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1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自制的谱曲的诗句和李白其它山水诗的课件。
2、 学生准备:朗读古诗,平时积累一些李白的诗歌。
教学重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
感悟诗境。
课前谈话:
师:听说你们很聪明,那我考考你们。(板书:山),什么字?你能说带有山或与山有关的成语吗?喜欢游山玩水吗?都游过哪些山?还想去游哪些山?
一、 揭题
老师带你们去游天门山,怎么样?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板书:望天门山。
二、 读通诗文,初悟诗意
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底气不足呀。
会读这首诗吗?自己大声读读。
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师范读,生鼓掌。)能说说你为什么给我掌声吗?
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可以学习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男生来读读。女生来读读。全班一起读。
2、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划划。
反馈: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还知道你们班画画水平很不错的,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画出来。想要把这首诗画好,该做些什么准备?(读诗、读懂诗的意思)
生自由作画。
谁来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说说自己画中的得意之处。根据生的回答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画?有何依据?
三、 想象,领悟诗意
1、师也画一画,板画天门山。这是——?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上的门,可见——?能用“天门山真什么”来说说吗?(高、俊秀、险……)
是呀,难怪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2、师板画江水回旋、向北流。老师画的是什么?(水)怎样的水?(碧水)碧水还可以说什么水?(清清的水、绿绿的水、干净的水……)这样的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师结合板书加上手势来说)。
现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哗哗、很响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丽神奇!
其实我画的水是一条江,叫什么?(楚江)楚江又叫什么?(长江)在古代,长江在天门山之前的中游流经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域,被称为楚江,天门山之后的下游流经吴国地域,被成为吴江。
我画的其实就是诗里的哪几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师神情并茂读这两句诗。你也想读读吗?我们比赛读,你们不先练练吗?指名几位生读,评读,评出优胜者。
3、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山的磅礴,诗里还有写山的吗?(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又是怎样的山呢?(请两位生来表演,为了显示山的高大,可以向上伸手臂并向中间靠拢点,演示山向中间突出的样子)师板画两岸的青山,同时板画孤帆和太阳。
4、看看老师又画了什么?怎样的小船?怎么行驶的?从孤帆你还能联想到什么?(作者在这船上欣赏风景,被美景陶醉了,写下这流传千古的佳作。)
刚才我画的是哪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师做手势范读,生练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四、 诵吟古诗,拓展积累。
1、这么美的诗,能积累下来吗?可以做做动作背。生自由背诵,指名背,齐背。
2、在古代,古人可不像你们这样读诗、背诗,他们是吟诗,吟唱诗歌,也就是把诗歌唱出来。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古人,唱一唱诗。课件出示:谱上曲的诗句。
师唱,生跟唱,师生齐做动作唱。
3、知道这么精彩的诗是谁写的吗?对李白你了解多少?
李白是我国唐朝著名的诗人,背后人誉为“诗仙”,现存诗歌将近1000首,其中有很多是写山水的,你还知道李白哪些写山水的诗?
老师也找了几首,给同学们欣赏。课件出示:《独坐敬亭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天门山》。
五、 结语
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多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你们去欣赏,去诵读。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会写“断、楚、孤、帆”四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大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山图片)
2、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
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第二十一课,古诗两首《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班齐读,分小组读,指明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知道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课件出示)
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
2、指名反馈: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中断:从中间割断。至此回:到这里回旋。出:耸出来。孤帆:单独一只船。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3、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先抽同学逐句解释,再指导全诗一起说一说。)
(诗文解释: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的情商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四、再现画面,体会意境
1、教师示范阅读,学生闭目想象。
2、指名反馈: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一句诗,一幅画)
3、感悟动词“断、开、流、回”的气势磅礴。
4、指导学生读出雄伟磅礴的气势。
5、教师:同学们,这首古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两岸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雄伟,体现出诗人借景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板书“雄伟秀丽、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6、配乐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断、楚”
2、教师总结:丽日照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扬帆而行,驶过临江两岸的青山翠峰,这是一幅十分惬意和美好的图景。李白借助这些雄丽的景色,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自己豁达、宽阔的胸襟。
3、背诵并默写古诗
4、为生字“断、楚、孤、帆”组词
板书设计:
天门中断—楚江开
气势磅礴
碧水东流—至此回雄伟秀丽
望天门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青山——相对出
山水相映
孤帆——日边来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 3
学习目标:
一、智能目标: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三、技能目标:
1、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
2、简介作者李白(著名诗人),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古诗)。
二、明确目标,尝试学习。
1、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考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
2、展开想像与联想,会把文字信息转化为画面,初步进入意境,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引导学生逐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扶”学生学习第一句,初步掌握学习方法。
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断、开、回、出、来”这几个难懂词的意思。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天门山被长江撞断,浩浩荡荡向东流去。
3、教师指导学生想象——"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在作者笔下,长江仿佛是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破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
4,总结学习方法:“ 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1、指导学生看教学图,启发想象,训练“ 回”这个教学难点。
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指导学生开拓想象——“ 碧水东流至此回”
“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1、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
2、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3、再一次提示学生展开联想——“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会写”断、楚、至、孤、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望天门山》,背诵并默写《望天门山》。
3、能借助关键词语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借助学习本诗,了解学习古诗的方法。
5、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望天门山》。
2、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1、借助关键词语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2、用自己的话比较准确地说出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课前围绕旅游进行谈话,感受祖国的山河之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并解题
1、用回答以前学过李白的诗篇名称的谈话方法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2、解题“天门山”、“望”,“望天门山”
让学生参看课文注释并回答,教师指点。(天门山,指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两山夹江对峙,形如门户,所以也叫天门山。望,是观看。望天门山就是诗人观看天门山所见到的景象。)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让学生先简单介绍作者。
2、老师对作者简介(映示图片)。
3、写作背景(映示图片)。
三、初读古诗
1、读准读通
(1)自由读诗(两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朗读。(找两个同学)
(3)正音,重点关注发音易错字。
(4)齐读一遍。
2、读好诗句的停顿。
(1)让学生尝试有节奏地朗读诗歌。(指名两名同学朗读)
(2)根据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停顿问题进行梳理,映示带停顿标志的诗句。然后范读让学生模仿,熟读古诗。
四、教学生字的写法
1、映示带田字格的.生字图片断楚至孤帆
2、利用课件指导说明这5个生字的写法。(从结构、笔画、笔顺等方面说明。)
五、把握诗歌大意
1、让学生默读古诗,圈画诗中描写的景物,同桌交流,结合注释了解“天门山”“楚江”。
2、指名回答并订正。
(1)(天门山、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2)映示天门山、楚江图。
3、让学生用一句话说说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描绘了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
六、构想画面,理解诗句
1、教学第一、二诗句。
(1)出示诗句,让学生边读诗句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2)让学生借助“断”“开”,等字理解“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意思。
①重点理解“断”“开”,体会长江水势的浩荡。(断:切断、截断。开:劈开、断开。)
②出示楚江图片,引导学生交流“你看到了一条怎样的江”。
③指名回答第一句诗的意思,然后教师归纳出示。
(浩浩荡荡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间劈开,一分为二。)
④指导朗读“天门中断楚江开”。
(3)聚焦“回”,指导理解“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意思。
①学生重点理解“回”,想象江水汹涌回旋的景象,理解诗句的意思。图片展示景象及词义,再让学生归纳诗句意义,后教师订正。
(回:回旋、回转。诗意:东流而去的长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旋的水流。)
②指导学生朗读“碧水东流至此回”。
(4)指导小结古诗学法(图片展示):
①结合注释或查找解释,理解诗句。
②想象画面,理解诗句。
2、教学第三、四诗句。
(1)出示第三、第四句诗,指导理解“出,来”的意思(出:突出、出现。来:驶来。),让学生边读诗句边想象画面,出示画面,然后交流。
(2)激疑思考:两岸的青山怎样“出”?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讨论,“当你坐车或骑车行驶在路上的时候,路前方的景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体会诗句中“出”“来”所描绘的情形。
(4)指导朗读第三、第四句诗,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教师出示归纳诗意。(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天门山好像在张开双臂,欢迎从日边而来的孤舟,富有情趣。)
(5)体会诗人愉悦的心情和诗歌描绘祖国山河壮美的特点。
七、背诵默写
1、指導学生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出示“水势浩荡经过天门山”“碧水落日孤帆”等图片,让学生为图片配上合适的诗句。
3、教师投影默写纸,让学生观察每行的方格数,讨论古诗书写的基本格式,在指导学生正确默写。
八、作业:有感情地背诵《望天门山》,默写《望天门山》。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断开
回
出
来
壮美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 5
教学目的:
1、借助注释理解《望天门山》的诗意,了解诗歌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象,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2、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预习内容设计:
1、查找有关资料或工具书,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
2、尝试自读 理解古诗。
(1)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着讲讲这首诗的意思。
(3)有什么学习困难记下来,以备质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和查找有关资料的能力,利用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自己能初步读懂古诗的意思及边思考边发现问题的能力。)
一、总结 评价学生自学检查的情况
(设计意图:有布置就要有检查,有检查就要有总结和评价。借以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的进步,激励学生自能读书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一)学生质疑
师生共同归纳,梳理。有的问题师生即时解决;有的则在进一步学习中解决。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根据学生质疑的问题,教师了解学生困难所在,从而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是教学的.目的性更强。)
二、学习古诗
1、学生自读《望天门山》,想象描绘的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还可以画一画。
(设计意图:利用多种方式理解诗中描述的内容,想象使内容丰富形象化。)
2、全班交流汇报自读情况。
1、理解诗意。
(1)突破难点:“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回” 怎样理解?如果想象画面,或描绘时怎样表现这一内容?
(2)开头两句从诗人自己奇异的感觉中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壮美的江山胜景图,末两句写了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此时他眼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作者都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从部分到整体理解古诗内容,弄清楚作者观察方位及顺序。)
2、结合插图读诗句。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诗配画,画配诗,诗画结合,直观教学,强化理解和记忆。)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默诵这首诗,看谁背得快。
1、有感情诵读。
2、还知道李白的哪些诗?尝试介绍几首,谈谈对诗的理解认识等。
(设计意图: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展学生学习范围,开阔视野。)
三,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望天门山》,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阅读经典诵读《望岳》,习的一主学习方法,迁移运用。
教学流程:
一、回顾单元主题
师生合作背诵单元导语(提示关键承接读)
师:第六单元首页的那首小诗每当老师读起,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让我们合作背出那首小诗,我来提示,你来接,女生前,男生后,最后一句大家一起。(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女生),澎湃的大海(男生);
师:有辽阔的草原(女生),茂密的森林(男生);
师:有宁静的山村(女生),繁华的都市(男生)
师: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都有迷人的风景(男女生一起)。
二、诵读激情,导入新知
诵读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句(读中点评)
师:是啊!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用他的诗词歌赋表达着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师:XXX请你告诉我祖国的壮美山河就是李白笔下的(课件出示诗句)生读: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师点评:是那滚滚的长江之水。师:XXX请你告诉我祖国的壮美山河是苏轼笔下的(课件出示诗句)生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师点评:是那千姿百态的庐山。
师:女孩子请你告诉我祖国的壮美山河还是《望庐山瀑布》中的(课件出示诗句)生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师点评:是那气势恢宏的瀑布。
师:男孩子请你告诉我祖国的壮美河山还是《宿建德江》中的`(课件出示诗句)生读: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师点评:是江水倒映月亮的景象。
三、学习“一主”
一)初步感知
1、点明主题,板书课题
师:祖国的壮美河山还是李白笔下的《望天门山》
2、书写古诗,初步感知
师:我把《望天门山》写在黑板上。请大家模仿老师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要写的工整、漂亮。(师板书,学生模仿写)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教师范读,感知节奏
师:诗是有节奏的,仔细倾听老师诵读,在你书写的古诗中画出节奏来,谁愿意在黑板上画(指名一名学生板演,师范读学生在倾听中画出节奏)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师点评:哪位同学和黑板上同学画的一样(纷纷举手)你是正确的。
4、初读古诗,感知诗韵
师:按照这样的节奏,看着老师的手势,大家试着读一读,注意一定要看指挥。(师根据古诗节奏及韵律指挥学生一起试读)
二)细读古诗,理解感知
1、找出古诗所描述的景物。
师:一首古诗就是一幅画,《望天门山》一句一景,你都读出了哪些景物?(学生回答,师随机在板书中圈出来,并随即解释碧水,楚江等)
2、观察插图,理解诗意。
师:(课件出示古诗插图)假使你站在船头,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急速而来,你会看到(指名回答)
生1:我会看到江水一直往前流,流到天门山的时候又转回来了。师:那就是诗句中的(生1诵读:碧水东流至此回)
师:你们也会看到(全体诵读:碧水东流至此回)
师:你还会看到(指名回答)
生2:我还会看到长江水把天门山分成了两半。
师:也就是诗句中的(生2诵读:天门中断楚江开)
师:女孩子也会看到(女生诵读:天门中断楚江开)
师:男孩子也会看到(男生诵读:天门中断楚江开)
师:小船距离青山越来越近,你还看到了(指名回答)
生3:我还看到了两岸的青山慢慢的都长出来了。
师:就是诗句中所写的(生3诵读:两岸青山相对出)
师:请大家告诉我就是诗句中的(全体诵读:两岸青山相对出)
师:这条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而来,哪一句告诉我们。
生齐诵读:孤帆一片日边来。
师:从远及近一路走来,远远的就看到了很多,故此题名(生接:望天门山)而不是看天门山。
3、情感诵读
师:碧水、青山、红日、白帆构成了一幅多彩的的画面(指图)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是(学生表达心情)
生1:快乐的。
生2:喜悦的。
生3:兴奋的。
师:让你的心情在诵读中尽显大家一起(全体诵读)
师:山谷中也回荡了我们的喜悦,女生就是那山谷回音,男生一起(男女生轮读)
4、对比读,深入理解,体会作者情感
师:碧水、青山、红日、白帆这些本无生命的景物,在作者的眼里想活了一样,这都源于李白那时那刻的心情。这首诗是李白25岁怀着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家乡,沿长江远游。他来到天门山,看到这自然胜景,联想到心中的远大抱负。他觉得实现理想,指日可待,这样的心情是激动,是兴奋。
师:可是,事与愿违,后来李白有机会为朝廷效力两年,但并没有被重用。他的雄心壮志无处可报,那时的心情异常苦闷。
师:情不同,景不同。同样写山水,心情苦闷时,他想渡过黄河河流被冰
堵满了,渡不了;要登太行山,山路被大雪覆盖了,他登不了。他在《行路难》里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
一二组同学读——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师:同样写山水,心情愉快时,楚江敞开胸怀,青山相对出迎,(课件出示)
三四组同学读——天门中断楚江开,两岸青山相对出。
师:同样写孤帆,孤单寂寞时望着远去的孤零零的朋友的小船,很感伤;只留下自己孤独一个人站在空荡荡的黄鹤楼上,想到再没有老友一起作诗喝酒,很感伤。他写下了(课件出示)
一二组生读: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同样写孤帆心情愉悦时孤帆不孤带着太阳的温暖而来,他写下了(课件出示)
三四组生: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品读,深入理解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是李白心情的写照,不仅是风景给他带来的快乐,还有他实现理想的兴奋,此刻的你们就是李白,请你放飞心情。(全体诵读)
6、总结学法
师:一首《望天门山》大家一定有所收获,把你的收获填写在积累卡上。(学生填写后全班交流反馈,在投影展示)
四、两翼学习
师:青年时代的诗人杜甫像李白一样胸怀大志,积极进取,也曾以一首《望岳》寄托自己的情感请大家用心去感受
1、
2、
3、
4、借助拼音熟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对比阅读,填写积累。用一两句话概括填写内容。
交流反馈,投影展示。
五、布置作业
师:经典诵读中有一首祖咏的《终南望余雪》与这两首古诗有相同之处,大家自学完成,填写积累卡。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远-----近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理解《望天门山》这首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3、通过诗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通过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背诵课文 查阅资料了解李白和他的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释题:
天门山:在今安徽和县与当涂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
二、范读诗歌
三、自读诗歌,提出疑问。
四、试讲诗歌大意
1.同座对讲。
2.指名试讲。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
五、指导朗读
这首诗热情赞颂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气势十分雄伟。从中充分展现了诗人自己那开阔的胸襟和热情豪放的.性格。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六、动手做
根据这首诗的诗意,参考书上的插图,请你用彩笔画一幅图。图上要有青山、江水、孤帆、太阳。
七、板书设计:
张贴学生的画。
反馈:
[学生活动设计]:
朗读 讨论
作画 背诵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 8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让幼儿学会这首古诗,感受诗中的意境。
2、培养幼儿对古诗文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图片,磁带,字卡。
活动过程: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图,请小朋友看一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们有没有诗兴大发呢,请小朋友自己来编一编。
你们编得真好,从前李白老爷爷也到过这个地方,还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
提问:
你听到了什么?(幼儿说一句,师出示卡片)
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呢?师解释难解词。
3、跟着卡片,大家练习朗诵一下
4、游戏
老师想考考小朋友,师念一句,请你们找出相应的卡片。
5、老师这儿还有一段很好听的音乐,我们跟着音乐来念这首诗,也可以跟着它一起唱,好吗?
附: 古诗《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情感。
2、会读、会背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
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包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话:
师:在我国安徽省当涂县有一处雄奇秀丽的景色,同学们想去看看吗?(生:想)早在唐朝时,大诗人李白来到这里,作下了流传千古的《望天门山》一诗,现在请大家随着画画去看看,去听听吧。
2、课件出示:天门山雄奇秀丽的景色及古诗范读。
师:你们观看了天门山的景色,有何感叹?
生:天门山真雄伟啊!
生:天门山真险峻啊!
生:这里的江水波涛汹涌,气势磅礴。
生:李白真不愧被人称为“诗仙”呀!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初悟诗意
1、大声读古诗
师:这首诗是李白写的,大家读读李白的简介
2、课件出示李白的简介,齐读。
3、再读古诗,看有没有不懂的提出来
4、请生提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生:“天门”是什么意思?
——天门就是这座山的`名字,也就是天上的门,可见山很高、很雄伟、很险峻,所以叫天门山。
生:楚江是指长吗?
——楚江是指流经古代楚国的这一段长江,流经楚国这一段叫楚江、终点在天门山,天门山以东是吴国,流经吴国的长江段,叫吴江。
三、学习古诗,理解诗意。
1、齐读古诗,这首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这首诗有磅礴的气势。
师:你从哪句诗看出来?
生;天门中断楚江开
2、学习第一句诗
①指名读
②指名说出诗句意思。
天门山被长江中断开,分为两座山。
师:对呀,天门中断楚江开,特别是这个“开“字,让我们想象到这江水排山倒海的气势(板书:吞吐江河)
③指导读出磅礴的感觉。
师:除了这种汹涌奔腾、气势磅礴之外,你还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它很美丽。
师:你怎么理解?
生:我从“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感受到。
2、学习第四句诗。
①齐读第四句诗。
②指名说出诗意
生: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师:从“日边来”感觉这长江水是从——天上来,天从天上来,你们觉得这美丽吗?(板书:江水天来)
③指导读出美丽的感觉。
师:这首诗给人感觉气势不仅磅礴,也很美丽,后人对这首诗作了很高的评价。
3、课件出示:后人对诗的评价
①齐读
师:评价里说,这首诗好像一幅气势磅礴的画,有主有次,有近有远,有浓有淡,你从哪里可以看出?
②指名回答
生:主是“天门中断楚江开”,次是“两岸青山相对出”
生:远是“天门中断楚江开,孤帆一片日边来”,近是“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回青山相对出”。
师:你们真了不起!这么难的问题都能答出来。我们再接着往下看,“碧水东流至此回”这句诗,从 这个“回”字看出了什么?
4、学习第二句诗
①自读诗句,理解“回”字
生:“回”是指水到这里就打旋涡,在这里回旋
②小黑板出示:天门山及江水流简画图
师:大家一起来看一下,长江水一到天门山(指图)这个位置,水道突然收紧了,水就变得更——急了。水从上面冲下来,下面是一马平川,水面变宽阔了,水自然就变——缓了,后面的水很急,遇到了前面流得很缓的水,自然就——回旋了。所以一个“回”字,其实是在写“急”。(板书:急流回荡)
③指导读出水流湍急的感觉。
④指名说诗意。
生: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天门山这里突然转了一个弯,向北流去。
师:还有哪个地方也可以看出水流得很急这种气势?
生:两岸青山相对出。
5、学习第三句诗。
①指名读,想想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
生:我似乎看到了两岸的青山在互相比高。
师:这座山比我高,我比这座山高,似乎在比赛,在对峙,沿岸都是高耸的山峰,险峻的重岭,让我们感觉到——(板书:雄山对峙)
②一二组与三四组同学互相对看,读出对峙的感觉
师:对于这首诗,后人评价非常高,连清朝的乾隆皇帝也对这首诗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词调高华,言尽意不尽
师:所谓言尽意不尽,到底什么意没有尽呢?大家来看第二句诗的“碧”字,奔放的长江水多有气势啊,一个“碧”字多小气啊,再说,长江一路卷沙携石从上游奔泻下来,水应该是混黄的,为什么却是“碧”水呢?
6、理解“碧”字的意思
提示学生结合课文插生领会
生:因为山是绿的,树也是绿的,所以倒映在水里也是绿的。
师:正因 为这样,在诗人眼里到处是绿的,所以叫碧水。
小结:这首诗表现的就是这种(指板书)“吞吐江河、急流回荡、雄山对峙、江水天来”的磅礴奔放的气势,让我们把这种气势读出来。
7、齐读古诗
四、诗句比较,体会意境。
师:让我们来读两句李白另外的诗,这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两句。
1、课件出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①学生读
师:读完后,你似乎读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生:我似乎看到了一个很难过、忧伤的李白。
②指名读出忧伤的语气来。
师:是啊,望着远去的孤零零的朋友的小船,很感伤;只留下自己孤独一人站在空荡荡的黄鹤楼上,想到再没有老友一起作诗酒,很感伤。
师:同样是“孤帆”,让我们读读这首诗里的“孤帆”是否也是一种感伤的情绪呢?
2、体会诗句:孤帆一片日边来
①课件出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②齐读
师:有感伤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在这里却没有感伤呢?主要因为哪个字?
生:“日”字
③理解“日“字
生:“日”就是“太阳”,太阳代表温暖,所以感觉“孤帆”不孤了。
师:对呀,说得真好!孤独的李白孤帆一片自上游顺水而下,一到天门山,天门山就像大门敞开一样,敞开自己的胸杯迎接自己,让他的不开心,他的孤独一扫而光。感受到了天门山的热情,使他感到孤帆不孤了,因此,最后一句要读得高昂一些,我们在“日边来”这三个字读得重一些,大家一起把这种感觉得出来。
④指导读出高昂的语气
师:正因为天门山的热情让李白感动,所以李白在天门山逗留了多日,写下了另外一首《天门山》、一篇文章《天门山铭》,一个地方,李白留下两首诗,一篇文章,这在李白的诗的生涯里很少见,可见天门山在他的感情生活地位,让我们再来齐读这首诗。
3、齐读全诗
五、拓读名句,给诗作画。
师:自古以来,长江以它特有的气势征服了许多诗人,他们为长江而作了许多诗句,现在,老师找出有关名句,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1、课件出示有关长江的诗句,齐生齐读。
2、给诗作画
师:我们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李白写的这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而且一句就是一个画面,请大家拿起笔,把李白看到的景色再现出来吧。
板书设计:
望 天 门 山
李 白
吞 吐 江 河
急 流 回 荡
雄 山 对 峙
江 水 天 来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在反复吟诵中想象天门山高耸陡峭的画面,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
教学重点:
用语言描绘自己从古诗中想象到的画面。
教具准备:
卡片音乐录音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
师:同学们,你们登过山吗?看到了什么?
生:全班讨论
师:今天我们一起随唐代大诗人李白一起去望天门山,感受一下天门山的陡峭。
二、教师范读古诗
师范读生闭眼聆听,想象看到了什么?
三、生自学古诗
1、生自由读,读准字音。
2、边读边想:读中看到什么?
3、同座互听互读。
4、看图:在图上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画下来小组交流,教师点拨。
四、指导有感情地诵读。
1、欣赏古诗录音。
放配乐古诗录音,师生边听边看挂图。
2、谁愿意当诗人把《望天门山》读给我们听?新 课 标 第 一 网
3、讨论:把你从古诗中看到的'说给我们听。
4、指导诵读。
5、师配乐表演读。
6、生配乐朗读。
7、分男女配乐朗读。
五、布置作业
1、把你从古诗中看到的景色说给家长听。
2、找一首描写山的古诗和同学交流。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 11
活动目标:
1. 通过欣赏,让幼儿学会这首古诗,感受诗中的意境。
2. 培养幼儿对古诗文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图片,音乐,图卡。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古诗
1.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图,请小朋友看一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 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想到了什么。
3. 从前李白老爷爷也到过这个地方,还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
4. 教师朗诵古诗。
二、结合图片理解古诗
1. 你听到了什么?(幼儿说一句,师出示图片)
2. 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呢?教师解释难解词。
三、学习古诗
1. 跟着图片,变换多种形式朗诵古诗。
2. 幼儿人手一份图片。
3. 老师想考考小朋友,教师念一句,请你们找出相应的卡片。
4. 变换形式,可以找个好朋友玩这个游戏。
四、听音乐吟唱古诗,结束活动。
老师这儿还有一段很好听的音乐,我们跟着音乐来念这首诗,也可以跟着它一起唱,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中有三个环节我都运用到了图片,因为幼儿都是形象思维占主导。活动开始我运用图片导入,很成功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把幼儿导入到古诗的教学中去。
在幼儿理解诗歌的环节中,我利用四幅图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古诗内容,让幼儿能比较轻松的理解了古诗的含义,有了深刻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成了。最后加入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节,借助于图片让幼儿巩固朗诵诗歌,为最后的古诗吟唱打好基础。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 12
一、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和默写《望天门山》。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体会诗句含义。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和默写《望天门山》。
难点:体会诗句含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的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生自由发言)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指名读,全班齐读。
◎出示作者介绍。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明确:中断,从中间割断;出:耸出来;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同桌交流,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
明确: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天门山的雄伟、有气势;青青的水、绿绿的.水;两岸的青山相对而望,一只小船在水中荡荡悠悠。
◎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句?
明确:
(1)“天门中断楚江开”——“中断”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气势,令人向往。
(2)“碧水东流至此回”——“碧水”“至此回”写了水的清秀。
(3)“两岸青山相对出”——“青山”写出了山的秀美与雄伟。
(4)“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话写出了天门上景色的清幽。
◎画一画天门山的景色。
(四)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李白,你看到这样壮丽的景色会说些什么呢?
(五)小结作业
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
作业:◎背诵诗歌◎读一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赴江东途中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歌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望天门山的情景,既写出了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又写出了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在教学中虽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理解天门山景色的壮阔,但是学生由于生活阅历的限制,对于天门山的景色理解仍不够深入,需要教师拓展资料,激发学生的想象。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 13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自然成诵。用心品读诗文,体悟“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构筑的画面与意境,读出诗的韵味与美感,读中悟情。
2.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教学难点】
1、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2、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3、感受诗人眼中的西湖,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理解诗题
1、师:现代诗人艾青曾经写道:月宫里的明镜,不幸失落人间。同学们,你们猜,诗人笔下那不小心落于人间的明镜是什么?生:是西湖。几千年来,人们用自己心中的笔描绘着西湖的美,出示白居易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林升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就几时休。”人们就是这样用自己的笔,抒发了内心的情怀。苏轼也是一样,他对西湖爱的格外深沉。今天我们将跟随苏轼的脚步到西湖边去欣赏西湖的美景——《饮湖上初晴后雨》。
2、老师写诗题,你来读诗题。学生读诗题,注意要读出停顿。
师: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生答
师:是啊,他们在西湖上喝着酒,赏着美景,起初是晴的,后来下起了雨。带着你对题目的理解来再读诗题。
二、学习生字,明确节奏
1、师:同学们看“初”字。“初”是要求我们会写的生字,请你仔细观察我们在写时要注意什么。生答师:左边为什么是衣部旁呢?(带学生从甲骨文造字开始追溯“初”字的来源。)师:了解了左边衣部旁的来源,我们来写这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它的字形结构左长右短。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注意书写姿势
2、我们一起走进诗中去看看这景色到底如何?首先请你借住拼音,把这首诗读正确读流利。学生自由读诗,评价师:借助停顿符,我们可以把诗读出它的停顿。借助拍子同样也可以。我们拍手试着读一遍,开始。师生共读
师:停顿符和拍子都是读出停顿的好方法。再找学生读师:你读得可真投入,读诗就要这样,不仅要读出节奏,更要读出它的味道。师生合作读(老师一、二句,学生三、四句)(老师一、三句,学生二、四句)
师:古人在读诗的时候也会有平仄调的不同,让我们把诗吟唱出来。听。(唱诗)看着古诗,想象着你就是苏轼,此刻泛舟湖上,欣赏着眼前的画面,跟着它唱出来。学生唱诗
三、初识西施,走近西湖
1、师:在苏轼的眼中西湖却像什么呢?生:西子。
师:你怎么知道的?(欲把西湖比西子)
师:他把西湖比成了西子。你知道西子吗?生:她是春秋时期越国有名的美女。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生:书的注释上写着。
师:同学们,借助注释来理解古诗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2、对西施,你有了解吗?
介绍西施,读课件连鱼儿都被她的美貌所吸引,西施美不美?真正的美人略施粉黛,画个淡妆,可以吗?浓妆艳抹,可不可以?这就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在苏轼的眼中,西湖像西子一样美,所以他才——欲把西湖比西子。
四、细读诗句,欣赏晴雨西湖
师:这么美,美在哪里?苏轼提起笔只用下两句诗,就把西湖淡妆浓抹了一番。你来读——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1、水光潋滟晴方好。
(1)“潋滟”是什么意思?(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你是怎么知道的?(看课本注释知道的。)
(2)师:让我们一同来猜猜,看着“潋滟”两个字,你觉得它可能跟什么有关?生:跟水有关,因为这两个字都有“三点水”。
(3)“潋滟”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波光粼粼,波光闪闪,波光闪动,湖水荡漾)出示“水光潋滟”的画面,用上面其中一个词说一说画中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水光潋滟”的意思。
(4)是什么让西湖水面出现“潋滟”的景象?(阳光和微风)这也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的'天气是怎样的?(晴天。)让我们去西湖看一看,欣赏这“水光潋滟”的景象(看视频)。师:同学们,阳光照耀着水面,你觉得这水面像什么?生自由答师:同学们,这水光潋滟的景色够美吧,难怪苏轼会说——水光潋滟晴方好。生:(接读)
(5)苏轼在诗中,用了一个字来概括他看到的画面。哪个字?——好请大家把这个“好”字读出来。一起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6)师:老师在读的时候,查了查字典,发现“方”在字典里有七种解释,我选择了三种,你看看“方”是什么意思?(出示课件)生:第二种:正好,恰恰。
师:“晴方好”的意思是?生:晴天的西湖正好显得是那样的美好。请你读,读出晴天西湖的美好。个别生读,齐读
2、山色空蒙雨亦奇师:西湖真会打扮自己啊,在阳光下,她是那样婀娜多姿。正当苏轼陶醉其中,忽然,雨雾迷蒙,眼前的西湖又变成了另外一幅景象。(课件出示“山色空蒙”画面)
(1)师:说一说你眼前的画面。生1:像披上了一层轻纱。生2:感觉朦朦胧胧的。师:所以,这就是——山色空蒙。师:你在哪见过这样的画面?(出示课文“雨中日月潭”句子)。一生读现在,换个地方,让我们来到西湖。你来读。(山色空蒙雨亦奇)多种方式读
(2)出示雨中西湖的画面(动态),如果此时,你就是苏轼,喝着杯中的酒,赏着西湖的美景,你想说些什么?生自由答师:苏轼用一个字,概括这个画面的景色——奇。
师: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雨中吧,谁愿意把这种朦胧、奇妙的感觉读出来?生自由读,男女生各读一遍后,全班齐读师:刚才还是水光潋滟,现在却是——生:山色空蒙。
3、师:短短一天之中,就让我们看到如此不同的西湖,同学们,此时老师觉得这短短的14个字,仿佛汇成了一幅画,画中这位名叫西湖的女子是美的、妙的。看看谁能把这晴雨的变化读出来。生朗读诗的一、二两句生读,全班齐读,(注意停顿、重音、有感情......)
4、西湖的景色既美又奇,苏轼可真厉害,短短的两句诗把西湖由晴到雨的状态,像一幅画一样铺展开来。在这幅画中,水光潋滟是美景。山色空蒙也是美景。晴是美景,雨也是美景。晴方好。雨亦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古人在写诗的时候,不仅追求平仄,还会追求对仗,这样会让诗读起来更加的美。男生前半句。女生后半句。让我们这种美读出来。
五、赏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师:晴天的西湖娇媚,雨天的西湖温柔,像谁呢?生:(齐答)西子。师生:(齐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西子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那么美丽,西湖也是——生:(齐读)淡妆浓抹总相宜。师:那就让我们走进西湖,看看谁在为西湖化妆?(播放课件,出示西湖美景画面,教师讲述)美吗?难怪说,欲把西湖比西子——生: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这“淡妆浓抹”在每个人眼中都是不一样的,那就用你的笔,描绘出你心中的西湖吧!生:(练笔,教师随机指导)
师:淡妆温柔浓妆艳丽,难怪苏轼发出这样的感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西湖之美,美在一年四季,美在一日四时,美在阴晴雨雪。无论何时,西湖总是美的。刚才我们为西湖即画浓妆,又画淡妆。下面我们带上音乐,把西湖的这种美读出来。学生个人展示读,齐读
六、走进诗人,情系西湖
1、师:苏轼就这么看着,从早到晚,从日出到黄昏,从春到冬,他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游玩西湖。身在西湖,心更在西湖,他很想为西湖做点什么(出示苏轼任职杭州,改造西湖资料)师:(朗读拓展资料)看到这,你有什么想对苏轼说的吗?生:谢谢你,苏轼!要不是你,我们也看不到这么美丽的西湖景色了。师:同学们,苏轼对杭州,对西湖是日久生情啊,他一遍又一遍地看着西湖,想着西湖。看,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就这样诞生了!(全班配乐齐读《饮湖上初晴后雨》)(全班吟唱《饮湖上初晴后雨》)
2、感受不同诗人笔下西湖的多姿多彩月宫里的明镜,不幸失落人间。(艾青)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似广寒宫。(周起渭)湖上春来似图画,乱峰围绕水平铺。(白居易)
师:而在苏轼的眼中却是——生:(齐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七、拓展阅读
师:苏轼沉迷于西湖的美景,他看着美景为西湖写下了453首诗,这一个数字足以看得出他对西湖的爱,就是这种爱。才让苏轼成为了赞美西湖的大家。
拓展:《6月27日望湖楼醉书》。
八、布置作业
师:西湖风景美不胜收。赞美西湖的诗歌吟唱不休。还有很多的名家为西湖写下了著名的诗篇。课下请你搜集一些其他描写西湖的古诗读一读,品一品这浓浓的一湖诗意。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 1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是个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
教师准备:
准备有关的图画,一段古筝演奏的音乐。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复习学过的赞美长江的古诗。通过自由背、指名背创设情境。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学习《望天门山》
1、屏幕显示长江的画面,听录音朗读。
2、学生分组自由读。
3、教师范读。
4、初步理解诗的内容
(1)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其他同学解答。
(2)教师解答归纳。
5、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
(1)让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闭上眼睛)。
(2)让学生说说古诗描绘的画面。(可在小组内交流)
(3)讨论古诗描绘的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
6、指导背诵
(1)自由背
(2)小组内轮流背
课时备课
古诗两首
新授课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 15
教学目标:
1、会写一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3、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体现作者乐观豪迈的情怀。
教学重点:
能熟读诗句,理解诗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意境,体会作者乐观豪迈的情怀。
教学准备:
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吟唱诗歌、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曾经了解过这个人吗?板书:李白[唐]。你对他了解多少?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关于李白的资料:
出示小黑板: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的诗气势磅礴、情感奔放,想象丰富,大胆夸张。因此被称为诗仙。今天,我带来一首他写的诗,不过,我要把它唱出来,你们想听吗?(想听)听了之后,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的境界当中。
二、自主学习、探究诗意:
(一)整体感悟
1、学古诗,要先学会怎样去读。老师先读,请拿出笔画出这首诗的节奏。
2、根据你画的节奏,读一读
3、谁来读给大家听。
自学诗意:真好,我们都能读通、读顺了。读完了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呢?现在就请你拿出笔,划一划你读懂的字、词、句。
探究诗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你们来汇报诗意,老师来作画好吗?谁先来。
汇报A:我读懂了“天门”就是天门山。“楚江”就是长江。天门山断开了是被长江冲开的.。
师:这里的”断”字是什么意思?看看图说明这山怎样?怎样能读出这种险的感觉来?(生:断字要重读。)学生自读。“开”字又是何意?是说明这江水怎样?怎么能读好这句。(生:断和开都要重读。)
汇报B:我读懂了“碧水”就是指“碧绿的江水”“碧水东流至此回”就是碧绿的江水向东流至这就回旋了。师:这里的“回”字当什么讲?边打手势边读诗。问:长江东去不复返,为什么到这就回旋呢?怎样能读好它。师相机板画。
汇报C:两岸青山相对出:两岸绿绿的。山相对着耸出来。师:指导书写”岸”。这里的“出”字当什么讲?你认为这山有什么特点?怎样去读这句?这山真绿啊!读。这山真高啊,再读。这山真险啊!大声地读。师相机板画。
汇报D: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单的一只船从天边漂过来。师;这是谁的船呢?李白乘船来到天门山,看到这般景色,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呢?怎样能读出这种心情来。师相机板画。
总结:孩子们,我们随着诗句浏览了天门山的景色。一首诗一幅画。你们看这景色美吗?老师再来吟诵这首诗。让你闭上眼睛,用心地想想这番美景吧!
三、反复朗读、体会意境:李白不愧为“诗仙”啊,你们认为这首诗写得怎样?好在哪?想不想看看后人对这首诗的评价。
出示评价:(一起来读。)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汹涌奔腾,急流回荡,雄山对峙,江水天来的气势。问:你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A:从“天门中断楚江开”这句诗中,我感受到了汹涌奔腾的气势。师: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这水真。谁能读出这种气势来。这种力量真。加强语气,谁再来读。
B:我从“碧水东流至此回”能感受到急流回荡的气势,师引:同学们,我们再来听听水回旋时的声音。听完之后,你能感受到什么?师:汹涌的江水声,震耳欲聋,让我们大声地读出来。浩浩荡荡的楚江又在天门山下,流转盘旋。这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再读。
C:我从“两岸青山相对出”感受到了雄山对峙的气势。师:天门山夹江对峙,高大雄伟。去匆匆这山的形势又是多么险要啊。能读出来吗?
D:我从“孤帆一片日边来”感到了江水天来的气势。师:浩浩荡荡的江水载着李白的船一同向天山赶来,此时此刻李白的心情多么地激动,多么地愉悦。怎样能读出来?
总结:是啊,这是一番壮观的景象,这更是一种宏大的气势。不光是李白,谁能不对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而感叹呢?现在,就请你用声音来抒发这种情感吧,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四:拓展练习、总结学法:孩子们,正因为天门山的美景让李白感动,所以他在天门山逗留了多日,写下了另外一首诗《天门山》谁来读,从这首诗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天门山 李白
迥出江上山,双峰自相对,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总结:孩子们,学完了本课,我们不仅懂得了诗意,更应该学会怎样去学古诗。请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学诗的?最后让我们齐读古诗来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五、板书: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断
开
回
出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 16
教学目标:
1.了解望天门山的历史和地理背景。
2.了解望天门山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望天门山的历史和地理背景。
2.让学生了解望天门山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1.让学生对望天门山的文化特色有深刻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简单介绍望天门山的历史和地理背景,激发学生对望天门山的兴趣。
2.让学生观看望天门山的图片和视频,感受望天门山的自然风光。
二、讲解
1.让学生了解望天门山的历史和地理背景,如望天门山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文化特色等。
2.让学生了解望天门山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如望天门山的山峰、瀑布、栈道、古迹等。
3.讲解望天门山的环保意义,让学生了解望天门山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三、活动
1.组织学生开展望天门山的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望天门山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
2.让学生参加望天门山的环保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爱国情怀。
四、总结
1.让学生回顾望天门山的历史和地理背景,加深对望天门山的认识。
2.让学生总结望天门山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加深对望天门山的了解。
3.让学生总结望天门山的环保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爱国情怀。
五、作业
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望天门山的文章,介绍望天门山的历史、地理、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
2.让学生参与望天门山的环保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爱国情怀。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望天门山的历史和地理背景,了解了望天门山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爱国情怀。但是在实地考察活动中,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学生不能深入了解望天门山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同时,还需要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望天门山的文化特色,加强对望天门山的认识。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 17
【教学目标】
1、会读会默写《望天门山》,了解古诗的大意。
2、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句,想像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导课:同学们好,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一起到祖国的各地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富饶,愿意吗?现在,我们先跟随唐代大诗人李白去欣赏第一个景点——(出示课件:天门山)。谁知道天门山在哪里?
说的好,作者望天门山会看到怎么样的景色呢?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合作交流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古诗,(出示课件:结合书中的注释,想想诗的意思,要是有不懂的字词可以画出来)。
2、你们愿意把你们自学的情况向老师汇报一下吗?(出示课件:课文中生字:断楚孤帆亦妆)。
3、如果同学们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出示课件:课文《望天门山》)
4、同学们,诗读得如此精彩,那诗句的意思你们读出来了吗?(出示课件:文中注释)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自读自悟诗句的意思。
同学们,刚才老师看出来了,你们自读自悟诗句好认真哦!愿意把你的成果与你们小组的同学分享吗?那请开始吧。
三、品读体验
1、 “天门中断楚江开”,“开”的意思是什么?(开就是断开的意思。天门山本来是连在一起的,被长江从中间断开了,分为东梁山和西梁山。开也可以理解为切开,汹涌的长江水就像是一把刀,把天门山从中间切开了。)
解释得不错。在诗人李白的眼里,长江水汹涌澎湃,天门山仿佛被长江水从中间冲断开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读这行诗吧。
读得真不错,还有意思不懂的字词吗?
2、碧水东流至此回。“至此回”是什么意思?
看来大家都不太明白,我们来看一看画面就明白了。(出示课件:图画。)
你们看,两山之间只有狭窄的通道,汹涌的长江水流到这里激起回旋,水势更猛,非常壮观,现在明白至此回的意思了吗?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一二两行诗吧。(出示课件:一二两行诗。)
3、读得真不错,还有意思不懂的字词吗?
诗中说“两岸青山相对出”,“相对出”的“出”是什么意思?(“出”就是出来的意思。)
诗人站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会有相对出的感觉呢?(诗的最后一行“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人应该是站在帆船上望天门山的。船在前进,才能感觉到两岸青山相对出。)
对啊,帆船随着激流快速前进,诗人望着前方,迎面的天门山扑进眼帘,这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后两行诗吧。(出示课件:后两行诗。)
4、老师想请一位叔叔给同学读一读整首诗,愿意听吗?(出示课件:古诗朗读。)
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你就是诗人,正随着汹涌的长江水乘舟而来。
睁开眼睛,谁说说你们刚才的感受?(站在帆船上,我感到心旷神怡,两岸的青山,像是两位热情的主人,正在迎接我。长江特别有气势,越靠近天门山的地方,水流就越急,帆船也随着水流摇摆着,发出哗哗的巨响。不光长江有气势,而且天门山也非常雄伟。)
想象力真丰富。大家体会得真好。
5、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四、巩固延伸
1、书写生字
2、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
五、作业:
1、背诵《望天门山》
2、默写《望天门山》
第二课时《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诗句
2、体会情感,有感情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感受诗中美景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词句,想像诗歌内容。根据诗歌内容体会出作者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学生背诵《望天门山》
师:我们上节课学了《望天门山》,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色),现在我们来看看夏天在诗人的的。眼里是怎样的?(读全诗)
二、合作交流
1、解决生字(学生自己解决)
潋滟: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亦:也。西子:西施。相宜:合适。
2、介绍作者
3、师:生字、词你们都懂了,现在自己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下,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说。
三、品读体验
1、举手发言(大概意思:天晴的时候,湖中波光粼粼,很美丽;下雨的时候水雾迷茫,山色奇妙。我要把西湖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
2、引导学生理解题目(饮:喝酒。湖:西湖。初晴后雨:雨过天晴)
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
3、师:这首诗是写(作者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这四句诗都写了西湖的美景(学生纠正:不是)
师:同学们怎么说不是呢?
(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
师:有些同学知道了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现在小组交流,每句诗各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呢?
(后两句诗写了拿西湖来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西湖的景色很美,西施也很美。)
师:作者每见过西施,西施当时也没有站在湖边给作者作比较,那作者怎么对他们进行比较呢?
(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并且比喻恰当)
这样想象和比喻,西湖就(显得更美了)
师:西湖就显得更美了,那现在同学们自己想象西湖的美,这么美的景色,我们一起来体验。(学生根据自己想象的“美”来读诗句,体验美。老师指导和范读。)
四、巩固延伸同学们,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
五、作业设计:(江山如画,历代诗人为之陶醉,并留下许多经典之作,像这样的古诗,你还知道哪些?像这样赞美祖国美景的古诗还有,请同学们课后再去搜集背诵。)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 18
学习目标
①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
①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②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第一课时
学习《望天门山》
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②检查交流。
a.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
楚
孤
帆
亦
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③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①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②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①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教师重点指导:潋liànyàn
空蒙kōngméng
淡妆浓抹dànzhuāngnóngmǒ
相宜xiāngyí
③读通课文: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诗中,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④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①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②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③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④学生自由背诵。
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①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②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古诗《望天门山》的教学设计06-21
古诗《望天门山》的教学设计范文07-03
古诗诵读《望天门山》教学设计06-21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优秀10-14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的教学设计06-21
大班古诗教案《望天门山》设计07-02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03-03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