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建筑与场地的设计论文
摘要:本文结合南安职业中专叶飞将军楼的设计创作,探讨场地设计在建筑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从校园总体布局现状、建筑功能要求和环境的地域特征出发,试图探索出合理的、有效的创作理念,使得新旧建筑能和谐共生。
关键词:中学校园;教学楼;场地设计;整体性;和谐
在当代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学校招生规模在扩大,校园建设速度也在提高,在建设过程中面临校园总体布局重新整合的问题,新旧建筑和谐共处的问题,以及实现校园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等。在既有环境中,一座新建筑的介入,建筑设计必须从建设基地特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出发,把新建筑视为既有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优化设计要素进行环境整合,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环境的特殊性,才能表现建筑师对建筑与环境理解的个性化,从而体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使得建筑风格不仅兼具特定地域的环境特征和人文特色,又能提高校园整体可持续发展的适应性。
1工程概况
南安职业中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南安职专”)位于福建省南安市城南,泉州市鲤城区通往南安市的308省道线南侧。整个校园坐落于山丘之上,总体成北低南高的走势。从校园的总体布局上看,其主轴线从北侧的正大门始向西南方向至办公楼前的圆形绿化岛发生一次转折,使得轴线呈正南方向贯穿整个校园,叶飞将军教学楼(以下简称“将军楼”)建设基地处于这段正南轴线的东侧地块。由于山丘地形的影响,建筑沿等高线布置,使得将军楼建设基地东侧的其它建筑不是呈南北座向。将军楼是在校园中一座石构教学楼被确认为“危房”拆除后进行原址重建的项目,由南安市爱国华侨黄仲咸先生捐资人民币170万元,委托华侨大学关瑞明先生主持设计。将军楼的名称取自南安籍爱国将领叶飞先生的姓名,反映出南安人民对叶飞将军的纪念与缅怀。工程建设根据基地现状与投资情况,建筑面积控制在2600m2±5%以内,造价控制在650元/m2左右。
2基地条件
将军楼建设基地位于校园主轴线的东南侧,基地的正北侧为一座现有的教学楼“仙都楼”;东北侧紧挨着一座作为仓库的平房,朝向南偏西55O;在仓库背后且与之平行的是一座学生宿舍楼,形成了基地东侧半围合的形态。基地西侧为运动场,南侧为拟建的教学楼用地。地面经平整后,基地的室外标高与北侧的仙都楼一致(见图1)。
3场地设计的探索
建筑的形成过程,是吸取有利因素和排除不利因素的过程。在设计中运用节地设计思想,一方面为了能处理好建筑与其外部环境的协调关系,另一方面也能充分利用空间,达到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对场地进行优化设计就是要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效率,使得平面布局合理,发挥建筑空间的最大效用。
3.1总体布局
从校园总体规划图中可以看出,将军楼的选址位于教学区、宿舍区与活动区的空间节点上,针对建筑周边的既有建筑和道路的情况,对建筑平面的外轮廓进行限定,从而与环境建立起一种协调的关系,加强校园空间的整体性。考虑到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地段的具体条件以及建筑物本身的经济性,建筑总体平面采用集中式布置。一般来说,集中式布置较分散式布置更能节约用地,因为采用集中式布置,建筑场地、道路、日照与防火间距等所需的空地比较少,这样,不仅能充分利用土地,并能兼顾之后的发展用地。具体的方法如下:
(1)对齐法:将军楼的西侧与仙都楼的西侧对齐,使将军楼角点B、F与仙都楼角点A处于同一条线上;
(2)平行法:根据设计规范要求,取d1值为25m,绘制与仙都楼平行的BC线;同样方法绘制与仓库平行的CD线,但d2值可以小于25m,根据建筑面积来计算具体取值;
(3)垂直法:直角作为教室空间的首选形状,因此,南侧边界与东南侧边界的确定采用垂直法,令FE⊥BF,DE⊥CD,可得出带有三个直角的五边形BCDEF,其中五条边的长度待定(见图2)。
3.2单体设计
叶飞楼几乎是在学校教学区的边缘处,经过对建设地块环境的仔细研究,设计时充分考虑四周建筑走向,从图面上来看,建筑的主要形体围合成了一个凹形空间,犹如一凹形容器——兼具与外部景观间的最大渗透性和保持独立的最大内省性。
3.2.1流线分析
基于与四周环境的互动关系,流线分析主要是对出入口的分布及交通流线进行设计,以此对人在空间环境中的活动行为加以协调组织。南面是采光通风最好的朝向,建筑物的主入口放置这一侧,并结合入口处预留的广场空间,使之能与操场互相呼应,建筑视野开阔。西北侧临着学生宿舍区,考虑另一入口放置在西北侧,以便能组织人流疏散。两个出入口节点的布置,加上以尽可能在南北侧多布置功能用房的前提,平面水平方向上自然形成了Z字折线形的交通流线。随着功能用房的叠加,竖直方向的交通核顺应而生,结合折线形水平流线的两个转折处设置楼梯,这样,折线形水平流线与点状竖直交通核构成了立体的交通系统。
3.2.2空间布局
以流线为基础的水平空间划分是在适合使用要求的几何网格上进行的,教室标准平面选用7。2m×8.4m网格上进行划分。设计时首先保证教室朝南,出于对该地区主导风向为东南向的考虑,将卫生间结合楼梯间放置在北侧,减少了对主体教室的影响。这样处理得到了五间完整的教室,并使得建筑平面布局更加完满。
竖直方向空间布置采用功能分层的设计手法,一层设计成书库及阅览部分,便于大股人流疏散;二层以上布置成合班教室。在平面处理中,建筑体块的东北角出现折形空间,与主体走向成35°偏角。为使得教室尽量能朝南采光通风,在平面处理上设计四个折形窗,既满足了这一要求,也丰富了立面效果。
3.2.3造型设计
基于建筑面积的控制,本方案的主体建筑层数设计为五层,在南面主入口的两侧突出的教室为四层,将军楼的造型通过这样对称的形式达到一种平衡。这一中高两底的形体构成,是闽南传统建筑交椅式建筑形象的缩影,是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个延续,加强了建筑形象的立体感。闽南地区春夏盛行偏南风,秋冬盛行偏北风,建筑采用外廊,既符合当地气候条件,也能达到节能的目的。
在处理新建筑与原有建筑的关系时,大致是通过空间、造型、色彩等方面来建立新建筑与原有建筑两者之间的有机关系,使它们既有呼应又互相区别。基于相对有限的基地和资金条件,将军楼以实训中心楼的材质和色彩为参照体系,力求使其与周围的建筑环境和谐统一。在立面处理上,对窗与实墙的比例进行探索。在窗墙的虚实变化之中,形象得以生动体现,为使其具有较大的表现力,特别是立面上折形走廊的处理,不仅适当地放大了走廊交通空间,而且加强了立面上光影效果,增强了凹凸之感。
4结语
在校园规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创建一个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形态,构筑合理的、有效的空间以适应多变的需求是势在必行的。张锦秋先生在设计实践中,逐渐体会到“和谐建筑”的理念包含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和而不同”,第二个层次是“唱和相应”。“和”是指相异因素的统一,“同”是指相同因素的统一。[1]在汲取既有建筑风格特征的基础之上,通过创新的手法使得新建建筑风格能做到虽有别于已有建筑,却能与之相“和”的境界,从而达到和谐共生。
场地优化设计,不但节约用地和提高平面布局的合理性,而且给建筑与其场地之间关系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恰当的方式。使得新旧建筑之间能进行良性的对话,从而建筑与多变的校园环境达到和谐共生,大大提高了新建建筑在校园环境中的适应性,这是本次方案设计过程中的一重大收获和尝试。
(项目负责人:关瑞明;建筑设计:关瑞明陈艳艳;结构设计:黄奕辉罗才松;合作单位:福州联盛建筑设计院)
参考文献:
[1]张锦秋。和谐建筑之探索[J]。建筑学报,2006。(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