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校艺术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帮扶初探论文
摘要:乡村文化的发展彰显着每个地域独特的人文地理和传统艺术。从乡村振兴计划到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高校人才都起了关键性作用。以婺源乡村文化建设帮扶作为切入点,高校艺术专业师生通过设计实践,融入乡村文化建设,将婺源优秀的民族文化应用于现代产品设计中,使婺源乡村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探讨艺术介入乡村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法以及设计出具体的案例。
关键词:乡村文化;高校艺术;帮扶
乡村文化是在村民在千百年的自然生活模式下发展而成,虽然没有统一的规划发展,但是其历史文化、因地制宜的特点使传统村落在格局和风貌上有着合理性与独特性。随着中国现代城市的兴起和外来文化的普及,乡村文化逐渐走向衰落,尤其民居建筑的破坏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人问津等问题。本文以婺源地区徽州建筑与传统木雕艺术手工艺为切入点,通过与当地村民协同设计,将优秀的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从而提高乡村文化的活力,将优秀的乡村文化发扬与传承。
一、婺源地区乡村文化产业现状及成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传统劳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居民不仅仅依赖传统的生产方式赚取收入,乡村民宿、乡村手作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受到大众的喜爱。新乡村文化得以发展,因此传统民居的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迫在眉睫。位于江西省婺源最北端边陲的沱川地区,地理位置偏僻,村民文化水平落后,保护传统文化意识薄弱等原因。导致乡村遗产日渐脱离了生活,特别是传统民居的拆迁、新盖新修,传统木雕艺术失传等问题。其传统民居建筑结构逐渐腐朽、人为破坏严重、无法使用现代生活需求等原因,开始逐渐地被村民抛弃。导致传统民居风格、传统村落格局、传统文化都遭到了极大破坏。婺源地区若不对这些现象进行合理指导与帮扶,传统民居的保护和文化传承将会面临极其严重的危机。
二、高校艺术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婺源乡村地理位置偏僻,村民文化水平落后,保护传统文化意识薄弱等原因,导致乡村遗产日渐脱离了生活,特别是传统民居的拆迁、新盖新修,传统木雕艺术失传等问题,使得优秀的乡村文化走向衰落。然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乡土文化保护与发掘的重要推动者,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高校师生利用科学的文化知识和先进的设计理念,将婺源传统民居建筑“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进行深入挖掘与整理,将婺源优秀的民族文化应用于现代产品设计中,使婺源乡村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又重新赋予其更多的实用性与现代美。另一方面,高校艺术专业师生通过设计实践,融入乡村文化建设,帮扶乡村传统文化资源走向商品化。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动乡村经济收入增长,从而增加乡村就业机会,实现乡村知识青年回乡发展。最终,实现乡村社会和谐稳定,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高校艺术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帮扶
1.传统民居建筑再设计。婺源乡村的民居风格属于传统徽州建筑,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马头墙的设计更为别致,其结构防火、防盗,降温、防潮,使各家严格区别,房子的白墙灰瓦,将民居建筑与天空之间勾勒的错落感非常明显,在青山绿水中,十分的美观。从外型上看,婺源传统民居多为天井式的砖木结构,可通风透光,色彩淡雅,雕刻精良,四水归堂的寓意有适应了中国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朴素心理特征。整体设计增添了几分层次感和韵律感。高校艺术专业师生在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的角度,在保留原有建筑韵味的基础上,采取修旧如旧,使其古为今用,在保持原有的建筑特色,适度运用现代建筑材料的手法,对破损、残缺的部分进行二次修复,这样既不破坏传统民居的肌理关系和原始风貌,同时也满足了现代居住与商业化民宿的使用,同时教授当地居民传统文化保护方法和现代特色民宿经营理念,使传统民居建筑新与旧产生对话。
2.木雕艺术品创新设计。婺源木雕有着两种文化属性,一是雕刻作品,二是文化含义。婺源木雕十分清晰地体现了儒家文化思想,以“仁爱”为核心,以“忠义”为理念,强调“礼”的规范。婺源民居中的木雕作品大多是清代保留下来,多用于堂内,取材十分讲究,多用于百年的樟、柏木材,细腻繁多,提倡镂空的设计,有的木雕作品镂空层次多达十余层,层次分明,栩栩如生,展示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工匠水平和优秀的民间文化。高校师生通过对当地木雕作品的调研与分析,对木雕文化艺术符号的提炼,在现代设计创意的视角下,将婺源独特的木雕文化应用在现代建筑装饰、旅游产品和家具产品等。婺源地区的木雕手工艺与文化通过“再设计”的方式得以传承发展。在保留传统优秀文化的同时,也满足了现代工业化发展的需求。实现婺源“一村一品”的乡村文化品牌建设与推广。高校艺术对婺源地区的乡村文化有巨大的传播和推动作用,对婺源地区的乡村文化建设帮扶要以基础功能为中心,以传统文化为脉络,以地域风貌为特色,以尊重自然为精神,以当代审美为视角,以高校参与为手段。从而促进乡村与高校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协同发展的实现。
四、总结
乡村文化创意设计作为文化、艺术与技术的融合体,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艺术介入乡村文化建设,应该对当地的民居建筑、传统手工艺和人文环境等进行充分调研,将其中的传统民居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建设帮扶的切入点,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探讨乡村居住环境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居交往环境的属性,重新改造与思考传统乡村文化的和谐精神。探索乡村文化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向、新模式。对于高校艺术在乡村文化建设的基本现实具有实证性的探究,也必然对探寻高校服务新乡村建设的路径和措施提供经验与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晓晖,颜安.农村精准扶贫:政策内涵、实践困境及政策建议——一个系统性的述评[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184—196.
[2]宋鸽.论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之间的关系[J].经营管理者,2010.09.
[3]张海林,储雅珩.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民俗艺术的保护与传承[J].包装工程,2016,37(18):5-8.
【高校艺术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帮扶初探论文】相关文章:
艺术与摄影的联系初探论文07-03
雕塑艺术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06-25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方法初探论文07-04
电影插曲《绒花》音乐初探艺术论文06-22
电视购物频道覆盖状况初探艺术论文06-22
幼儿美术故事教学法初探艺术论文06-22
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论文范本07-05
评语初探教育论文06-23
国粹京韵走进校园艺术教育初探论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