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农业科技园引出的穿越散文

时间:2022-12-13 20:54:54 农业经济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鹤山农业科技园引出的穿越散文

  八月的一个星期天,风和日丽,天蓝云白。我们夫妇与朋友驱车来到位于九三垦区北部10公里处的鹤山农场农业科技园。

鹤山农业科技园引出的穿越散文

  据工作人员介绍,园区分为八个实验区和十六个试验圃,其中八个实验区为:高效经济作物试验区、大田作物品种试验区、高效经济作物展示区、现代农业技术集成区、大田现代农业技术示范区、高效经济作物现代农业技术示范区、棚菜生产区和露地蔬菜生产区。十六个试验圃则分为中草药圃、果树圃、特色瓜果圃、杂粮圃、特色蔬菜圃、花卉圃、彩椒圃、特色番茄圃等。在大田品种试验区则有大豆品种圃,玉米品种圃、甜菜品种圃、大麦品种圃、马铃薯品种圃。在现代农业技术集成区,展示用更加科学的方法种植农作物,在播种相同的种子的基础上可以更大限度的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今年,这个农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重点在“两带一园”建设上下功夫,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了占地3390亩的科技生态园。园区由科研试验区、高效经济示范区、特色种植区和观光休闲区组成,种植作物达300余种,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集旅游观光、学习培训、技术推广于一体的多元展示平台。日可接待游客百余人,成为了农场旅游业发展的又一道风景。

  依着兴趣,我们参观了以下景物。

  下了水泥板路向北,自那个阳光蓝天下闪光的银色科技园标志处的入口和中央分界处开始,继续向北,长长的用彩色地面砖铺成的两米左右的间道上,有三、四处挂着小倭瓜的棚架。行走在一人多高的棚架下,仰望密密的绿叶间垂下来的金红金黄的倭瓜,仿佛一层均匀的黄色灯笼挂在棚子上,绿叶及其空隙里透出的蓝天与之相映生辉,煞是好看,感觉这可比地上的那些倭瓜金贵多了。

  我的这个偏见,在转眼看到巨型南瓜时不得不迅速改变,巨型南瓜爬不上棚架,即使爬得上去,棚架也是支撑不起的。可是人家简直就是一个金黄的肥美人,侧卧在松软的田垄上,深绿的叶子仿佛是众多的蒲扇在给它扇凉风儿,那些藤蔓仿佛肥美人飘逸的翡翠色腰带,更是自由一番神韵。我喜不自禁地跟这个肥美人并排而坐,甚至用自己的脸去贴那胖乎乎的圆脸。只是我的眉飞色舞,它却一直就那么沉静地应对,不冷不热的,这就是大家风范吧?见我们还指着另外的几个肥美人赞不绝口,工作人员过来说:“照相就在可着这个照吧,不然别的也会碰掉了,过几天大豆节还有接待参观任务。”我突然明白了肥美人为何对我无动于衷了,原来人家见的崇拜多了,低调儿啊。

  拐弯向东继续观赏,此前好多次乘车都发现路旁很多地块种着一眼望不到边的高粱,原以为,见它们个子并不高,就准备好了火炬似的头颅,是在车上又是在高速路上俯视造成的错觉。这回置身真正的高粱地才发现,他们的确还没有我高(我还不到一米六)。记忆中在电影和书上看见的高粱都是高挑的,高粱高粱就该是高高的,不然,怎么就叫高粱了呢?而面对这一大片,如果非得叫高粱,那也得说明是矮高粱。不过,身子是矮小了,可是,它们的高粱穗却很大。我想,能在科技园献身,一定是新研究出来的高产品种吧?轻轻抚摸那点燃的火把般遍布着深黄色颗粒的高粱穗,忽然想起父亲每年都在杖子边上种一趟儿甜高粱。根茎秋天当我们的“甘蔗”吃,而高粱头去掉高粱子粒后,在父亲的巧手里就变成家里一年都用不完的扫地扫炕的笤帚和刷锅的刷扫。想起父亲已离开我多年且不能再见,顿生人不如物的悲哀。

  举着紫红色穗子的一片跃入视野,我禁不住喊:“这里还有新年谷呢。”同伴儿却说:“不是吧?”我们俩跑到跟前去看标牌,叫雪樱子。我知道就是小时候咱农家园子里那个新年谷。开始时梗儿叶儿都是紫红的,随着慢慢长高,又会变绿,而结出的穗子则又是紫红的一嘟噜一嘟噜的,青嫩时可做菜吃。据说,在古时候,雪樱子只供帝王专用,只在皇宫里才有种植。明未,被吴三桂将种子带出,后经时事演变,民间才有种植,但极为有限。如此说来,现在能站在这么大一片比我都高的雪樱子中间,还真得感谢吴三桂呢。

  走到路的尽头,开始向南转弯。紧挨着的红谷子和黄谷子,在没成熟的现在看来,叶子都是绿色的,谷穗也都几乎同样地长,一律低头感谢着供给营养的大地母亲。不同的只有红谷子的谷穗儿是暗红色的,而黄谷子的谷穗儿还是黄绿色的。用手轻轻去撩开密匝匝的谷苗儿,深入谷子们中间,自然回忆起青年时代在家乡用镰刀收割谷子的艰辛体验来。听说,虽然,用谷子加工出来的小米,营养极为丰富,但是,因为低产,而且现在农村也没有几家养牛养马了,不再需要谷草做饲料了,谷子几乎绝迹了。所以,如果不是有幸来到这个科技园区,兴许今生我都不会再见到真实的谷子了。想到这儿,我情不自禁地捧起弯腰的谷穗儿,贪婪地嗅着那份已经生成的芳香,并让丈夫为我和谷子拍照存念。

  离开谷子们,前方,是浅绿的一片,顶着淡粉的一层。跑过去细看,原来是黄烟。对于黄烟我打小就熟悉,清楚地记得,在还没化完积雪时,父母就将种子撒进装满松软黑土的废旧搪瓷盆子里,适时浇水。不几天发出一层小小的烟丫丫,并渐渐往大了长。然后在园子里刨一块叫烟池子的土地,将烟苗挪移进去,盖上一个不过半尺高的塑料棚。等长到半个指头那么高时,就可以栽种到打好的垄上去了。接下来就是培垄、除草、打烟杈子、掐烟尖等助烟成长的程序。打烟杈子那活很难干,一尺多长的叶子明显地看出绿叶上鼓起一个个小黄泡儿,这是已经上烟了。人弯腰低头钻进垄沟的烟秧子之间,小心翼翼地动身动手,很怕碰折了脆脆的烟叶。一路仔细地掐掉叶子与根茎连接处的烟杈子,像我这样不会吸烟的,被烟味炝得头都晕了,而衣服上和手指上以及头发上到处都是黏糊的一层黑酱色烟油。打杈子的同时就得把发了五、六片叶子的掐了烟尖,不让再往高处发叶子了。不是怕多,是怕贪多了不上烟而降低成色。而有幸不被掐尖的只有长得最好的烟,也只有它们才能像我刚才看到的这一片开出满头小喇叭似的粉花儿来。再后来就是掰烟叶、串烟叶、晒烟叶和打捆收藏甚至出卖了。早年,我家那个村子每家都比较大量地种黄烟。不只是每家都有吸烟的人,而是黄烟是当时支撑家庭开销的主要经济作物。尽管过程繁琐辛苦,但都一直在坚持不懈地栽种。记得我的学费大多是母亲卖黄烟所得。正因为如此,我对黄烟一直怀着敬意。没想到在远离了黄烟这么多年后,却能与如同展示集体舞姿般的这一大片美丽黄烟亲密接触,而重温了不该遗忘的往事,一定是上天知道我们的缘分。

  而那片高过头的红蓖麻,无论是型同枫叶的叶片还是如大料瓣儿似的果实外观,都令我感到亲切,因为是它们带我回到了结婚之初,公婆给我们买的那个平房的小园子。那时,为了装点窗前的环境,除了种植一些平常的花卉,丈夫还从学校的实验田里给我挖回来两棵红蓖麻栽上。当长到跟我眼前的这些差不多高时,也结了果实,我刚刚懂事的女儿,摘下来麻雀蛋般的果实,直拍手叫好。是我告诉她有毒,她才乖乖地不再动了。而今女儿已是大四的优秀学生,这情形却依然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也许,这就是岁月如梭。

  沿着地砖路走到头又向南继续走到头,参观完了以上景色,下了地砖路,回头再选择那条不明显的土路,往进园处前进。隔着竹篱笆,大果沙棘果儿粘在枝上,晶莹剔透得像金黄色的密麻麻的小玻璃球一样,在阳光下闪着亮光;通红通红的槟子果儿、焦黄焦黄的沙果儿一律举起绿叶的小手,像我们欣赏者们致意。它们与我家早年的沙果树比起来真是超享受的一群,我家的沙果树的一生则是辛苦充实的一生:它每年都把累累的果实,交到母亲手上,再由母亲精打细算地销售出去,最后变成我和弟弟妹妹们的学费。所以,我很爱眼前的沙果树,却更敬重幼年时期我家的那棵沙果树。

  跟着丈夫和朋友,我还观赏了闻所未闻更没见过的非洲红茄和观赏椒。也许没有瓜葛,便只觉新颖而并没有太多感触。

  在家常方式栽种的西红柿地头,俯身摘下一个嫩黄的小柿子(工作人员允许的),听说没有上什么农药,我用手抹了几下就忍不住咬了一口,顿时,又回到童年时在自己园子摘了柿子黄瓜什么的,不用洗的绿色年代。

  咀嚼品味着西红柿的酸甜,举目还有西面好几处没有参观,我仍兴味昂然。可是,因为时间关系,朋友提议返回了。

  虽然我们并没有参观完鹤山科技园的全部,但也算是管窥一斑了。

  真觉得是欣赏了一部美丽的立体记录片。

  我再一次真实生动地体会到了:什么是秀色可餐,什么是一饱眼福。

  尽管此行纯属来去匆匆,然而我知道此生难忘矣。

【鹤山农业科技园引出的穿越散文】相关文章:

农业科技园区宣传标语07-04

农业科技园草莓基地宣传标语07-01

有关农业科技园草莓基地宣传标语06-23

走在农业的边缘经典散文06-30

宠物猪的穿越告白散文07-03

鹤山美食攻略06-27

科技园区口号(经典)09-21

科技园作文07-03

科技园区口号12-30

[热]科技园区口号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