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郦道元《三峡》课堂精彩实录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峡》教学实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郦道元《三峡》课堂精彩实录 1
师:上课!
师:在波澜壮阔、一泻千里的长江上,有一处无比壮美的景观,它仿佛是一串串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们的母亲河上,它就是闻名世界的长江——
生:三峡。
师:好,先请同学们欣赏三峡的壮美风光。请大家看屏幕。(CAI显示三峡风光)
师:人们都说,三峡美,三峡奇。那它美在哪里,有奇在何处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北魏的郦道元,一起去领略三峡的魅力!(板书课题、作者)
师:下面老师先了解一下同学们已掌握的情况。先请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不错。声音洪亮,字音、停顿掌握得也不错。请大家看屏幕,来做两个题。哪位同学来说说下面几句话的含义?(CAI显示练习)
师:对他们的答案,同学们有不同看法吗?
师:看来大家对语句含义理解得不错。这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一步。好下面我们来看看文章的内容。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生:先写三峡的山,然后写三峡夏、春冬和秋季的景色。
师:既然写四季的景色,那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
生:夏天的水气势宏大,汹涌澎湃,最能体现三峡的特色,所以先写。春冬的水相似,所以一起写。秋天的水很凄凉,所以最后写。
师:的确,郦道元写文章正是为了突出三峡的特点。那这篇文章到底突出了三峡的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分别来说一说。
生:三峡的山非常高。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还有“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不到正午看不见太阳,不到午夜看不到月亮,说明山非常高。
生:三峡的山多,而且连绵。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可以看出来。
生:三峡夏天的水湍急,流速快。从“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以看出来。
生:三峡的秋天十分凄凉。从“猿鸣三声泪沾裳”可以看出来。
生:三峡的春冬水是清澈的,树是茂盛的,山是险峻的。
师:郦道元抓住特征,仅仅用155个字,就为我们展现三峡无穷无尽的美景。这篇《三峡》被称为我国山水游记的先导,被誉为千古美文!今天我们就要反复朗读,来品味它的美,最后要有感情地背诵它。(板书:美读)
师:要想品味文字之美,就必须学会运用想象,领略文中美景。做到“目中有景”。(板书:目中有景)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景色,准备用“三峡的 美”说一句简单的话。
(生读,老师巡视)
师:三峡美景无限,老师先来说两句。三峡的水美。三峡的秋色美。哪位同学来说说?
生:三峡的'山美。
生:三峡的春冬美。
生:三峡的瀑布美。
生:三峡的树美,花美,高山美,歌声美。
师:现在我们的脑海里有一点模糊的影象了,怎么让这影象更清楚一些呢?我们接着刚才的那句话再说一段话,来具体描述一下三峡的景色。
师:老师先来做个示范。(CAI显示文字)
师:三峡的春冬美。你看,雪白的急流,回荡着粼粼的清波;碧绿的深潭,晃动着秀美的倒影。还有那绝壁上的怪柏,苍劲嶙峋;还有那 “悬泉瀑布”,水声阵阵,细沫飘洒,让人心驰神往。
师:请同学们自己准备一下,先在组里说说。
(生交流,师巡视)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
生:三峡的山美。你看:它们高耸入云,连绵不绝,隐天蔽日。
生:三峡的夏天美。你看:湍急的水流,阻绝了上行下行的船只,从白帝城到江陵,1200余里,一天就到达了。
生:三峡的春冬美。你看:水流湍急如白练,潭水碧绿如翡翠。怪柏、小草欣欣向荣,悬泉瀑布飞流直下。
生:三峡的秋天美。你看:高处有哀啭的猿鸣,江上有凄婉的吟唱,让人动情。
师:三峡美景让人赏心悦目。请同学们带着对美景的想象,出声朗读课文。
师:写景是为了抒情,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
生: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师:那在写山、水、四季的时候,文中表达的感情一样吗?
生:写山突出了高峻。给人一种恐怖的感觉。
师:让人油然而生敬畏之情。
生:写春冬之景,表现了宁静的感觉。
师:作者认为春冬的景色如何?
生:“良多趣味”。
师:是很欣赏的。那三峡夏天的水给人什么感受?
生:多。汹涌澎湃。
师:在这样的江水中航行有什么感觉?
生:爽。
师:记得《三国演义》的主题歌吗?第一句是什么?
生:“滚滚长江东逝水”。
师:在长江的滚滚洪涛中,如果驾一叶扁舟,有什么感觉?
生:无以自主。随流飘荡。
生:恐惧。
师:夏天的三峡水大流急,这时船只是不能通行的。为什么还会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说法?
生:那是因为有皇帝的命令必须传达。
师:一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不但写出了水流之急,也暗示了过去公文传递的艰辛、危险与无奈。唐代诗人李白也曾写过一首诗,表现三峡的水,题目是——
生:《早发白帝城》。
师: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生:“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师: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与课文一样吗?
生:不一样。这首诗所表达的心情是愉快的。
生:李白的心情与传递公文的人不一样。
师:李白是在游览祖国山川,心情轻松愉快,所以即使听到猿猴的啼叫也觉得是在为自己的行程伴奏。这和课文中引用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所表达的感情一样吗?
生:不一样。课文中是一种凄凉的感情。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生:因为人们的心情不同吧。
师:是啊。心境不同,时令不同,人的感受就不同。秋天,万木凋零,林寒涧肃,已让人感到阵阵寒气,再加上凄苦的猿鸣,怎能不让艰辛劳作的渔人落泪呢?
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对课文的理解,把课文读给旁边的同学听。
(生互读)
师: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不过,要想感动别人必须先感动自己。读的时候,一定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投入自己的真实情感,用心体会山的高峻,水的湍急,春冬的静谧,秋的凄凉,就是要做到“心中有情”。(板书:心中有情)
师:这样美美地读,大家一定会有更新的体验。请大家反复朗读课文,争取背过。
(生读课文)
师:文言文不同于现代文,读的时候要舒缓一些。老师先来给同学们示范着背一下。
(CAI显示三峡的图片,播放优美的音乐。师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背课文。
(生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郦道元《三峡》课堂精彩实录 2
一、初读课文,读正确
师:同学们,今天能够与大家共同学习《水经注》中的《三峡》一文,我特别激动。我来自涿州市实验中学,与郦道元是真真正正的老乡。以“郦道元”命名的道元村就坐落在我校东侧。郦道元的故事在我的家乡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屏显图片。)这是村中的郦道元故居。在涿州百姓的心中,郦道元是一位正直的官员,是伟大的爱国志士,是不知疲倦的旅行家,是卓越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师:下面,我们就走进美文《三峡》。哪位同学为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一女生朗读。)
师:我找一名同学点评一下她的朗读。
生1:我认为她读得很有感情,很流利。
师:确实,她读得很准确。你点评得也很好。下面,请看大屏幕,注意老师着重标示的几个字。(屏显字词。)略无阙处重岩叠嶂夏水襄陵素湍绿潭绝巘飞漱其间属引凄异哀转久绝猿鸣三声泪沾裳
师:请大家齐读这几个词语。(生齐读。)
师:有两个字需要大家注意。“阙”这个字读作———生(齐):“quē”。
师:什么意思?
生2:通“缺”,是缺口的意思。
师:说得好。再看“猿鸣三声泪沾裳”,最后这个字读作———生(杂):“cháng”“shāng”。
师:到底应该读什么呢?《说文解字》中说,“裳(cháng),下裙也”,古代人穿衣和现在人不一样,裳(cháng)是古代人的下裙,与现在的“衣”和“裳(shāng)”都不一样。所以,这里应该读作———
生(齐):cháng。
师:好的,下面老师也把这篇文章给大家读一下,请同学们边欣赏边拿笔划分停顿。(师有感情朗读课文,生热烈鼓掌。)
师:谢谢大家。请看大屏幕,这里有几句话,大家要注意它们的节奏。齐读开始———(屏显。)自三峡/七百里中清/荣/峻/茂每至/晴初霜旦
师:大家读得非常好。这证明你们的热情已经开始燃烧。现在,请大家以个人为单位,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生大声读课文,气氛热烈。)
二、再读课文,通大意
师:大家读得都非常投入,感谢你们的热情。下面,大家继续看大屏幕,我给大家补充了几个注释。第一个,“自三峡七百里”中的“自”是什么意思?
生1:应该是“从”的意思。
师:嗯,说得很好!其实,在现代汉语中,“自”也有这个意思。那“自非亭午夜分”中的“自”是什么意思?大家根据语言环境猜一猜。
生2:“自非”应该是“如果不是”的意思,这个“自”大致相当于“如果”的意思。
师:你太棒了!下一个,“或王命急宣”中的“或”字是什么意思呢?
生3:这个我在上课前查了,是“有时”的意思。
师:哦,这个同学值得我们学习。这里,我要引申一下,我们在七年级《伤仲永》中学过一句“或以钱币乞之”,这句中的“或”字是什么意思呢?生(齐):有的人。
师:对,大家的知识掌握得非常牢固。这两个“或”都是代词,但一个代指人,一个代指时间,是有区别的。最后还有一个“良多趣味”中的“良”,谁知道是什么意思?
生4:是“确实,实在”的意思。
师:好的,这几个词解决以后,我感觉这篇文章对大家已没有文字障碍。同学们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每人译一段文字,其他三名同学指正。(生小组合作学习翻译课文,师巡视指导。)
师:现在哪个组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大家帮助解决一下。
生1:“或王命急宣”这一句我还有些不明白。
生2:“王命”是皇帝的命令。“急宣”是紧急传达。
师:那整句的意思就是———
生2:有时遇到皇帝的命令需要急速传达。
师:看来,我们除了组内合作学习之外,还要加强组际交流。(生笑)如果大家没问题了我就考一考大家。(屏显重点句子。)重点句子的翻译: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林寒涧肃。
生3:第一句的意思是“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生4:第二句的意思是“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没有这么快”。
师:这个同学因为着急,丢了一个词———“御风”。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生5:驾驭着风。
师:说得好。“御”在古代也是“驾”的意思。下一句。
生6:这句应该是“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树影”。
师:也就是说,“回旋的清波里倒映着很多景物的影子”,可不一定只是树影啊。这可真是太美了!最后一句只有四个字,谁能试译一下?
生7:我觉得是“树林和山涧凄凉寂静”。
师:同学们说她译得对吗?(大部分说对,也有的不置可否。)
师:可是,我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树林寒冷,山涧寂静”。你为什么要这样译呢?
生7:我觉得这个句子不应该是分开的。古文中不是有这个结构吗?
师:哦,是有这个结构,如“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对吗?这是不可能的,打开东阁的门,却坐到了西阁的床上。这叫“互文见义”,对吗?生(齐):对。
师:你们非常聪明。现在,我们创新一下朗读的方式。今天,同学们的穿着很有特点,男女生特色鲜明。现在,我们男生大声齐读第一、二段,女生美美地读第三、四段。注意衔接时不要出问题哟。开始。(学生分男女生按要求齐读课文。)
三、三读课文,赏美景
师:好,大家读得非常好。老师为何让大家这样读课文呢?我的用意是什么呢?
生1:让大家理解课文。(生笑。)
生2:因为这篇文章前面比较高昂,后面比较柔软。(全班笑。)
师:哦,前面高昂,后面柔软。你们读得是够柔软的。
生3:我感觉这样读可以较好地体现出文章的感情。
师:其实,我们可以类比一下。我们说人有性格,其实山水也有性格。第一、二段的山水是哪种性格?
生4:雄伟,雄壮。
师:嗯,说得不错。第一段写的是什么?
生(齐):是三峡的.山。
师:读课文感受一下三峡的山有什么特征?
生5:隐天蔽日。
师:我只要一个字。
生6:高。
师:好,除了高之外,三峡的山还有什么特征?
生7:连绵不断。
师:同学们,她说的对吗?
生(齐):对。
师:第二个问题,第二自然段,三峡夏季的水有什么特征?
生8:我觉得是“盛大湍急”。
师:“盛大”这个词用得好。哪里可以看出“盛大”来?你读一下。(生读。)
师:嗯,这里确实表现出了水“盛大”的特点。春冬之时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
生9: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师:谁能概括得更简练准确些?
生10:我觉得“秀丽”更合适一些。
师:嗯,概括得真好。最后一段,深秋时降霜的早晨,这一段描写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齐):凄凉。
师:哪句话可以较好地体现出这一点?你们自己读一读。(生读。)
师:“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确实具有一种凄凉的美。同学们,郦道元———我们家乡的郦道元(生笑),仅仅用了155 个字,就把三峡的特征写得这样精准。现在,请同学们在每一自然段后面,批注一两个词,把本段文字所揭示的三峡的特征写出来,好吗?哪位同学愿到黑板上写在我画好的方框内?(生在课本上批注,一生到黑板上板书。)
师:好,现在大家都写好了。黑板上这位同学为我们写下四个词———“雄伟”“湍急”“秀丽”“凄凉”,可以吗?
生(齐):可以。
师:当然,还可以写其他的,只要符合景物的特征就可以。我在这里为他画上省略号吧。
四、四读课文,析语言
师:大作家余秋雨也到过三峡。他却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眼前有景道不得,道元作文在上头。”这可是千真万确的,余秋雨在他的《三峡》一文中这样写道———(屏显。)对此,1500年前的郦道元说得最好: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节选自余秋雨《三峡》
师:同学们,郦道元在《三峡》中写山的这几句话,好在哪里,竟让余秋雨如此喟叹?(话音未落,就有同学举手)我一定要给你这个机会!
生1:用短短的几句话,就写出了山的高大连绵。
师:很好。但是我还要追问一句,郦道元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了山高大连绵的特点呢?比如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句,并没有直接说它高呀!
生1:这是侧面描写。
师:哦,也就是说它不直接写景物的特点,而是通过写其他内容来烘托景物的这个特点。这就叫做———
生(齐):侧面描写。
师:按照这个思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就属于———
生(齐):正面描写。
师:好,现在我们总结一下。这几句话,余秋雨说得没错,确实写得好。这句话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其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正面写了三峡的山连绵高大的特点,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侧面烘托出了山之高。看来,要想把文章写好,还要讲究一定的写作方法。好。按照刚刚我们一起总结出的赏析的思路,好好地细读二、三、四段,并说一说你认为哪句写得好。先美读原句,然后从写作方法的角度说说它好在哪里。(生思考后举手。)
生2:“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个还真是夸张,写出了三峡水流快的特征。
师:他真幽默。要说马不如水快,还可以;要说风都不如水快,确实夸张了,的确是极写水流之快。李白对这两句有深刻的理解,他说———(师生齐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生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我觉得“素”和“绿”这两字写得好,都是写色彩的,都抓住了特点,非常传神。
师:嗯,这是古人炼字的功夫。继续!
生4:我说得不知道对不对。我认为“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好像突出了山间的安静……
师:她说“空谷传响”反而突出了三峡的安静,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这个同学真了不得。明明想写静,却用动来表现这种静,这叫做———
生(齐):以动衬(写)静。
师:以动衬静,非常好。再给一个机会。
生5:我认为最后的两句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写得不错。作者通过引用,进一步烘托了凄凉的气氛。
师:很好。文章写到这里,还没有出现人呢,如果结尾再不出现人的踪迹,那景物也就没法活了。(生笑。)我们古代的山水画轴,如果全是山水,一个人没有,好吗?不好,总是要暗示性地出现人烟,比如画个茅屋就行。因为,只有有了人,景物才能点染得活起来。明白了吗?(生点头。)
师:实际上,这篇文章的写景是相当精妙的。我们说音乐家用声音去表现美,摄影家用画面去表现美,我们语文的任务是用什么来表现美呢?
生(齐):语言。
师:语言是情感的外衣,语言是最精致的艺术手段,学习语言的运用也是我们语文课的核心追求。希望大家都能掌握好我们的语言。请大家看大屏幕,我总结了四小句,自己品味一下———(屏显。)奇美好景色,细观多揣摩。技法巧应用,语言不在多。
师:好。课进行到这里,我们对郦道元是不是更加敬佩了呢?现在,我们试着背一下课文,谁可以背下来,举手。(有同学举手,有同学犹豫。)
师:这样,我起头,大家试背。如果有哪句记不起来,可以偷偷看一眼。(师生齐背。)
五、拓展深化
师:大家背得很好,你们真是太棒了!同学们,现在看大屏幕,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篇拙文。(屏显。教师充满感情地朗诵自己参观郦道元故居后的原创诗作。)郦道元,你是我的骄傲(节选)———访郦道元故居整个北魏能够让我记住的除了孝文帝———只有你你的清朗的面容你的严猛的政风你的讨贼的愤怒还有你的匆匆的脚步乡亲百姓拥戴的是你盗窃乱贼惧怕的是你祖国山水期待的是你后世千年赞美的是你一部《水经注》一生秉忠义殉国逾千年文章博洽儒者宗郦学研究正当红(全场师生热烈鼓掌。)
师:谢谢大家。老师都动笔了,你们的笔也要动一下,好吗?中央电视台现在经常播放一些旅游宣传广告,很简练,例如“问道武当山,养生太极湖”。你们也写两句话,宣传宣传三峡,行吗?(生写作。)
师:现在请大家积极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
生1:要问哪里好?三峡少不了。(全场大笑。)
师:有时候通俗也能起到广告的作用。还可以,继续。
生2:“山水之美,灵秀三峡”。我觉得三峡更像是一位灵秀的女子。
师:真是太棒了,看来你知道神女峰啊!时间关系,旅游宣传广告的展示就到这里。请同学们课外搜集并欣赏有关三峡的诗、文、歌曲等。语文应该是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下课。
【郦道元《三峡》课堂精彩实录】相关文章:
课堂实录精彩篇散文12-13
《手指》课堂教学精彩实录01-14
伯牙绝弦精彩课堂实录01-28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课堂教学实录12-12
三峡教学实录01-27
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 《三峡》课堂实录优秀08-27
初中语文《三峡》郦道元教案(通用14篇)08-28
折扣的课堂实录03-02
关雎的课堂实录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