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外语学习者个人动机变化研究论文
摘 要:本文以中国3O位著名外语教育专家学习传记为样本。调查分析了他们各自的学习经历和内心体验,着重于定性研究,试图从他们的自传陈述中寻找在他们学习外语时的动机变化轨迹和规律。笔者认为,学习动机的变化是由兴趣引发、情境影响和成绩获得,最终成为促进学者以外语作为一生发展事业的动因。在理论上,这种在时空上大跨度的研究可以丰富当前的动机理论;在实践上,这种研究可以为我们的外语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外语教育;动机;情境;研究
心理学家Corder曾经说过:“只要有学习动机,谁都能学会一门语言”。[】 学习动机研究始终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课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外语学习的心理过程、社会因素及个体差异,更重要的意义是探索激发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途径与策略。口 动机研究常见的方法有定量和定性两种。目前我国学习动机的调查手段大多采用定量研究。[3]定量研究以宏观的研究层面对事物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和预测、证实普遍情况、寻求共识,它以控制性、暂时性将事物在某一时刻凝固起来,然后进行数量上的计算。从研究者自己事先设定的假设出发,收集数据进行验证,以概括性、普适性得出研究结论。 ]目前研究的局限主要是注重揭示学习者动机的普遍性.而忽视了动机动态性和情感因素。此外,定量方法只能对事物的一些比较表层的、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不能获得具体的细节内容,并且不能追踪事件发生的过程,很难了解当事人的视角和想法(陈向明,2000)。因此.目前的研究有必要在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上进行新的探索。
一
、研究设计本文采用以学习者传记为基础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
传记样本来自李良佑、刘犁主编《外语教育往事谈— — 教授们的回忆》、[ 束定芳、张逸岗主编《外语教育往事谈— — 外语名家和外语学习》第二辑,[6]两本著述共汇集了海内外56位著名学者、教授、专家等人士的回忆录。本文从中筛选了3O位学者外语学习经历0,试图从中寻找他们学习外语的动机变化轨迹和变化因素。这两本传记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都是自己外语学习经历的详细实录,追忆了先辈、师长、同窗的往事,描述自己所经历的某时期、某学校的外语学习实况。
其中,描述他们早年各自的外语学习和教学过程中,那些他们认为是最值得回忆和最有效的方法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最有价值的样本。这些成功的外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如何变化的?难道他们天生就有语言学习的天赋?他们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坚韧的学习意志是如何培育起来的?他们如何克服学习过程中遭遇的挫折?本文研究的基本范畴就是从这些方面人手。
1.主要问题
(1)根据传记中的回忆。找出他们的外语学习过程中动机的变迹;(2)导致这些动机变化的因索是什么?2.概念界定:本研究以著名学者方重、季羡林和范存忠等3O位著名学者为个案,依照作者的捕述将学习者所经历的动机变化分为如下四个阶段:(1)动机引发阶段:郎学习起始阶段,表现的特征是学习者开始学习外语。我们将这个阶段的动机界定为“引发动机”,指学习者在何种 素的作用下开始外语学习,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考虑那些诱发因素的具体形式等。如:方重 ]在初始阶段无所谓喜欢与否,对他来说,仅仅是学校的~ 门功课而已;C 季羡林的英语学习是从好奇一il,开始的。【8j(2)动机减弱阶段:动机减弱,表现的特征是学习者开始出现畏难情绪,有放弃学习的倾向。减弱动机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受到打击.或者是受到不好老师的影响.或者因为课本、教学方法不合适,所以造成了外语学习动机的减弱;也有人是本身从内心不喜欢外语,在别人(家长、老师)强制性的压力下,维持外语学习,一旦这些强制性压力消失,学习者的动机就容易减弱,甚至可能会放弃学习。方重在回忆中描述的是虽然很早开始学习外语,但是也很快就陷入了动机“低迷”状态。这种情况下,根据常理推断,作者很可能就会放弃学习外语i 范存忠虽然没有直接说自己没有兴趣。但是从“老师没有教好.我自己也没有学好”中可以推断,作者的动机亦曾处于衰减状态。C xo](3)情境动机阶段:学习者的学习处于情境促动当中,即学习者的动机处于某种外力的维持状态中,主要是通过外部压力、外界影响或鼓励,学习者在信念、意志和目标之间产生冲突,表现为既有克服困难、维持学习动力的倾向,也有因畏难情绪过大而放弃外语学习的可能性。方重的英语学习之门是由一个学习伙伴和优越的外部环境开启的。[1q(4)发展动机阶段:学习者把学习外语看成是获得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开始具有比较远大的目标,树立了人生目标和理想,具有长期坚持学习外语的倾向,这些具有个人发展动机的学习者.已认识到学习外语的功利价值:用已获得的知识作为交流工具,凭此可以找到好工作,可以帮助学习其它课程.提高教育和修养,获得成就感 通常情况下学习者要获得动机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学习者最初可能并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甚至不喜欢外语,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教学环境的变化或改善,学生可能会渐渐明白外语学习的重要性,或者尝到外语学习的乐趣,就有可能从“不喜欢”逐渐转变到“喜欢”,最终将外语学习作为自己的人生事业,如胡壮麟、[” 陈冠商等便是。[”]二、分析结果1.动机变化轨迹在上述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研究者对30位作者的自传进行了定性解读,试图描写出他们的动机变化轨迹。从理论上讲.A、B、C、D四种动机的理论组合,可能产生l6种变化模式,见表一。
但是在实际上。动机变化不会完全按照上述模式发生。
首先,学习者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者各自的语言天赋也各不相同,各种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家庭条件都会对动机的形成和改变产生影响。其次,动机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现象,学习者的学习往往由多种动机共同驱动。
这表明A、B、C、D四种动机的分类不是绝对的。动机的组合,如AC、BC、CD等完全是可能出现的。这些理论的讨论,对理解下列动机变化的分析十分重要。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们将3O位学者外语学习的较为成功的典型动机初步概括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种:主动类型A一 C—B— C— D。该类型指主体的自觉意识等理性活动在学习的各个阶段发挥作用,通过自我调适建立起来的外语学习动机。季羡林从lO岁开始学习英· 】28 ·语、偶然事件引发学习动机(A),在良好的读书情境的诱发性影响下,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C)。同样,
在学习二外(德语)时,也曾遭遇不利的干扰因素,外语学习兴趣动机一度减弱(B)。从个人发展的理性上认’只到外语学习的重要性,遂主动克服困难.恢复了外语学习兴趣(C),重新开始投入外语学习,最后将外语作为人生事业(D)。
第二种:被动类型A—B—C—D。该类型指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一度受到各种干扰.后在他人的启发和帮助下逐步恢复了外语学习动机。[1 ]这里,学习者起初对外语并没有兴趣或排斥(A),因没有找到好的方法或其它不利于学习的因素而丧失了兴趣(B),后在老师或学习伙伴以及两年的氛围影响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C),促使其将外语作为一生的事业(D)。
第三种:理想类型A—C—D。这个类型实际上是第一种“主动类型”的积极变体类型。学习者从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到外部环境再到最后从事的事业都是十分顺利的理想状态,即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的外部环境、一生的职业选择。李观仪“从小对英语有一种好奇心,于是就有兴趣去学”(浓厚的兴趣),“有了一定的词汇和阅读基础,在有利的语言环境中去学并非难事”(有利的环境)(A— C),最后以外语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D)。[1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做了最佳动机变化框架,结合主人公的叙述我们再来分析动机变化的内部情形:主动类型的内部形态:A— C—B— C— D。季羡林回忆童年学习外语时因从小就对语言有特殊天分(A),加上勤奋善思的品质又强化了对外语的好奇心和兴趣(C),学习的过程中又遇到了水平颇高的良师益友(B)和包括教材、学习资料在内的尤为优越的教学环境(D)o E163很多学习者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在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后,教师从品德到学识水平、教材的适用性是持续诱发兴趣、维持学习动力的重要原因。仍以季羡林为例,在北园高中,季羡林开始接触德文,“而那个姓孙的从蹩脚的发音就让人大失所望,学习从动机到效果当然收效甚微”。季羡林的无奈和失望来自于无能的老师,德语学习方面的人为困难会导致他的动机的减弱。当然,如其所言,学习外语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学习者只要付出努力.勤学苦练.持之以恒,就能够达到学习者所追求的目标。[”]被动类型的变体形态:A—B—C— D,我们从方重、水天同、范存忠、叶君健、陶洁、胡壮麟、胡明扬等7人的经历中,寻觅这种动机轨迹的具体表现:学习者在初始阶段缺乏学习的原动力.只是为了完成学业而不得不学。时问、条件的变化,尤其是遇到好的老师或学习环境,他们学习外语的兴趣增加并最后将外语作为有价值的交流工具,最典型的有胡明扬[”]和胡壮麟。[”理想类型的变体形态:A—C—D。我们看到这样的类型是最为普遍的,学者有吴景荣、胡孟浩等22人。他们的动机变化轨迹相似.他们开始学习.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动机就得到引发,同时受到好老师或学习伙伴,好的学习环境影响,学习动机升华,兴趣浓厚。最后,将外语作为人生路上的敲门砖。 阳在动机变化轨迹的基础上,我们继续通过设计分析框架,努力寻找促使动机变化的诸因素,见表三。动机的3种变化轨迹。导致5种促使动机变化因素的出现。如:A—B、B—C、C—D、A—C、C—B。从表格来看,情境动机到个人发展的有3O人,动机引发到学习情境动机的有23人,学习动机减弱到学习情境动机的有5人.学习动机开始到学习动机减弱有7人。其中,学习情境动机反复出现的频次较高,足见学习情境对学习者的重大影响。我们分析动机因素的目的是,努力探求那些因素导致了动机的变化,并且这些因素在作者自传中出现的频次。探究因素频次可以了解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哪些因素常常出现,从而导致学习者的学习状态的变化.诸如非常明确的外语学习目的,并试图通过主动补习和改善学习环境等方式来尽力提高成绩o EZ1]在其叙述中.可验证教师是影响学习者动机的关键之一。在传记叙述的故事中.学习者从引发学习A开始,到情境因素C出现的频次是最多的,几乎每位学者都要经历以上因素;学者在学习的某一方面取得成绩.受自尊心的驱使,不敢落后.奋马当先.拼搏向前,会加强学习者学习的信心,是来自学者内部的主要动机之一.陈用仪、陈冠商等从学习外语到实际使用外语促进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学习者学习外语的情境因素出现的较频繁,验证了动机最基础的因素是兴趣、情境和成绩,最后达到将外语作为其终生的事业。