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山谷中的谜底课堂教学实录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老师先请同学们猜个谜语(出示):“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打一果实,谁能说出它的谜底?
生:花生 ( 板书 :谜底)
师:今天,我们学习《山谷中的谜底》(齐读)
“谜底”的“谜”表示什么意思?
生:因为是谜,肯定是没有弄明白的事物。
师:去掉部首,“迷”可以组成什么词语?
生:迷路、入迷
师:山谷中的谜底究竟是什么?
二、初读引思,整体感知。
师: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学生朗读课文)
师:老师请几个同学朗读课文。指读,
师:(1-2)两小节讲了什么?
生:这里讲了作者在魁北克看到的奇异景观。
师:(指读第三小节)第3小节讲了什么?
生:这个自然段讲了两个旅行者揭开了谜底。
师:(指读)(4-6)讲了什么?
生:最后讲了两个旅行者受到的启示。
师:默读浏览全文,课文讲了什么?
生:课文讲了加拿大魁北克山谷,西坡长满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这个谜被两个旅行者揭开,以及旅行者受到的启示。
三、走进文本,感受雪松的顽强。
师:通过读书,我们知道山谷中的“谜”是什么?谁来读书回答。
生:读第一段
师:作者说这是奇异的景观,还可以说这是奇异的?
生:这是奇异的景象。
生:这是奇异的现象。
师:“奇异”表示作者感到?(生:好奇、疑问)如果你来到魁北克,当你面对这一奇异的景观,你会怎样想?那你能把你的疑问放到课文中,传达给大家吗?(指名读、齐读。读出疑问)
板书:西坡 东坡
长满 只有雪松
师:这一奇异的景观始终是个谜,谁也不知道谜底在哪儿。1983年的一个大雪纷飞的一天,两个旅行者来到了这里。如今,谜面终于解开了,谜底是什么——谁来读一读
出示:“东坡雪大……也都存活了下来。
师:为什么东坡雪大?
生:因为特殊的风向。
师:特殊的风向会是什么风向?(联系南北走向画图理解)
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特殊的风向,还有一个原因是什么?
生:雪松有特殊的本领。
师: “这个本领”指什么本领?默读第3自然段,找出重要的句子来回答。
生读,出示:“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依然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师:在生活中,哪些物体有弹性?
生:橡皮、塑料尺、钢尺
师:你能用钢尺来演示一下雪松枝丫的弹性?要求边演示,边用语言叙述。
生:略
师:让我们来读一读,读出雪松的弹性。生读。
师:抓住 “弯曲”想一想,雪松的枝丫在什么情况下弯曲的?
生:是在承受一定的压力后弯曲的。
师:这就是抗争!
师:“弯曲”为的是什么?
生: 为的是“积雪从树枝上滑落”
生:为的是“减轻压力”
生:为的是“弯下的树枝立即反弹”
生:为的是“雪松依旧保持……
师:从弯曲中,我们读到了雪松的?
生:顽强不屈。
师:让我们再次朗读,读出雪松的顽强。生读
师:雪松就是这样读(投影出示“就这样,反复地积,……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
生齐读 。
师:你从读中感悟到什么?抓住关键词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生:反复地积写出了雪大。
生:反复地弯写出雪松承受的压力大。
生:反复地落是说雪松退让成功。
生:反复地弹表现了雪松的不屈不饶。
师:听,寒风在呼啸,大雪在漫天飞舞,雪松“就这样----”生读
师:风更大了,雪更狂了,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的树枝被积雪压断了,渐渐丧失了生机,雪松还是这样“反复地——”生读
师:是啊,雪松一次次地承受着压力,又一次次地化解着这种压力,从而顽强地存活了下来,成为了山谷中的一道奇异的景观。如今,始终解不开的谜终于豁然开朗。
师: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山谷中的谜底,揭开了谜底,之所以山谷的东坡只有雪松,是因为:
生: 一是特殊的风向 ,二是雪松的树枝富有弹性,
师:我们还感受了雪松的顽强不屈。
《山谷中谜底》第二课时
一、复习,整体感知
师:出示:朗读
景观 特殊 本领
完好无损 苍翠挺拔
启示 弯曲 发展
师:谁能运用这些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略
师:山谷中的谜是什么?
生:朗读第一小节
师:山谷中的谜底是什么?
生:朗读第三小节部分句子。
师:造成这样的谜底原因:一是特殊的风向;二是雪松特殊的本领,特殊的本领就是?
生:朗读“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苍翠挺拔的身姿。”
二、读想结合,感悟启示
师:指读第4小节, “不会弯曲”指什么?
生:指杂树在受到大雪压力时,不能弯下枝丫。
师:不会弯曲造成的后果是?
生:被大雪摧毁了。
师:指读第5小结,从这位旅行者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可以是一个故事,一句名言俗语,或者一个成语来)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吗?写一写。
生:我想到了《卧薪尝胆》的故事
生:我想到了《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
生:我想到了蔺相如礼让廉颇的故事。
生:以退为进
生:大丈夫能屈能伸
生: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师:出示“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勾践卧薪尝胆,不是 ,而是 。
韩信忍胯下之辱,不是 ,而是 。
蔺相如礼让廉颇,不是 ,而是 。
生:勾践卧薪尝胆,不是屈服,而是 为了最终打败吴王。
生:韩信忍胯下之辱,不是向屠夫屈服 ,而是忍辱负重。
生:蔺相如礼让廉颇,不是向对方示弱,而是为了赵国的利益。
师:在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 ),不是 ,而是 。
( ),不是 ,而是 。
生:同学之间互相谦让,不是向对方屈服,而是为了同学的友谊。
生:我爷爷常向奶奶让步,不是爷爷怕奶奶,而是为了家庭的和睦。
师:比较 “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句中“有时”是什么意思?
生:有的时候
师:对什么事有时不能“弯曲”?在中国历史上,你知道哪些人民族英雄?
生:我想到苏武出使匈奴,匈奴要苏武投降,苏武宁可饿死,也不屈服。
生:我想到了南宋名将文天祥,在被浮后,元将要他投降,他坚决不从,还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
师: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人说中国军队力量薄弱,不应当抵抗,这种说法错在哪儿?
生:错在面对侵略者,你越退让,他越猖狂。
生:错在国家面临灭亡,你退让,就会成了亡国奴。
生:错在对敌人不能抱任何幻想。
师:对什么事应该有时弯曲?
生:家庭、班级、学校、社会。
三、总结课文,拓展练习。
师:的确,大自然中,无论是什么动物、植物,无论是谁,面对困难和压力,首先要敢于面对,要和它作斗争;但是,有时也要学会忍让,因为暂时的弯曲、忍让能更好地保存自己,积蓄力量,等待机会,以求更好地发展。记住:进一步,寸步难行;退一步,海阔天空!
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刘燕敏,原文是 (阅读不能满足于改文或简缩本)
默读《山谷中的谜底》,读了原文,你夫妻俩明白了什么?
夫妻之间———,不是————,而是————
生:夫妻之间互相礼让,不是屈服,而是为了家庭的幸福。
师:原文和我们这篇课文相比,你觉得两篇文章哪一部分变化最大?
生:文章结尾部分。
师:教材和原文各有什么特点?
生:教材结尾直接告诉我们作者受到的启示。
生:原文结尾没有直接写出来。
师:这样给你什么感觉?
生:含蓄
生:耐人寻味
师:是啊,写文章时,我们可以明白地写出你对一件事的感受,也可以含蓄一点。
四、作业
美丽的大自然总是令人神往,《十万个为什么》、《自然现象之谜》介绍了许多奇异的景象,同学们课后借来读一读,做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小科学家。
兴趣作业:观察一个奇特的自然现象,并找出原因,说说得到什么启示,并把它写下来。
【山谷中的谜底课堂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山谷中谜底》教学设计06-19
六年级语文《山谷中谜底》评课稿10-16
《手指》课堂教学精彩实录04-22
《幽径悲剧》课堂教学实录03-22
生命生命课堂教学实录03-21
《天鹅的故事》课堂教学实录07-28
少年闰土课堂教学实录08-01
《认识圆柱圆锥》课堂教学实录03-22
《陶罐和铁罐》课堂教学实录03-10
《统计》数学课堂教学实录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