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课堂教学实录

时间:2024-08-07 17:41:20 偲颖 语文 我要投稿

《狼》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2篇)

  教学实录是一种记录教学过程、监控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益的提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狼》课堂教学实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狼》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2篇)

  《狼》课堂教学实录 1

  【教学要点】

  因势利导,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深切感受故事情节,揣摩语言,领会文章主旨。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谁能说一个有关狼的成语?

  生①:狼心狗肺、狼狈为奸

  生②:狼吞虎咽

  生③:狼烟四起

  生④:狼子野心

  师:狼在我们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生(齐答):狡猾、贪婪、阴险

  师:的确,狼历来就是狡诈、残忍、贪婪的代名词,以谈狐说鬼著称的《聊斋志异》中就记录了有关屠户与狼斗智的三则故事。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短小生动而又意味深长的寓言故事,去感受一屠杀两狼的智勇。(板书课题)

  〔点评:由学生熟悉的成语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齐读)蒲松龄简介)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听清字音和朗读停顿。

  (师范读完毕后投影展示生字。)

  师:谁能把这些生字准确地读一遍?

  缀(zhuì)窘(jiǒng)苫蔽(shān bì)弛(chí)眈(dān)暝(míng)隧(suì)黠(xiá)

  (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

  师:谁能指出这位同学读得不理想的地方。

  生①:其一/犬坐/于前他读成了其一犬/坐于前,停顿有误。

  生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他的停顿也错了,读成了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生③:仍(réng)他读成了rén。

  师:以上这几位同学听得都很认真,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一遍,边读边观察多媒体展示的五幅图,准备根据画面复述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愿意把课文复述一遍?

  (生①复述故事。)

  师:你复述得真好!

  生②:老师,我能比她复述得更好。

  师:你这么自信,请你复述一遍吧!

  生②声情并茂地复述。(全班热烈鼓掌)

  〔点评:生动的复述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这一做法,改变了过去学习文言文注重字词解释的传统做法。把学习的权利和时间还给了学生。〕

  师:确实很好!通过他们的复述,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课文内容。下面请大家分组学习。

  要求:

  1、第一大组学习一二自然段,第二大组学习三自然段,第三大组学习四自然段。

  2、从字、词、句入手,疏通文意。

  3、注意把握故事情节及狼和屠户的心理。

  (讨论学习十分钟后,交流学习情况。)

  第一组汇报:

  生①:我们小组解决了以下问题(投影展示)

  1、缀行甚远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

  贪婪。

  2、一屠晚归中的屠是理解为屠户好,还是屠夫好?

  用屠户更确切。通过我们知道了:二者都有以屠宰牲畜为业的人但屠夫更注重的是引申义,而屠户则更注重本义。

  生②:我们小组补充一个问题(投影展示):

  为什么屠户一开始不把骨头全部扔给狼?

  我们认为屠户这样做是对狼抱有幻想。

  生③:我认为屠户这样做,是因为想拖延时间,想出对付狼的办法。

  (鼓掌。)

  生④:我有一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我解决(投影展示)。

  狼遇到屠户,为什么不一下子就把他吃掉?

  生⑤:我认为狼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狼一开始抱着试探心理,也表现了狼的狡诈。

  第二组汇报:

  生①: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投影展示):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是描写屠户心理的句子。

  2、窘与前文的惧都是在写屠户的.心理,而且窘比惧的意思更进

  一层。

  生②: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投影展示):为什么屠户这时候才采取行动?

  生③:因为屠户现在才明白,狼的主要目的是吃自己。

  生④:因为屠户比较善良,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他不想杀害生命。(鼓掌)

  生⑤:通过讨论我们小组明白了:(投影展示)狼的表现是眈眈相向。这也表现了狼的狡猾、阴险。

  第三组汇报

  生①: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投影展示)

  1、屠暴起中的暴应该重读,因为从这个字最能看出屠户的果断。

  2、狼没有一起进攻,而准备前后夹击,也表现了狼的狡猾。

  生②: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投影展示)屠户为什么这时候才杀狼?

  生③:屠户开始以为可以摆脱狼。也说明屠户是迫不得已才杀狼。

  师:大家学习的非常认真。通过学习,我们对课文已经很熟悉了,现在请大家再来看黑板上的五幅画面,谁能概括本文写了屠户与狼之间的几件事?

  生①:我认为有四件事: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生②:我认为有三件事:遇狼──避狼──杀狼。

  生③:他们都是从屠户的角度来看作者的思路,我从狼的角度把这个故事分成了四个层次:遇屠──追屠──诱屠──被杀(热烈鼓掌)

  师:你很善于思考问题,能从新的角度看问题!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课文内容,我们就选择一种最易于接受的观点。(板书归纳)

  遇

  屠惧狼

  御

  杀

  〔点评: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研讨环节,学生们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师:以上我们学习了一至四自然段,现在,请同学们齐读第五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师:谁能翻译本段?

  (生①通译全段)

  (生②再次翻译本段)

  师:本段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①:寓言告诉我们,遇到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不要害怕,要敢于和他们作斗争。

  生②:举个例子吧,如果在街上有个坏人向你要钱,你若给了他,下次他还会向你要。因此,我们要坚决拒绝,并及时报警。(全班鼓掌)

  生③:遇到恶势力,要当机立断,决不手软。

  (师再次强调寓意,板书:对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多媒体展示寓意)

  师:请大家齐读寓意。

  (多媒体展示板书,教师小结全文。)

  师:请同学们对照本文,再来阅读一篇有关狼的文章《感恩狼》,看看两文中的狼有何区别和联系?

  (生快速阅读《感恩狼》后,交流阅读情况)

  生①:《感恩狼》中的狼知恩图报;《狼》中的狼恩将仇报。

  生②:狼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所以,看问题应从正反两方面来看,才会客观、正确。

  生③:大家都听说过印度狼孩的故事,狼和人一样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鼓掌)

  生④:狼对保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澳大利亚就有因为捕杀狼而导致野兔破坏草原的例子。所以,我们不能滥捕滥杀狼。

  师:同学们的学习效率真高,能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以后继续努力。下课。

  【评析】

  这节课是成功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自主性: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应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它使我们的学生观有了彻底的改变。过去我们讲究集体,忽略个性,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基本上是老师领着学生走进教材,走进教参,走进标准答案。现在《课程标准》把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学习是个体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带着新教材走向不同的学生,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作为主体的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他们才会真正爱学语文。例如,这节课教师没有给学生提问题,而是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提问题,互相之间提问题。还有,我们以前在学生回答问题方面,要么是一个学生说了算,要么是教师说了算,而这节课教师一直在倾听每个学生的感受,允许理解的多向,答案的多元,不断给学生鼓励和掌声。因为阅读是一种和作者、和文本对话的过程,每个人都会产生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在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自己,教师只是帮助学生阅读。学生在学习中会发现新的意义,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学习过程是可设计的,又是不可设计的,教学中常常会有不可预料的情况,甚至会出现无心插柳柳成阴的现象,所以不能拿一个标准答案来束缚学生,语文教学只有在这种模糊与精确中同时展开,才有可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的自主精神。

  2、合作性:

  本节课,学生们的回答多次赢得了听课教师和学生们的掌声。究其原因,是学生们的合作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整个教学的最精彩部分就是集体交流。这是学生在经历了独立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探究成果的初步展示。在交流中,学生个性思维的火花会产生碰撞;在交流中,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会得到培养;在交流中,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学习方式的变革,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释放出学习的潜力,让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3、探究性: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学生学习语文的探究性就要体现在能把课文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学习的资源。本节课,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思考习惯,在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向更高的层面拓展,力求摸索出几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还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空白,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如:让学生看图复述故事,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狼》课堂教学实录 2

  一、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这节课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文字游戏,老师要测试一下同学们倾听的能力,所以要认真听清老师说的每句话。我们做这个文字游戏,就是老师给大家一个词语,大家根据这个词去猜谜底,看看谁能比较快,比较准确地猜出谜底。大家看屏幕【屏显:动物】

  师:谁能猜出来?(指名猜)再看屏幕【屏显:食肉】

  师:这次该猜什么呢?(指名猜)

  师:再往下看,【屏显:凶残】前两个是它的属性,第三个就是它的性情。(指名猜)

  师:最后一个【屏显:形似狗】说出谜底。

  二、词语训练

  师:刚才我们一点一点给出了谜面,大家猜出了谜底——狼,那么关于狼,你都知道哪些带“狼”字的词语?(指名说)两个字、四个字的都行。

  师:大家很了不起,说出很多四字的词语,甚至有很多成语。大家发现没有,凡是带“狼”字的词语一般都怎么样?(生:都是贬义词)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就是狼。(教师板书:狼)

  三、引导想象之听故事

  师:大家猜猜,我们今天会讲一个关于狼的什么故事呢?(指名说)

  师:刚才大家的推测,其实就是一种猜测。(板书:猜测)但是这种猜测漫无目的,如果老师让同学们说,一节课也说不完,那么老师给大家一个故事的开头,还是要注意听,注意从老师表述的故事开头当中搜索有用的信息。

  师:“有一天,狼在山脚下发现了一个山洞,各种动物从洞的一端走进,一端走出。狼非常高兴,它想,只要我能够守在洞口,我就可以获得我想要的动物,于是,它把山洞的另一端堵死了,隐藏在开口的那一端,单等动物们来送死。”

  四、引导想象之猜故事

  师:这是故事的开头,那么同学们猜一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指名说)我们按照这样的格式说(板书:第一天)大家看屏幕【屏显:狼的图片】。它把山洞的一端堵上了,然后它就到开口的那一端隐藏起来,等着动物们往里进,那么我们接着大胆猜测,第一天谁会来?(指名说)

  师:想不想知道谜底?(生:想)【屏显第一段内容】默读。

  师:读完了吧?刚才谁猜对了?第一天来了什么?(板书:羊)然后呢?(指名读屏幕的第一段)这里有个词是“功败垂成”,大家跟老师齐读。能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吗?可以根据情节猜猜这个词语的意思。重点理解“垂”的意思,如果把这个字理解了,这个词你就理解了。

  师:马上就要成功的时候却失败了,多遗憾啊?还有一个词表现出了非常遗憾,是哪个词?(气急败坏)你们有没有气急败坏的时候?(指名说)

  师:那么刚刚来了一只羊,逃走了,从哪儿逃走的?(板书:偏洞)有一个词叫“仓皇逃窜(板书:逃窜)。

  师:第一天狼追羊,羊从偏洞逃跑,狼功败垂成,第一天的故事就到这儿了。接下来再到第二天(板书:第二天)第二天谁会来?(生猜)

  师:想不想知道谜底?(想)【屏显第二段内容】默读。

  师:读完了吗?我们一起按照第一段的格式整理板书内容好不好?(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兔子、更小洞、逃窜)

  师:很了不起,讲述了两段大家发现了一个规律没有?是什么规律?最显著的一个规律,先将了是第几天,来了一只什么动物,从哪儿逃跑的,这是一个最显著的规律,还有一个规律。大家去发现。(第二天来的动物比第一天小点儿)动物越来越小,可以逃生的洞也越来越小,但是最终的结果都是怎么样?(生:逃跑了)

  五、引导想象之讲故事

  师:接下来这个故事该怎样讲了?同桌之间交流一下。(生交流)

  师:有没有结果?(生:有)我们由听故事、猜故事到自己讲故事,是不是很厉害?谁想讲一讲呢?注意第一个讲的要符合逻辑,我们今天一再强调的就是猜测,接下来你们是推测。(板书:推测)推测和猜测很相似,但它们不完全一样,猜测可以什么也没有,但推测一定要符合逻辑,谁想推测?照着大屏幕这样的格式讲。(指名讲故事)

  师:想不想知道谁猜得对?请看屏幕【屏显第三段内容】生默读。

  师:(指名整理板书)你觉得老师黑板应该写什么?(生说,师板书:小松鼠、洞顶口、跑掉了)

  师:接下来第几天了?(板书:第四天)

  师:第四天,狼吓坏了,拔腿就跑。谁也不许交流,我估计你们自己都能猜测。看到老师手里拿的单子没有?跟大屏幕上的是一样的。请同学们把笔拿出来,这次不光是让你们猜出是谁来了,而且要把情节补充完整。注意这一段就是故事的结局了。(生续写故事结尾,师巡视)

  师:大家都写完了吗?通过老师刚才的.观察,发现同学们写的有一下几类,我们分别从各类中找出代表读一读。(生读自己习作)

  师:那么大家猜得对不对呢?想不想来验证一下。(生:想)我们推测的最终结果就是要验证。(板书:验证)不能漫无目的地去推测,其实我们在不断地推测当中也在验证,验证了,再推测,有没有意思?

  师:我们来看一下,故事最终的结果。【屏显第四段内容】

  师:看来绝大多数同学推测的结果和原文的结果是一样的,那么推测其他的结果也没有错,其实你已经按照正常的思维逻辑在讲故事。那么,故事到这儿,大家发现没有,故事还没有题目呢!只有一半,想不想猜一猜,故事的题目是什么呢?临近的同学交流交流。(生交流讨论)

  师:有没有结果?(有)(指名说)。

  师:但题目只有一个。老师的题目是(板书:不留余地的)

  六、评价故事

  师:那么故事学到这儿,还没完。【屏显:各界人士的评论】社会各界人士对这匹狼以及在狼身上发生的事,给予不同的评价。我们看屏幕,默读。

  师:你读了不同角色的人,不同身份的人说的这些话,发现一个规律没有?用一句话说说他们的规律。(指名说)

  师:军事家,经济学家等等,都是他们自己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我们在短时间内也不一定要把他们都理解好,但是今天我们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什么?推测了故事,而且推测的准确率还是比较高的,这就证明我们能够按照逻辑去思考,去讲述。那么在下课之前,老师根据这个故事,送给大家一句话【屏显:堵死他人活路的同时,其实也堵死了自己的活路,既然如此,又何必非要把别人逼上绝路呢?得饶人处且饶人,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师:下课。

  《狼》课堂教学实录 3

  一、读故事,关系

  师:上一节课,我们认真读了课文,知道课文所讲的事发生在——

  生:凯巴伯森林。(板书)

  师:森林里不仅有活泼而美丽的鹿,还有——狼。狼是要吃鹿的,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出示:

  但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那时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它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学生读)

  师:这段话中哪个词语告诉我们狼把鹿吃掉了?

  生:下毒手。

  师:读着这三个字,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双双凶残的眼睛。(板书:下毒手)

  师:狼吃鹿这样的事在森林里是经常发生的,你注意到这些词语了吗?(着重显示:常常、总在、时刻)我们阅读时关注到这些关键的词语,朗读时需要突出他们,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就能在朗读中表现出来。谁来试试?

  生:我来读(学生的朗读富有表现力)。

  师:这些狼,无时无刻不在盯着美丽可爱的鹿,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对鹿下毒手,那些鹿就得——

  生:时刻提防狼的暗算。(板书:提防)

  []

  师:是呀,要是一不小心,美丽的鹿就会被这些狼给暗算了。森林里要是没有这些凶残的狼该多好!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他们做了什么?

  出示:

  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他们组成了狩猎队,到森林中捕杀狼。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只跟着一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六千多只。(学生自读)

  师:凯巴伯森林的居民干了什么?

  生:捕杀狼。

  师:这些居民认为他们杀狼是为了保护鹿呢。(板书:捕杀保护)

  二、列数字,讲变化

  师: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狼和其他一些鹿的天敌几乎被赶尽杀绝,人们的愿望实现了吗?

  生:没有!

  师:请同学们把课文一到三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看一看鹿群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一边读可以把有关的语句画下来。(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划有关语句。)

  生:我找到这句话:那时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它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我知道凯巴伯森林最初有四千只狼。

  师:正好有四千只狼?

  生:不对,大约有四千只。

  师:这些词语看上去不起眼,可少了它们就不太准确了。

  生: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没有了狼,森林里的鹿超过了十万只。

  师:你觉得——

  生:森林里鹿太多了。

  生: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

  生: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师:如果把这些语句简化成数字,就是——

  生:四千——十万——八千

  师:大家能利用这些数字,说说鹿群的变化吗?(同座互练)

  生:凯巴伯森林里一开始大约有四千只鹿,当地居民捕杀了它们的天敌——狼。从此凯巴伯森林成了鹿的王国。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可是鹿太多了,它们就饿死了许多,一个冬天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师:从四千到十万,两个冬天少了六万,到后来,只剩下八千。变化的仅仅是数字吗?

  生:是鹿。

  师:是呀,逝去的是一只只鲜活的生命呀,怎能不让人心痛不已!读好些句子。(生读)

  三、析原因,明道理

  师:这些可爱的鹿都是怎么死掉的?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把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多媒体显示)

  师:读了这句话,我们知道鹿大量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

  生:闹饥荒。

  师:读一读这句话,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生:我看到许多树上的叶子都被鹿啃光了,

  生:一些小点的树被鹿连根拔起。

  生:地上的小草、花全被吃了。

  生:我看到一只小鹿太矮了,它什么都吃不到,向着它的妈妈直叫。

  师: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这真是糟蹋呀!带着自己的想像,读好这句话。

  师:可是,即便是把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吃光了,还是有许多鹿——

  生:饿死了。

  师:还找到其他原因吗?

  生:我知道还有许多鹿是病死的: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多媒体显示)

  师: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这些鹿都是——

  生:病死的。

  师:我们能看到疾病吗?

  生:不能。

  师:我们只能看到——一只又一只鹿死掉了。疾病真的像可怕的妖魔,人们看不到它现身,却夺去了六万只鹿的生命。(学生齐读)

  师:森林被糟蹋,鹿群大量死亡,让人们不由得想起从前的凯巴伯森林。

  多媒体出示: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生齐读。

  师:面对眼前的惨状,想想过去的美景,如果你是当地的居民,你一定想知道其中的原因。我们帮他们想一想,所有的灾难都是从哪里开始的?

  生:这些灾难是从人们捕杀狼开始的。

  研读第四自然段,把握森林、狼、鹿和人之间的平衡关系

  师:请大家读一读这段话,这段话告诉大家被人们忽视的森林中的秘密。

  生:狼是“功臣”,鹿是“祸首”。

  师:凯巴伯当地的居民们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一点。你有信心说服他们吗?注意,要改变狼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不能忽略?

  生:我觉得“一些”很重要,狼不会把所有的鹿都吃掉的,只能吃掉其中的一些。

  生:“太快”也很重要,鹿群不能发展得太快,森林里超过十万只鹿就会闹饥荒的。

  生: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狼并不是只吃病鹿,只是生病的鹿跑不快,经常会被狼吃掉。

  师:大家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相信你们一定说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们!(学生复述课文第四自然段。)

  四、写书信,促表达

  师:为了让更多的居民知道他们的过失,我们可以给他们写信。

  《狼》课堂教学实录 4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先玩个游戏。我请四组同学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依次为(板书:狼、鹿、森林、人类),记住自己的角色了吗?好,下面听好了,老师叫到谁,就立即站起来,比比哪组反应快!狼!人类!鹿!森林!(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游戏)

  师: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现在我要增加难度,我说一个词,你自己判断一下能否形容你所扮演的角色,若觉得行,请毫不犹豫地站起来。可爱的——

  可恨的——可怜的——贪婪的——美丽的——智慧的——

  (学生依据自己的观点站立)

  师:同学们在做游戏时,能凭着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不随波逐流,我觉得这一点太可贵了。我们读书呀,就要读出属于自己的那份见解,那番感悟才行。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个有关狼、鹿、森林、人类的故事。(板书:30、狼和鹿),相信你们都能读出自己的那份独特感受。

  评点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世界的兴趣之火。”此课设计就十分注意课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一上课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单纯的比比谁的反映快,到自主的判断选择词汇,一下子就营造了生动、活泼、开放、富有个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快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同时,学生从游戏中获得的个性化的自己体验正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方法之一,那就是用自己的头脑,读出属于自己的见解、体会,真可谓独具匠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把书本轻轻打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这篇文章,读出你对狼、鹿、森林、人类的初步感受。

  (学生自由阅读)

  师:下面,我们交流一下各自的阅读感受,能把你的感受概括起来用一个词表达出来吗?可以从书中选,也可以自己想。

  学生交流,师生互动

  生1:我认为森林是葱绿的、生机勃勃的。

  师:你从哪儿感受到的?能把它读好吗?

  生1有感情地读第1节。

  生2:我认为森林是枯黄的,文中第3小节中写到:“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师:是啊,不同的文字能给人不同的感悟,面对森林,你们两个同学就读出了完全不同的感受,这就叫做读自己的书。谁来说说鹿、狼、人类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生1:我从第1小节中感受到鹿是美丽活泼的。

  生2:我认为鹿是可怜的。因为书中第3小节中写到“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

  生3:鹿是饥饿的,鹿群疯狂地繁衍,森林中一切可以吃的都吃光了,只能挨饿。

  生4:我说的是狼,文中第1小节中写它是那样贪婪、凶残,随时都想吃掉可爱的鹿。

  生5:我觉得人类是勇敢的,组成狩猎队和凶残的狼作斗争。

  生6:我不同意他的看法,人类是很愚蠢的,不应该捕杀狼。

  师:初读课文,每个同学对狼、鹿、森林、人类都有了自己的感受,了解了发生在它们之间的故事,那么灾难降临的秘密又在哪里呢?

  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秘密。

  生齐读第4节。

  评点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是千差万别的,他们对同一文本的反映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对课文的理解,不应刻意追求准确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教师应放飞学生心灵的自由,允许学生对文本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去体验,去理解,允许有不同的感悟、体会和结论。本课教学的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运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读,读出对“狼、鹿、森林、人类”的初步感受。教师用心去聆听,肯定孩子们的感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这才涌现了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三、品读课文,深化领悟

  师:我们通过阅读文章很快就明白了这一道理,可当地居民明白这一点时,为时已晚,枯黄的森林在哭泣,八千只病鹿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地行走着。人们此时是多么怀念以前那片美好的森林啊!让我们重新进入那片美丽的森林,静静地感受那逝去的森林,那久违的.和平。(音乐起,多媒体展示美丽的森林,动物奔跑跳跃的录像片段)

  (学生专注地观看感受。

  师:多么熟悉的一幕呀!还是那片森林,鹿群和狼群共同存在着,相互制约着,带着你现在的理解自由读第一节,看看这一次你又读懂了什么?谁来试试?

  生1:森林太美好了!狼鹿共存合理。

  生2:我读这一节时心里有些沉重,觉得美丽的森林已经消失了,多可惜呀!

  师:可那时当地居民是怎样对待狼的?请同学们潜心地默读课文第2小节,再次与课文对话,读出你此时的见解。

  学生读

  师:让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些句子,你读懂了什么?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悲凉、难受出示①)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个跟一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

  学生自由谈感受。

  师:是啊,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狼,哀嚎着倒在血泊中,我们悲叹着它的命运。那么,被当地居民特意保护的鹿,它的命运又是怎样呢?请轻声读第3小节,找出你感触最深的语句,划下来,多读几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先小组内交流一下。由2号位同学主持。

  出示②)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森林的荒凉。

  师:哪儿对你触动最大?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谈。

  出示③)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众中游荡。

  师:这句话你又读懂了什么?

  生:鹿群的危险与无奈,无处可逃,无法躲避。

  师请学生读好这句。

  师:自由读读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三句话是有联系的,狼、鹿、森林是相互制约的。正因为狼被枪杀了,所以森林被糟蹋了,鹿自身也死于疾病。

  师:是啊,缺少了狼的踪迹,引读②、③两句,是人们的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引读①句,所以,再引读②、③两句,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8千只病鹿。

  师:读到这儿,相信你们对狼、鹿、森林、人类,一定又有了新的理解、新的感受。课前,老师指定你们每组担任不同角色,现在,你最想担任哪个角色,你最想对谁说些什么?请大家静静地思考片刻。

  生1:我想担任狼,我想对人类说:“人类啊人类,你们是多么愚蠢,你们看到了我们吃鹿,就以为我们罪大恶极,其实,我们也能保护森林啊。”

  生2:我想做鹿,对人类说:“人类啊人类,你们以为消灭了狼就可以保护我们,你们真傻呀!”

  评点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教师应充分理解、尊重学生的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体验。此教学环节中利用多媒体使美丽的森林得以再现,促使学生对课文第一、二、三小节的再次个性化的解读、感悟。对三句话之间内在关系的探寻,充分体现了阅读是一种对话,一种具有生成性的对话。最后让学生自由选择角色和说话的对象,不仅和课前的游戏导入相互照应,又深化了学生的认识理解,给予学生思维的自由,表达的自由,心灵的自由,给予学生个性的尊重,“旁逸斜出”的宽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一篇文章多种感悟,才能百鸟朝凤,各鸣佳音。

  四、总结拓展,明白事理

  师:同学们,我们从狼和鹿的故事中读出了各自的感受,各自的体会,明白了许多道理。大自然,就是一张用生命编织的网,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植物都是网上的一个结,一根线,我们必须严守自然规律,去维护这生命之网,不再重复狼与鹿的悲剧。让我们祈盼所有生命的永久和平。

  总评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学生始终在一种极具亲和力的课堂氛围中驰骋思维,独立思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辨,去发现,去领悟,去创造,他们的生命感、价值感得以唤醒;学生的人生态度、人格魅力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能力、智力、创造力得以尽情地迸放,从而使本课的语文教学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爱因斯坦语),令他兴奋,令他深思,令他珍藏永远,以至激发抑之不灭的兴趣,产生神圣的好奇心和惊人的创造力!

  《狼》课堂教学实录 5

  课文:

  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但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那时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它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

  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他们组成了狩猎队,到森林中捕杀狼。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只跟着一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了六千多只。

  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得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的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实录:

  师:小朋友读过很多的书,有连环画,还有一些儿童文学作品,“森林”两个字有没有听说过啊?谁能说说森林里有什么样而什么样的动物?

  生:森林里有温驯可爱的驯鹿。

  师:能不能再增加一个词,森林里有温驯可爱而怎么样的驯鹿?

  生:森林里有温驯可爱而美丽的驯鹿。

  生:森林里有活泼而可爱的小鸟。

  生:森林里有活泼而可爱的松树猴。

  生:森林里有凶残而贪婪的狼。

  生:森林里有雪白而活泼的小白兔。

  生:森林里有茂盛而翠绿的叶子。

  师:你说的是植物。

  生:森林里有威武而凶猛的狮子。

  生:森林里有勤劳而可爱的松鼠。

  师:时间到了,我们开始上课。

  师:一起看屏幕(出示一只鹿图)。它是谁呢?

  生:鹿。

  师:喜欢吗?谁能说说喜欢的理由。

  生:鹿可爱而温驯。

  生:美丽。

  生:因为它看起来不是很坏。

  师:看起来不是很坏,实际上它坏不坏?

  生:不坏。

  生:鹿很活泼。

  生:它不会伤害别的'动物。

  师:不会伤害别的动物,就是说这是善良的鹿。

  生:鹿很聪明。

  师:鹿是一种惹人喜爱的动物,它有细长的四肢,短小的尾巴,褐色的皮毛,有的鹿还有条纹和花瓣,雄鹿的头上还有非常漂亮的角。鹿不仅可爱,还很善良,我们知道的九色鹿就象征着见义勇为、恪守信用的美好品质。所以我们觉得鹿非常的可爱。

  师:再来看(出示狼图),这是什么?你看过或听过哪些关于狼的故事呢?

  生:狼吃鹿。

  生:狼来了。

  生:小红帽。

  生:小山羊和狼。

  生:三只小猪。

  师:所有这些故事,你看了之后,你觉得狼怎么样?

  生:凶恶。

  生:凶残。

  生:凶残而贪婪。

  生:凶暴。

  生:可怕。

  生:凶猛。

  生:残暴。

  生:残忍。

  生:可恶。

  师:鹿很可爱,狼很可恶。谁能说说含有“狼”的一些词语。

  生:狼奔豕突,鬼哭狼嚎。

  生:狼狈为奸。

  生:狼心狗肺。

  生:狼烟四起。

  生:狼吞虎咽。

  生:引狼入室。

  师:太可怕了。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词语。一起读一读。

  出示:杯盘狼藉、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吞虎咽、鬼哭狼嚎、声名狼藉、如狼似虎。

  生读时,师打断:读得干脆一些,可能不太熟悉,先看一遍。不要拖腔拖调。

  生读时,师打断,示范两个词语,生再读。

  师:同学们,今天有很多老师在听课,我有个希望,希望我们一起狼狈为奸,把课上好,好不好?

  生:好。

  师:好不好?

  生:……

  师:老师再讲一遍,今天有很多的老师在听课,希望每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狼狈为奸,把课上好,好不好?

  生:不好。

  师:为什么不好?

  生:因为你说狼狈为奸。

  师:狼狈为奸什么意思?

  生:狼狈为奸是说一些坏人做坏事。

  师:我们是不是坏人?我们是好人,好人专干好事,所以刚才这句话中的“狼狈为奸”最好换一个什么词就好了。

  生:合作。

  生:齐心协力。

  师:最近,我们三点二十分之后,都要进行活动,活动内容非常丰富,有过独木桥、踩高跷、跳山羊,虽然这些活动很难,但是同学们个个如狼似虎、跃跃欲试,对不对啊?

  生有说对,有说不对。

  师:到底对不对啊?

  生响亮:对。

  师:大多数的同学都说对,说不对的举手。

  生:如狼似虎的意思就是像狼一样凶残,像老虎一样可恶。

  师:能不能用在这里?我们凶残吗?我们很善良,所以不能用如狼似虎,倒是可以换一个词语,也有一个“虎”字。

  生:生龙活虎。

  师:听了同学们的交流,老师得出一个结论,不光同学们不喜欢狼,而且绝大部分绝大部分人都不喜欢狼。为什么呢?他们把所有的坏人坏事都跟谁联系在一起啊?

  生:狼。

  师:狼真的很可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狼和鹿的故事。谁来把课题读一下。

  生:18狼和鹿。

  师:其他读得都很好,老师有一点建议,这个18说的是“第18课”,谁再来读课题?

  生:第18课,狼和鹿。

  师:一起来读读。

  生读。

  师:请同学们打开101页,自己大声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课后的生字表,不要一起读。

  生读书。

  师:都读完了吗?老师有些不相信,同学们读得速度都一样快,一道停下来了。下次没有读完的,就只管读完,知道了吧?不要受别人的影响。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最快,还有的同学读得慢一些,没有关系。读得慢的,他读得很认真啊。还有的同学啊,老师虽然没有听到他怎么读的,但是我知道他读得非常认真,非常好,像这位男同学,像这位女同学,还有其他同学,头一摇一摇的,有的甚至身子都在使劲,这告诉我们什么?

  生:他们读得很有感情。

  生:很入神。

  生:很投入。

  生:全神贯注。

  生:聚精会神。

  生:说明他们已经投入到故事的情节中去了。

  师:我们读课文,就是要专心致志,就是要投入,就是要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故事中去,这样我们就能更好的把故事读好。书读得这么好,谁能把这些词语读给我们听。

  生:凯巴伯、葱绿、捕杀、其他、消退、悲惨、传染、一旦。

  师范读两个:不要拖,一起读。

  生读。

  师:下面的难度大一点,谁要是能读的好,说明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你都能读好了。

  生:贪婪、毒手、大约、提防、哀嚎、血泊、繁殖、灌木、蔓延、妖魔、威胁、毁灭、祸首。

  师:我看见,你读词的时候,眼睛眯成一条缝,是不是看不太清?要保护视力。谁有什么意见?

  生正音:贪婪。提防。

  生:他没有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师:读词,不能只发出声音,要把意思读出来。怎样把意思读出来,要把意思融进声音里,把意思写在脸上,我们一起来读。

  生读。

  师:三6班小朋友很了不起,这些词语很难的,读到同学们的嘴里就不难了,而且还读出意思来了。同学们啊,我们汉字啊,非常的美观,同时又是非常的严谨,我们书写的时候一点都不能出错,不然的话就会成为一个错字,或者成为一个别字。请大家看看这些字,你觉得特别是哪些字不能多一点或者少一点。

  出示:凯巴伯、葱绿、捕杀、其他、消退、悲惨、传染、一旦。

  生:“葱绿”的“葱”中的一点不要忘记。

  师:爸爸妈妈做菜,都要用葱,葱要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放进锅里烧。老师这里打个比方,这里的一点就好比是一小段葱掉在锅里,大家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记,叫做“葱花点点”。

  生:“捕杀”的“捕”,不要掉了一点。

  师:就是右上角的那个点。

  生:“消退”的“退”,一点不能写成捺。

  师:“传染”的“染”要注意什么呢?

  生:上下结构。

  生:上面是个“九”,不是“丸”。

  师:这个字怎么记住呢?也可以用一句话来记:染坊里不卖丸药。我们汉字讲究音形义相统一,有的字一听它的意思就能想出它的字形来。下面老师说个谜语,看谁能猜出来是什么字?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什么字?一起说。

  生:旦。

  师范写:“旦”写的时候,下面的地平线要写得长一些,舒展一些才好看。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在书本上面描红。

  师巡视:写字姿势很端正。这位同学字写得好,描出来的字跟原来的字一模一样。这位同学又快又好,这是最最了不起的。很多同学字写得都很好,现在没有时间了,不然的话,老师还要展示展示。写字很重要,学语文,先要把字写好。

  师:谁能根据括号里的注音,给这个字组个词?

  出示:

  提(dī)泊(pō)着(zháo)只(zhī)倒(dào)

  提(tí)泊(bó)着(zhē)只(zhǐ)倒(dǎo)

  生:提防,提起。

  生:湖泊,停泊。

  师:泊,文中还有一个什么词?

  生:血泊。

  生:着落,提着。

  师:课文中(zhao)有一个什么词?

  生:着火。

  生:一只,只要。

  生:倒立,倒茶。

  师:课文中有个什么词?

  生:反倒。

  师:谁能把这些句子读给大家听。自己先练一遍。

  出示句子:

  1.那时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它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

  2.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只跟着一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

  3.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4.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5.狼吃得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

  学生读。

  师:能把句子读好了,多音字就没有问题了。读好了句子,课文就能读得更好。谁来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生读: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师打断:先停一下,等会儿再请你读。有些地方为了读出自己的理解,可以读出变化来,有些地方要读得干脆,像……就像平时讲话一样。谁再来读。

  生读。

  师:不看书,你头脑中的森林是什么样的?

  生:茂密。

  师:声音响一点,老师们都伸长了脖子在听。

  生:树木很茂密。

  生:有五彩缤纷的花朵。

  生:百花齐放。

  生:绿树成荫。

  生: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

  生:树木郁郁葱葱,花朵五颜六色,小草婷婷玉立。

  师:森林里不仅生长着茂密挺拔的树木,而且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动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谁再来读读这两句话,读了以后,要让人看到大森林是一望无际的,看到动物们嬉戏的场景。

  生读。

  师:这位同学很投入,在努力把自己理解的意思告诉大家。读书就是要这样,要把自己当成作者,当作一个讲故事的人,把自己看到的情景告诉给大家,把自己体会到的喜怒哀乐告诉给大家。而且要把这些理解表现在自己的脸上,融进自己的声音里,这样听的人才能明白你要告诉他的意思。谁还想读?其他同学不看书的话,是不是眼前能看到景象呢?刚才男生读得好,女同学怎么样?

  女生读。

  师:刚才读的这位同学继续读下去。

  生读:但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那时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它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

  师:把“贪婪”这个词再读一下。

  生读。

  师:这里说狼对鹿下毒手,进行暗算,想想看,狼会对鹿下怎样的毒手,进行怎样的暗算?和你以前读过的那些故事、材料联系起来。

  生:它会咬鹿,还会把鹿杀了。

  师:听不出怎么毒。

  生:它会趁母鹿不注意,把小鹿偷走。

  师:这就叫暗算。

  生:趁鹿群休息时,突然冲进鹿群,把小鹿咬死,再拖到狼群中去分享。

  师:这有点毒了。

  生:有一两只鹿在河边喝水,狼群就会把它们咬死,然后再分享。

  师:怎么分享?

  生:狼一个接着一个扑上去,咬了鹿的肉吃。有的小狼咬不动,大狼就会咬下来给小狼吃。

  师:有点毒,还不够毒。

  生:狼一起扑上去,把鹿的内脏全部撕碎,再把内脏全部翻出来吃。吃完后,把骨头叼出来慢慢吃。

  师:这个叫下毒手。

  生:扑上去,先咬断鹿的喉咙。

  师:毒手,大家理解得很好,暗算还不够,刚才说到了一点,还能不能更暗一点。

  生:一只鹿在喝水,一大群狼扑上去,把它拖到洞里,慢慢把它给全部吃掉。

  师:你是又暗又毒。鹿是可爱的,可是在鹿的后面跟着一起贪婪的狼,你心里觉得怎么样?

  生:很难过。

  师:谁来读读这几句话,把刚才的理解告诉大家。

  生读。

  《狼》课堂教学实录 6

  教师:同学们,老师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是我的同行,教书之余,他在路边摆一个茶摊,无偿为路人提供茶水,你要喝他的茶水,就为他讲一个故事。有一个故事,里头有个人流汗,有个人流血,还有一个在笑。我这个故事讲得好不好?学生齐答“不好”。

  教师:听完这个故事,你想知道什么?

  生1:摆茶摊的人是谁?

  生2:故事中的人是谁?

  生3:为什么会流汗?为什么会流血?

  生4:老师怎么会有时间摆茶摊?

  师:这么多问题,一定想知道结果,对吧?今天我们来学习摆茶摊的主人写的一篇文章《狼》。

  请同学们拿起书和笔,自己默默地读,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快快快。

  接下来,同学们互相讨论疑难,老师分小组布置任务,每6人负责一个自然段。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解决疑难的句子,二是说出本小组解决疑难的绝招。

  学生分小组讨论。约五分种后,老师让第一组的一名学生翻译,另一名学生指出:“我们的绝招就是加一个字把古文变成现代文。

  第二组:甲翻译。乙:有两个绝招,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二是参考注释。

  第三组:甲翻译,教师插问:回答我几个问题,哪是“放下”、“拿”、“互相看着”?学生一一回答。教师:我们试试“眈眈相向”。师生表演。

  乙:绝招就是根据注释和所在语境加以推断。

  第四组:甲翻译,师问:什么叫“暴起”?你们的办法是不是就在这里呀?

  乙:我们的方法就是古今不同意义的词要注意辨别。

  第五组:甲翻译。师问:“断其股”是什么意思?“股”到底是大腿还屁股?生答“是大腿”。乙:我们的经验就是把以前学过的古文用上。

  第六组:一学生翻译。师问:“罢了”在哪里?生答:是“耳”。

  乙:我们根据“亦……而……”确定它是“虽然……但是……”的转折关系。

  教师:好,现在我们把大家的成果一起汇报出来,汇报的方式就是齐读。

  学生齐读课文。

  教师:现在你们说说这是什么故事?

  生(许多人):一个屠户和两只狼的故事。

  师:大家已经知道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创造理解了故事。

  教师串讲故事。

  教师总结学生学习的办法:查、加、改、联。

  那么,故事里流汗、流血、笑的人是谁?

  师:你们看过朱军的《艺术人生》没有?看过王志主持的《面对面》没有?他们俩就有本领把别人心里的故事挖出来。

  我们现在就把流汗的人心里的故事挖出来。请后两闰的同学组成记者团,一起设计问题采访屠户和蒲松龄。前排的同学研究文本,猜猜他们会问什么问题,从文中找出答案的依据。现在分头准备。

  教师:(三分钟后)“面对面”言谈开始。看看发问的'能否问到对方心里去,回答的能否把问题准确地回答出来。

  生1:屠户,你第一次流汗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流汗?

  生2答:

  生3问:第二次流汗是什么时候?

  答4:前后都有狼,而骨头都扔完了,我怕前后夹击,狼会吃掉我的。

  生5问:当你发现麦场上的草堆时,你怎么想的?

  生6答:我想这下好了,我有救了。

  生7问:当你看到一只狼装睡时,你为什么要杀他?

  生8答:我想这是最好的机会,莫失良机,先下手为强。

  生9问:你怎么会到草堆后面杀另一只狼的?

  生10答:并非故意。当我来到草堆旁随便转转时发现的。

  生11答:我想另一只狼一定就在附近,就四处找找,果然找到了。

  师(问生9):你觉得两个人的猜测谁更有道理?

  生12:请问经历了这些,你自认是个勇敢的人吗?

  生13答:应该是,基本上是。

  师:基本上是,你们同意吗?

  生答:同意。

  教师小结这部分的答记者问:屠户基本上是勇敢的,也还算机智的,对不对?(大家造成赞同)

  另一组针对“蒲松龄”的访问开始了。

  问:请问蒲先生,你为什么把故事安排在晚上?

  生1答:因为晚上更能突出恐怖的气氛。

  问:你为什么要笑?

  生2:因为狼想欺骗屠户,但手段并不高明,所以想笑。

  师补充问:写的是狼的故事,为什么故事的结尾却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而不是说“狼之变诈”?

  生3:由狼推广到别的禽兽。

  师(恍然大悟状):我懂了,不仅是狼,一切想害人的,只要想坑人,最后的下场一定是可悲的。

  生问:蒲先生,你为什么要写这个寓言?

  生4答:这个故事可以使后人得到启发。

  师问:蒲先生,你觉得自己写得最妙的地方在哪里?

  生5答:第4段第2句。(教师提醒他念出来)“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教师示意他表演一下这几句所写,生微眯眼睛,慢悠悠地摇头晃脑。

  师:大家觉得这个“笑”字笑出了人的自豪。那么,在中国古典作品中狼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生纷纷答:凶猛、贪婪。

  师:我刚才听到有同学喜欢看科普文章,动物大世界,说说那里面的狼是怎样的?

  生1:狼是群居动物,他们非常团结合作。

  师:现在有环保主义者提出要“拯救狼”。

  教师结合演示文稿告诉学生三个有关拯救狼的事实。然后问:“你觉得这是什么回事呢?是蒲松龄错了吗?还是环保主义都忘了要保护人类呢?

  现在就让大家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文学狼”与“自然狼”的问题研究。

  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这才是新时代同学的风貌,让问题伴随始终。…

  《狼》课堂教学实录 7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蒲松龄的《狼》,现在,请你们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什么,但是不要重复刚才老师的话,谁先说?

  生1:这节课上的是《狼》,是蒲松龄写的。

  师:这是重复老师的,只是颠倒了字。

  生2:今天我们上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较劲的故事。

  师:还有,文体的角度呢?或者是其他的角度,都可以说。

  生3:今天我们上的是蒲松龄写的文言文《狼》。

  师:文言文,这是一个角度。还有什么?

  生4:今天我们上的是选自《聊斋志异》的课文《狼》。

  师:从故事情节或者从另外的角度来看……

  生5:今天我们阅读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搏斗的精彩情景。

  师:欣赏这样一个情景;还有,这是一篇短篇小说,你们说对不对?《聊斋志异》是小说故事集,再从文章结构来看,我们学的是……

  生6:我们学习的是一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文言文。

  (评点:开篇就让学生“说”,这不仅仅只是文学常识问题,这样做颇有深意,有利于引导多向地感知课文,点明课文是经典的文言文小说,为后面“读”与“评”定下调子,埋下教学的伏笔。)

  师:请大家读一读课文,教师听一听。

  (同学们读课文。)

  师:看看文章的结构,它实际上分两块,你们看着练习题来思考。现在大家看课文,大声地读起来。

  (全班学生朗读。)

  师:好,有两个地方要注意一下,第二段这个“之”要读得很轻,(范读)“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这个“之”不要读太重。还有一个地方:“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不要读成“其一犬/坐于前”。刚才,大家读得很流畅,但故事的味道没有读出来,速度比较平缓。再读一次,请自读,不要齐读。“一屠晚归,担中肉尽……”,读。

  (生朗读。)

  师:好,请大家读课文注释,读起来……

  (生自读。)

  (评点:采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沿着文字,有声有色地走进故事。好!不仅读原文,而且读注释,意在用注释去扫清原文的文字及其他知识障碍,形式看似“笨拙”,效果却不容忽视。两处朗读点拨,一是着眼于读出味道,一是提醒句子不能读“破”。读得流畅还不行,要求自读并读出味道,给本文的“读”竖起了“路标”。)

  师:这一节课,我们完成四个学习任务。第一个学习任务是

  屏显:

  《狼》课堂智能作业:

  1、请同学们进行联想,写出含“狼”的成语。

  2、理解下面四组字词。

  ⑴标出拼音:窘()倚()瞑()隧()

  ⑵指出含义:丘()犬()洞()隧()

  ⑶区别词义:去()股()盖()耳()

  ⑷解释意思:少时()顷刻()变诈()几何()

  3、辨析下面多义词的意思。

  ⑴目似瞑意()暇甚意()

  ⑵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4、写出下面一句话的意思,说明它在文中的作用。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师:大家看一下练习,这叫课堂智能练习。这份练习有四个题目,我们分组来做,一个组做一题。

  (老师将题目分到组。)

  (学生开始做题,老师巡堂。)

  师:第一组,哪位来?

  生1:我想到三个成语,第一个是“狼吞虎咽”,第二个是“狼心狗肺”,第三个是“鬼哭狼嚎”。

  师:写得好,少了一点。

  生2:我写了两个,一个是“狼子野心”,一个是“狼狈为奸”。生3:我写了一个是“豺狼虎豹”。

  师:这是一个短语,还有吗?

  生4:我加一个“引狼入室”。

  师:好。还有吗?想想看:乱七八糟,吃了酒之后,桌上乱七八糟……杯盘怎样?

  生5:一片狼籍……

  师:这个不是成语啊。你说……

  生6:杯盘狼籍。

  师:好,我们来对一下,其实,关于狼的成语很多:

  屏显,学生读下列成语:

  狼狈为奸狼吞虎咽狼子野心声名狼藉狼心狗肺引狼入室

  如狼似虎鬼哭狼嚎

  师:绝大多与狼有关的词语都是贬义的,这篇文章中写到的狼是凶狠的。好,我们来看第二题,第一小题,拼音……

  (评点:引导学生积累与“狼”有关的四字成语,点明与狼有关的词多为贬义。此举因类联篇,举一反三。语文课要重视积累,但积累也应懂得“发散”,抓住机缘。此处看似寻常,但若识得妙处,会让人懂得教学艺术常常就是对一个个生动细节的妥帖安排。)

  (生1生读出“窘”“倚”“暝”“隧”的拼音。)

  师:对的,第二小题解释词语。生2:“丘”是山丘;“犬”是狗;“洞”是打洞;“隧”是从柴草堆中打洞。

  师:丘?

  生3:“丘”应该是小山。

  师:第二个词“犬”。你说……

  生4:“犬”不是狗,是像狗一样。

  师:刚才老师讲了,“其一犬坐于前”: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那里。“丘”,小山;“犬”像狗一样;“洞”打洞;“隧”打洞。好,第三小题,区别词义。

  生5:“去”是离开;“股”是大腿;“盖”是原来;“耳”是罢了。

  师:大家的答案是不是一样的?“去”是离,“盖”是承接上文表原因:“啊,原来是这样的”。第四小题是个双音节词,你来。

  生6:“少(shào)时”是一会儿,“顷刻”是一会儿;“变诈”是做假;“几何”是多少。

  师:有更正的吗?

  生7:我读的是“少(shǎo)时”不是“少(shào)时”。

  师:对,读“少(shǎo)时”,“顷刻”是一会儿;“变诈”是欺骗;“几何”是多少。第三题辨析多义词的意思,请你来。

  生8:第一个应该是神情的意思,第二个是想做或打算,第三个是威胁,第四个是敌人。

  师:请答第四题。

  生1:这一句话的意思是狼也够狡猾了,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死了。贪婪狡诈的手段能有多少?只是增加笑料罢了。它在文中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告诉本文要揭示的道理,动物当然是狡猾的,但是它们再怎样也高明不过人。

  师: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很重要,刚才我们说了,这是一篇怎样的文章,是一篇叙议……,后面加两个字,叙议怎么样?(学生答不出)叙议结合。前面是叙,后面是议,有了这些议,就表达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就是讲明了一个道理。所以,这句话的作用是议论结尾,点明主题。我们顺利地完成了第一个任务,好,接着往下走。

  (评点:教文言文,生字词怎么让学生熟悉、掌握,多读和解释仍是每节课不容忽视的“常规动作”。“盖”的解释很生活化,真是化难为易!“少(shǎo)时”的订正也很细致,这些细节在后面的教学中还会被提及,学生自然印象深刻。)

  师:我们的第二个学习任务是:(屏显:师生诵读品评。)

  师:师生诵读品评。分三步走:第一步,从屠户的角度评点段落内容;第二步,从狼的角度评点段落内容;第三步,从语言的角度评点段落内容。我们把评点内容放在前四段,放在“叙”这一部分。我们这样做:大家读第一段,然后停下来,这个时候应该有个同学起来说:“这一段的大意是……”或“这一段的作用是……”我们每读一段,就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评点一下这一段说什么……

  (全班读第一段)

  生1:这一段交待的是起因。

  师:“起因”写屠户遇狼,交待故事的起因,点明了时间、地点,这是故事的开端。

  下一段“屠惧,投以骨……”读起来。

  (学生读。)

  生2:我觉得第二段写屠户惧狼。

  师:这是故事情节的……

  生2:发展。

  师:对,很聪明。接着往下说。第3段“屠大窘……”读起来。(学生读)

  生3:这一段写屠户御狼,这是故事的发展。

  师:防御它,抵御它,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第四段“少时……”读起来(学生读)

  生4:这是屠户毙狼,这应该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尾。

  师:这是故事的高潮和收束。挺好,刚才是从屠户的角度评说课文。下面从狼的角度来评这四段。老师提个建议,这样说:“这一段写两狼怎么样……

  生1:第一段写两狼跟踪那个屠户。

  师:用课文的话来说,“两狼缀行甚远……”很好,第二段。

  生2:第二段是写“两狼之并躯如故”。

  师:好,老师给你换一种说法:“两狼穷追不舍”,第三段呢?

  生3:两狼对屠户虎视眈眈。

  生4:我认为是两狼很邪恶地……

  师:咄咄逼人。

  生5:我觉得这一段是两狼与屠户对峙。

  师:两狼与人对峙,简单地说就是两狼逼人,把人逼到柴堆边了。第四段呢?

  生5:两狼被毙。

  师:好的。下面再从语言的角度来评说,你们朗读课文,我来评。一段一段地读,一段一段地评。

  (生读“一屠晚归”)

  师:这一段开门见山,二十个字就点明了记叙的要素。两狼跟踪逼人,写出了紧张的气氛,情景扣人心弦,

  (生读:“屠惧……”)

  师:这一段描写细腻,“投”、“复投”写出了屠户的一再退让,“并驱如故”表现了狼的联合作战,这时候的情景是,强敌压境,不容乐观。

  (学生读第三段。)

  师:这一段动词用得非常好,“恐”、“顾”、“奔”、“倚”、“驰”、“持”一连串的'动作写出了屠户的紧张,也写出了他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奔”、“倚”、“驰”、“持”使这一段故事更加紧张。故事的危险性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学生读“少时……”)

  师:这一段手法用得好,“一狼径去”给我们留下了悬念。“其一犬坐于前”也是一个悬念。这两个悬念其实写的是一个阴谋,“转视积薪后”写出屠户的警觉,“数刀毙之”写出了屠户的果断,故事到了这一段,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评点:“师生诵读品评”是整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如果说前面的环节是铺垫,这一板块即“爬坡”,难度不低。余老师采用先诵后评、角度多元、易难相续的办法,使眼前的“高山”化为克服困难后致胜的快乐,不由人不折服。品评角度的设置既富于变化,又分工明确:学生点评重在梳理故事情节,属“初级动作”,难度不大,使之乐于尝试。而教师从语言方面置评,则使赏析既细致入微,又内涵丰富,涉及文本的方方面面,这确属“示范性高难度动作”,但学生获得“熏染”之后,也可得其“神髓”。)

  师:好,我们的课文评读品析,就到这儿。下面我们完成第三个学习任务。

  (屏显:语言欣赏体味。)

  师:每位同学认真地找一个地方,或者找一个词,或者找一个句,或者找一个段,谈谈“这个地方写出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老师先举个例,比如,一屠晚归,“晚”说明当时路上已无人了,一个“晚”字,就渲染出气氛。好,开始。自选内容,品味语言。方法是用你的笔,圈出一个地方,然后写上一两个关键词,就表示你的点评。

  (同学们独立进行语言欣赏。)

  师:好的,全班来交流一下。

  生1:“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写出了屠户的冷静,如果他没有冷静的头脑,他就什么都不能做了,等着狼来吃他。

  师:写出屠户在情急之中能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

  生2:我来说“乃奔倚其下”,这“奔”的动作很快,说明当时的形势很紧张。

  师:是啊,“奔倚其下”,快跑,跑到柴堆旁,靠着。放下担子,马上把刀拔出来,写出了屠夫的紧张,还有情形的惊险。

  生3:我说“担中肉尽”,情况很危险。

  师:这地方是故事的伏笔,没有东西可扔了,一扔再扔,没有了!

  生4:我说的是“缀行甚远”。狼很饿,它们就是不放过屠夫,写出了气氛的紧张。

  师:这里有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是饿,还有另一个含义是在探虚实。狼不敢靠近人,远远地跟着,在观察形势。

  生5:第二段“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这个“止”和“至”表现出狼的合作性和贪得无厌。

  师:是啊,不断地给屠夫强大的思想压力和心理压力,“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多危险啊。

  生6:我讲的是“身已半入”这个“半入”说明了狼做好从后面攻击屠夫的准备。

  师:是啊,狼在后面打洞,已打了一半了,还在继续往前打,形势也是够紧张了。

  生7:“目似瞑,意暇甚”这句话写出了狼的狡诈。狼的战术是想让屠夫放松心理压力,放松警惕,然后就可以得逞了。

  师:是的,狼很狡猾,假装睡觉,迷惑屠夫,但正是这个机会给屠夫抓住了,因此,就有了“屠暴起”这个动作。

  生8:“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说明当时矛盾跌宕起伏,情况紧急,容不得屠夫细想。

  师:屠夫“大窘”,非常窘迫,好,你说。

  生9:“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这说明屠夫已将担中的肉扔完了,但两只狼还穷追不舍。

  师:还有吗?

  生10:“屠暴起”写屠夫在瞬间用很快的动作,很大的力气用刀把狼杀死。

  师:啊,速度快,力气大。第一刀劈了一下,第一只狼死了,连声音都没有,如果他有嚎叫的声音,另一只狼会知道……这一刀很厉害!再想一下,这篇小说为什么写一个屠户啊?他有刀啊,而且是杀猪刀。

  师:好,大家说得很好。时间不够了,老师小结一下:

  这篇文章语言简洁生动,开头二十个字,写出了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渲染了紧张的气氛;结尾二十个字,点明了主旨,使文章的含义深刻,中间一百多个字写出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作者的生动描写,把狼的变诈、屠夫的机智表现得淋漓尽致。

  (评点: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学内容的扎实以及铺垫的到位。同学们对“奔”、“缀行”、“止”、“至”、“暴起”等词语的赏析和若干句子品评大多能品出味道来,这就是明证。由此可知,教而有术终缘于教须用心,教而有“道”。)

  师:那么我们下一个动作是什么?

  (屏显:课文趣味诵读。)

  师: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要求加进一个“啊”字。

  (请同学试着在文中恰当的地方加一个“啊”字。)

  (同学们思考,试读。)

  师:你的“啊”加在哪里?

  生1:加在“盖以诱敌”前面。叙述完一件事后感叹一下,(大声喊)“啊,盖以诱敌”!

  生2:我是加在最后一段开头“啊,狼亦黠矣……”

  师:你加在哪里?

  生3:我加在“亦毙之”后面:“啊,都死了。”

  (众笑。)

  师:他很高兴啊。你加在哪里?

  生4:我加在“乃悟前狼假寐”前面,“啊,乃悟前狼假寐”,恍然大悟。

  生5:我加在“屠暴起”前面。(大声朗读)“啊,屠暴起”,表达屠夫从内心发出的吼声。

  (众笑。)

  生6:我想加在“盖以诱敌”前面,表现狼的狡猾。

  师:你们的答案丰富多彩,可就是跟我的不一样!

  (众笑。)

  生7:我加在“以刀劈狼首”后面,狼的惨叫后面应加一个象声词,(大声朗读)“以刀劈狼首,啊,又数刀毙之”。

  师:(笑)狼就“牺牲”了。我来说一个地方,(朗读)“少时,一狼径去,转视积薪后,啊!一狼洞其中。”加在最紧张的时候,这个时候屠夫突然发现一狼在他的身后打洞,加在这个地方最合适。你们加的大多数都对,但有些地方不对,“啊!狼死了。”不对,(众笑)好的,就在老师刚才加“啊”的地方,我们读起来啊,这个“啊”字要读得很传神。

  (学生齐读。)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啊!)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师:这一课我们就学习到这里,同学们很辛苦,很聪明,很积极,谢谢大家,下课。

  (评点:在课堂上,余老师让学生在课文适当的地方加个“啊”字,这的确是个极富想象力,极富趣味的环节。学生在参与这一活动时是十分投入的,答案五花八门,理由林林总总,“戏说”不断,笑声不断,错多对少。余老师也不失时机地幽了学生一“默”:“你们的答案丰富多彩,可就是跟我的不一样!”回头想想,这一设计仍令人称赏:不是把课文教“死”了,而是教活了,教得趣味横生。一个“趣”字贵于金!一个“啊”字加到恰当的地方,居然神彩毕现!学生由此领略到古文的魅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学习由怕到爱,一个“趣”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视。)

  【总评】

  这则教学实录在文言文教学上给人如下启迪:

  1、以内容解读为重心,依据文本特征,巧妙切入,上出滋味。《狼》是篇文言小说,余老师以狼与人的斗智斗勇为核心,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读懂文字,梳理情节,品咂细节,使教学过程也如故事发展一样充满悬念,引人入胜。

  2、文言文教学必须落实《课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时下,文言文的教学模式已近钙化、僵化,变成了让人难以忍受的古汉语(语法)分析课。从余老师的教学实录看,字词落实,文句疏通并不一定就让人感到乏味,枯燥难耐,相反,“读注释”、“积成语”、“结合情节辩音析词”等环节前呼后应,自然浑成,不仅字句落实,而且文味四溢。这样应对文本,不仅可保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口粮”,而且可以夯实日后文言阅读的坚实基础。

  3、重视诵读品析,强调教师示范,学生尝试,读出节奏,读出内涵,读出滋味,是教好文言文的有效路径。从课堂教学实录看,只要设计巧妙,引导到位,文言课文不仅可以上得扎实,而且一些高难度的“动作”(文词文句品析)依然可以完成得相当出色。

  《狼》课堂教学实录 8

  课前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本课的背景:树林、草坪、小溪

  师:(指板画,深情叙述)小朋友们,快看:在一大片绿绿的草地边儿,一条清清的小溪缓缓地流淌着,一只可爱的小羊在小溪边儿喝水。(师贴图片:小羊)正在这时,从森林里走来了一只狼。(师贴图片:狼)

  师:你们想知道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吗?

  生:想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狼和小羊》的故事。狼字是本课的生字,有没有小朋友已经会写了?(多生举手)

  师:你来说说狼字怎么写?

  生:左边一个反犬旁,右边一个良字。

  师:大家同意吗?你们是怎么学会这个字的?

  生:我早就在故事书里见过狼字了。

  生:我是在电视里见过狼字的。

  生:我爸爸有一件衣服是七匹狼的。

  师:你们懂得在生活中识字,你们真棒!来,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块儿写一写狼字。(生书空,师板书)

  师:那么,狼和小羊在一起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自己读读课文吗?

  生:想

  师:这篇课文只有短短的六个自然段,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准每一个字音,读通每一句话,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请小朋友们放开声音自由地读吧!多读几次!(课件显示:正确、流利)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师:(板书:找碴儿)小朋友们,请看黑板,谁来读读这个词?

  生:找chár

  师:对,这个词应该读成儿化韵找chár,可有些小朋友却把它读成了找chá

  er,请跟老师读读!

  生齐读:找chár

  师:找碴儿是什么意思?

  生:找碴儿就是找借口、找理由

  师:对,找碴儿就是找借口、找理由、挑刺儿请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读这个词。

  生:找chár

  师:(投影仪显示课文内容)除了找碴儿,课文里还有那些词也要读成儿化韵?

  生:那儿、这儿

  师:除了读准儿化韵,你们还想提醒大家注意那些字词的读音吗?

  生:我还想提醒大家注意读准平舌音:脏字。

  生:我还想提醒大家注意(师根据学生提出的词勾画、指导)

  生:我想提醒大家不要把辩字读成了瓣字。

  师:辩和瓣就像一对双胞胎,我们应该怎样区分这两个字呢?

  生:瓣字中间是个瓜字,辩字中间是个言字旁。

  师:对,瓣字是两个辛辛在种瓜,种了瓜呀开朵花。(师板画花)辩字就是两个辛辛在说话,说着话呀争论它。(师做手势)现在大家能记住辩字了吗?想写好辩字吗?

  生:想

  师:(在田字格里范写)老师觉得辩字就像是一个和睦的三口之家。左边是妈妈,穿着漂亮的裙子,中间是儿子,个子小小的;右边是身材最高大的爸爸,站得直直的。

  师:孩子们,老师写得美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比我写得更美!现在就请你们在田字格中美美地写写辩字吧!

  (生书写,师巡视提醒,展示优秀书写。)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课文里用辩字组了个什么词?

  生:争辩(师板书)

  师:谁和谁争辩?

  生:狼和小羊。

  师:因为狼故意找碴儿,所以引起了狼和小羊的争辩。那么,狼和小羊是怎么争辩的呢?请小朋友们默默地读读课文,看看狼和小羊都争辩了些什么?

  生默读课文

  师:已经有小朋友迫不及待地想要说了,狼和小羊第一次争辩了什么?谁来读读?

  生:读出狼和小羊的第一次争辩

  师:你读得真是正确、流利。特别是脏这个平舌音读得真准。

  师:在争辩时,狼和小羊是什么语气呢?老师相信大家通过练读,不仅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还能把课文读得更加有味!(课件显示:有味)

  师:下面就请大家自由地练读练读!注意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读出自己的感受!

  生自由练读

  师:谁想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狼说的话(语气平淡)

  师:孩子,狼说这话可是在故意找碴儿啊!你们看这段话里有一个感叹号、一个问号,请想想狼会是什么语气?你能再读读吗?

  生再次读狼说的话

  师:我听出狼在生气地责问小羊。请再想想,狼除了会生气的说,还可能怎么说?

  生读出狼阴阳怪气的语气

  师:是的,狼可能会生气地责问小羊(师范读),也可能会故意阴阳怪气地说(师范读)。我们读书就应该大胆地想象,用心地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你是怎样想的,你就怎样读!读吧!

  师:那么,听了狼说的话,小羊是怎样争辩的呢?我们一起读读小羊说的话。

  生齐读

  师: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我不会把您喝的水弄脏。

  师:小羊为什么不会把狼喝的水弄脏呢?

  生:因为水是从狼这儿流到小羊那儿去的,不是从小羊这儿流到狼那儿去的。(师相机板书:是不是)

  师:(课件演示水流画面,加深理解)是啊,狼站在上游,水是从上往下流的,不是从下往上流的。你们能用是不是说句话吗?

  生:这是我自己做的手工,不是妈妈帮我做的。

  生:

  师:好了。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课文,小羊说这段话时,是什么表情呢?

  生:吃了一惊。

  师:小羊吃了一惊,又是用怎样的语气和狼争辩的呢?

  生:温和的语气

  师:谁能用温和的语气读读小羊说的话?(抽一生读)

  师:谁来评评。这是一只温和的小羊吗?

  生:这是一只温和的小羊,因为她的声音轻轻的、柔柔的。

  师:那么,从小羊温和的态度中,你们体会出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羊?

  生:这是一只温柔的小羊。

  生:

  师:请带着你们的体会再读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第一次争辩狼被小羊驳倒了。那么,接下来,他们又是怎样争辩的呢?请同桌的孩子,通过你们的朗读互相争辩争辩!

  同桌的孩子互读第二次争辩

  师:(巡视、指导)这一桌的孩子想读给大家听,我们一起认真听听好吗?

  两生分角色朗读

  师:同学扪,在这次争辩中狼是什么样儿的?

  生:狼是气冲冲的'。

  师:他把狼气冲冲的样儿读出来了吗?

  生:读出来了

  师:你们也能把狼气冲冲的样儿读出来吗?

  生齐读

  师:我相信你们不仅能把狼气冲冲的样儿读在嘴上,还能把狼气冲冲的样儿读在脸上。来,带着你们的表情,再读!

  生再次齐读

  师:真是深情并茂呀!那么,小羊会在背后说狼的坏话吗?为什么?

  生:小羊根本不可能在背后说狼的坏话,因为小羊去年还没有出生。

  师:这一次,小羊还是温和地跟狼争辩的吗?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生:从喊字可以看出小羊这次不是跟狼温和的争辩的。

  师:从喊字你们体会到小羊怎样的心情?

  生:着急

  生:害怕

  生:吃惊

  生:委屈

  师:我们试着读读!

  师:可怜的小羊着急、害怕地喊道:(生齐读)

  师:可怜的小羊吃惊地喊道:(生齐读)

  师:可怜的小羊委屈地喊道:(生齐读)

  师:孩子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带着你们各自的体会再读读这句话!

  生各自读

  师:没听够,再读!

  生:啊,亲爱的狼先生

  师:停!什么?亲爱的狼先生?你们觉得狼可亲吗?(生:不可亲)可爱吗?(生:不可爱)可小羊却称它为亲爱的狼先生!此时,你又觉得小羊怎么样?给它送上一句话,哪怕只是一个词也行!

  生:小羊太老实了

  生:小羊太善良了

  生:

  师:请把你们的体会放进句子中,再好好地读读狼和小羊的两次争辩。

  师:(课件显示课文段落)男生读狼说的话,女生读小羊说的话。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师:读得真有味啊!狼本想找碴儿名正言顺地吃掉小羊,可没想到两次争辩,狼都被小羊驳倒了,于是狼不想再──(生:争辩了)

  (课件显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引读:

  他──(生:龇着牙,逼近小羊)

  大声嚷道──(生:)

  说着就往小羊身上──(生:扑去)

  师:请注意这一连串带点的表示狼动作的词──龇、逼、嚷、扑

  师:用心地体会体会,闭上你的眼睛,想象当时的情景,找找朗读的感觉。

  生闭眼用心体会

  师:找到感觉了吗?

  生:找到了

  师:那就放开声音读吧!

  生自由朗读

  师:刚才老师发现这个小朋友不仅把课文读在了嘴上,还把课文读在了脸上。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他朗读的声音,欣赏他朗读的表情,分享他朗读的感受!

  一生朗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好

  师:你们有信心比他读得更好吗?

  生齐读

  师: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板书:不是就是)

  (课件显示画面:狼)师:课文读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狼?(板书:_____的狼)给他送上一句话,哪怕只是一个词也好啊!这只狼怎么样?

  生:凶狠

  生:可恶

  生:凶恶

  生:

  师:那么,跟狼这样的坏家伙讲道理有用吗?

  生:没有用

  师:请大家把这句话说完整。

  生:跟狼这样的坏家伙讲道理是没有用的。

  师:说得真棒!下面,我们再来好好地读读整篇课文,给听课的老师送上你们最美妙的读书声!请三、四组的孩子读狼说的话,一、二组读小羊说的话。剩下的话,老师来读。好吗?

  师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师:孩子们,狼在小羊面前是一副凶恶的嘴脸!可当狼掉进了陷阱,向一只老山羊求救时,它却又是这样一副嘴脸。请孩子们自由地读读《会摇尾巴的狼》。(课件显示:《会摇尾巴的狼》片段)

  师:谁想谈谈,此时,你对狼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生:狼太阴险了

  生:狼是一个两面派,在小羊面前是一个样儿,再老山羊面前又是另一个样儿。

  生:

  师:对,狼阴险、狡诈、善于伪装,但不管狼怎样花言巧语,它凶残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

  师:如果你是课文中的小羊,你会怎么做呢?请把你们想到的用几句话写下来,给我们的课文添上一个更加精彩的结尾!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孩子们,再见!

  《狼》课堂教学实录 9

  师:今天早晨,老师听到一个好消息,我们学校要成立一个“小金星”剧团,聘请老师担任团长。这节课,老师在你们当中选几名出色的小演员,你们想参加吗?(想)可是,老师有一个录取的条件,就是要演好课本剧《会摇尾巴的狼》。

  师:怎样才能演好课本剧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要背熟台词。

  生:要准备道具。

  生:表演时要有感情,不能紧张。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那么为了演好课本剧,你们都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狼为什么会要尾巴?

  生:我想知道狼要尾巴时是什么样?

  生:狼不会要尾巴,为什么课题却是《会要尾巴的狼》?

  师:同学们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问题,真是好样的!你们想不想听一听这个小故事。(想)那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认真听,认真看,想一想,你听明白了什么?

  生:我听明白了狼想让羊救它。

  生:我听明白了这个故事写的是狼掉进陷阱里,怎么爬也爬不上来,一只羊从这里路过,狼用花言巧语骗老山羊,而老山羊从狼的花言巧语和硬尾巴上认出是一只凶恶的狼,而没有受骗。

  生:我听明白这是狼和老山羊的故事。

  生:我明白了狼很狡猾,羊很聪明。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这个故事就是我们语文中的第14课,请同学们翻开书,再默读一遍,想一想,你还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帮助解决。

  生:我读懂了这篇课文有有11个自然段。

  生:我读懂了这篇课文写了狼和老山羊的五次对话。

  生:我读懂了狼的本性非常凶残的。

  生:我不懂“花言巧语”是什么意思。

  生:“花言巧语”是说好听的话,一般指坏人说的假话。

  生:我不懂“轻蔑”是什么意思?

  生:“轻蔑”就是瞧不起人的意思。

  师:同学们学了这么多知识,还提了很多问题,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自己学习了。老师恭喜你们!这篇课文重点写了狼和老山羊的五次对话,你们觉得有意思吗?(有)想不想通过自己的学习理解,读一读、背一背、演一演。(想)好,下面就以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喜欢方式自由地学习其中的一次对话,看那组学的得出色!

  (生讨论汇报)

  师:同学们老师非常想知道你们学习的是哪次对话,请用手势打给老师好吗?(生打手势)我们按顺序从第一次开始汇报,行吗?哪组愿意先汇报?

  A组:

  生:“狼掉进陷阱里怎么爬也爬不出来。”可以看出狼爬了很多次,想了很多办法都没爬上来。所以狼很着急。

  生:我知道狼说的是假话,因为它和羊根本不是好朋友,上学期,我们学了狼和小山羊,狼欺负小山羊,还想吃小山羊呢!

  生:我觉得读狼说的话应该用假惺惺的哀求的语气来读,我给大家试试。(读)

  生:老山羊的话应该读出疑问的语气,我来试试。(读)

  师:这组的同学学得很有特色,老师祝贺你们,其他同学也学着他们他们的语气练一练。

  师:狡猾的大灰狼怎样才能获得老山羊的信任呢?哪组愿意接着汇报。

  B组:

  生:我组想给大家演一演,希望大家能给我们评议一下。(表演)

  生:XXX演得好,他读出了大灰狼又老实又可怜的摸样,装得很像。

  生:老山羊的话应该再肯定些,我给大家读读。(读)

  师:老师有个问题请教同学们:老山羊看了狼几眼,同学们猜一猜,老山羊会看到什么?会想什么?

  生:老山羊会看到狼的眼睛里闪绿光,它会想狗的目光没这么凶狠,它好象是狼。

  生:老山羊会看到它的大尖牙,心想狗的牙没这么锋利,它不像狗。

  生:老山羊看到狼的爪子,心想狗的爪子不是这样尖尖的,它好象狼。

  生:老山羊看到狼的硬尾巴,它会想狗的尾巴总是向上翘,它的尾巴为什么又粗又硬呢?它可能是狼。

  师:同学们真聪明,所以老山羊说:“你不像狗,倒很像狼”狼听了这句话又是怎么做的呢?

  C组:

  生:我们想给大家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我读狼,这一次狼还是说骗人的'话,也应该带着假惺惺的语气读。(读)

  生:我读羊,老山羊的话应该坚定一些,我俩给大家分角色读一读。(读)

  生:我想提个问题,狼为什么要半闭着眼睛?

  生:因为狼的眼里有凶光,它怕老山羊看到。

  师:刚才XXX

  同学读大灰狼讨好的语气老师觉得还差了一点,同学们想一想,假如你就是这只掉进陷阱的大灰狼,老师就是那只次、聪明的老山羊,你会对我说些什么讨好的话。如果说的好,我会考虑你上来。

  生:亲爱的老山羊,如果你救了我,我会把全世界都给你。

  师:吹牛,不救。

  生:老山羊,如果你救了我,我会把家里所有好吃的东西蛋糕、糖、苹果都送给你吃。

  师:我老山羊只吃青草,不稀罕你那些破玩艺,不救。

  生:老山羊,我家有一块漂亮的红宝石,如果你救我上去,我就把它送给你。

  师:我最喜欢宝石了,别着急,一会儿我救你。

  生:我有一块宝地,那里有很多鲜嫩的青草,那青草吃完就长,如果你带我出去我就带你去。

  师:真有这样的宝地吗?我现在就救你。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真好,下面同学们带着这种讨好的语气读读大灰狼的话。

  生:我还能背诵,我给大家试一试。

  师:你值得大家学习,同学们夸夸他。

  生:嘿,嘿,你真行,我比你还行。

  师:同学们学得这么好,老师提议你们男女生进行一次比赛,怎么样?男生读狼,女生读羊,老师读旁白。看谁读得最好!

  师:(评价)男生读的不错,女生读的更好。

  师:大灰狼见老山羊还不上当,心生一计,又想出了一个可笑的鬼主意,是什么呢?

  D组:

  生:我组想背一背的方式汇报。

  生:XXX背狼的话。XXX背老山羊的话,XXX背旁白。

  生:我还想给大家表演摇尾巴的动作。

  师:看,他表演得多买力呀,看来这摇尾巴的差事对于不会摇尾巴的人太难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看看文中的大灰狼是怎样摇尾巴的?

  (课件:大灰狼摇尾巴把土都扫起来)

  师:如果你是老山羊,我就是这只摇尾巴的狼,看到此情此景,你们想对我说什么?

  生:大灰狼,你太可恨了,这大好时光我还不如回家吃睡觉呢?

  生:这可狠的大灰狼,闹得我肚子咕咕叫,我得回家吃饭去了。

  师:同学们真棒,那么,就请同学们带着刚才指责大灰狼的语气读读老山羊的话。(生读)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出色,这是大灰狼再也装不下去了,情不自禁地露出本来面目,哪组愿意接着说。

  E组:

  生:我们组想用表演的形式来汇报。

  生:我先给

  同学们表演一下大灰狼的动作,请同学们跟我学(做动作)谢谢同学们的表扬。

  师:我们分角色表演一下(表演最后一次对话)。

  师:我是动物园的小记者,刚才你表演的真出色。我想采访一下,此时,你一边走一边在想什么呢?

  生:唉!好险啊,如果我不认真观察,把它救上来,它一定会吃了我,那不就成了东郭先生了吗?我真聪明!

  师:同学们,假如你也是这只正在走开的老山羊,你会想些什么呢?

  生:如果我不认真识别,还以为它是一只驯良的狗呢?

  生:狼怎么狡猾怎么装也不像狗,狼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

  生:哎呀,幸亏我及时识破了这只狡猾的狼,不然我会被吃掉的。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这篇课本剧很有意义,你们想不想连起来演一演。(想)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演一演这个课本剧,老师选出最好的一组,评为剧团小演员。

  师:同学们学得太棒了,为了表达心意,老师奖励同学们一首儿歌,想听吗?(想)

  (投影出示,生拍手配合)

  有只掉进陷阱里的狼

  遇到善良的老山羊

  狼说自己是条狗

  还说自己心善良

  老山羊不上当

  识破狼的坏心肠

  狼的下场怎么样

  大家好好想一想

  师:同学们,你们想出来了吗?

  生:狼被猎人打死了。

  生:小动物听老山羊说狼掉进陷阱里了,每人拿了一块石头,把大灰狼打死了。

  生:猎人打死大灰狼之后抬回家,煮着吃了。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讨厌狡猾的大灰狼,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也很多,他们的本性不改变的,我们要像老山羊一样,高度警惕,认真观察,仔细思考,识破狼的阴谋诡计,相信我们的同学会比老山羊更加聪明,对吗?

  《狼》课堂教学实录 10

  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请看看故事的结尾用了什么标点符号?

  生:省略号。

  师:这表示故事还没结束。狼扑向小羊后,结果会怎样呢?请小朋友帮这个故事加个结尾,可以用简单的画表示,也可以同桌说一说,还可以找你的'好朋友演一演。

  〔给学生十分钟时间作准备〕

  师:哪位小作者先来发言?

  生:可怜的小羊被狼一口吞进了肚子里。

  生:(举画)小羊往左边一闪,狼撞在大石头上晕了过去,小羊赶快逃跑了。

  生:我给张佳玮补充一点,狼晕过去了,小羊应该赶快叫爸爸妈妈一起来打死它,这样狼以后就不能再害小羊了。

  生:(表演)小羊逃进树林里,狼一扑,卡在了两棵树中间,小羊赶快逃会了家。

  生:(表演)狼扑过去,小羊往旁边一闪,狼扑了个空,没站稳,一下掉进了小溪里。小羊乘机逃走了。

  师:小朋友们,假如在现实生活中,你碰到了象狼一样的坏人,你会怎么做?

  (学生分组讨论)

  反思:

  让学生为故事加结尾,激发了学生想象说话的欲望。我在教学中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展示自己脑中的故事,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意愿,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手脑并用,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在学生想象练说之后,将学生拉回现实,使学生懂得现实与故事虽有类似,确是不同的,懂得随机应变,保护自己。

  《狼》课堂教学实录 11

  一、课题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蒲松龄的文言小说《狼》。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初步疏通文意

  师:先请这一组同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段,其他同学注意辨析读音是否正确,停顿是否准确,拿笔在课

  文上圈画出和自己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听读。圈画。)

  师:大家听得很仔细,他们读得有没有和你们不一样的地方?

  生1:第五自然段的“少时(shǎo)”,而不是“少时(shào)”。

  师:“少时(shǎo)”,和“少时(shào)”有什么区别?

  生1:“少时(shǎo)”是指过了一会儿,“少时(shào)”是指年少的时候。课文中指的是第一种意思。

  生2:“只露尻尾”的“尻”字,应该读kāo,而不是hāo。

  生3:第一自然段的“担中肉尽”的“担”读第四声,而不是第一声。后文的“弛担持刀”的“担”也读第四声。读四声表示担子,读第一声表示动作。

  生4:“一狼径去”的“径”读第四声。

  师:老师补充,好像还有一个地方,“而顷刻两毙”的“顷”字,读qǐng。

  师:大家找得很仔细。刚才我们在关注读音是否正确,那么停顿是否准确呢?

  (学生沉默。)

  (屏显:其一犬坐于前)

  师:把这句话读一遍。

  生1:其一/犬坐/于前

  生2:其/一犬/坐于前

  师:那么到底应该怎么读?

  生3:我比较赞同第二种,因为这句话应该这样翻译:其中有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师:照你这样翻译,“一犬”合在一起呢,还是“犬坐”合在一起?

  生3:犬坐。

  师:对,“犬”是用来修饰“坐”的,表示“像狗一样地坐”。像“犬”这样的用法在古代汉语中还有很

  多。如狼吞虎咽,像狼一样吞,像虎一样的咽,突出吃得急吃得猛;鬼哭狼嚎突出声音的可怕等。那么“犬坐”又是为了突出什么呢?

  生4:狗给人的感觉是忠厚老实,狼象狗一样,写出狼好像也很忠厚老实。

  师:是啊,狼装得像狗一样忠厚老实的样子。文言文中一个朗读的停顿,一个字的解释都是很有意思,我们可以从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去读出它的文学意蕴、文化内涵。

  三、解疑答惑,品读语句,感受狼的形象

  (一)解疑答惑,理解重点词义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到不太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把它圈出来,读到特别有意思的描写狼的

  句子,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我们一起来讨论。

  (学生自由朗读3分钟,圈画词句。)

  (学生提问。)

  师:有没有还不太理解的词句?

  生1:第三段,“屠乃奔倚其下”,这句话什么意思?

  师:哪位同学帮他解决?

  生2:于是那个屠夫奔向草堆,倚靠在草堆下面。“其”指代的是草堆。

  师:这句话有几个动作?

  生2:一个“奔”,一个“倚”。

  教师:现在理解了吗?

  生2:理解了。

  生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是什么意思?

  师: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

  生4:想要从草堆中打洞,攻击他的后面。

  师:“隧”在这儿是什么意思?

  生4:是打隧道的意思,名词作动词。

  师:就在它附近,还有一个词也是这样的用法,是哪一个词?

  生4:“一狼洞其中”的“洞”,是打洞的意思。

  师:文中像这样有着特殊用法的词语还不少,课后要去整理。

  生5:“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的“之”是什么意思?

  生6:“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生7:“顾也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一句中的“顾”字,原意指回头看,课文中指往旁边看。可是我怎么觉得应该解释为“回头看”啊。

  师: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一方面该同学敢于质疑课文注解,不盲从权威,很好!另一方面,这也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哪位同学说说你的看法?

  生8:之前写到“而两狼之并驱入故”,说明两只狼在屠夫的后面,因此应该解释为“回头看”。

  生9:不对,课文写到“屠大窘,恐前后受敌”,说明此时两只狼的位置是一前一后,如果往后看,前面那只狼就要攻击他,往旁边看,一方面能观测地形,另一方面还能提防两只狼。

  生9:我也认为是往旁边看。当时情况紧急,屠夫急于寻找有利地形,因此左顾右盼,符合当时的情况。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紧紧扣住文本,结合当时的情境做合理的想象和分析。像“顾”这样的词语有语境义,只有结合上下文,通过对文意的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的解答。还有吗?

  生10:“屠自后断其股”怎么解释?

  生11:屠夫从后面砍断它的屁股。

  生(众,叫出):“股”是大腿。

  师:对啊,文言文中的“股”往往指大腿,古代的意思和现在不一样。大家看看还有没有别的问题?

  生(众):没有问题了。

  师:那我们看看描写狼特别有意思的句子有哪些?

  生1: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前狼止而后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生2:身已半入,只露尻尾。

  生3:目似瞑,意暇甚。

  生4:狼不敢前,耽耽相向。

  生5: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教师板书以上句子。)

  (二)品读语句,分析狼之形象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品读一下这些语句。先看第一句。哪个同学觉得这句话特别有意思?

  生1:我。

  师:那就请你先把这句话朗读一下。

  (学生朗读。)

  师:读得很响亮。你觉得这个情节有意思在哪呢?

  生1:屠夫把骨头扔出去,一只狼在吃骨头,另一只狼还在追着屠夫,交替着进行,说明狼很聪明。

  生2:我觉得这两只狼很团结,它们俩不是同时盯着屠夫,而是一只狼吃,一只狼追,好像商量好似的。

  师:两只狼很默契,讲究战术。狼也懂得互相配合,让屠夫始终处于紧张之中。

  师:再看这两句话,“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谁来把这句话翻译一下?

  生3:骨头已经吃完了,但两只狼还是像以前那样一起追赶。

  师:“并驱”是什么意思?(板书:并驱)

  生(众):一起追赶。

  师:两只狼原先的位置是怎么样的呢?

  生(众):一前一后。

  师:然后等到屠夫的骨头的丢完了,它们的位置——?

  生(众):并驱。

  师:“并驱如故”的“故”是什么意思?

  生4:原来的。

  师:“原来的”是指什么样子呢?根据上下文来回答。

  生4:缀行甚远。(板书:缀行)

  师:“缀行甚远”是怎样的一种行走姿态?

  生4:紧紧地跟了很远。

  师:“缀”是绞丝旁,丝带连缀着不断,说明狼紧紧地跟着屠夫,保持一定的距离,不间断。“缀行”和

  “并驱”能不能互换?

  生5:不能。因为狼追的是屠夫,不知道屠夫有没有威胁,说不定他的篮子里有刀,不能轻举妄动。所以要远远地跟着。

  师:原来屠夫的.篮子里可能有刀,狼不敢贸然行事,先跟着试探一下。那后来又怎么敢“并驱”了呢?

  生(众):因为它们发现屠夫没有亮刀,而是投骨头给它们。

  师:看来这两个词的词义不一样,与情节的发展各自有关联,对人物心理的表现上也有不同关系,所以不

  能换。蒲松龄用词准确,虽寥寥几笔,但表现力却非常强,就这两个词语已经把狼的狡猾、贪婪表现

  得淋漓尽致。我们把这一段分角色朗读。老师读描写屠夫的句子,你们来读描写狼的句子。

  (师生分角色朗读。)

  师:再看这两句。也是你们觉得描写得特别有意思的句子。“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久之,目似暝,

  意暇甚。”一起来朗读一下。

  (学生齐读。)

  师:我们来看这两句话,这两句在写狼的什么?

  生(众):神态。

  师:更确切地说,是在写狼的——?

  生(众):眼睛。

  师:没错,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眈眈相向”,“目似暝,意暇甚”,从这个眼神的变化中,你看到了

  什么?我们可以把这个句子还原到文中去朗读。(板书:眈眈)

  生1:狼的狡猾。

  师:能不能具体分析一下。

  生1:面对屠夫的刀,“狼不敢前”,它不能硬来。可是它又不肯示弱,瞪着眼睛。有一个成语叫“虎视眈眈”,很凶的样子。这是一种心理战术,用眼神恐吓屠夫,你瞧,这狼有多狡猾啊。

  生2:而且我知道狼的眼睛在夜晚会发出可怕绿光。更可怕。

  师:你俩分析得真好,一个用心理学知识分析,一个用生物学知识分析。我们再来看,“目似暝,意暇甚”,这下狼有些放松了吧?

  生3:不,它更紧张了。

  师:为什么?

  生3:因为从后文看,这只狼的任务是引开屠夫的注意,它很怕屠夫看穿它们的计划,所以就更紧张了,大家看,文中写道“目似暝,意暇甚”,如果真的放松,就只要写“目暝,意暇”不就可以了吗?“似”是好像,说明不是真的闭上了眼;甚是“很”说明越是装得很悠闲,越是紧张。

  师:有道理。可见这两个词体现了这只狼是“假寐”,目的是为了迷惑屠夫。真是——

  生3:太狡猾了。(板书:假寐)

  三、分析心理,感受屠户形象

  师:从“缀行”到“并驱”到“耽耽”到“假寐”,蒲松龄只是寥寥数笔,把狼的贪婪、狡诈表现得一览无余。狼的每个动作都会引起屠夫的心理反应,我们来看看屠夫是怎么接招的?

  生1:屠夫一开始看到狼还是有点害怕的,所以是“惧,投以骨”;然后是“大窘”,“弛担持刀”,想以死

  相拼;趁“一狼径去”一狼“目似暝,意暇甚”时,“暴起,以刀劈狼首”。

  (板书:屠夫:惧——大窘—————乃悟

  投骨——持刀————暴起毙之)

  师:屠夫虽然最后是果断地杀了这两只狼。但是当他看到后面那只狼在钻隧道准备偷袭时,才明白原来“前

  狼假寐”。假如你是屠夫,你一转身,发现后面有一只狼想要攻击你,你那一刻心理是什么感觉?

  生2:害怕。

  生3:心有余悸。

  生4:腿会发软。

  师:对啊,其实到最后别看屠夫杀了狼,但心理还是有一种后怕。

  师:蒲松龄在写这场人与狼的较量,文字很简短。这狼啊是穷追不舍,变化多端,置屠夫于死地;而屠夫

  是从最初的妥协到了最后的奋起反击,置于死地而后生。正是从这场较量中,蒲松龄完成了对狼和屠夫形象的塑造。

  四、品议狼“黠”,多角度认识狼

  师:对于这场人狼之战,作者蒲松龄又是怎么评价的呢?我们一起来朗读最后一段。

  (学生朗读)

  师:请同学们把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书本空白的地方。

  (学生翻译)

  师:好,谁来读一读你的翻译?

  生1:狼也很狡猾,可是一会儿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

  师:大家说翻译得怎么样?

  生2:最后的“耳”字没翻译出来,

  师:很好,“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罢了。你觉得蒲松龄在笑什么?

  生3:应该在笑狼的不自量力。

  生4:他还在笑像狼一样的禽兽。

  生5:他也是对社会上一些人的讽刺,像狼一样狡猾,像禽兽一样喜欢玩弄阴谋、耍花招。

  师:笑狼的狡猾、笑禽兽的欺骗手段、笑像狼一样的耍花招的人。我们要把这句话的嘲笑口吻读出来。哪个同学试试?

  (学生朗读)

  师:我们请同学来点评一下。

  生1:他最后一句话读得很好,前面的“几何哉?”语气要再加强一些。

  师:除了这个地方要作处理之外,还有哪些建议?

  生2:停顿要恰当。如“止/增笑/耳”。

  师:好。还可以作什么处理?

  生3:把“几何哉”的反问语气读得更强烈一些。“禽兽”也要重读。

  生4:我觉得“几何哉”反而要读得轻一点,更能体现作者内心的蔑视与嘲笑。

  师:说得很好,还有别的建议吗?

  (学生沉默)

  师:老师倒有个建议:这里有两个虚词,一个是“矣”,还有一个字“耳”,这两个字都是第三声,我们

  要读足语调。另外,我们还可以采取一种反复的修辞手法,通过读两遍的方式来加强语气。比如“禽

  兽之变诈几何哉?几何哉?止增笑耳,止增笑耳。”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把内心的嘲讽语气读出来,

  我们来试试看。

  (学生朗读)

  师:是不是效果也好一些?(学生点头)其实我们在朗读这类句子时都可以做这样的处理。我还想问,你

  同不同意蒲松龄这个观点?你认为狼与人的这场斗争,只是增加了笑料吗?

  生1:不同意。我认为应该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他应该还嘲讽了像狼这样的人。

  师:按你的理解,那你应该是同意作者的观点。

  生2:它应该还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师:也就是在这个笑的背后,应该有更多的思索在里面。

  生3:不赞同。蒲松龄说“顷刻两毙”,而事实上,人战胜狼并不是那么容易的,狼是很强大的敌人。

  生4:不赞同。因为狼实在是太聪明了,他们高度配合,充满智慧。凭这一点,我们人类有时还不及它们

  呢!

  师:从这点看,再可恶的狼也有我们可以学习的一面。

  生5:不赞同。我觉得人太残忍了。“暴起毙之”,这么狠。

  生6:不对,你是站在狼的角度看,人很残忍。但如果在那样的你死我活的生死关头,屠夫不挥刀毙狼,他就成为狼口中的骨头了呀!

  五、引导学生阅读《聊斋志异》

  师:我非常欣喜,同学们在读懂作者的意思之后还能有自己独立的思考,非常可贵。其实狼在我们的生活中、文学著作中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就描写了多则关于狼的故事。(屏显)《狼三则》讲了三则关于狼的故事,今天所学的是其中的一则,另两则狼的结局分别是“钩死”和“吹死”。其实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不仅写了恶狼,也有善良的狼。我们来看一则故事。

  (屏显)昔一稳婆出归,遇一狼阻道,牵衣若欲召之。乃从去,见雌狼方娩不下。妪为用力按捺,产下放归。明日,狼衔鹿肉置其家以报之。可知此事从来多有。

  如果你还想读更多的故事,请大家课后去阅读《聊斋志异》。

  六、总结

  师:今天,我们读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也发现了文言文中一些解释很特别也挺有意思的词语,比如:洞,隧、股、意等,请大家课后做整理完成相应的表格练习。

  《狼》课堂教学实录 12

  师:同学们坐的姿势好,说明习惯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一定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大家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吗?

  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师: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他读正确流利了吗?

  学生分小节读。

  师:课文读得很流利,相信接下来,你一定可以读正确。

  师: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课文有一段就是描写它的,找出来读一读。

  生读: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师:绿得怎么样?

  生:绿光闪闪。

  师:绿得好像――

  生:好像一块翡翠。

  师:这么生机勃勃的森林,让我们来感受一下。

  男生读,女生读。

  师:那一百多看前的鹿又是怎么样的呢?读下去,边读边想。

  生:活泼可爱的鹿……嬉戏

  师:在玩些什么?

  生:跑步,有的捉迷藏。

  师:原来你们这样幸福地游戏着,小朋友们一起来读读: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生读。

  师:看书上插图,你们瞪大着眼睛,四处张望,是不是提防狼的暗算。原来你生活在这机勃勃的森林里,除了快乐,还要时刻提防,鹿这样想,人们也这样想,他们拿起了枪,请小声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如果你是狩猎队的,看到狼倒在你的枪口下,你会怎么想?

  生:打死了狼,就不能吃鹿了。

  师:你非常痛快。

  生:该死的狼,现在你不能伤害鹿了。

  师:请你用朗读表达出来。

  生读。

  师:25年,凯巴伯森林面临着让人难以想象的灾难,自己读课文,看看发生了什么灾难?

  生:能吃的被吃光了,所有的鹿都死掉了。

  师:仔细地看,森林是怎么变化的。

  看课件。

  生读: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八千只病鹿。

  师:25年前,凯巴伯森林是怎样的?

  生:……生机勃勃。

  师:现在你们都是葱绿的小树。

  师:绿色植物全都被吃光了,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还记得是怎样的?以前?

  生:活泼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师:可是现在呢?

  生: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蔓延。

  师:为什么?当地居民一直在问,也一直弄不明白。请你来当科学家,因为你目睹了这一节。联系全文,边读边想,这灾难形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生自读。

  师:看谁找到的理由最充分,谁最合理,四人小组交流。

  师:哪组科学家给当地的人来讲一讲。其他人边听边想,他们讲得正确合理吗?

  生:我知道森林因为遭到破坏,……

  生:鹿的生命不需要人们保护,可是人们一定要保护鹿。

  生:……

  师:同学们有疑问吗?

  生:我想像科学家提出疑问,这些责任是谁的?

  生:责任应该是在人类的`。

  生:人类破坏了森林中的……

  生:第一个,森林为什么遭到破坏,因为人们杀掉了狼,所以鹿大量繁殖,后来,而且那些病传染给其他的动物,所以是人类造成的。

  师:森林遭到破坏是因为鹿,而鹿是因为狼,是人们打死了狼,谁也离不开谁,所以看上去凶恶的狼,成了“功臣”,看上去活泼的鹿却成了“祸首”,一起读。

  生: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

  师:现在你是猎人,你怎么想?

  师:你听到响了25年的枪声,你还会怎么想?

  生:狼一只一只倒在血泊中,狼和其他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六千多只。

  师:大自然中那么多动物,都有存在的理由,是相互依存的,不能简单破坏,不要好心干了坏事,为了让森林再次回到以前的样子,他们引狼入室――

  出示:1995年从加拿大一批野狼……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

  出示:在英国,人们曾为了除去田鼠,就在岛上放养了……

  出示词语:

  葱绿嬉戏贪婪提防

  捕杀哀号血泊饥荒

  消退传染繁殖祸首

  根据词语复述课文。

【《狼》课堂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狼》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12-12

关于《狼》的课堂教学实录12-12

《北京》课堂教学实录12-12

《假如》-课堂教学实录12-12

《秋天》课堂教学实录12-12

《李时珍》课堂教学实录12-12

《公输》课堂教学实录12-12

课堂教学实录:《雨中》12-12

《白鹅》课堂教学实录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