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广州的交通》综合实践主题活动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广州的交通”主题活动,源自广州市统编学材《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学期)。不过,基于“发展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弹性目标,我准备指导学生围绕此班级主题开展一些更有深度、更有价值的小组探究活动。也就是说,选题课伊始,就从问题的逻辑指向出发,引导学生质疑,再对问题进行分类和界定,努力提炼出最具探究空间和价值的劣构问题来展开实践活动,以提高课程实施的效益。预设实施方案时,我还根据iris鸢尾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模式设计了《鸢尾花(IRIR):广州的交通》MOODLE课程,作为辅助内容。
二、活动具体目标
1、运用头脑风暴策略,凭借概念图支架引导学生围绕班级主题“广州的交通”发散思维,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渗透选题原则,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规整、筛选,确定6个左右的小研究主题。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初步锻炼他们的归纳分析能力。
2、以共同的志向和学习兴趣为原则,引导学生利用“小组长竞选活动”自主选择研究小主题,建立较完善的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竞争、协作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及相关品质。
3、借助已有经验,继续指导各小组学生合作制定活动方案,使大部分学生明了主题活动方案的基本格式和内容要素,按照各栏目的设计要求,准确、完整填写计划内容,力求形式创新。
4、在《鸢尾花(IRIR):广州的交通》MOODLE课程上开展阅读、交流、资料搜集、整理等学习活动。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了解、探究广州交通状况的兴趣,获取开展调查、探究等实践活动所需的背景知识。
5、了解调查方法的基本种类。学生通过模拟、评议等活动,感受“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的基本要领,各小组学习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
6、学生按照小组活动方案走进与研究主题相对应的社区场所,开展调查、访谈、探究等活动,并及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在智囊团的指导下初步统计、分析、总结活动数据。在此过程中,锻炼自我综合运用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7、对主题活动进行回顾,学习宣传成果的方法,整理数据、制作成果并进行交流、汇报,形成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研究成果、开展展示活动的能力。
8、借助天河魔灯平台《鸢尾花(IRIR):广州的交通》课程的学习,初步发展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分析调查数据、评价观点等方面的高级思维能力,继续提高他们熟练运用DELL笔记本的信息技术水平。
三、活动方案设计
整体时间:20xx年10月23日-12月3日,为期6周,每周2节课。
时间安排四、活动实施过程与方式
第一阶段(10月23日——10月29日)——自主选题,竞选组长
1、教师运用头脑风暴策略,凭借概念图支架引导学生围绕班级主题“广州的交通”发散思维,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渗透选题原则,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规整、筛选、主题转换,确定6个左右带有劣构性质的小研究主题。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初步锻炼他们的归纳分析能力。
2、开展“小组长竞选活动”。小组长产生后“拉队伍”,为小组命名并选择小组研究主题。
第二阶段(10月30日——11月5日)——查找资料,制定方案
1、学生回顾不同类型的小组活动方案,明了主题活动方案的基本格式和内容要素,按照各栏目的设计要求,群策群力,在合作的基础上准确、完整地填写本小组活动方案,力求形式创新。
“广州的交通”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小组活动方案
百里挑一组关于广州未来的交通设想调查实施方案
百里挑一组成员:冯睿,周宇涵,陈嘉铭,蔡远坤,林嘉俊,郭愉,胡梓渊。
组员分工:组长兼联络员:冯睿
顾问:周宇涵
整理员:林嘉俊
记录员:郭愉
摄像员:胡梓渊
本次活动主题:市民对广州未来交通的设想
活动方案:
一、组织小组会议:商讨本次调查的时间、地点、调查对象。
地点:天河北华润万家门口
时间:每周六早10点半至12点
对象:开车的司机,等公交车的行人,过路人
二、组织调查活动
按会议约定的时间地点集合,分派调查问卷,每位组员负责调查5个人,完成任务后集合结束调查。
三、调查活动总结,
到周宇涵家总结活动情况。
四、发布活动总结报告
六六大顺组活动方案
2、学生利用DELL笔记本登陆《鸢尾花(IRIR):广州的交通》MOODLE课程,开展阅读、交流、资料搜集、整理等学习活动。在此过程中,激发了解、探究广州交通状况的兴趣,获取开展调查、探究等实践活动所需的背景知识。
moodl网络平台地址:http://moodle.thjy.org/moodle/course/view.php?id=1250
第三阶段(11月6日—11月26日)——学习方法,调查分析
1、教师对学生进行观察、探究活动之前的相关指导。
2、学生在组内合作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
3、学生按照小组活动方案走进与研究主题相对应的社区场所,开展调查、访谈、探究等活动,并及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请接受访谈。
4、学生在智囊团、教师的指导下初步统计、分析、总结活动数据。在此过程中,锻炼自我综合运用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阶段(11月27日——12月3日)——总结汇报,评价反思
1、各小组在总结汇报课上展示汇报小组主题研究成果。
2、教师指导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学会关注外组研究内容,大胆提问,积极提出意见或建议,让他们于相互交流中发生思维碰撞,共享智慧,学会反思,学会评价。
3、学生根据评价表反思自我与他人参与主题实践活动的总体情况,学习客观地开展多元评价。
五、活动的结果与评价
本次活动圆满结束后,学生的竞争、协作意识及问题意识提高了,锻炼了资料查找、整理、分析的能力,学习了简单的调查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根据调查数据展开统计、分析、总结的能力。
部分家长评价:
美国环保车专家的评价:
六、学生的收获
1、很多学生选题课中能发散思维,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对问题进行规整、筛选,主题转换,激发了问题意识,初步锻炼了归纳分析能力。
2、十多个学生参加了“小组长竞选活动”活动,产生的六个组长能自主选择研究小主题,挑选志同道合的伙伴建立较完善的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此过程中,激发了竞争、协作意识,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团队意识及相关品质。
3、大部分学生明白了主题活动方案的基本格式和内容要素,基本能按照各栏目的设计要求,准确、完整填写计划内容。个别小组形式有所创新。
4、在《鸢尾花(IRIR):广州的交通》MOODLE课程上开展阅读、交流、资料搜集、整理等学习活动。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了解、探究广州交通状况的兴趣,获取开展调查、探究等实践活动所需的背景知识。
5、学习了解调查方法的基本种类,通过模拟、评议等活动,感受了“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的基本要领,设计了简单的调查问卷。
6、大部分学生能按照小组活动方案走进与研究主题相对应的社区场所,开展调查、访谈、探究等活动,并及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在智囊团的指导下初步统计、分析、总结活动数据。在此过程中,锻炼了自我综合运用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7、能对主题活动进行回顾,学习宣传成果的方法,整理数据、制作成果并进行交流、汇报,初步形成了小组合作完成研究成果、开展展示活动的能力。
8、借助天河魔灯平台《鸢尾花(IRIR):广州的交通》课程的学习,初步发展了搜集整理资料、分析调查数据、评价观点等方面的高级思维能力,提高了熟练运用DELL笔记本的信息技术水平。
“千锤百炼”组撰写的建议书:
“八仙过海”组收获惊喜,感受尤深:
七、指导教师的认识和体会
1、建立家长支持系统,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牢记:教师、学生、家长等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发现身边的资源并善用它们,是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良好专业素养的体现。
众所周知,现在的学生基本为独生子女,他们的安全问题重于泰山。如果没有安全保障机制,哪位老师敢轻易要求孩子们单独外出参加实践活动呢?即便指导老师牺牲周末时间亲自领队,也分身无术,因为一个班的小组太多了。所以,活动伊始,我反复强调参加小组长竞选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家长全力支持你,能够担任你们组的指导老师……”。
本来,因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都需要指导——与之相匹配的最好是“导师制”(或称“教师团队指导”):由若干个教师组成小组来共同指导一个班级的学生活动。但事实上,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如此理想的“新型师生关系”可谓凤毛麟角。经过多年的摸索,我发现了龙口西小学的家长资源比较丰厚,于是就设法取得了部分家长的大力支持,让各小组聘请有热情、有精力、有能力的家长为实践活动指导老师。
此次《广州的交通》活动中,“八仙过海”小组组长俊桦的母亲百忙之中抽空带领该组成员前往麦当劳开展调查活动,巧遇美国环保车专家罗杰,精通英语的她顺便为孩子们当起了翻译!这又让我联想到,不少一线老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的开设不现实,畏惧其实施乃至不顾其国家课程的权威地位而放弃,很大程度其实就是无法解决学生需集体外出实践而带来的指导、带队和安全等问题。我很欣慰,凭着经验,自己很快能由得力学生挖掘出他们身后丰厚的家长资源,从而突破活动实施瓶颈。所以,善于发现活跃组员和家长,取得家长的热心支持对减轻指导老师负担、推进活动深度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毫不夸张地说,家长支持系统的建立,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导师制”缺失带来的课程实施难度。
2、方法指导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记得我三年级接班时,学生第一次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完全不知道“活动方案”为何物,我给他们浏览了“支架”——“秋天的叶子”、“地震”小组活动方案之后,他们仍然是一知半解,模仿制定出的方案,简单得堪用“只言片语”来形容(它们的最后“出炉”,皆靠家长和我的大力帮扶)。这次指导制定“广州的交通”各小组活动方案,我尽量简化内容要素,并不厌其烦地把例表画到黑板上,强化认知。结果,几个小组把“根基”打得像模像样,家长和我最多只起到“美工”的作用,不用背上“捉刀”的嫌疑了。因此想到,小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任何一种方法的领会运用,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倘若谁宣称孩子们一次就完全掌握了某种方法,那就颇值得怀疑了。
查看六个小组的方案,“调查”出现的频率最高,成了关键词。这让我思虑,该传授点调查方法给学生了,让他们较为规范、扎实地运用方法走向生活中的调查实践活动。说实话,上个学期,考虑到三年级孩子年幼,心理和认知能力尚浅,实践方法的指导方面我是有所模糊处理的。而今,所需即为最佳情境,是教学生调查法的时候了。同样的,访谈、调查问卷设计情境的创设及练兵,我也是由浅渐深,不对学生作过高、过严的要求。不管是组员“照葫芦画瓢”制定出的调查问卷,还是组长的“高参家长”润色过的,我都允许“出街”:综合实践活动,重在过程,重在体验。
3、努力提炼劣构问题,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
一般来说,劣构问题存在或产生于特定的情境之中。这类问题情境的某一方面或数方面没有特别的界定,问题的描述含混不清/模棱两可,或者问题的陈述中缺少解决问题的关键性信息。由于劣构问题是日常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因而常令我们陷入两难境地。又由于这类问题不受课堂学习内容领域的限制,因而对其解决方法难以预料,很难有同一的答案。(《基于良构和劣构问题求解的教学设计模式》 David H.Jonassen 钟志贤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老师要努力设计与开发劣构问题求解的教学,从问题的逻辑指向出发,引导学生质疑,再对问题进行分类和界定,提炼出最具探究空间和价值的劣构问题让学生展开实践活动,以提高课程实施的效益。
而高级思维,一般为新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表中认知过程维度的“分析、评价、创造”三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