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经典重回中小学课堂的论文

时间:2022-06-22 01:44:56 传统文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让传统文化经典重回中小学课堂的论文

  拜读了摩罗老师的《让传统文化经典重回中小学课堂》(《语文学习》2011年第1期)后,感触颇多,浅思疏虑,斗胆妄议,不当之处见笑于方家。

让传统文化经典重回中小学课堂的论文

  一、传统文化经典不存在“重回”的问题

  现行的中小学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也不少,但是重视程度不够,开掘利用的效果不好。以高中段语文必修五册为例。人教版选文共98篇,古诗文44篇,占总数近45﹪,平均每册8.8篇;鲁教版平均每册6篇;苏教版每册平均7篇,此外,在选修课上还有单独开设《论语》《唐诗宋词》《史记》等。

  遗憾的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客观上,基础教育已经变成升学的选拔教育,使中小学教育的工具性、功利色彩浓厚,人文内涵淡化,实质上近似于一种缺乏人文精神的纯粹的重复性的职业训练。语文课某种程度上更像古代汉语课,这些经典的古诗文以词句串讲、翻译等形式被分析得支离破碎,而对于人文思想内涵老师不求甚解,学生不甚了了。

  作为一个语文一线教师,我的理解是,如何开掘、利用好我们课本现有的传统文化材料,如何能让学校、老师、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的认识都有所提高,这应该是我们首先最应该重视、解决的问题,然后再及其他。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解决不好,再多的传统文化经典进课堂,也只会变成形式上的多发几本书、徒增学生负担而已。你就是把那些先哲们重新推到课堂上亲自去教,效果也不值得期待。如果上面的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那么,顺理成章,课堂内外传统文化经典只是多少的问题,不存在“重回”的问题了。

  二、更多的传统文化经典进课堂的操作性值得认真思考

  首先,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卷帙浩如烟海,经典汗牛充栋。那么,哪些经典进课堂,进多少,什么标准,经典中历史性的与时代相矛盾的内容和思想怎么看待。这些是我们应该考虑的又一个大问题。儒、墨、道、法等家先哲们的主张,或是传统技艺上琴、棋、书、画等,各有所长,很难说那家、那种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同理,我也不认为那一部经典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只有“传统文化经典”的思想在课堂上“百花齐放”才能引领学生形成全面、健康的语文素养。当然,应充分考虑基础教育、学生时间和知识面需求等方面的特点,尽量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精选篇目学习,而不是抱着一派、一家、一本学到底。

  其次,“让传统文化经典‘重回’中小学课堂”的理由很多,诸如“用先民的智慧给莘莘学子打下精神的底子”,传承传统文化,德育教育等不胜枚举,也都很有说服力。正如陈思和老师所说的,语文是关涉到“人之为人”的理念的灌输和启发,是关注人性之爱和心灵健康的对其他学科有“支撑”意义的母亲式的教育。当前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要让我们的孩子勇敢地走上社会,他们也很需要接受掌握竞争技能的父亲式的教育,而这在当前教育的大背景下,你不得不承认是占主导地位的。所以,摩罗老师提出的“至少应该有一半课时用来学习中国古代传统经典”的建议,如果你了解当下语文学科在学校、学生心中的地位的话,你会失望;如果你了解当下语文写作教学和学生白话文习作水平的有多差的话,你会近于绝望。过去的已经过去,正如现在常有什么食品安全问题,但我们也无法回到那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纯天然的时代了。“传统文化经典”的文言的表达方式再好,现在或将来也不会是我们社会的主要表达方式了。我们更需要做的是领悟和传承传统经典的思想内涵,切实提高白话文的阅读表达能力,这毕竟是现在社会也是面向未来的人与人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

  最后,宏扬传统文化不只是学校的责任。“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没有问题。但喊口号是一回事,实践又是一回事。因为现代教育是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如果传统文化不能成为社会风尚,不能成为全民共识,仅靠中小学课堂的“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回到家里、社会,看到的却是“尔诈我虞,营私舞弊”,其成效就不值得期待。正如有学者提出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强化传统文化的学校教育,其实是将传统文化遗失的责任,转嫁给了无辜的孩童。恰恰相反,当前最需要学习传统文化,需要强化其意识的,应是决策者和执行者,应是整个社会”。否则,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可能将是镜花水月,看上去很美!

  三、传承发扬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当代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代文化的源头活水,当代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补充。当代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很大影响,当然,西学东渐如同佛教一样,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也将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与传统文化对立的。没有必要总是拿出“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什么东西”的态度来。关于“话语权”,我和摩罗老师的理解稍有不同,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能否拥有话语权,能否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单是由自己语言文化(软实力)决定的,相反,往往是有了话语权才有了自己的文化、利益,自己语言文化的发扬光大。美国人说英语,你能说美国人在国际社会没有话语权,没有维护自己的利益吗?美国人肯定没有英国人更有“传统文化”,但英国人也没有美国人更有“当代文化”。清末时,我们有“自己的语言”,我们的传统文化基础肯定要比现在厚实的多,但能说清末时,我们在国际社会要比现在更有话语权吗?传统文化只是我们文化财富这条线上非常重要、非常宝贵的一大段儿而已,但它不是解决一切问题、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我们需要做的是更好地开掘、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而创造出承继先哲智慧的,体现民族精神的,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化。

【让传统文化经典重回中小学课堂的论文】相关文章:

课堂改革高效课堂论文07-02

翻转课堂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作用论文06-27

多媒体教学对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影响论文06-27

快乐课堂美术论文07-02

传统文化论文11-11

关于课堂教学高效课堂的研究论文07-02

课堂提问数学教学论文07-03

数学复习高效课堂论文07-02

大学英语高效课堂论文07-02

翻转课堂开放教育论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