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宋代建筑的特点
饰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是宋代的一大特点,宋代建筑从外貌到室内,都和唐代有显著不同,在建筑技巧娴熟的基础上,着力于建筑细部的刻画,不仅一梁一柱都要进行艺术加工,而且对于装修和装饰更要着力细致处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宋代建筑的特点,欢迎阅读!
宋代建筑的特点 1
飞檐,中国传统建筑檐部形式之一,多指屋檐特别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若飞举之势,常用在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等建筑的屋顶转角处,四角翘伸,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所以也常被称为飞檐翘角,宋代建筑特点5000字。飞檐为中国建筑民族风格的重要表现之一,通过檐部上的这种特殊处理和创造,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向上的动感,仿佛是一种气将屋檐向上托举,建筑群中层层叠宋代建筑的特点
宋代时期的建筑一改唐代雄浑的特点,变得纤巧秀丽、注重装饰。宋代的城市形成了临街设店、按行成街的布局,城市消防、交通运输、商店、桥梁等建筑都有了新发展。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完全呈现出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这一时期,中国各地也已不再兴建规模巨大的建筑了,只在建筑组合方面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衬托主体建筑,并大力发展建筑装修与色彩。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内的正殿及鱼沼飞梁即是典型的宋代建筑。
宋代砖石建筑的水平不断提高,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是佛塔和桥梁。浙江杭州灵隐寺塔、河南开封繁塔及河北赵县的永通桥等均是宋代砖石建筑的典范。宋代,中国经济社会得到了一定程度发展,注重意境的园林在这一时期开始兴起。中国古典园林重在写意,融自然美与人工美于一体,以建筑和人工建造的家用山水、岩壑、花木等一同表现某种艺术境界。较有代表性的宋代园林包括苏舜钦的沧浪亭和司马光的独乐园。
宋代颁行了有关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规范书《营造法式》,这是一部完善的建筑技术专著。此书的颁行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建筑在工程技术与施工管理方面已达到新的水平。
屋子的几个角尖尖的弯起来的中国古代建筑特色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江南的很多这种特色,是哪个朝代出现的??即不同于唐代的,也不同于明清的叠的飞檐更是营造出壮观的气势和中国古建筑特有的飞动轻快的韵味。
与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国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斗拱为“基本词汇”,所谓斗拱,是将屋檐托起的交叠的曲木,它可以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拓展,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而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句式”,飞檐也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其设计必须恰到好处才能显得轻灵而不轻佻,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板。
飞檐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屋顶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屋顶在单座建筑中占的比例很大,一般可达到立面高度的一半左右。古代木结构的梁架组合形式,很自然地可以使坡顶形成曲线,不仅坡面是曲线,正脊和檐端也可以是曲线,在屋檐转折的角上,还可以做出翘起的飞檐。梁架组合形式所形成的体量巨大的屋顶,与坡顶、正脊和翘起飞檐的柔美曲线,使屋顶成为中国建筑最突出的形式特色。
古建筑房檐角上的动物为什么要用铁丝装的东西围起来?
发现很多中国古建筑房檐角上的动物多了一组铁丝装的东西,将动物的轮廓围起来沿深房檐,请问这种“铁丝”是做什么用的?避雷?
这是国家文物部门对古代建筑采取的一种保护措施,这就叫“避雷针”。
当雷雨季节到来后,雷电产生的点电流可以通过这些避雷设施将雷电导入地下,不会伤及文物或引起火灾。
简述宋代建筑的风格特点并以宋塔为例说明。
宋辽时期的塔以密檐式为主。
大多为砖造实心结构,八角形布局居多。
须弥座和塔身较高,细部装饰繁琐。
整体线型比较优美。
宋代建筑形式为什么发生大变化
因为宋代是中国古代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它在政治、经济、文化、手工业和商业方面都有发展,科学技术更有很大进步,这使得宋代的建筑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一时期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宋代的建筑也一改唐代雄浑的特点,变得纤巧秀丽、注重装饰。
宋代建筑还剩几座?
保留至今的宋代建筑还剩哪些?希望得到全面的回答,最好能提供图片,并简要说明其特点,不要超过100字。
注意:是宋代宋国的建筑,不是大理、西夏或者辽金建筑!
这个概念就不清楚,宋代有北宋和南宋,和辽、金、西夏基本属于同一时期!如果单是该时期汉人统治下的只木构建筑确实没有几座了!
太原晋祠圣母殿、宁波保国寺大殿、正定隆兴寺、少林寺初祖庵、肇庆梅庵大雄宝殿、玄妙观三清殿、江油飞天藏莆田元妙观三清殿、福州华林寺大殿、虎丘云严寺二山门(同时期的有:应县木塔、独乐寺、上下华严寺、善化寺、佛光寺文殊殿、朔州崇福寺、涞源阁院寺大殿、文殊殿、济源奉先观三清殿,晋东南的辽金建筑还有很多)
还有很多砖塔(繁塔、开封铁塔)、墓葬、桥梁等等
全国现存宋代以前古建筑 山西占3/4
山西出了两位大家,一位是学徒工出身的古文字大家张颔,一位是当小工出身的古建大家柴泽俊,现在文物领域有这么多的研究生博士生,希望他们能延续大家的专业精神,并且在研究传统材料、传统技术、传统工艺上下功夫,把这么多的宝贝保护好,再经过几百年、上千年传给后人。
“根据近年来的调查,山西现存宋辽金以前木结构古建筑120座,全国共有160座,
山西占到了总量的75%;元代之前的木结构古建筑全国约计440座,山西有350座,占到全国的近80%。晋东南古上党地区,已知宋辽金以前的古建筑80座,占到全国半数。”昨天,省文物局局长王建武带领专家组看望古建大家柴泽俊时,柴泽俊谈到这些重要数据,并对媒体首次公开。此举刷新了占据国内文物界33年的一个经典数据:山西宋辽金以前古建筑占到全国的72.6%。
1979年,柴泽俊经实地勘察研究过上千座古建筑实例后,撰写《三十年来山西古建筑及其附属文物调查保护纪略》并公布,首次提出“72.6%”这个数据,引起各级领导和国家文物局重视,成为后来山西被列为文物大省的重要条件。“72.6%”这一数据在文物界甚至旅游界都为人熟知,此次新数据的公布无疑在山西乃至中国文物史上有重大意义。为何山西能保留这么多珍贵古建
柴泽俊介绍,山西地上古建能保留这么多由多个条件促成。
他以晋东南地区为例,此地区保存下来的文物,尤其是地面上的古建筑,占到全国半数,首先是由于表里河山的特殊地形造成交通不方便,社会进展缓慢,再加上气候干燥,利于木结构留存,而且当地群众信仰气氛浓厚,最重要的、甚至是过去被误解的一点,那里正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两个重要革命根据地——太行、太岳。“这些不会说话的文物证明了共产党、八路军在战争年代对文物的爱惜,千方百计地去保护。典型的例子还有,在1942年抢救洪洞广胜寺《赵城金藏》,太岳区付出了血的代价,解放后,它成为北京国家图书馆镇馆之宝。”柴泽俊说。
数量众多的古建怎么保护
“这些在战争年代被千方百计地保护下来的珍贵文物,如果在建设年代一旦损坏,真是对不起前人,也对不起后人。”柴泽俊多次主张,“一定要保持古建筑的原(面)貌、原(形)状、原(构)件、原(结)构,任何一个构件都代表着古建的价值,如果都换成新的,那基本成了仿制品或复制品。”他举例说,日本在二三十年前,依惯例300年对古建做一次修缮保护,每次会更换三分之一,那1000年前的奈良时代建筑,现在还有多少当时的构件?而且,“千万不要在修缮时用钢筋水泥,那是文物的大敌,更是木结构古建筑的大敌。你觉得换得很坚固,其实它的寿命不足百年,五六十年后怎么办?不仅文物上、建配衬建筑时严格控制,就在名胜古迹区搞仿古建筑的时候也不要用,几十年后会造成大批的垃圾,是对文物区风景区的极大破坏。”柴泽俊说。
宋代建筑的特点 2
宋代文风昌盛,审美区别于盛唐的雄浑华贵,宋代建筑偏于精巧细腻,纤巧秀丽,注重装饰。
宋朝在经济、手工业和科学技术方面都有发展,使得宋代的建筑师、木匠、技工、工程师、斗栱体系、建筑构造与造型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建筑方式也日渐趋向系统化与模块化,建筑物类型多样,慢慢出现了自由多变的组合,并且绽放出成熟的风格并且拥有更专业的外型。
宋代建筑的总体布局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正定隆兴寺和石刻汾阴后土祠图都说明了这一点。
个体建筑平面形式多样,屋顶组合穿插错落,立体轮廓丰富多彩。建筑物的屋脊、屋角有起翘之势,不像唐回代浑厚的风格,给人一种轻柔的感觉。同时配以多种类型的彩画,多种手法的雕饰,多种造型的门窗装修,共同形成了柔和、工巧、秀丽的建筑风格。
住宅建筑仍然以梁柱式的全木质结构房屋为主,木架结构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在北宋时,在政府颁布的建筑预算定额——《营造法式》中规定,把“材”作为造屋的尺度标准,即将木架建筑的用料尺寸分为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量屋用“材”。
在建筑装饰方面,北宋建筑不同于唐代的浑厚端庄,专注于处理细节和装饰性彩画。由于商业的繁荣,建筑趋于繁荣华丽。南宋因偏安一隅,又由于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建筑的装饰风格倾向于秀美精雅。
因此油漆得到大量使用,使颜色十分突出。在窗棂答、梁柱与石座的雕刻与彩绘的变化十分丰富,柱子造型更是变化多端。木架部分采用各种华丽的彩画:包括遍画五彩花纹的“五彩遍装”;以青绿为主的“碾玉装”和“青绿迭晕棱间装”。
南古古建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古建筑厂家。专注装配式铝合金仿古建筑构件:如斗拱、藻井、牌楼、外立面构件的生产与定制,样式精美多样。
【宋代建筑的特点】相关文章:
南方民居建筑特点介绍03-04
安徽古镇建筑特点都有哪些09-30
建筑工程的特点与发展趋势11-30
建筑工程承包合同的特点12-01
宋代经济发展历史知识点提纲10-27
我的特点作文04-10
中国汉字的特点演讲03-29
关于特点鲜明作文04-18
闽南文化特点礼仪01-13
雨水节气的气候特点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