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余映潮《颐和园》课堂教学实录
师:俗话说,不预习不上课。
生……
师: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
师:是什么意思呢?平时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样?
生……
师:出示词语的解释。
生……
师:谁想在这里颐养天年呢?
生:慈禧太后。
师:想怎样呢?能不能把“颐和”二字的意思联合起来说说呢?知道意思该怎样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在这样一个寄托愿望的皇家园林里,有什么呢?
生:长廊,万寿山
师:注意大屏幕。
(出示词语)
生:读。
师:第一个站起来读词的同学,把掌声送给她。
师:为什么要读“佛香阁”?
生:里面有佛像,
师:他联系意思来说,不仅有佛像,佛像高五米,全身镀金。怎么读?
(生读)
师:南昌有滕王阁,都是传统建筑,在今天的大城市已经不多见了,让我们来欣赏一下。
(出示图片)
生:省材料。
生:看到外面的风景。
(出示图片)
师:能够认出哪里是佛香阁,哪个是排云殿?
生描述
师:顺序说得很好。
师:把“廊、阁、殿”三个生字写在田字格里。
(学生写生字)
师:我喜欢你这个……
师:让我们想着意思,想着样子再来读。
(生读:长廊 万寿山 佛香阁 排云殿 昆明湖 堤岸 画舫 十七孔桥)
师:究竟给人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读正确,读流利。
(生齐读)
师:能自己读吗?
(生自由读)
师:勾画、露出笑容……
师:怎样的印象?
生:美好。
师:那作者的印象呢?
生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同学们可以拿起笔来,把它勾下来。
师:除了这一句还有吗?
生: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师:这是——
生:第一自然段
师:可以勾下来
师:开头结尾都在夸颐和园
生:这是“总分总”的结构。
师:这样一读书啊,长长的一篇课文就怎么样了?
生:短了。
师:这就是文章的骨架,只有骨架行吗?
生:还有皮。
生:还有点缀。
师:就是文章的描写。
师:跟着课文玩赏一番。为什么叫长廊呢?有什么特点?可以把那些重要的词语画下来。
(生划)
师:长廊有什么特点?
生:很长,有七百多米长。
师:很会读书,一下子就发现了句子中的数字。这么长的长廊一眼望过去,怎么样?这么长的长廊应该怎么读呢?
(生读)
师:长廊除了长还有什么特点?
生:有图画。
师:作者用列数字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长的话,那这里呢?
(生读)
生:感受到这里的画有很多种。
生:五彩的画,这里很漂亮。
师:“五彩”这个词跳出来了。
生:几千幅和两幅,我感受到这里的画很多。
师:(板书),感受到多
生: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师:你们有各自的理解和感受。应该怎么读呢?
(生读)
师:想不想去看看长廊里的话呢?
出示图片
师:因为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放不完,走进这样的长廊像——
生:走进画廊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能够把它记住吗?
(生试着记)
师:还有哪些美?
生:一种还没有谢,另一种又开了。
生:神清气爽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看来孩子们都被自然美景喜引住了。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园林艺术啊。整体看——
出示句子:
整体看——
看廊内——
看廊外——
生回答。
师:原来作者就是这样看长廊的。作者就是用这样的顺序写长廊,运用列数字等方法来写的。
师:作者又是怎么看它们的,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一座宝塔形的建筑……
师:有感觉了,还要表达。
生:在很高的地方。
师:仅仅是高吗?
生:有八个角,还有三层。
生:琉璃瓦闪闪发光
师:你想说哪个词?
师:为什么叫排云殿,出自古诗: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先看佛香阁,再看排云殿,联句成段了。还有哪里?
出示课件。
生:
师:最想去哪里游赏呢?那就找到相关的语句,好好读一读吧。
(生自由读)
师:从孩子的脸上看到了会心的笑容。谁想带我们去游赏呢?
师:这不又在做比较吗?
师:我知道好多同学都想去昆明湖,那昆明湖有什么特点吗?
生:绿得像一块碧玉,静得像一面镜子
师:哪个词语还说明像镜子呢?
生:滑
师:这时昆明湖还是水吗?
生回答。
师:你还想带我们去哪里?
生描述。
(下课铃响)
师:很多句子还没有欣赏,我们还要思考,作者是怎么把它们联句成段的呢?
除了颐和园还有哪些?
下课。
【余映潮《颐和园》课堂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余映潮散步教学实录(精选15篇)05-23
《手指》课堂教学精彩实录04-22
《幽径悲剧》课堂教学实录03-22
生命生命课堂教学实录03-21
《天鹅的故事》课堂教学实录07-28
少年闰土课堂教学实录08-01
《认识圆柱圆锥》课堂教学实录03-22
《陶罐和铁罐》课堂教学实录03-10
《统计》数学课堂教学实录08-13
关于《爬天都峰》的课堂教学实录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