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求职者的求职心态
求职者面试时过分追求完美会带来什么影响呢?大家请看下面的案例。
案例:
陆小曼是应届毕业生,她在找工作前与其他同学一样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如看就业指导方面的书籍、经常上网了解招聘信息、听就业辅助讲座等。她认为应聘信很重要,是自己的一张“名片”,于是,尽其所能地包装自己的应聘简历,如制作封面、学校介绍、专业介绍、课目成绩、老师评价、勤工俭学经历等,同时复印自己的奖励证书、装订成厚厚的一本简历资料;她觉得还不够,又给自己一个评价,把自己的很多有的还是没有的优点全部罗列、给自己加冕“干部抬头”。
在以后的日子里,她不断地找信息、投递简历、等待、偶尔面试,尽管非常虔诚、非常用心,但效果不太理想。她想她的个人简历应该是个“品牌”级的,面试的应答是倒背如流的,象什么“你没有经验怎么办?”“你为什么选择我公司等”……整个求职过程简直是“无懈可击”,但为什么好企业就是不垂青于她呢?为此陆小曼小姐很烦恼。
分析:
一、包装的类同化。其实很多大学生的应聘简历都是与陆小曼的相仿的,作为一个企业的人事经理,每天的工作量很大,他们不可能会把你的应聘简历从头到尾看完,只能有选择地看,何况时间一长、眼睛就累,看看一厚叠的应聘信、注意力很难集中,并且认为都差不多,很难让人事经理能有愉快的认同你(简历)的感觉。
二、夸张及水份。作为一个大学生,本身的工作经验就缺乏,而偏偏在简历里表明自己如何如何能干,勤工俭学时做过那些那些工作,自信过头反而给人感觉夸张、有水份,其实用人单位知道你是应届毕业生,大体就知道你现有的工作经验、知识结构,他们主要用的是你的“明天”,而不尽是“今天”,更不是“昨天”。
三、面试的技巧是相对而言的。人人都懂的东西就不是技巧,而是注意事项或是规则,你在书上或与人交谈时取得的“技巧”,人家也在用,人人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了。太程式化反而给人感觉平淡无味,表现不出色。
四、坦诚在乎。这不是每个人都学得来的,因为这是来自于内心的情感、表现,企业与个人的沟通,坦诚容易缩短心灵间的距离,在乎让人感到你的用心、动机、以后的稳定性等。
五、了解资讯。在做准备工作时,要考虑企业的需求、你的竞争对手、你是不是最适合企业而不是你是最优秀的。
六、简历不能统一化。不同的企业对岗位的要求也是不尽一样的,因此设计简历时要注意“个性化”,针对具体的单位具体的岗位而度身定制。
七、 遵守面时的规则。如守时、不紧张、反问一些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