就能独自一人在外生活两年。
师:你可真会读书。孩子们,你们离开过家两年或是一年或是半年吗?有吗?
生:没有。
师:一年多少天?
生:三百六十五天。
师:两年就是?生:两个三百六十五天。
师:一个孩子远离父母在外生活这么漫长的时间,那种思家的心情大家能体会到吗?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体会到时间的漫长是思家心情的迫切?
生读。
师:这就是(指诗的第一句让生齐读)。
师:正因为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所以他才会(指诗的第二句学生齐读。)
师:谁知道佳节在本文指的是哪一天吗?
生:九月九日。
师:九月九日又叫什么节?
生1:重阳节。
生2:老人节。
生3:登高节。
师:是的。九月九日重阳节人们有登高的习俗,所以又叫登高节。你们还知道哪些节日及这些节日的习俗呢?
生1:我知道过春节吃饺子。
生2:我知道中秋节吃月饼。
生3:我知道端午节吃粽子。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知道的这么多!看看课文里是怎么描写重阳节的热闹场面的好吗?
生:人们很高兴、很开心。
师:老师说过,我们说话要有根据,你的根据是什么呢?
生:“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师:“扶老携幼”是什么意思知道吗?
生:好象是扶着老人吧?
师:这样说完整吗?就象你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带着你们出去游玩时怎么样呢?
生:爸爸、妈妈搀扶着爷爷、奶奶,还要拉着我。
师:你说的可真好,这就是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可以换个什么词合适呢?
生1:高高兴兴。
生2:开开心心。
师:是的。这就是“兴高采烈”。当王维看到人们过节这么开心这么愉快,他怎样呢?
生:“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师:用课题里的哪几个字可以说明王维此时此刻的心情呢?生:“倍思亲”。
师:知道“倍”的意思吗?生:更加。
师:再把这两段连起来读一读,你读懂了哪两句诗的意思了?
生自由朗读课文后齐读第一句诗句。
师:大街上到处洋溢着过节的欢乐气氛,而此时此刻王维却独自一个在他乡无人相伴,他不由得想起了?
生:想起了以前在家时与亲人们一起过节的热闹情景。
师:而如今却?生:“天各一方”。
师:“天各一方”就是指?
生:与亲人相距很远,不在一个地方。
师:此时此刻王维还会想?生1:如果能与兄弟们在一起该多好哇!
生2:如果爸爸、妈妈在身边我就不会这么孤独了。
生3:我要是能回去与亲人们团聚该是多么幸福啊!
师: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你们说的老师都没能想到。是啊,王维在想念着家乡的亲人,家乡的亲人也会想着他吗?生:一定会。
师:何以这么肯定?
生:“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着长安,思念着我呢。”
师:这可是王维在心里想的,可能是一厢情愿呢!
生:我们要是平时不在家爸爸、妈妈都会想我们的。
师:这下老师相信了。是啊,我们离开家一段时间后家里的亲人都会想念我们的,何况王维离家两年了,而且还是个孩子呢,家中的亲人一定会思念他的。想着过去的美好时光,看着眼前的欢乐景象,此时此刻王维思绪万千,不由得吟出了(出指全诗让生齐读)。
师:想家的滋味好受吗?
生:不好受。
师:谁能通过自己朗读这首诗,让大家都能感受到王维这种思家的心情呢?
找两生声情并茂地读这首诗。
师:诗读得这么有感情把老师都给打动了,能把这首诗默写下来吗?
生默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师提出注意写字事项)。
师:孩子们辛苦了!感谢你们与老师这节课愉快的合作,孩子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每逢佳节倍思亲》课堂的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手指》课堂教学精彩实录04-22
《幽径悲剧》课堂教学实录03-22
生命生命课堂教学实录03-21
《天鹅的故事》课堂教学实录07-28
少年闰土课堂教学实录08-01
《认识圆柱圆锥》课堂教学实录03-22
《陶罐和铁罐》课堂教学实录03-10
《统计》数学课堂教学实录08-13
关于《爬天都峰》的课堂教学实录08-04
关于《日月水火》课堂教学实录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