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雕塑家与近现代雕塑创作论文

时间:2022-06-21 13:20:06 雕塑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江苏雕塑家与近现代雕塑创作论文

  【摘要】自辛亥革命以来,许多进步青年赴国外学习先进的雕塑技法并将其与中国的传统雕塑融会贯通。江苏出现不少优秀的雕塑家,为我国创作了不少纪实性的纪念碑式雕塑与人物肖像雕塑。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不少江苏的雕塑家开始思考属于中国的雕塑理论与风格。其中以吴为山的“八大风格论”与“写意雕塑论”最为突出。

江苏雕塑家与近现代雕塑创作论文

  【关键词】江苏;雕塑家;近现代雕塑

  辛亥革命时期,很多追求进步的美术青年远赴国外学习雕塑。西方写实性的大型纪念碑雕塑以及人物肖像雕塑对学者们产生了巨大影响。许多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青年,不仅吸收西方雕塑的写实因素,还将其与中国的传统雕塑融会贯通,使得中国的近现代雕塑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他们成为了我国近现代雕塑艺术的开拓者。

  这一时期的江苏有几位杰出的代表人物:滑田友、江小鹣、钱绍武等。其中滑田友的雕塑更具有传统雕塑的韵味。滑田友曾提出“雕塑六法”论,他将南齐谢赫的“六法论”与雕塑专业的特点结合总结了雕塑的“六法”。中国的雕塑历史很长远,但古代雕塑始终没有一个雕塑理论体系去指导,滑田友的“雕塑六法”理论对于雕塑创作有了直接的指导意义。它指导雕塑家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对象并抓住这些对象的特征,在创作构图时要不断推敲变体小稿,做雕塑时要抓住形体结构的运动中心线,归纳和整理动态所需要的线条,准确地体现雕塑的美感。滑田友不仅提出结合中国画的雕塑理论,

  还在创作实践中融合中国传统雕塑。他的代表作品《少年中国》在人物形态的处理上与汉代的《塑衣式彩绘跪坐拱手女俑》类似,人物形态高度概括。《少年中国》的人物服饰也是做了简化处理,只有袖子和裤腿处用水波纹表现衣服褶皱,既给人物动态增添了细节,又起到了一定的装饰作用。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得整个人物形象非常简洁,形成一个整体的块面,一根锄头向外延伸与柔和的人物线条形成曲直对比,点线面的结合恰到好处。

  这些优秀的雕塑家群体在学习西方传统写实表现技法和现代创作理念与方法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我国优秀雕塑传统。他们的作品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并且对中国的雕塑提出一些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雕塑历史与发展的思考。对当代艺术家来说,在学习并引入外来雕塑的同时,如何构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雕塑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雕塑与绘画都属于造型艺术,但是在中国古代,它们两者所拥有的地位却截然不同。绘画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并且不少文人雅士都是将绘画作为自身必备的文化修养。而雕塑在古代是不被文人士大夫推崇的,文化地位比较低,雕塑作品没有像西方一样上升到一个被欣赏的层次。就像秦始皇兵马俑,在当代人的眼里是一件瑰宝级的艺术品,可是在古人看来,它们就是用来殉葬的实用品。

  因为士大夫文人认为这些雕塑都是工匠们做的,不能被看做是与绘画等同的艺术形式。如此,中国的古代雕塑一直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理论体系的匮乏也就造成了中国雕塑发展的缺陷。所以当外来雕塑的样式传入中国后,我们本土的雕塑迅速没落。当向人们提起雕塑一词时,人们的印象总是那些外来雕塑的样式。

  面对现实的困难,以吴为山等人为首的第三代雕塑人一直表现出积极应对的态度。吴为山,江苏东台人,在广泛吸收外来雕塑体系和中国本土雕塑观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中国传统尚意美学思想为中心,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为补充的极具个人与民族特色的写意雕塑风格。吴为山将中国古代雕塑分为八大类型展开:原始朴拙意象风、商代诡魅抽象风、秦俑装饰写实风、汉代雄浑写意风、佛教理想造型风、宋代俗情写真风、帝陵程式夸张风、民间朴素表现风。“我之所以要谈中国传统雕塑的艺术风格特质,乃在于近现代以来,西方雕塑的介入,导致了雕塑价值标准的偏离与混乱。原本优秀的中国雕塑传统在本土被排斥于主流之外。”①吴为山不仅是在作品中去凸显本土雕塑样式,更在理论上总结中国古代雕塑,这让古代雕塑拥有了它该有的文化地位。

  解析吴为山的作品,可以看出他并不是直白地在造型上借鉴和挪用传统雕塑,而是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思考的基础上,真正创作出了中国的、民族的、现代的雕塑作品。吴为山在创作雕塑作品时一般成型较快,眼、手与心几乎在创作过程中是一致的,这样的创作方式与中国画的写意画最为接近。他的《三乐神》等作品都是在极短的时间里创作的。他用了很快会凝固的石膏为材料,石膏在流淌的过程中留下时间的痕迹,这虽然难度很大极具挑战性,但也为作品增添了趣味。这些作品看起来都给人轻松随意的感觉,但每件作品都准确地把握住了对象的外在神态及内在精神。西方雕塑家在创作作品时大多是在工作室里对着模特与作品慢慢地调整比例、处理关系,寻找精确的美。再看吴为山的作品,难道没有体现人物精神吗?没有体现人物状态吗?不完整吗?恰恰相反,这种酣畅淋漓的创作方式更好地表达了作品的情感,比如与创作人本身的精神情感完美融合。他追求的不是外在比例的精确美,而是另一种更能体现人物性格的美。

  在云冈石窟的门口立着吴为山的雕塑作品《昙曜》,对象是云冈石窟的开凿者昙曜和尚。面对洞窟里的经典石窟雕塑,吴为山要在这些经典面前“班门弄斧”,这无疑是一个挑战,而他成功了。昙曜铜像的表情十分传神,双眸慈祥,眼神坚定,身上的袈裟并没有用明确的线条勒出,但袈裟随风飘动,衣袖似云,能感觉到昙曜法师正风尘仆仆走来。

  看吴为山的作品总能想到南宋梁楷的“减笔”写意画。以吴为山的《昙曜》和梁楷的《泼墨仙人图》为例。首先二者都是对人物的脸部做了细致的刻画,吴为山将昙曜的脸部刻画得很立体。因为昙曜是西域人,为了展现人物身份,吴为山特意将昙曜的鼻子刻画得很立体,眼窝也有点深陷。梁楷则是将人物五官都打破正常比例,将它们有意收缩聚拢,人物微醺的面部表情一下就展现出来了。其次二者对人的服饰都没有做过多的细节处理,吴为山用随意的刀法处理衣服的纹理,衣服看似宽松,但人们还是能感受这位清瘦的和尚身上发散出的力量。梁楷是用泼墨方式描画衣服,几个黑色的大块面突出了这位憨态可掬的醉汉。看吴为山在石头上的大写意创作是多么淋漓尽致的一种体验。好的艺术作品应该是主客观一体的。西方的艺术是以素描为基础的,偏重客观的临摹。中国的艺术是书法为基础的,善于抒发主观情感。在这个大发展、大融合的时代,学会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并能将这两者有机结合将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我们要能够吸收和发扬中国传统雕塑与传统文化的理论精髓和艺术形式,借鉴国外新的理念和技法,创造出多样化的作品,我国的雕塑事业一定会更加繁荣。

  注释:

  ①吴为山,雕塑文论[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2.

  参考文献:

  [1]梁思成,中国雕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2][英]迈克尔·苏立文,中国艺术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江苏雕塑家与近现代雕塑创作论文】相关文章:

传统元素与雕塑创作的融合论文07-02

外国的近现代雕塑07-02

论陶瓷人物雕塑的创作语言的论文07-03

雕塑创作中民族性的传承论文07-03

“盲人”雕塑家作文02-15

出色的雕塑家作文07-04

心灵的雕塑家的作文07-03

小小雕塑家作文06-23

★小小雕塑家作文07-03

“盲人”雕塑家作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