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公共体育教学团队建设分析的论文
1新建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环境与现状
1.1新建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外部环境
国内大学有关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从2000年以后开始,十多年来对教学团队学界普遍定义为从事相同教学任务和具有相近科研方向的教师,为完成既定目标,相互协作,共同参与教学和科研活动所组成的团队组织。[4]2007年1月随着《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本科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即“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的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教学团队建设逐渐成为本科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一些大学已开始对体育教学团队建设进行实践探索[5],这对于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建设公共体育教学团队形成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2新建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内部现状
升本之初新建本科院校的公共体育教学基本上都借鉴老牌本科大学,但由于教学基础不同,在命名、类别、规模、管理等方面又存在诸多有别于老牌本科大学之处。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公共体育大多数以教学部(或教研室)为团队开展教学,在教学部(或教研室)之下又设教研室(或教研组),而这些教研室(或教研组)就是最基层的教学团队。有按学科分类命名的,如:球类教研室(或组)、非球类教研室(或组)等;有按教学内容分类命名的,如:理论课教研室(或组)、基础课教研室(或组)、选项课教研室(或组)等;有按人数分类命名的,如:第一教研室(或组)、第二教研室(或组)等;也有按职能分类命名的,如:教学教研室(或组)、群体教研室(或组)、竞训教研室(或组)等。但不论何种分类都有相对固定的团队成员,执行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标,规模有大有小,虽然教学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已有了很大的进步,教师业务素质、教学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但毕竟本科教育时间短,相比老牌本科大学的师资结构、名师数量和教学科研成果都相去甚远。加之学校规模扩张,学生人数剧增,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大增,新毕业教师刚入校就直接参与授课(基本没有助教制度),多数教学团队仅仅做到了对教学任务的安排和检查,日常教研活动少之甚少,教师之间很少交流或讨论教学心得,教学科研工作也多数以应付科研任务、提升自身职称为目的,即使有些教学研究成果也基本停留在理论上,应用于实践教学的很少。
2新建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2.1不重视、轻投入
从学校发展的角度看,新建本科院校把人才培养放在最突出的位置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对人才的理解却始终存在一定偏差。多数校领导都更注重专业学科建设而往往忽视公共学科建设,尤其是公共体育在新建本科院校众多专业发展中始终处于边缘学科的地位。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对教学教研室(或组)建设上也疏于具体要求,对教学团队建设投入少,即使发展较好的体育教研室也更多注重行政管理,主要表现在:课堂上促进学生积极运动、确保教学秩序正常进行和无安全事故等,教学评价更多体现在学生对体育教师的评价,造成教师更看重迎合学生心理需求开展教学,而忽视了课程本身的建设。
2.2队伍散、研究少
新建本科院校从专科升格为本科,原来的公共体育师资队伍直接转为给本科生上课,学历结构明显偏低,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很多教师从上基础课转为上选项课、理论课,普遍存在专业不对口。为尽快适应教学需要,多数教师通过自学直接转型,真正重新接受再教育培训的不多。还好通过十多年的努力,随着新进教师素质逐步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学历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善,部分青年教师通过积极摸索,在教学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见解,成了教学骨干,但学科研究积淀还是少,教研学术氛围依然不浓厚,长期将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师资不多。在教师晋升职称过程中,明显表现出重科研成果、轻教学成果,欠缺在教学上有较高造诣的带头人,也缺乏有层次且长期从事教学改革实践的探索者。教师普遍凭经验教学,队伍松散,进取心不强,职业倦怠思想严重,将教学作为事业去主动探索研究的凤毛麟角。
2.3目标定位模糊
伴随2007年相关文件的出台,教学团队建设在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已着手对公共体育教学团队进行建设。由于缺乏前期探讨,体育行政部门领导明显表现出建设教学团队力不从心,所谓的团队带头人也思路不清,为了获得立项,盲目制定目标,却并未搞清楚建设的实际需要。建设中大多数还停留在短期的教学改革研究上,认为象征性地发表几篇文章就行了,没有形成长效的团队建设合作机制。在立项与建设教学团队的过程中,未认识到团队建设应遵循阶段性、长期性、系统性,有些团队建设甚至脱离了提高教学质量、优势互补、深化教学改革的目标宗旨[6],缺乏结合实际与明确科学的建设目标方向。
2.4缺乏激励机制
新建本科院校的公共体育教学团队在建设初期就表现出动力不足。一方面带头人与教学行政管理者之间没有形成合力,带头人在管理上缺乏各种资源的调配权,团队建设只当完成科研课题,重立项、轻建设过程,没有长期建设的激情,也没有真正起到组织、协调、传帮带的作用;另一方面多数参与教师在对团队建设认识模糊情况下而被动或强制服从参与,团队教师不清楚团队建设要干些什么,感受不到团队建设带来的实惠。在浮躁与功利思想影响下,体育教师普遍没有改革教学现状的愿望,对新生事物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性和敷衍性,即使青年骨干教师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说到底,没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保障,团队建设只能是“有名无实”、“纸上谈兵”的表面现象,毫无实效。
3新建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路径
3.1强化意识、积累条件
首先,从领导做起。新建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教学部门的领导班子通过调研学习,要充分认识新时期抓好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通过教研活动在教师中广泛宣传,并认真组织学习领会教学团队建设的内涵,让广大体育教师明确搞好教学团队建设是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方向,并将教学团队建设列入部门建设、教学教研室(或组)工作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其次是鼓励一线体育教师从事教学改革探索、实践与实验,在教学物质、设施设备和经费上做适当倾斜,支持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形式等方面不断研究,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给予中青年骨干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支持、指导和帮助,帮扶他们参与或自主进行教学新探索,鼓励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营造教学改革氛围,为教学团队建设积累条件。
3.2凝聚团队
首先是理清团队分类,从新建本科院校公共体育的教学模式、师资结构、教学科研基础等入手,结合教学内容、课程建设、教研室(或组)设置等实际,思考构建怎样的教学团队,如分为:球类与非球类、理论类与技术类、技能类与体能类、竞技运动类与大众健身类、基础类与选项类等,通过分类明确不同教学团队建设方向。其次是遴选有凝聚力的带头人,原则上带头人应该由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组织能力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但由于新建本科院校本科办学晚,具备资格的带头人选不多或欠缺,因此应考虑由符合其中三项指标且具备一定奉献精神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来担任,或通过建立专项经费,外派培训培育带头人。其三是凝聚团队成员,团队成员结构包括年龄、学历、专业、性别、职称等,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相对年轻,可考虑中青搭配,学历结构本科与研究生搭配,有条件的学校硕士生与博士生搭配,若在专业结构上尚存在单一性,如田径、大球类专业较多,可考虑以承担的课程划分,职称结构尽量高中初“金字塔”结合,在教学与科研水平上注重层次、梯度与互补共存,以便汇聚建设力量,人数规模10人以内为宜。
3.3制定目标建
设目标是团队建设的核心价值体现,其内容包括:课程建设目标、教学示范目标、教学特色目标、科研成果目标等。结合团队形成的基础状况,带头人应理清思路,组织团队成员从教学、师资、教研等现状中挖掘当前本团队的亮点与不足,从亮点中思考团队建设的方向,如: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等。从不足中思考团队建设的着力点,如:课程建设、教学内容与评价改革、教改立项、教材建设等,尤其是结合培养服务于地方的应用型人才目标,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多下功夫,使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实用的体育本领。明确了方向和着力点就要制定团队建设的短期目标和长远规划,将不同团队的目标整合后列入本校公共体育教学发展总体规划,并沿着既定目标和规划按步骤、分阶段实施。特别需要明确的是不论哪种层次的体育教学团队,其最终目标都是为增强教师相互合作、加强教学资源整合、增强教师业务素质、提高教学整体水平服务。
3.4保障制度
团队建设能否取得成效,受到很多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建立程序规范、内容全面、措施适用的制度,用制度来保障教学团队的顺利推进,是教学团队建设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唯一选择[7]。从学校层面,管理制度可积极借鉴老牌本科大学,但新建本科院校公共体育综合基础薄弱,更应注重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在物质、经费、待遇等方面给予相应的配套,在考核评优、人才培养、绩效奖励等方面的激励,甚至在科研立项、职称评审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学校应支持公共体育教学团队的组建与建设,形成激励公共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软环境。从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层面,积极整合体育教学资源,为组建教学团队创造条件,给予立项建设的团队适当独立管理权力,暂时没有立项的团队给予培育与帮扶,确立教学团队的地位,形成教学团队合作意识。从团队自身建设层面,以带头人为核心加强体育教师之间合作,制定若干激励细则,鼓励合作教学、合作教改、合作科研、合作课程建设等,围绕建设目标加强定期研讨,对表现突出的骨干教师给予更多对外学习交流的机会,营造团队优越感。
4结论与思考
4.1建设优质的公共体育教学团队是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的软实力体现,其核心资源是体育师资队伍[8]。新建本科院校的公共体育师资队伍存在学历基础较低、专业结构单一、理论基础不扎实的现象,建设教学团队必须从转变体育教师教育观念做起,一方面完善合格教师标准,对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业务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应想办法从事业上、待遇上、感情上留住体育教师的心,尤其是中青年骨干教师,转变其倦怠思想,真正让体育教师将职业变为不断追求的事业。
4.2建设新建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教学团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由于学科建设基础薄弱,很多工作还不能脱离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这就要求在建设中理顺诸多关系,比如:教学团队与体育教学部(或教研室)的关系,带头人与体育教学部(或教研室)主任的关系,团队成员与普通教师的关系,以及待团队建设到一定层次时可否考虑去行政化管理的问题等。
4.3建设新建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教学团队是诸多体育资源整合重组的过程,其中体育师资的整合重组是最主要的。通过整合重组应让体育教师凝聚起来,发挥团队优势,形成老中青传帮带效应,共同攻克教学改革难题,将实践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在一起,尤其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科研转化为教学的关系。
4.4建设新建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教学团队是既封闭又开放的建设过程。封闭是因为不同的体育教学团队围绕目标定位在自身建设中逐渐表现出来的特性;开放是因为同属教学团队在建设中表现出来的共性。应处理好特性与共性的关系,既要重视公共体育学科教学团队之间的合作,也要重视与跨学科教学团队之间的学习交流。
4.5建设新建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教学团队是需要不断突出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设过程。由于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更多服务于地方,公共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也必须与地方体育、人才就业方向、区域经济文化相融合,应积极思考如何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与配合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相结合,与培养服务于地方的健康合格人才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