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周庄水韵》课堂优秀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美文《周庄水韵》,这里有独特的景色,清新的语言,更有创作的快乐!下面我们进行第一项活动,理解文意,欣赏美景。(板书),老师建议你这样理解文意,速读课文,试着给文章拟一个标题,并有自己的理由。
(学生读课文,拟标题)
师:好!下面我们开始交流,谁先来说?
生1:《春游周庄》
师:不错,抓住了“春”这个季节,很准确。
生2:《依依周庄情 悠悠周庄水》
师:哟,这么有诗意的语言呀,有地点,有特点。很好。
生3:《井乡之景》
师:不错,一下子找到了文中的井形河道,抓词很准确。
生4:《三访周庄》
师:哦,你的立足点在作者来周庄的次数上,角度不一般。
生5:《梦幻般的周庄》
师:很好,你是从水雾和水韵的朦胧感中选取了梦幻来形容周庄。
生6:《周庄的水》
师:周庄在水,水在周庄,重点很突出。
生7:《梦里水乡——周庄》
师:“梦里水乡”,一首歌的名字呢!很美妙的感觉,好!
生8:《再现威尼斯》
师:世界著名水城在中国的再现,好!
生9:《神话古镇》
师:古镇像神话一般,优美而又神秘,好!请大家将自己拟的名字写在课文标题的旁边,这是咱们的劳动成果。
(学生写自己拟的标题)
师:老师想请几个同学上来写出自己拟的标题,谁来?
(四个学生上台书写)
师:好!请大家看这几个标题,《依依周庄情 悠悠周庄水》重点在——水,《周庄的水》重点也是在水,《梦里水乡——周庄》《再现威尼斯》都强调了周庄的“水”。你看,我们通过拟题的形式就了解了课文的大意,知道本文重点是在写水,写周庄独特的水景。再看本文的标题,《周庄水韵》,“韵”是什么意思呢?(学生答韵味十足)对,韵味韵致。标题意为周庄的水有韵味有韵致。所以,要说本文的标题呢,还是“周庄水韵”好。它简明、准确、概括性又极强,尤其是“韵”字,把水的情致都表达出来了!不过,从创新的角度看,咱们拟的标题也不逊色。
【反思:教学板块之一:理解文意,欣赏美景。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速读课文和拟题来把握课文主体内容。从效果看,虽然有些是在课文中截取一些片段来为课文命名,但总的说来学生都能够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水”。遗憾的是教师在拟题过程中没有引导学生说明自己的拟题理由,失去了一次对文本的深入机会。否则的话下面的环节将进行得更流畅、省时省力。】
师:周庄景美,美景得用优美的语言来表述。下面,我们进行第二项活动:品味语言,丰富积淀。老师建议大家这样朗读课文,你就是作者,中速深情的朗读课文,好像你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带点微笑,我自己写出的文章,我要欣赏它。
(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师:读完课文了,哪些地方写的很美呢?在文中划出你认为写的美的句子,低声读读,然后我们交流,它美在哪里。
(学生低声读课文,并动笔批注。)
师:我发现咱班好多同学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边读书一边批注,真好!下面我们开始交流,请站起来以后告诉大家,你读的是哪一段,怎样好,有什么作用。
生1: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师:好在哪里?
生1: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师:把什么比做什么了呢?
生1:把“水声”比做“神秘悠远的江南丝竹”。
师:是啊,“神秘悠远的江南丝竹”,流水的轻柔和音乐感都表达出来了,我们仿佛听到了流水在叮咚作响,犹如天籁之音。这个比喻用得真好!另外你看,句子后面写道“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水声能上升吗?
生:不能。
师:这是一种修辞手法,叫做通感(板书)。通感就是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互相沟通,互相转化。看,这里把视觉和听觉的通感融合起来,仿佛水声的热闹触手可及,表现出了水声的轻婉、柔媚、悠扬。你来读读看。
(生1读这句)
师(范读并提示):在读的时候速度稍慢些,带上感情。
(学生练习读、齐读。)
师:好,接着来。
生2:有什么事情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
师:这句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生2:反问。
师:反问句的作用是什么呢?
生2:强调没有地方比周庄泛舟更有诗意了。
师:不错,斩钉截铁、不容置疑的告诉读者,没有事情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
生3: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眩目的花纹……
师:你读出了什么呢?
生3:我读出了一种安详的景色。
师:水面上我们看到了什么?
生3:石桥、楼屋、树影还有云彩和飞鸟。
师:那后来呢?
生3:成了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眩目的花纹……
师:怎么变成了花纹呢?
生3:木橹把水面搅碎后……
师:是啊,由静到动,周庄的古朴、宁静、神秘都表现出来了!这里有两个词语,可以体现周庄人的生活。
生3:前面的是“悠然”,后面的是“不慌不忙”。
师:对。这两个词语表现了周庄人生活的闲适与缓慢,使人浮想联翩、无限向往。再来!
生4:我很难忘记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幻一般的夜晚,周庄在宁静的夜色中变得像神奇的童话,古镇幽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
师:你觉得它好在哪里呢?
生4:“梦幻一般的夜晚”“神奇的童话”写出了周庄的神秘,给人的感觉很好!
师:是啊,让人不禁想亲自去体验一下呢!好!再来!
生5:“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原本墨一般漆黑的屋脊,此时如同被彩霞拂照的群山,凝重的墨线变成了活泼流动的彩光。”
师:这句好在哪里呢?
生5:这句的颜色很美。有焰火,有墨黑的屋脊,还有彩光。
师:你一下子抓住了重点,本句确实写出了色彩美。
生6:“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滴水、流水、淌水写出水很多。
师:是啊,水多,更重要的是水声有韵,美妙动人。
生7:“那一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那天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写得很美,把雨中的周庄比做了“水墨画”。
师:嗯,雨中周庄,景色隐约。像一位头戴面纱的少女,朦胧绰约而又富有魅力!
生8:“古老的石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换了一道风景。”写出了桥的样式很多。
师:桥的样式真多,各不相同。好,大家往下再读一句!
(生读:“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桥上的人,相看两不厌,双方的眼帘中都是动人的景象。”)
师:这上半句是化用现在诗人卞之琳的《断章》里的句子“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很美的意境。那么下句呢?它又化用谁的句子呢?
生(齐答):《独坐敬亭山》,李白。
师:对,不过这里是“相看两不厌,只有周庄景。”看,我们发现了这么多优美的句子,了解了它们的写作技巧,下次作文的时候就可以拿来一用了!
【教学板块之二:品味语言,丰富积淀。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发现优美语言进行品析,然后在读、析中获得语言素养提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这是这节课的重头戏,过程中学生们也将主要重要的内容都品析出来了。但是由于教师引导语言不到位和设计的漏洞,没有将学生的微观的课文学习进行整合,所以,整体把握原文、课文结构的分析,本文的语言技巧的总结做得都不到位。】
师:做周庄的人是幸福的,做欣赏周庄的人也是幸福的!周庄水韵,韵在水巷曲桥,韵在橹声灯影里的宁静、素雅、悠远的鼓点情韵和当代水乡的流光溢彩。我们用一个词(标题)来概括,一篇文章来描摹(品味语言),还可以写几句话来宣传。下面,让我们跳读课文,提取有用信息,放飞思维,快乐创作。
(学生跳读课文,提取信息,按照老师要求准备。有的在书中圈点勾画,有的在笔记本上写句子,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指导。)
师:刚才在转的过程中发现大家的语言很简洁“周庄真美丽呀!”,这样子就不够生动文雅诗意。下面,将济水的学生写的两句话献给大家,希望大家下面写得比她们的更好!
“周庄,纷碎在木橹的搅动中,融化在水波的晃动里,飘渺在神秘的丝竹之韵中,模糊了天与地的界限。”
“那水,那桥,那屋,那木橹,全部集中在虚实结合的周庄中,想进入童话世界,来周庄吧!想进入幽深古城,来周庄吧!”
师:这节课我们赏周庄水韵,品清新语言,更体验了创作的快乐!谢谢大家!
【教学板块之三:放飞思维,快乐创作。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取,然后进行想象加工,提升提取信息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语言概括能力。通过前面的阅读,学生们对课文主要内容、周庄景色印象比较深刻的,但是由于表达能力所限,在规定时间内,写作效果并不好,所以将济水学生的例文拿来一用,但这样子做反倒更不好。应该再多些等待,用他们自己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