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参加什锦拼盘活动有感
活动结束了,孩子们仍沉浸在装饰伞面的乐趣中,我心中已开始回味这次活动的成败得失……
在这次公开课活动中,为了更多地展示自己,为了突出“整合”活动的特点,我设计了“伞的世界真美妙”这个活动。对五大领域的内容我是能加就尽量往里加,所以从目标到环节的内容都很多。比如目标是这样的:
1、培养幼儿抓住伞的特点进行观察的能力及审美能力。
2、了解伞的主要结构,认识“伞”字。
3、培养幼儿发散思维的能力,了解伞的用途。
4、锻炼幼儿的想象力,发现事物间的相似之处。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装饰伞面。
里面既有艺术领域的内容,又有科学、语言等领域的内容,既有观察、想象能力的培养,又有思维、操作能力的培养,哪是重点?似乎都挺重要。像“伞的主要结构”、“伞的用途”,认识“伞”字,“装饰伞面”等具体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幼儿都能达到,而那些审美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等的培养不是一次活动就能达到的,这样的目标显得空泛。
为了达到这样多的目标,活动过程自然也就需要更加丰富一些。活动过程包括“赏伞”、“识伞”、“什么像伞”、“伞的用途”、“和伞做游戏”、“装饰伞面”等六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赏伞”,旨在引导幼儿抓住特点观察,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我请幼儿做“伞的选美比赛”的裁判,分别从伞面的图案、色彩,伞柄的线条、伞的独特性等几方面观察、评比,选出了“最佳图案奖”、“最佳色彩奖”、“最佳线条奖”和“最具个性奖”。孩子们觉得非常有趣,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投出自己的一票。评比过程中,自然地认识了“伞面”、“伞柄”。
接着,我请幼儿说说自己还见过什么伞,幼儿说出降落伞、大太阳伞。我说:“我还带来一把特别的伞呢!”引起幼儿的好奇心,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识伞”。我把伞的简笔画和“伞”字放在一起,让幼儿同时了解了伞的结构和“伞”字的结构,并对象形字的现象有了初步的接触。幼儿对这一现象感到有趣,也很容易就记住了“伞 ”字。
“伞”字像伞,还有什么东西像伞呢?这样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幼儿的思维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想到了很多,如蘑菇、荷叶、花朵、树、蒲公英的种子……我请幼儿把自己想到的用简图的形式记录到纸上,幼儿都踊跃参与,记录得也比较形象。有个幼儿说大风车也像伞,我通过引导幼儿观察伞面和伞柄的位置,让幼儿明白:伞面应该是盖在伞柄上的,不是偏在一边,所以这个说法不很科学。
正当大家想不出还有什么东西像伞时,我把话题一转,到了下一个环节――“伞的用途”。开始时幼儿只局限在伞的常规用途上,如遮雨、遮阳、遮雪等。我抛砖引玉,把伞倒过来当成篮子,幼儿的思路一下打开了:当拐杖、当鸟窝、当钩子……我又在记录图上画了个跳舞的小人,引导幼儿以伞为道具编了一段舞蹈。在跳舞时,幼儿的情绪逐渐兴奋起来,正当有的幼儿要趁机调皮时,我赶紧采取措施:我把食指竖到嘴边,示意幼儿安静,并做出边侧耳倾听边点头的样子,孩子们一下静下来,好奇地望着我。这时我说:“伞说想和大家做游戏,不过,它们希望大家能遵守游戏规则……”我用童话般的语言,把幼儿引到了下一个环节。游戏有两个,一个是猜猜老师转的是哪把伞,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一个是通过观察伞面的转动,体会视觉暂留现象。
最后,请幼儿自己设计、装饰伞面,并和伞玩一玩游戏。
整节课幼儿都积极参与,情绪愉快,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兴趣盎然。环节之间的过渡也比较自然流畅,对幼儿情绪的抑扬控制得比较好,活而不乱。但回味起来,觉得内容太多,课的节奏显得紧张;为追求面面俱到,导致重点不很明确,每个环节与其它环节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都能独立作为一个活动,各领域间的界限还是比较明显,就像一个“什锦拼盘”,离“整合”的理念和要求还有差距。看来,“整合”的理念真正实施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不断地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
【参加什锦拼盘活动有感】相关文章:
什锦豆腐涝07-11
参加六一活动有感06-23
参加游学活动有感06-25
参加义卖活动有感04-28
什锦炒饭的家常做法07-04
什锦白菜包的做法06-22
什锦煲的家庭做法07-01
参加学雷锋活动有感06-26
参加社区实践活动有感06-25
参加六五普法活动有感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