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时间:2023-10-13 11:11:33 宗泽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画》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画》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画》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精选10篇)

  《画》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画》是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五言诗,谜底就是插图的“山水画”,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课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景物进行仔细观察,这样,上课时才能使学生对大自然,山水,花鸟,诗情进行联系比较后,顺利地悟出谜底。

  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 刚刚学完拼音开始进入识字教学不久,对拼音掌握的还不算牢固,借助拼音学习生字的同时也在巩固拼音。而课文所学的生字较难较多,所以教学生字时不能一下子出示所有的生字逐个学习,应结合图画抓住重点字进行理解记忆,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自主识记。 让学生读读课文,画出不懂得词句,先同学之间答疑,教师在结合图画进行指导。

  教学目标

  1.认识“远、色、近”等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生字。

  2.知道“远近”,“有无”“去来”是反义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识字,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

  火、文、六”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猜谜语导入: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两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猜一猜,交流。)这两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

  2、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学生动脑筋猜: 师:这是一首谜语诗,也是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学习的新课文,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3、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用红笔板书:山、水、花、鸟)

  4.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

  (一)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二)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来看看。

  二、创设情境、补充诗句

  (一)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远看有色。)

  (二)请一位女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近听无声。)

  (三)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春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为什么它还开着?

  (板书:春去还在。)

  (四)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

  三、初读今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瞅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瞅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先教师播放优雅的'今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今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圈画出本课的生子,用同位互读,抽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稳固读音。 其次,去掉拼音读课文。最后和生字宝宝交朋友(读:生字有音节和无音节;写:远和惊)

  四、诵读今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

  2、依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当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来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我们来和它打个招吸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先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闭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五、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闯关游戏(闯关胜利可获得奖品)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板书设计:

  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画》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四个字。认识2个偏旁。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点】

  正确的认读本课的认读字。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设想】

  在讲课时,要让学生借助拼音反复读书诗句,然后引导学生弄懂每行诗在字面上说的是什么意思,再结合看图和启发学生回忆郊游时看到的景物,让学生思考诗句内容,然后再让学生把课文完整的读一读。反复朗读后达到背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幻灯出示谜语。

  猜谜语:

  远远看去山是绿色的,走近一听水没有声音,春天已经过去了,花儿却盛开着,人来了,鸟却没被吓的飞走。

  猜猜看这是什么?

  二、学习古诗

  多媒体课件展示诗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读古诗。看谁能正确的.将诗读下来。

  2、同桌互相读读,看谁读的好。

  3、老师范读:

  幻灯出示古诗。

  4、指名朗读古诗。

  5、齐读古诗。

  三、学习古诗中的生字

  1、幻灯片出示本课中的生字:

  ⑴自己借助拼音读读本课的生字。

  ⑵指名读读生字,看能不能正确的朗读出来。

  ⑶同桌互相检查读音。

  ⑷齐读生字。

  ⑸去掉拼音后,看能不能将生字读正确。

  2、给生字和拼音找朋友。

  课件演示将生字的读音和生字之间连线。

  四、带着生字的正确读音再读课文

  五、尝试背诵

  〖板书设计〗

  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教学后记〗

  学生齐读齐背都相当好,但单个检查时,有很多同学背不过。在今后应加强个别检查,以防某些同学滥竽充数,使每个同学都认真自觉的学习。

  《画》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3

  一、教材分析

  《画》这节课选自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一年级上册第二个识字单元,延续了第一个识字单元的编排特色。这是一首古诗,是一则五言谜语诗,谜面描述了山、水、花、鸟等景物,通过远、近、来、去等方位或动作的变化,凸显“画”的形象特征,这首谜语诗诗句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配合谜语诗,有一幅经过装裱的水墨画,山水相称,鸟语花香,意境典雅,给予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谜语诗中描绘的景物均可在画中一一找到,也是对谜底的暗示。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近、色”等10个生字和“辶、?”两个偏旁。

  2.会写“水、去、来、不”4个生字。

  3.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开始学习识字不久,各方面能力都不足,比如说注意力,自控能力。写字姿势的训练也要加强。识字的方法也没有掌握,所以在教学识字的过程中,要加强写字指导,打好写字基础。教师要具体指导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要一边指导一边示范。在写字的过程中还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听,不能讲的过快。在识字时可以采用偏旁归类,换偏旁等方法让学生识记生字。

  四、重点难点:

  重点是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难点是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认识走之、斜刀头2个偏旁。

  五、教学过程

  5.1第一课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谜语导入

  板书课题

  教师活动:

  1.出示谜语,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同学们是不是都是聪明的孩子,老师今天考大家的是猜谜语。1.一棵树,五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干活人人需要它,猜猜是什么?手2.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他弯腰,花儿见它点头。风)

  2.板书课题

  (这节课啊,我们学习的也是一个谜语,还是一首诗——《画》,看老师书写课题,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书空,边写边说笔画顺序。)

  学生活动:

  1.猜谜语,引发兴趣。

  2.书空课题,说出笔画顺序,记住课题。

  设计意图:

  1.谜语激发学习兴趣。

  2.集中注意力,记住题目。

  多媒体资源的应用:

  利用白板出示谜语。

  活动2初读课文

  检查学习情况

  教师活动: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这幅画,并且在诗中圈出描写的景物。

  2.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

  3.教师范读。

  4.检查朗读情况

  学生活动:

  1.观察图,说说画里面都有什么。

  2.借助拼音读课文。

  3.注意听教师读诗,划出停顿,纠正自己读的不好的地方。

  4.结合老师的范读与图画,大声勇敢的朗读。

  设计意图:

  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图文结合学习。检查朗读情况,学会自我纠正。

  多媒体资源的应用:

  出示课文插图及课文内容。

  活动3.认读生字,指导朗读

  教师活动: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

  2.指导学生用偏旁归类、加一加的方法识字。

  出示“远、近、还”,请学生带读这三个字,寻找相同点,认识“辶”。再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这三个字。

  表演“远、近”在实际中理解远近。

  出示其余生字,提问,还有那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

  3.指导学生用换一换的方法识字。

  出示:无——天、爸——色、近——听,在反馈中认识斜刀头。

  4.指导学生用反义词来识字。

  出示几组反义词的`题,加深对反义词的理解:如:男——()上——()开——()多——()

  读课文,找出诗中的反义词。

  远——近

  有——无

  去——来

  游戏:说反话

  他出去了;喜欢外面;教室真大啊;冬天真冷啊

  5.在具体的语境中巩固识字。

  我家不远,离学校很近。教室里无人,没有声音,操场上有很多人。

  你走来走去的干嘛啊?你还能听见吗?这朵花是红色的。

  6.出示没有拼音的课文,学生齐读,教师适当指导。

  学生活动:

  1.认读生字卡片。

  2.用偏旁归类、加一加的方法识记生字。表演理解远近。

  3.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生字。

  4.用反义词的方法识记生字,并且找出文中的反义词。

  5.在具体的语境中巩固识字。

  6.读课文。

  设计意图:

  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识字方法去识记生字,从而熟读课文。

  多媒体资源的应用:

  生字卡片,白板课件。

  活动4.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1.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2.布置作业:熟读诗并且背诵。

  学生活动

  1.说说学到了什么?

  2.读诗并背诵。

  设计意图

  回顾所学内容,加深记忆,为第二学时的学习做准备。

  《画》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4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具:山水画一幅,小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冬天呢?

  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4、出示小鸟。

  (1)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2)害怕了,你用一个字来说是什么?

  (3)“惊”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竖心旁,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

  (4)请一位学生走至画前)请你用手扇扇,小鸟惊吗?为什么不惊?

  (5)请在这两句诗里圈出反义词。指名回答。

  5、朗读指导。

  (1)古代的诗很讲究用词,这后两句诗也不例外,名词对名词,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看手势朗读后两句。(手势移动长,语调加长,手势起伏加大,语调快。)

  (3)朗读全文。

  (4)背诵全文。

  五、小结。

  这首诗的谜底是什么呢?(画)诗抓住了画上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也写得很整齐。

  六、写字指导、讲评。

  重点:色、声、无、惊。

  《画》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识记“远、色”等10个生字,认识“辶、 ”两个偏旁。会写“不”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总结、巩固识字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老师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老师发现你们有一个很可贵的学习品质——喜欢动脑筋,今天,我带来了几个谜语考考你们,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请听谜面:

  a、小白花,飞满天,落到地上像白面,落到水里看不见。(雪花)

  b、身小力不小,团结又勤劳,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蚂蚁)

  c、来个有难度的,请注意听谜面: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导入课题。

  预设1、学生猜出来谜底。真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识字6《画》。预设2、学生没猜出谜底。好吧,请把书翻到67页,等我们一起把《画》这首古诗读明白了,你一定能猜出谜底。

  二、朗读古诗,识字写字

  (一)观察画面

  1、仔细看看书上的这幅画里都有什么?请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

  2、指名回答。师生总结板书:这是一幅有山、水、花、鸟的画。

  (二)初读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正确字音,把难读的.字或者诗句多读几遍。

  2、男女生赛读。要求:分行读古诗,读正确字音,特别是预习时圈出的二类生字,读通句子。

  3、齐读。要求:读正确字音,读通句子。

  4、教师引读。(老师读每行的前两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边读边思考:这首诗里都藏了哪些景物?用符号画出来。

  5、指名回答。师生总结:这是一首有山、水、花、鸟的诗。这首古诗总共有几句?

  (三)读文识字

  学习第一句古诗,课件出示诗句

  1、谁愿意读第一句诗?自荐读。

  1)自荐读,并进行评价。

  2)去拼音读。

  2、这句诗中有两对反义词,谁发现了?

  指名回答。出示:远近 有无

  a、开火车读词语,复习、强调拼音。

  b、交流识字方法,认识“辶”,用做一做的方法理解“无”的意思。

  c、练习说话,巩固生字。

  1)说一说谁离自己近,谁离自己远。

  2)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

  3、出示词语:白色 听见 声音

  a、指名读,强调“听、声”的后鼻音。

  b、去拼音开火车读。

  c、交流识字方法,认识“ ”。

  预设:色 爸—色 +巴=色

  听 近—听 口+斤=听 一口吃一斤(听) 声 强调上面是“士”,组词。

  4、闭眼边想象画面边背这句古诗。

  课间活动:猜反义词

  1、老师领一胖男孩儿站在一起,请大家说反义词。

  2、自由说反义词。

  学习第二句古诗,课件出示诗句

  1、自荐读,并进行评价。

  2、去拼音开火车轮读。

  3、能找出藏在这句诗中的一对反义词吗?(来去)

  a、交流识字方法,用上“来、去”说一句话。

  b、识记“还”

  预设:还 辶+不=还 辶 远 近 还

  3、闭眼边想象画面边背这句古诗。

  4、梳理总结识字方法,巩固生字。

  反义词识字:远近 有无 来去 偏旁归类识字:远 近 还

  换一换识字:爸—色 近—听 天—无 猜字谜识字:一口吃一斤(听)

  5、齐读,展示读整首诗。

  6、你能背诵这首诗了吗?展示给大家听。

  (四)写字 出示生字“不”

  1、引导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练习写字,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写字的“三个一”。

  4、展示、评价。

  三、回顾总结,课后拓展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一首古诗,认识了10个生字,学会了一个生字,好多同学都能背诵这首古诗了,大家收获都不小呢。

  《画》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6

  教学目的: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准备教具:

  生字卡片、挂图、录音

  教学过程:

  共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同上

  2、学会七个生字

  3、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b、学生动脑筋猜

  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讲读第一、二行

  (二)讲读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3、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4、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5、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七、作业:

  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指导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

  2、课堂作业本第一题

  3、形近字比较,组词

  远()近()京()声()

  运()听()惊()色()

  二、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3、根据画面背诵课文

  a、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b、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

  三、作业指导

  1、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默写课文/有色,近听/水/无声。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反思

  我讲的是第一册课文《画》的第一课时教学。《画》这首诗是一个谜语,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我利用谜语进行导入,引起学生兴趣,并且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就来猜猜谜语。当我说完课文,孩子一下子都说出了“画”,似乎很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带着这种愉悦的心情,我们进入了课文。其一,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位在指导孩子看图初步了解课文,知道题目与诗句的关系。其二,识字是课文学习的重点,其中“远”、“近”、“还”都是走之儿的,所以我进行了归类教学,“远”、“近”还是一组反义词,在识字时进行了教学,并让孩子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反义词。识字方法不断地渗透,并进行归类,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反义词教学也是这一课的重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找朋友。学生学得开心,课堂气氛。

  虽然,在课前我对于教材和教案都烂熟于胸,自认为胸有成竹,但是,不论是在课堂上自身的教学,还是学生的课堂常规都出现了一些想不到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方面,对学生的学情估计不足。在前面的学习中,孩子们就已经对看图理解课文不陌生了,但这节课上,我认为:学生看到图就能想象的到远远看去山是有颜色的,而水是听不见声音的。当我提出:“从高高的山上流下来的水有声音吗?”孩子们说:“有,有声音。”而且也很肯定,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一时让我措手不及。

  对于课文中的生字的处理,我仅限于边读诗句边读生字,让孩子在文中去识记生字,忽略了生字的应用,学生在识记了生字后,没有及时地进行口头组词的训练。课后,领导和老师们在评课时及时地给我提出来了。我认真地反思自己,因为担心让学生自己组词浪费时间,而不能完成后面安排的写字教学,故而直接让学生读卡片上的词语,没能听听孩子们的的发言,就不能很好的发现问题。这让我想起语文新课标中强调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我在自己的备课过程中,由于过于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而忽略了学生。

  《画》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的意思,掌握2个新偏旁。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4个生字。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展开想象,感受“画”的特点。

  4、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有、无”“来、去”“远、近”3组反义词。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画,导人新课

  复习远看、有色、近听、无声、花还在、鸟不惊(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齐读古诗

  二、精读感悟,感受画的特点

  过渡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图中画了哪几种景物?板书(山、水、花、鸟)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来欣赏这幅画,去看看画中的山、水、花、鸟是什么样?和我们平时见到的山、水、花、鸟有什么不同?

  (一)学习前两句诗

  1、出示句子: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指名读。

  (1)第一句诗写了什么景色?(山)它是什么样子的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呢

  (2)指名说,图中的山是青色的,这就是(出示“山有色”)指名读。色是什么意思?(颜色)板书有色

  (3)平时我们见到的山都是什么颜色的(绿色、青色)画上的山也是有颜色的,远远就能看到,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山并没有太多的不同。齐读:远看山有色。

  2、第二句写了什么景?(水)

  (1)讲水的字理:“水”字两边的横撇和撇、捺表示水流动时激起的水花,水面激起水花了,我们想象一下,你听到什么呢(水流“哗哗”的`声音)“水”这个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水花,还让我们能想象到水声,再认一认这个字“水”。

  (2)听声说话我听到了()声音。

  (3)请一位孩子来听听水声,看着直流而下的瀑布多壮观啊,你听到什么啊?(没有声音就是无声,出示无声)板书看,这就是(近听水无声)板书指名读,评价

  (4)多么美丽的景色啊!我们一起读一读,你还发现了什么?看谁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指名回答。(点红远近有无)我们看到山有色,而水却无声,真奇怪,为什么?(指课题因为这是画)

  (二)、学习后两句

  (1)出示后两句,这两句写了什么景?(花,鸟)

  (2)理解“春去”

  我们来看这花,闻一闻什么味道?再来闻闻老师手中的花,什么味道?这花没有味道,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季节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现在是春天吗?你怎么知道的?引出“春去”,那“春去”是什么意思?

  (3)理解“花还在”

  现在春天已经过去了,可这花却这么鲜艳,这就是(花还在)板书指名读,齐读,评价

  (4)看这里有一只小鸟呢,声音小一点哦,会吓跑它的,谁来跟小鸟打招呼?让我们靠近一点,拍拍手,小鸟害不害怕?不害怕这就是不惊,不惊是什么意思看我们这位同学和这鸟这就是(人来鸟不惊)。指名读,齐读

  (5)在这两句诗中也有一对反义词,谁的眼睛最亮?(来和去)预设读后两句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为什么春天去了花还是鲜艳的,人来了鸟却不害怕)。

  (6)齐读古诗

  一起读这美丽的画!

  (7)根据交流改写诗句,与《画》形成对比,感悟画的特点。

  出示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只要我们用心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看,我们也能成为小诗人!指名读,齐读三、拓展阅读1、出示《风》

  小组讨论:谜底是什么?为什么?我认为谜底是(),因为()。 2、出示《咏雪》

  小组讨论:谜底是什么?为什么?我认为谜底是(),因为()。 3、出示《静夜思》

  这里有一组反义词,谁能找到?四、指导写字

  1、提出写字要求(一寸、一拳、一尺)2、师范写,生书空(水、来)3、生书写,提出书写要求4、小老师评价

  五、总结

  多么有趣的诗啊!多么逼真的画啊!同学们古诗和水墨画都是我们国家文化中的宝贝,这幅画中的一切就像真的一样,这就叫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画》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10个生字和1个新偏旁“辶”,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朗读古诗。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朗读古诗。

  2.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

  (由谜语诗《雪花》导入,师边做动作边朗诵古诗)

  师:这是我们之前学过的一首古诗,谜底是什么?(雪花)

  出示古诗《6.画》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了解古诗大意。

  师:观察课本插图,由远到近观察说说图上有什么?生汇报。

  师:你们可真会观察呀!远处有青山,从山崖上流下一道瀑布,可是却听不到一点水声。这就是: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天过去了,花儿还在开放。瞧,这只小鸟多可爱呀!一起跟它打个招呼:“小鸟,你好呀!”小鸟不理我们,也没有被吓飞,这是怎儿回事呀?再来看看我们的课题。对呀,这是一幅画!

  2.师领读。

  师:身坐直脚放平,双手拿书向外倾;跟着老师读读古诗吧!

  3.学生自读。

  要求:边读边圈出双蓝线中的生字;要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过渡】:这些生字朋友,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他们呢?

  4.交流识字方法

  <1>贝贝:(生活中认字)我有一本《涂色画》,(出示实物)我就认识了“色”。色字还可以组成词语:红色、颜色、色彩。(出示词语)

  师:老师认为晶晶同学的提醒很有必要。请晶晶同学带着大家再来读一读吧!“无声”就是没有声音。应该怎样读呢?(轻声读)你来试着读读这一行吧。(生读第二行)

  <3>欢欢:(反义词识字)我发现“有—无、远—近、来—去”是反义词。

  师:莹莹同学观察得可真仔细!这三个字共同的偏旁叫“走之旁”,(师板书。)跟我读一读。走之旁的字跟“路或走路”有关系。

  还:不+辶=还利用熟字来识记新字,也是一种好方法。把他们放回古诗中,再来读读吧。(生读全诗)

  【过渡】:生字朋友们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快来读一读吧。

  5.检测识字:出示字卡

  <1>带音拼读(集体读)

  <3>开火车读(全班按顺序读)

  三.多种形式,诵读古诗

  1.拍手快读,读出节奏。

  【过渡】快读读出了节奏,让我们带上动作再来表演一下吧!

  2.带动作朗诵(师示范动作,指名表演。)

  师:妮妮同学不光动作到位,表情也很丰富呢!让妮妮带着大家,再来表演一次吧。

  【过渡】读了又读,让我们歇歇小嘴巴,动动手写一写生字吧!

  四.指导书写

  1.这节课我们要学写两个字,写字之前要认真观察。

  一看结构抓特点,二看特殊笔画找占格,三看笔顺慢慢写。

  2.按照步骤重点指导:师板书

  3.生仿写:在书上描两个写一个。

  (师:注意握笔姿势和坐姿,记住“一尺”“一拳”和“一寸”。)

  4.评议和改正。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画》这首谜语诗,认识了生字,朗读了古诗,也学写了生字,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小!

  六.布置作业

  1.读一读:把古诗读给家人听一听。

  2.说一说: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的反义词。

  3.画一画:拿起你的画笔,画画古诗中的景物吧。(选做)

  《画》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字归类等方法,认识 10 个生字和 2 个偏旁,会写“来、去”2 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

  3.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有—无”“远—近”“来—去”3 组反义词。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引入新课

  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再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2.出示课文,教师范读。让学生猜猜谜底是什么。

  3.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正音,感知课文

  1.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在插图的相应位置出示“山、水、花、鸟”4 个字。

  【设计意图】通过画和文的结合,帮助学生提取诗中的信息。

  2.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来认一认。

  3.引导学生看插图,读古诗,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4.同桌互读诗句。相互指出不正确的读音,互相教一教,读一读。

  5.指名分行读,其余同学反馈评价,有错及时纠正。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使教师了解学生生 字的认识情况,找准不认识的、读不准的生字,教学时可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

  三、认读生字,指导朗读

  1.指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

  (1)出示:远、近、还。

  请学生带读这 3 个字。引导学生寻找这3个字的相同点。

  认识偏旁走之。

  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一记这3个字。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远、近”。

  引导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在教室里,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远?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远?

  (3)出示本课其余生字。提问:还有哪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

  2.指导学生用换一换的方法识字。

  出示:米—来、无—天、爸—色、近—听,

  指导学生找找每组字的不同,在反馈的过程中认识斜刀头。

  3.指导学生用反义词来识字。

  (1)出示:远、无、来。让请学生说说和这些字意思相反的字。

  (2)课间操“说反话”。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巩固生字,增强生字识记的效果。体现了“一字带一串”和“同一个字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识记”的思想。

  4.复习巩固。

  (1)在新语言情境中认字。学生认读:“远山、白色、远近、听说、无声、还是、还有、走来、走去。”

  (2)发给学生字形相近的字卡,引导学生认读。

  (3)发给学生意思相反的字卡,引导学生认读。

  5.出示没有拼音的课文,学生齐读。

  四、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1.学生观察范字“水、去”,注意田字格里的关键笔画。

  2.教师示范“水、去”,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

  3.学生书写,写完一个反馈点评。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再书写,写得不好的字可以多写几个,争取一个比一个好。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不仅要看教师范写,还要看是如何对学生写的字进行反馈的。要引导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找到改进的方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 10 个生字和 2 个偏旁,会写“来、不”。

  2.展开想象,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知道这是一幅山水画。

  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请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运用“摘果子”游戏,认读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全班齐读古诗,男女生赛读。

  二、朗读诗句,领会诗意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在大自然里看到的景色是怎样的,感受大自然的美。

  2.学生读课文。

  提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幅画?引导学生找出画中的景物与生活中看到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3.师生交流:大自然中,远看山是没有明亮的颜色的,近听水是有声音的,春天过去了,花儿也就谢了,人走过来,鸟儿会惊吓得飞走。但画中,远看山还是有明亮的颜色,近听水却没有流动的声音,春天过去了花儿不会凋谢,人走来鸟儿 也不会惊吓得飞走。

  根据交流情况,可以相机改写诗句,与《画》形成对比,

  帮助学生感悟画的特点。

  《画》中描述: 生活所见:

  远看山有色, 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 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 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 人来鸟儿惊。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采用画中景物和生活中的景物相对比的方法,感受其中的差异性,突破学生认知上的难点,帮助他们感悟画的特点,领悟诗句和画之间的关系。

  4.熟读成诵。

  (1)采用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

  (2)老师指画中内容,学生读出相应的诗句。

  (3)熟读成诵。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诵。

  三、教师示范,学生练写

  1.学生观察范字“来、不”,注意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

  2.教师示范“来、不”,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

  3.学生书写。写完一个反馈点评,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再书写,写得不好的字可以多写几个。

  四、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让学生读一读下面两首歌谣,猜猜是什么,根据谜面说说理由。

  头戴小红帽,千条线, 身穿大白袍。 走路摇摇摆。(鹅)

  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雨)

  《画》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课文是谜语诗,理解课文的基本含义。

  2、过程和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课堂上小组合作、图文结合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谜语、诗词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喜爱古诗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中所说特点与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生字回到课文中,谁会读?媒体的出示:课文内容(指名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

  1.学习前两行诗句。

  (1)媒体出示:第一、第二行诗句

  自己小声读读这两行。边读诗句,边看图边思考,这两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读这两行诗句,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板书:远 山 有色 近水 无声

  (3)认真看图,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怎么样?

  ①眺望远处的山峰,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朦朦胧胧)

  ②看图水流从高处往下流,会发出什么声音?那么诗中却说走近了还是听不到水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呀!(因为这是一幅画)

  (4)指导朗读。

  ①媒体出示: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②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同桌读,指名读。

  2.学习后两行诗句。

  (1)总结学法:

  媒体出示学法:

  ①读诗句,对照图,说说这两行的大致意思。

  ②想想诗句中是怎样写画中的山和水的。

  ③联系实际想,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而书中为什么这样写?找 到诗句与画的联系。

  (2)学生结合学习方法自学后两行的内容。媒体出示:图片和诗句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说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板书: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又是什么样的情况?

  (春天过去了,花就谢了,当人们走近鸟时,鸟一定会飞走的。)

  (6)指导朗读。

  ①教师范读,突出“去、还在、来、不惊”这几个词

  ②学生练习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二、感悟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媒体出示:课文内容

  2.在诗句中找找意思相反的词。

  媒体出示:“远”、“近”、“有”、“无”、“来”、“去”变红

  3.把这些意思相反的词连起来读一读。

  媒体出示:远——近 有——无 来——去

  4、谁能有好办法说说这几个词是什么意思?

  5、游戏:找朋友 找14名同学到前面,每人手里拿一张卡片,找到与自己手里卡片意思相反的字,站在一起,其它同学做裁判,给找对的同学以掌声鼓励。

  (这14个字是远---近、高----低、来----去、笑----哭、白----黑、晚----早、有----无)

  6、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反义词吗?

  三、背诵课文

  结合板书,自己练习背诵。

  2.看看图片,同桌互背。

  媒体出示:图片

  3.指名背诵。

  4、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山水画呢!

  四、拓展作业

  作业:把课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2.你喜欢这幅画吗?喜欢的话就动动你的小巧手把这幅画画出来吧!

  板书: 画 远 山 有色 近 水 无声 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画》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画之教材分析教学实录07-04

语文园地六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07-03

关于《雨中》的教材分析及设计07-03

“小鸟小鸟”教材分析与设计07-03

小学语文园地一教材分析教学设计07-04

识字教材分析教学实录07-04

《圆明园的毁灭》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07-02

数学教学计划及教材分析07-05

语文教材分析教学建议07-05

画教学设计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