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从传统文化到新中国精神的散文
五千年前,当我们的祖先涉入了浩荡的人文之河,我们就一直在生存与竞争的漩涡中起起伏伏;在现实与理想的波涛中跌跌宕宕;在理智与困惑的权衡中走走停停。尽管历程如此艰辛,但我们一直都在生命的河流中领悟角色,并没有被残酷的竞争,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困惑与迷茫吓到,相反,中华的子孙越挫越勇,不断继承前辈的文化与精神,五千年来,文化一脉相承而不倒,在全球可谓奇迹,由此我们发现:强大的文化不仅可以穿越历史,穿越地域,而且可以征服人类,创造财富,可以转弱为强,制止暴力和邪恶……在人类全部的历史和现实社会中,文化力无处不在,也是各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文化的力量,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
早在19世纪,美国打着扩大自由与传播共和理想的旗号扩张领土,当时大多数的美国人也相信,国家的扩张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共和与自由的思想传播得更远,随后出现了所谓的“帝国论”。进入21世纪后,“帝国论”进一步发展为新的霸权理论,强调输出美国式的民主与价值观,这一理论在世界各地都遭到了强烈的抵制,特别是在欧洲,他们在对自身文化危机进行反思的过程中,出现了重新认识东方文化的趋向,然而,近百年来,我们的中华文化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一直被西方文化轻视和压抑,在这个多元文化共存与发展的时代,中国文化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因而,中华文化的复兴便顺理成章的与民族复兴的愿望结合在一起。
中国的民族复兴首先要实现文化的复兴,因为一个民族只有有了自己的文化才会有克服重重困难的勇气,才会有永远打不败的魄力,才会是一个强盛的民族。文化的复兴从根本上是要建构一种现代的“新中国精神”,这要求我们要以中国的方式,为我们的国家构想一套新的社会理念及价值观念。尽管这是一种新的观念,但我们首先应该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去寻找答案,因为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先人的热血,骨子里有着华夏的精神,只有找到了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才能构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有自己民族的精神,才能实现近二百年的民族复兴之梦。
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各种各样的蒙学读物,衣冠文物,礼仪习俗,语言文字,天文地理,农学医学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中国文化中人文精神的灵魂,是我们民族安身立命的根本。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价值观念是一脉相承的。用传统文化中主要的、优秀的部分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新中国精神”需要从这些国魂中吸取养料并不断完善。
早在战国时期,荀子就提出了天道观,他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列星随旋,日月递,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是之谓天”。自然界具有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在主张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荀子进一步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控制、发行并征服自然的思想。荀子的这一系列富于唯物论性质的思想,为今天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找到了依据,而这与我们国家现在提出的物质与文明都要抓更是如出一辙,所以“新中国精神”要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提倡生态意识,反对绝对的物质主义,在满足环境需要的同时调整我们人自身,重视文明的“可持续发展”,让自然之光在我们的国家结出和谐的花朵。
在儒家思想里,“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及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的并可以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国家,没有哪一个“我”能够孤立存在,或是被抽象地思考,“我”只是根据和其他具体个人的关系而扮演的各种角色的总和;在道家的文化理论中,讲求的是阴阳之道。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庄子知北游》说“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这都表明世界的整体存在于相反力量的关系之中,它们在这种共同力量的作用下得以互相完善。从以上的思想中,我们可以得出,在当今的时代,我们要讲求共同体意识,而非启蒙运动时期的绝对化的个人主义,因此,“新中国精神”追求的也应该是一种共同意识,在这样的共同体中,我们要追求自由,并不是个人的为所欲为,而是能够自觉进入与他人,与社会之间的无数种彼此依赖的关系之中,这种共同体越多,我们获得的自由也越多。
民族的复兴与兴盛要求中国必须成为一个为世界负责任的大国,我们的“新中国精神”要积极参与到不断发展的世界文化体系之中,我们要呼唤审美智慧,这种审美智慧强调的是一种和谐的思维。中国的传统文化向来都是遵循这一条原则,以“情”,“和谐”,崇尚自然之美为核心,无论是古代的文论还是诗词歌赋无不体现着这些审美的情趣,那些仁爱,忠恕,孝悌,廉耻等的思想价值在当下和未来中国的发展中,还将继续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当然,这种审美智慧需要建立在相互联系的观念基础之上,以真善美的情意和谐统一为一种整合性的思维,使科学思维,理性思维,感性思维,宗教思维,艺术思维得以互相补充和丰富,尊重他者,尊重差别,提倡多元互补。
面对当下不断发展的社会,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人生观,世界观,重新建构属于我们中国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国的传统文化蕴藉资深,保留着及其巨大的发展空间,人与自然的和谐,理性思维与审美意识的调节等等,这些中国文化里固有的文明基因将为现代文化体系的建构提供宝贵的思想源泉。对于传统中阴暗、消极的东西,如专制主义、个人迷信、封建家长制、闭关锁国、践踏知识与人权等,我们应视为糟粕摒弃。
建构“新中国精神”,我们绝不能封闭于古代社会产生的传统文化之中,为适应时代与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对它重新诠释,重新挖掘,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生存智慧,治国方略诠释的越深,挖掘的越深,我们拥有的价值资源就越丰富,“新中国精神”的思想体系就会越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重新构建自己的文化精神,将中国的文化发扬光大,就是我们祖国文化的复兴,中华民族的复兴。
【浅谈从传统文化到新中国精神的散文】相关文章:
经典散文浅谈读书06-21
浅谈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中的价值07-03
春到农家的散文07-03
浅谈韩国传统文化07-03
浅谈抑郁症是精神感冒还是精神癌症06-28
浅谈马克思哲学的精神06-28
到大自然中去散文06-28
浅谈传统文化对自己的熏陶07-02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07-03
浅谈与传统文化的亲密碰撞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