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爱农会实习入职培训总结范文
在大学时候,每年都会参加各种培训。也去了北京,重庆,常州,惠州。已经对培训不太感冒了。以前参加的都是针对学生的培训,这次培训这是针对之后下社区工作的,性质也有变化。这次培训收获还是挺多的。
我们的培训四分为几个阶段,2、3号,在银河假日通酒店培训个人成长的内容。4、5号去丁当镇是团队建设的内容,6号到土化楼是6期毕业典礼,7号是培训社区态度,8号到12号是古寨培训。
个人成长是个很漫长的过程,这次培训安排了两天时间,时间的确很紧。培训的只是两天,这之后你如何去成长就是自己掌握。这次的协助者是李建。我们一起完成了个人成长部分。我们用画一颗树表示我们的成长,当时觉得大家很安静,积极性好像不是那么高。现在觉得成长需要静下来思考,我觉得催着大家去回答一些成长的话题,反而可能不是自己内心真正的东西。要思考的越深,需要的时间就越久。在培训中,我们常用漫步去体会自己的感受,其实我在漫步过程中一直没有什么感觉。可能自己设和静静的思考去感受自己,那时才会感觉。我们把我们自己一个成长的框架画了出来。从种子开始,种子是我们的一些特质。另外还有一个非暴力沟通的冰山,发生矛盾时,我们如何去看对方的态度,从言谈开始,再是感受,接下来就是价值观,最后是需求。更好的沟通,更好地理解对方。我一直用学习去看待自己所面对的事情。我发现自己只要被肯定,很愿意为一个群体做事情,很愿意去服务,经常是等到没有人去做了就自己去做收尾,而不会在意能得到多少。
刘老师说:“青春是用来成长的。成长是一个凄美的故事。”我一直认为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我觉得自己一直就这样,喜欢去做事情。只要我闲下来,我就会自己去找事做。有时就也会感觉自己有好多事,不能很好的去完成工作。我不太擅长的就是语言,这也是自己的特点吧,需要慢慢提高。成长需要一个目标,一个框架,知道自己要去做什么事,要去学什么东西。
后面两天去到叮当镇,我们步行了一段距离到达一个比较偏远的村子。这个村子是没有通讯信号的,个人没有对外联系的工具。有一部电话。其实我开始不知道去到村子培训的目的。说是毕业旅行。但感觉去到村子里没有什么事情干,就是玩了些游戏。感觉这次活动并不理想。感觉只呆了一下就走了。而且感觉什么事都没有做。到培训结束时,才知道原来是做团队建设。大家就是完成一餐饭。我觉得这不是什么任务。可能是时间太短吧,感觉团队也没建立起什么太多感情。我一直很怀念曾经下乡的朋友,一起度过了一段艰苦的生活。现在的生活太好了。一个团队要自己省钱,自己想办法去做事。在社团时,我一直强调去做事,自己也做很多事,后来退下来了,觉得团队更重要,跟下一届一直强调团队的重要性,他们也把团队做的很活跃,一个团队需要时间的积淀。需要更多的沟通,互相理解。我觉得我们这次的沟通太少。甚至是整个培训过程中,团队的沟通也很少机会。
旅行回来后,我们去到土化楼做了6期的毕业典礼,还有就是社区工作态度的培训。看着六期的毕业礼物,我挺羡慕的。有衣服,有漂亮的证书,还有礼物。6期的毕业汇报也很精彩。对于燕萍的汇报我是比较深刻的。我相当是接她的班。以前总是觉得她一个人很安静,每天重复着服务员的工作,他做的也很出色。她说“开放和信任是重拾人情的关键。”“讲故事是一个生命影响另外一个生命的过程”我很认可她的话。觉得也是我当下要做的。最后方老师讲的话也是很深刻的。“我们不要对身边的食物熟视无睹。”这也是我经常犯的错误,总是以为然。很多时候会带着自己的想法去看待事物,我觉得这个问题需要自己注意下。
7号一天是邓荣基先生给我们讲社区工作态度,还有工作手法。邓荣基先生说,“你带着什么工作态度去,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在社区工作,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要去接触社区的人,你用什么态度去接触那里的人,你就会得到怎样的回应。这里我觉得挺遗憾,前一天大家交流的太晚,以至于第二天都没有精神。真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课。在社区,社区的参与度很重要,这才是真正能解决问题。邓先生还讲到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这些目标到现在一直没有什么进展,环境问题还一直在恶化。现在的环境真的很要紧。我们留什么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7号晚我们来到了古寨,这里是我相对熟悉的地方,上半年的时候,我在这呆了一个星期。不过我们培训基本在学校里。来到这里觉得挺自豪的,我们很多时间都在讨论爱农会与这里的关系。我们饭店与这里的关系非常紧密,没有这里,我们饭店就不能正常运营了。上次来这里,与其他农户交流的很少。这次调研交流的范围增加很多,对这里有了更深的理解。
荣艳姐在介绍与饭店合作情况时,提到了今年的供应量比去年减少了。自己有所触动。由于生意的减少了。我一直期待的是农村与城市的物质交流能够越来越多,而今年却减少了。在总结时,有一个关于可持续性的疑问。我们当时画了一个这个社区的关系图,并对其中进行了分析。现在这个社区的生态农业最核心的关系是:爱农会、合作社、农户之间。农户是基础,合作社是核心,爱农会则是关键。城市的需求影响着村里的种植。如果合作社,或爱农会不能执行现有的“任务”。这个社区的生态农业还能走下去吗?
关于生态农业与CSA,方圆老师与林志光给我们分享了这方面的经验。我们看来几个视频,蜜蜂的消失,CSA新闻调查,还有自然农法。生态农业是一个很广义的词语,学术的定义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生产农产品。生态讲求的是一个循环链,要求生物的多样性。生态农业这个词已经被滥用,很多地方都说自己是生态农业。
听了流芳村的故事,我对于生态农业有了更深的理解。起初我一直以为做好外部销售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关键。由消费带动生产,效果比较显著。但发现消费的不稳定很容易造成生产的不稳定,生态的可持续性受到挑战。如果是根植于社区内部文化,生态农业的延续性就很强。就着稻鱼生产,项目组抓住村里传统文化离不开鱼的特点,并且进行文化开发,村里生态种植意识很强。曾经我一直比较忽视文化的作用,觉得现在的村庄基本没有文化,有浓厚文化的村子从文化着手进行生态农业的宣传教育,效果也比较容易出来。
传统文化和传统农耕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真正可持续的发展。
CSA是近年来发展的热门,很多机构都宣称在做CSA。真正的CSA强调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尊重农民,互信。中国现在真正做到这一点的还很少。CSA在中国2000年后发展的很快,他是否会落入市场化逻辑当中,追求的低成本,高收益还需要观察。CSA是反思主流社会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分离关系。中国的CSA主要靠中介发展,而这样消费者和生产者交流少,关系很脆弱。如何加强消费者和生产者的交流也是我们需要努力的。
这次文化的培训让我感觉收益挺大的。文化行为被分为几种类型。历史价值信仰,自然资源,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社会关系、制度教育。这些行为是具有关联性和整体性,外在表象是立体的,文化是不断在变化中的。我们要用整体的视角去看待文化行为。
感觉这次培训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结束了。自己的学习还是刚开始,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去学习吸收。未来的路最重要的就是实践,只有用脚走出来,那才能证明路的正确性。未来的路需要一个团队才可以走的更远。用沟通建立团队的互信,互信互助增加团队的行动力,用行动建立团队的创造力。
【爱农会实习入职培训总结】相关文章:
入职培训总结07-03
入职培训总结12-26
新人入职培训总结06-24
入职培训心得总结07-02
报社入职培训总结07-11
销售入职培训总结10-24
公司入职培训总结05-04
顶岗实习报告入职培训06-24
入职实习总结04-13
入职培训总结15篇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